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59章 张宗子卡分了!

买活 第159章 张宗子卡分了!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唉!”张宗子第无数次望向海面,又第无数次失望地叹了口气,“天河舟真已经不见了……郑大哥也走了,太可惜了!平子和珂月兄都未能见到如此盛景!诸兄,你说他们收到我写去的信了吗,怎么还没回信呢!”

他口中的‘诸兄’,正是张家在云县这里经营生意的诸掌柜,他本来倒也是个普通伙计,被派到云县这里来走了几次商,因脑子灵活,又没有太多家累,便从绍兴径直来了云县,赁了一间铺子,组织扑买些海上货,再从云县发到衢县,从衢县再转水路去到绍兴一带。因为买活军这里道路畅通,交通方便,也有许多生意可做,张宗子不懂生意上的事,但听父亲说起,这铺子虽然才开设一两年,但每年的利却不少。

诸掌柜是被破格提拔,他年纪也不大,不过是三十岁不到,只是和张宗子比起来,沉稳得便如同张宗子的长辈一般,闻言只一笑,道,“宗子少爷,老太爷未有赶到云县来训诫你,便偷着乐吧,还想把平子少爷也骗过来,心是不是太大了些?”

张宗子本来就爱好写笔记,爱好和朋友交游玩乐,来到云县之后,他有时也在交际上感到孤独,因为像他这样有钱有闲的阶级,在云县是不常见的。云县这里因为消灭了地主的关系,大多数人家都没有被动收入,于是都有了求学和就业的任务在身,像张宗子这样,能花着家里从绍兴送来的体己(虽然信里把他大骂了一顿),除了上学以外,既不用上班,也不用忙活家里生意的人,自郑地虎走后,便只剩下张宗子一个人了。

虽然学习很快乐,而且张宗子也完全沉浸在了学习之中,但偶尔的闲空,也还是想要呼朋引伴,四处去耍子嘛!张宗子只能拼命给兄弟、朋友们写信,央求他们设法来陪伴自己。不过因为他的事故,祖父大为紧张,把平子召回了家中,而卓珂月等人胆子一向小,叫他们违背了父母长上的意思,自己逃到云县来,恐怕他们是没有那个胆子的。

太可惜了!天河舟(张宗子自己起的名字)这样大的热闹,他们居然都没看着!

这艘船在海港处现身,引发了相当的骚动,如此的庞然巨物,也让张宗子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甚至当天就包船划到了这大船边上,一观究竟。划船的渔夫吓得手脚发软,在他身边焚香祭拜,而张宗子却是雀跃兴奋到了极点,他在买活军扔出的浮标之外,指使着舢舨来回逡巡,依依不舍地绕到了日落西山之时,方才尽兴归去。

买活军并不禁止渔船过来看热闹,只要在浮标之外就行了,这也完全是为了小船的安全考虑——这样的大舰,随着海风稍微一个起伏,便可能带起更大的波浪,舢舨运气不好的话,被掀翻都不是没可能。至于说会不会有渔民潜游凫水,绕到浮标背后,这个买活军是不在乎的。任何一个近距离看到这船的人,都知道人力基本上是无法在这艘船上留下一点痕迹——最多撬些船底的雀嘴马牙吧,不过买活军还特意发了公告,说是这种船底的马牙和木船不同,是不能吃的,因为船漆很可能有毒。

——这封公告这几日带来了一个结果,是买活军没有想到的,那就是马牙突然间变得非常的畅销,许多渔民都声称自己的马牙是悄悄潜水,从大船上采下来的,而且大多人买回家都并不吃,而是晒干了要留个壳供奉起来。

除了渔民之外,百姓们固然也对这艘大船指指点点,甚至指点膜拜,但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反应反而没有能走海的渔民、海商那么大,对于大部分没有上过船的百姓来说,船的大小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也不能很好地从远眺中的景象来判断这船真实的尺寸,即便是知道了这船便仿佛一个小岛,对于这一点的意义也并不明白,只是海面上突如其来地浮现了这样犹如礁石小岛的大船,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个新鲜的谈资而已,这些不上船的人来看看热闹,或者是在海边跪拜上香一下,赞叹着六姐的威能,随后也就很快散去了。——云县的百姓,大多数都见过好几次世面了,这景象还不如每年新年有得看的仙画有冲击性。

但那些海商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坐过船的人,都能意识到这艘大船的意义,并为此震骇莫名、激动不已。张宗子虽然只坐过一次海船,但他是天生的享乐专家,看到这船的大小,便立刻明白,倘若能乘坐这样的船航行,必定是非常安稳舒适的,这样大的船,船舱的空间恐怕也小不了。当然,载货的空间那就更不必说了,张宗子第二次去看船,是和郑地虎大哥手下的小甘一起去的,小甘当时眼睛都发直了,他估量不出这船一次能装载多少货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天下宇内,根本没有一个港口值得这船停靠,大部分港口一次性吞吐的货物量,恐怕也就是这货船上两三个‘集装箱’的份量而已。

六姐的来处,是何等广大的世界,以至于需要这样的船只在海面上不断地航行运货?甚至按虎哥所说(张宗子从未告诉过郑地虎,他可能比郑地虎大),‘这只是六姐手下一艘普通的货运船,战船还没往外拿’,可见这样的船还有许多的。

什么样的世界会需要这么多船来运货呢?张宗子很难想象,就像是他也很难想象,六姐的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宝贵的知识一样。这些知识甚至多到了有些人不爱学的地步,张宗子听徐先生说,在六姐的来处,官府还要想方设法地找孩子来学习,如果有一个孩子上不了学,对官府来说都是很严重的一件事。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张宗子时常试着想象六姐那个世界的生活,他这数日的爱好便是雇佣舢舨,往天河舟那里开去,在一个合适的角度远眺大船——他想看到全貌,因此距离比别人要远,一开始,有能力驾船过来的海商多是开到他身前去,但他们既然没有上船的能力,很快也就退回到张宗子身侧,和他一起欣赏着旭日碧海之上,静静栖息的这艘巨船,仿似一座小岛,在海面上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神奇景象,令人沉醉往返,仿佛陷入了某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之中。

张宗子用了几个晚上连夜绘画了几副落日巨轮图,他虽然很想混到船上去见见世面的,但想上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张宗子实在是排不上名,即便他愿意把张家贡献出来也没用——他在张家说话还不算数呢,这一点买活军是清楚的。而更可气的是,除了张宗子之外,他认识的许多人都上过这艘船了,郑地虎自然不用说了,这船就是为了他被放出来的,除此以外,徐老、李老也上船去做了研究,还有郝大陆他们这些船工,也有缘分登船看了看,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要造船的,用六姐的话来说,‘要让他们明白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甚至连这一次没有登船的谢向上,也曾经登陆过这艘天河舟,张宗子对他死缠烂打,而由于他一向是很讨人喜欢的,谢向上便告诉他,买活军之前就研究过该如何在海里放出巨轮,因此他们对巨轮都不是太陌生。“关键是要测量距离,这个如果心里没数的话,很可能会压死人的。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科学问题。”

这真的科学吗?虽然张宗子对科学这个概念已经有所了解,但还是很难想象这样的异能怎么能算是科学的一部分。他想知道当然还有更多,但再往深处去,谢向上就不肯说了,他还指点张宗子说,“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热闹,你想要凑近了,其实可以去考专门学校,像是这一次,专门学校一些专业对口的学生,也能登船,或者就是设法考去《买活周报》,编辑部有采风史,当然也是可以上去的。”

专门学校是张宗子之前就听说的东西,和现在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是并行不悖的一套体系。比如说徐先生最近新收的徒弟小佘,他在读中级班,但同时也上着机械方面的专门班,又跟着徐先生来进修数学,按徐先生的说法,小佘在算学上的天分极其惊人,他来到买活军这里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是把高级班的教材都自学懂了,现在可以学习‘大学版’的教材了。

但与此同时,小佘在其余科目上的天分比较普通,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才能掌握拼音,到现在只认识2000多个常用字,除了物理、化学之外,小佘对历史、政治之类的科目通通都是低空飞过,因此他在这些科目上还在上中级班。同时因为他在机械上也拥有较高的天赋,又可以上专门学校,学习如何使用和改进蒸汽机——

小佘可忙得厉害,张宗子和他就见过几面,听说他以前是个渔夫,但现在反正是一点看不出来了,小佘肤色白净了很多,因为他不用去外头做活,在专门学校上学是有钱的。现在穿着买活军的圆领衫和棉裤,推着青头,架着眼镜,看起来总是匆匆忙忙的,在学校周围跑来跑去:他的几个工作都和学校有关,专门学校也在这一块,因此他才能忙得过来。所以,连小佘都上船看过了,而张宗子却直到大船被谢六姐收了起来,都没有找到机会能登上去瞧一瞧。这可实在太叫张宗子伤心了,毕竟这天下间的好东西,什么时候不是宗子得头一份儿呢?这样的委屈对于张宗子来说,还真是第一次受,而且甚至在他能想到办法之前,这艘船便这样不见了,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心事化作无数信件,向每个友朋倾诉——

还好,买活军的邮政服务没有扩展到绍兴和武林,否则光是寄信的费用,恐怕都要让张宗子破产啦。他祖父因为他轻狂行事,一个月只肯诸掌柜给他三十两零花,虽然张宗子还能撒泼打滚地弄来一点,但再多了诸掌柜也是没有办法的。

之前有郑地虎在,张宗子几乎用不上什么银子,三十两是很够用的。他除了给自己买了两身里外冬衣替换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花钱的地方,因为买活军这里的书实在很便宜,而他以前花钱的事物,诸如名花、古玩什么的,这里压根就不供给,诸掌柜还买了一套水泥院子,算是铺子里置的产业,由张宗子居住,三十两银子足够张宗子顿顿下馆子的了,他的日子还是相当好过的。唯独的烦恼只是——

“诸大哥,咱们真没有什么能加政审分的办法了么?”

张宗子这一次又是来压榨诸掌柜的,主要倒不是为了要钱,而是为了自己的政审分,他之前一听说谢向上的建议就很感兴趣,非常想去《买活周报》谋个职务,谢向上帮他打听了一下,告诉他,张宗子两个条件都不够,第一,政审分不够,第二,他的语文分数也不够,《买活周报》至少要初级班就读,有一次语文考试在九十分以上才能参加。

后者还好解决,张宗子是很灵活机动的,学就是了,他之前的成绩不够,只是因为他还抱着自己的一点矜持,觉得买活军虽然什么都好,但是在文雅上还是不如外头的。但自从见到天河舟之后,不知为什么,这点最后的骄傲也就没有了,张宗子最近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找工作也不是为了钱,而是想尽量地多从买活军这里学到些什么。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给编辑部倒贴钱。

但即便如此,不要工资也不是张宗子的优势,他的政审分不足,而且是严重不足——他是作为肉票被绑回来的,算外来户,基础分很低,而且他祖父也不赞成他来云县,所以他无法共享张家的政审分,买活军这里的政审分是这么规定的,没有分家的话,父子兄弟之间是可以共享一定的基础分的,可以按比例折算,比如张家因为做生意,陆续累积了20个政审分,那么张家的子弟过来读书求职,基础分数也会比单纯的外来户要高一些。但像张宗子这样的情况,除非诸掌柜拿出老爷的书信,还要加盖了当时开户时的印章,否则是无法继承分数的。张宗子的起点连郝六哥都不如……郝六哥至少还是船工,属于紧缺职业,刚来就给他加了五分,又因为带了两个女娘来,又加了一分,这里起步就是九分了。

编辑部的招聘中,对政审分的要求相当的高,至少需要二十五分,张宗子这一阵子潜心钻研政审分制度,现在已经是半个专家了。二十五分在非吏目岗位里算是很高的了,一般的说,现在较为低端的工作对政审分都没有要求,只有账房、会计、伙计、厨师,这些对东家的生意很重要,需要对人品有一定要求的职位,才会要求个二十分的政审分,这基本就是摆脱了新占之地名号后,老百姓的基础分。

想要再加五分,容易不容易呢?倒也是容易的,加分的点不少,比如倘若一个村子愿意给女娘分田,该村所有人口都能加个三分,这里就二十三分了,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县里取得名次也加分。平民百姓只要品学兼优,凑到二十五分并不难,卡他们的是语文成绩,大部分学生在初级班,很难考到九十分以上。能够轻易取得这个成绩的,家里多数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不过百姓们想去买活周报当编辑的人也并不多,那不就是个印书坊吗?大部分文章都是官府刊载,这工作远没有吏目来得有吸引力。

像是张宗子这样的情况,要凑基础分就比较棘手了,首先他要写信说服祖父,让祖父愿意和他共享自己的政审分——这里大约是十五分,而且积攒得是不容易的,商户和买活军做生意,一次要达到一定金额以上,才能加一分,封顶是十五分,张家能拿到十五分说明和买活军贸易活跃,还是大客户,因此谢向上、于小月他们对张宗子还算是比较客气。

而剩下的十分,只能想办法从别处凑,要么是能为买活军买到稀缺商品,比如前段时间的牛,一次二十头以上能额外多加一分,数量再多还能再加,最多不超过4分。这个张宗子现在是赶不到了,只能等买活军再度扩张,因为买活军治下现在的确是不缺牛了。最近报纸上搜求的是能造船的阴干木,这个他说实话也的确弄不到。

要么,就是能为买活军介绍到稀缺的人才——船工是一种,撮合阴干木交易,带来阴干木大商户也算,要么就是曾考中过进士的人才,实在不行举人也能按数量来加分,这一点张宗子不占什么优势,真正占优势的是从前的县令,那都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比如于小月的父亲于县令,阖家先后前来投奔的前衢县王县令,云县被占据时已没有县令,忽略不计,除此外还有长溪县、吴兴县、江县、延平府……这几个县令互相说服,立心在本地安家之后就开始各种写信拉人头,真给他们拉了不少同年过来,要不然于小月也不可能入选军队,她政审分原本是不够的。

张宗子现在对于姑娘没有什么旖旎的心思了,只有无尽的妒忌,太过分了!凭什么她就能说服父亲,而张宗子自己怎么写信哀求,祖父都铁石心肠呢?这一定是母亲故去的缘故,没有母亲在祖父面前斡旋,祖父现在显然更疼爱平子,把他都给忘啦!

指望祖父出面拉人头是不行的了,他舅舅更不可能被说服,而且确实也不方便,那几个县令基本全族都过来了,而且原本就人微言轻,像是他舅舅那样还指望在敏朝有所建树的官员,是不可能为张宗子想当采风使就去写信拉人头的。

如果这也不行的话,那就只能指望张宗子自己发挥奇才,为买活军夺取绍兴立下汗马功劳,帮助买活军消化绍兴了,但这也是很难的,因为绍兴本地的读书人非常多,张家并不在舆论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张宗子觉得自己的家乡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说不定会给买活军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也看不出买活军有什么往之江道扩张的欲.望,目前看来,买活军应该是要和鸡笼岛的十八芝合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海事上。

“唉!”

这天周六晚上,他找郝六哥吃饭时便忍不住唉声叹气了起来,“你说我该去哪找政审分呢,大陆,难不成我要被卡死在这两分上了?对了,你们之前的那个军训计划,向上大哥怎么说来着?他答应了吗?这个能不能加分啊?如果能加分,那我也去!”他已经不择手段了。

实际上,张宗子的年纪很可能比谢向上、郑地虎和郝大陆都大,但他叫别人大哥实在是很习惯的,而且也一点都不违和,郝六哥一边穿衣服一边摇头说,“不是非常顺利,吃饭时再谈吧。”

郝六哥因为有个小脚母亲要奉养,并不能住在宿舍里,他们一家还是赁房住,是老式的木板房,条件不算太好,天色暗了,他那小妹正在屋里屋外的点蜡烛——她们倒是不去吃饭的,虽然张宗子愿意请客,但对他们刚刚外来的人来说,女眷似乎还是不习惯参与男丁的交际。听到张宗子的感慨,她看了他几眼,便拉了下郝六哥的衣袖,轻轻用方言对他说了几句话,自己先躲进屋子里去了。

郝六哥听了,倒是噢了一声,转头说。“宗子哥哥,我幺妹倒是给你出了个主意——你想进编辑部去,便只能是破格录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给编辑部投几篇稿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