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1002.葛布、香云纱、筒裙

买活 1002.葛布、香云纱、筒裙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2-29 18:10:17 来源:gegedan

其实, 倘若不是还要回家送信,以及去银行兑出钞票来,这两人从大超市出来, 到临时布市的距离也不会很远——这临时布市, 其实就是从大超市旁边规划的商业街中临时截取出来的,这里街道两边的店铺, 都是买活军的官产,租赁给商户做经营之用,而且形成了行业区分, 有‘纺织品一条街’、‘干海货一条街’这样的分别, 俗呼也有‘布市’、‘海市’的。

本来么, 马路两边都是过车的,但如今大超市被征用做展览会了,原本里头的货架, 除了搬迁进仓库之外的,还有一些商家,便被安排着在马路上临时设摊点,把马路封了, 不过车,又征集巧匠在马路上方临时架起竹棚来, 各家都统一买了油布, 盖在竹棚上方, 这样便可以遮阴挡雨,而且还能把生意继续做下去:展览会期间, 生意只有更活跃的,这些民间的小商贩了,有游客来照顾生意, 而本来就有资格在超市设铺位,拥有货架的各地厂家,他们的大宗买卖也需要地方来谈,货物也需要地方来展示,就算自己还另外有场地的,也不排斥在临时布市这里多设一个展览位,这路子,多一条是一条么!

这样一来,这临时布市便十分热闹了,展览会还没开幕,便已经门庭若市了,从最上等的京城织造贡品,再到陕南古法绸缎,买地这里新出的香云纱,以及各种地方出产,质量不一的棉布、油布、葛布、麻布、纱布等等,一切花色,一切质料,几乎都能在临时布市这里找到供货商,如此洋洋大观的景象,也是令人惊呼道,“恐怕昔年大糖的东西二市,也不过如此了吧!”——可这也还只是布市而已,别的尚还有呢!这就已经能和东西二市相较的话,真不知道整个所有临时市场统御在一起,会是多么巨大的规模,又该如何形容了。

“据如今历史系的考证,昔年长安极盛时,也不过约70万常住人口而已,如何能和如今的羊城港比较?说句拿大的话,有了羊城港,看云县便觉得城建布局还是小了,可便是云县,在办运动大会期间,也要承载约七十万人口,那才多大的地呢!如今眼下这羊城港,在住人口应该轻松是破百万了!依我看,等到这多层楼房发展起来,破二百万都不是问题……那又怎是长安的东西市能比较的呢?单人口规模就比不过啊。”

“这也是这千年来,农业技术极大发展的原因,就不说六姐带来的那些仙种,就是敏朝,其实农耕技术和工具,和糖比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糖时曲辕犁有没有普及开来,目前说法还不明确哩!”

“你瞧,天边那小黑点,是不是就是洋人畏之如虎的所谓黑天使?在美尼勒城建了奇功,杀敌无算的仙器?它此时飞起来是在做什么?监察各处的异动么?!倘若我能蒙上恩赐,造出一台黑天使的话……”

“或者也在记录城内的盛况,准备等定都大典的时候放映出来呢?”

楚细柳也顾不得细听,匆匆往东门赶去时,犹然能时不时地听到类似的议论,这一阵子,这种学究气十足的讨论,在羊城港繁盛地,那是随处可见的。毕竟这里有买活军大学,许多人一肚子都是冷僻知识——说长安人口规模的,历史系学生无疑了,说曲辕犁什么的,一定是农学院的。

想造黑天使的,那十有八.九是机械系的,只有想看仙画放映的,大概是个富家公子哥吧,却不容易判断大学专业。楚细柳和这些人擦身而过,丝毫未曾分心——这些人如今和她暂不是一路,这都是生活无忧、前程远大的,而楚细柳现在还要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哩!

买地这里,注重时间,每到整点报时,这是里坊间随处可见的习惯,越是商贸繁盛、工坊林立的地方便越是如此,计算到岗、下班的时间都在这钟声里。从清晨五点开始,就有晨钟,或者是街坊的摇铃人就出动了,到处地摇起铃来。这样大家才好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然,工人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应该到岗,何时应该从家里出发,何时下班去吃饭,何时去上课……

对时间的精确把握,已经成为了买地生活的一种必须,因此但凡是有些家底的阶层,泰半都要购置钟表,这座钟都有一个单独的座钟市场,各地的座钟师傅也非常吃香,是机械系一大就职方向,尤其以女师傅或个子纤小灵巧的南人为多,这是因为座钟的机械原件都非常的精细,修缮时手指细长者有格外的优势。至于说更上等的阶层,能拥有买地从前颁发的仙器腕表的,如今也都是大有身份之人了,而且,十几年过去,这些腕表有些已经不准,或者灭失了,存世而仍能计时的腕表,价格越来越高,市面上甚至可炒到万两银子以上,一般的百姓就根本没有拥有的念头了。

这临时布市这里,本来是街坊摇铃的,改为临时布市之后,规模扩大,摇铃人要把声音传遍铺位有些困难,衙门便搬来了两个大钟,一东一西各架在入口处,准点敲钟。楚细柳紧赶慢赶,总算在四点钟声还没落定之前,赶到东门,鲁二已经到了,抱着手臂站在那里,来往行人,都不敢上前和他挨擦。楚细柳见了,也松了口气,心道,“出入羊城港市场,有鲁二哥帮忙,当真缓解不少担忧。听说这一阵子,羊城港客人太多,外来人口集聚,布市里小偷又多起来了。”

这小偷小摸的事情,和繁华市场就犹如光影的两面,自然是相伴相生的,虽然买地这里刑法严峻,偷儿一被抓到当场,人赃并获的话,立刻就是送走苦役,绝不可能短期内还把他放出来。但要知道,这人赃并获四个字可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漏网之鱼还颇是不少。

尤其是一些孤儿院的幼童,平时做报童来工读的,因为长辈照顾不过来,染上手脚不干净恶习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市场对于聘用这些幼童跑腿,一直是颇有顾忌的。反而是在居民区走街串巷的卖报送信,这行当用起他们来不必担心这个。

这还养成了市场内,小额交易现钞结算,大额交易用记名支票,现场去银行交割的习惯,楚细柳在绍兴经营厂子,对其中的讲究相当了解,到了羊城港这里,便是规矩有所出入,但也能适应过来——这样看,鲁二的存在便很有必要了,如她这样第一次上门谈买卖的,先要一些现货回去小规模试做的话,是要现钞付清的,有过一两次来往,订货数额又大了,店家才愿意和她去银行交割记名支票。所以,现在鲁二怀里还有一万块现金的,这要是楚细柳揣着,以她如今的财务情况来说,难免惴惴,鲁二习过武,耳聪目明,又人高马大的,那些偷儿也是欺软怕硬,很少敢主动招惹鲁二,被偷的风险可就小得多啦。

所以说,一般的豪商也好,敏地的贵人也罢,都喜欢聘请武师,真不是没有道理。楚细柳见张九娘使唤鲁二,心中也十分羡慕,暗道以后若服装厂做起来,也要找个一两个武师傍身。不过,鲁二也就只能起到护身之用,对生意上的事他就半点也不懂了,他也一句都不多问,只是跟在楚细柳背后,看她一间间铺子看过去,大多数都只是驻足片刻,偶然有见到葛布,停下来拿手捻一捻,问问产地也就离开了。

倒是楚细柳,因为鲁二实际上是张九娘的耳目,再加上哪怕鲁二不回应,把话说出来也能清晰思维,三不五时还和鲁二解释道,“这葛布从前是雷州最上乘,琼州也多有织葛布来卖的。但正因为这两处的葛布名声在外,价格被炒得很高。实在这种布匹纺织起来难度不算太高,主要还是看葛麻的质量和染色的牢度。”

“如今开拓南洋,雷州、琼州很多客户人家都搬迁去了南洋,我们汉人新民和南洋土著不同,是一定要穿衣服的,这棉布和葛布比起来,在南洋天气里便是葛布占便宜了。所以南洋葛布如今也是盛产,价格还要便宜不少,只是质量难免就良莠不齐了。还有西南百族,也多有纺葛的习俗,这些百族人的妇女,一般来说都非常的勤快,迁徙出来之后,屋前屋后总要种一些树木,有做调料用的什么臭菜树,用来捶着吃的青木瓜树,染色用的芒果树等等,葛麻自然也少不了!”

“这些妇女,也会纺些土葛布零售,这种土葛布就更便宜了,不过有一点,只能买本色,但凡是染色的,都会褪色,因为他们用的都是植物染料,色牢度不好。偶然有一些扎染、蜡染的布,那就多是她们从老家带出来的老布了,买地这里染房不多,都是在厂里染了,他们便多改为织本色布。”

“这种本色布,虽然做一整条裙子,灰突突的不显眼,但拿来做内衬、封边、抽绳的料子,口袋的里料,却是合适。其余葛布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好质量好颜色,价格合适的也都可买一些。至于香云纱,这个就没有办法,只好到厂家档口去了,这个是敬州特产,别地虽然也有,但产量稀少,一般我们在羊城港看到的香云纱档口,都是敬州纺织厂供货,质量和价格都相差无几的。私家做香云纱的工坊,现在还很少,质量和价格也都不能和官厂相比。”

私人的厂子,要和官厂竞争,其实是很难的,这官厂的布料,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就都不是私人厂子能比,又时有技术创新,可以降本增效,名头也响亮,大家都更认官料。就和以前喜爱官缎、官锦一样,非得是要到官厂的产品质量差、审美落后,不受大家中意了,才有私人厂子起势的机会。楚细柳对此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从前她开服装厂,是捡官厂的剩饭吃,现在重新做衣服,定位一上去,立刻也要找官厂出品,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两人这里,便先去买香云纱,要看香云纱的存货来决定产量,再去决定买多少葛布,果然,走到香云纱档口一问,只有四匹了,而且到货时间是未定的。“如今这香云纱,天纱的名头打出来了,实在是太好卖了,尤其是近日城中商贸云集,对于买地自产的纱料都感到好奇,虽然价格高昂,但一看之下,满意非常,慷慨解囊的豪商也有许多。还有人想大量订货的,都无法许诺交货时间,我们敬州纺织厂的香云纱,如今都不订货了,现货现卖,也不预留,也不赊欠,一匹以下的交易,也不去银行,都是现金。”他们官厂,人员充沛,旁边还站了两个厂子里的武师,犹如鲁二从前一样的,那肯定不怕别人来偷钱。当然,也不讲价,楚细柳忙道,“那这一匹多少米,多少钱?”

她已经算过,大概一匹纱能做七八条裙子是细工省料了的,当然按布幅来算,一条裙子两三米的纱,一匹纱33米,至少该做十件,但那是数学而已,裁布做衣服必然是有损耗的。就不知道这香云纱如今在羊城港有没有又涨价了,但万幸还好,虽然非常紧俏,但价格却没有再上涨,大概是因为再贵就要和妆花纱、织金纱等比肩,而香云纱除了清凉解暑之外,卖相上并没有特别超过,要再定的高反而没人买了。

“从前刚出来的那几年,一米二两五,一匹布八十两的价,这几年产量上去了,且周边潮州等地也有出产,价格就跟着跌了一点,一米二两三,一匹布就要七十两,四匹布你都要了吗?”

若是以往,都要了也就要了,此时便是只要一匹,七十两也占了很大的本钱,鲁二都有些咋舌,楚细柳却是毫不犹豫地道,“都要还吃不下,我先要一匹,划算些!”

这卖货的女娘闻言,也是笑道,“自然了,这是你自己的本钱呢?还是你帮厂里买的?”

楚细柳笑道,“是我自己想做些小生意,谢谢姐姐照应了。”

“哪里谈得上照应,若是你自己买的,那你用不了那么多,自己裁开了零卖也能有些利润帮补一下,出了布市,那一排裁缝铺子,你瞧着门口挂了衬衫的店进去问问,说不得都有客人愿意从你这里买的,你把我们的收据拿去给他们看看就行了。”

这女娘和女娘之间,总是好攀谈,两人顷刻间便熟络起来了,说说笑笑,已是姐妹相称。鲁二这里开了支票,和保安去银行兑现了,楚细柳便在这里和货娘说笑,货娘知道她是从绍兴过来,想自己开厂,便帮她出谋划策,告诉她去裁缝铺可不能说自己的行当,不然是要被裁缝赶出来的,想要兜搭有钱的客人,便先从分香云纱开始结识,也顺理成章一些。

这就是浸淫于一个行当中的经验之谈了,鲁二回来时,楚细柳都去买了雪梨海底椰冰饮子来,和柜娘姐姐吃完了,又约定了下回进货的话,便哪一日来她当班云云。两人这才依依不舍地作别,鲁二见了,也是感慨,笑道,“小东家果然善于交际,是个生意上的长材。”

楚细柳小心翼翼地抱着油布封好的一匹香云纱,放到她带来的筐子里,让鲁二背在身后,随口道,“你们家姑娘毕竟是大家小姐,怕是放不下面子吧?”

闻弦歌而知雅意,鲁二虽然没有明言,但这句感慨也足够让楚细柳明白了,他闻言笑了笑,没有回话。楚细柳笑道,“这就是她所需要我的地方了,倘若她处处都来得,那我们就无法合作,只能是聘用关系啦!”

此时已经近五点了,因为这里不算是完全密闭,害怕进水、受风,临时布市也没有电线电灯,是日出开张,日落收歇的,大概清晨五点半开、傍晚五点半收歇,楚细柳和鲁二忙着去刚才看好的店铺里,以为服装厂购买样品的名义,买了不少葛布,因为有香云纱压阵,众商铺都深信不疑,认为是有实力的厂子,也给了样品价格——虽然是零卖,但给的也是大宗价。

这一百两的本钱,七十两买了一匹香云纱,用来买葛布至少可以买十五匹左右了,只有雷州、琼州葛略贵一点,他们以拿样品的名义,大概五两一匹拿下,余下三十两买了五匹布,还有五两准备明早来买配件,这会儿却无从挑选了。

一共六匹布,也是百二十公斤的重量了,两人又忙雇了挑夫来,帮着运上雇来的三轮车,一路踩到楚细柳家里,已经是掌灯时分,这时候楚父已经把饭做好了:拿冷开水投的米粉,配了香辣酱、炒鸡蛋、黄瓜丝,楚细柳和鲁二都是满头大汗,一人吃了一大碗,吃饭时楚父和她说道,“这一阵子结识的一些裁缝工,你知道的,就是那些绍兴同乡的,都听说我们的事,有些人赞成我们的,基于同乡义气都愿意来帮忙,工钱也谈好了。一人一件五十文,多做多得,明日一早就可过来,今夜你要把样衣做好,版式图画出来。”

这五十文一件也是要的,毕竟裁缝做衣服也没那么容易,就算是肚兜,那也要裁布、画线。在裁缝本身不是太缺活的时候,请他们来做新衣,一件没有五十文,人家是不肯来的——这也可见为什么新版式非常容易流传出去了。这些人和楚细柳是临时雇佣,这里学会了新版式,回到自己的裁缝铺自然会向客人推荐,这里就没有楚细柳的好处了。

楚细柳对此也是早有准备,这筒裙她就只是打算用来赚开厂本钱的,闻言点头道,“我吃好了,爹爹你收拾一下。”

抹了抹嘴,立刻翻出铅笔、纸张,就在灯下开始思量着打版,只看楚细柳端坐书桌之前,思忖片刻,便运笔如飞,这里楚爹爹动作极快地把桌子收拾了,碗碟洗过擦干,就把裁缝机支起来,又去搬弄灯火,把堂屋里设出了三个裁缝位,三台机器并排摆着。而芳姨也把楚细柳弟弟哄睡了,出来卷起袖子开始搬布,鲁二看得眼花缭乱,忙道,“怎么你们三人都能用缝纫机不成?”

“那不是当然?”

见三人异口同声、理所当然的回答,他也有些叹服,道,“怪道说你们之江道人民勤谨,我是服了!这一个个东家、少东家、大管事,原来手上的功夫都提得起来!得,我老鲁粗人,自愧不如,我去替你们看孩子睡觉吧!”

说着,也就进了里间,自己打扇也给孩子些风,只看外间三人看过版图,低声交流几句,便开始咔咔裁布——却是先做的葛布,而不是香云纱,鲁二再一想,就知道自己真是愚笨,这新版式肯定要先做便宜布,才在贵布料上试手,如此简单的道理,怎么自己就没能第一时间想到呢?

他也是忙了一日,不知不觉,头一歪,扇子一跌,悄然睡去,再睁眼天色已是渐明,外间却犹有机杼之声,鲁二揉着眼睛出去一看,楚爹爹和芳姨还在踩缝纫机,楚细柳却已经开始收拾箩筐,身边桌上放了一条裙子,似乎是要作为样衣带出去,见到鲁二出来,她转头打了个招呼,双眼沤得一片青黑,但却依旧精神奕奕,笑道,“你来得正好,我换个衣服就能去市场了,你等我一等——我准备就穿这筒裙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