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73章 诸掌柜带货很成功

买活 第173章 诸掌柜带货很成功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什么,又有什么热闹看了?”

一大早九点来钟,交易大厅门前已是人流如织,这里的早市和别处是有些不同的,第一,开得迟,撤得也迟,第二,这里的摊点,多数都赁了屋子,做一天的门面生意,至不济也在道路边上正经租了一块地方,支起棚子来,有个可以坐下歇脚用饭的地方。

既然如此,这里的餐点当然比别处要贵,但常来交易所和银行这里的商户是不把这些小钱看在眼里的——这也都是为了照应他们的需求嘛。交易所和银行里头都是不许吃东西的,只能喝茶水,而且很多商户在交易所一泡就是大半天,中午歇市的当口,便溜出来吃一碗面,或是吃米粉、面线糊的都有,又或者是买个饼子,吃碗豆腐丸,这里的摊子也有卖馄饨、瘦肉羹、鱼丸的,只要不是在冬日,还卖烫青菜,都十分干净可喜,口味也好,毕竟外头一碗米粉也不过是两文、三文的,这里却要五文,到底也要有些过人之处。

只看这交易所外的摊位,便可知道此处的海商多是来自何处——大多还是南人居多,光是面线糊的摊子便开了两个,生意都不错,因为这里的鸡蛋便宜,还有卖蚵仔煎的,嘴里叫着‘e-a’、‘e-a’,在铁板上刷些油,先慢慢地煎咸海蛎,再把蛋液、红薯粉调成的面糊倒上去,香味顿时扑鼻而出,这样蚵仔煎油足味美,鲜香无比,而且相当的便宜:本地的海蛎本就不少,盐还便宜,所有的腌货都比别处的好吃。

不过,北人口味的摊子也还有两家,北边的客商时常都会去帮衬一下,一家是做山东煎饼的,卷大葱刷酱吃,还有一家是手擀面,手艺的确是好,也卖饺子,抻面均匀筋道,不论是‘一窝丝’还是指肚子粗细的‘二柱子’,都抻得很好,其中一窝丝,细而有嚼劲,又被高汤入味,虽然一碗要比别处多卖二文钱,但一样畅销。甚至连本地人都有时光顾,还有从北方辗转过来讨生活的流民,甚至以吃到云县‘钱街’老毛抻面为自己心中的一个愿景。

除了这两家以外,其余街坊常见的烧饼摊、馒头铺,这条‘钱街’上是没有的,因为常来这里走动的人家多是海商,走海时实在是吃够了死面饼子,在陆上是绝不会再用饼子裹腹,而且这群海商不做体力活,食量都小,云县的饼子做得大,一个就吃撑了,岂不是耽误了他们品尝别的美食?

郑地虎手下最为信用的小甘,说来也是如此,他们走海时大量携带的都是光饼,死面微咸,偶尔啃一两个,还算是好的,吃多了真叫人不敢恭维。今日走到钱街路口,见到几个相熟的朋友手里都拿着芝麻烧饼,不由奇道,“这又是作兴了什么把戏?”

“是新鲜呢,张家铺子那个诸掌柜,逢人便送饼子送豆腐脑,你若不吃豆腐脑,想吃面去,他还送你一片酱!”说话的是老陈——也是在云县这里常住的之江商人,他腮帮子鼓囊囊的,塞满了烧饼,说话间还有一股香气喷出来,手里的饼子给小甘看,“夹了他们家新出的酱,倒是好滋味——嘶!”

他连忙从腰间取了竹筒下来,喝了一口茶水方道,“我刚吃了他一碗豆腐脑了,加酱也好吃的,只就是辣,嘶——哈!一瓶半斤一百五十文,也不说贵,我先买了一瓶来,吃着若好,大量买还能讲价,就不知道一手是多少斤了。”

“还有这事!”小甘也是笑了,“这个老诸,心眼就是活泛,好招揽,这不是比在报纸上做广告强些?还省钱了!”

一个之江人,一个泉州人,两人用官话聊着,一点障碍没有,老陈笑道,“那也要他识得这些人,有这个面子,不然他到外头发去,还不白给做工的人吃了,一瓶一百多文,这便不是百姓能吃得起的东西。”

这话倒也是,小甘是个好新鲜的,和老陈说了几句,便走到交易所门口笑道,“诸兄好雅兴——你在这里摆摊,那些兵丁倒也罢了,怎么其余的摊主不来驱赶你么?”

诸掌柜拱手笑道,“甘兄,甘兄早——豆腐脑吃完了,来个饼子?我这也不亏他们的,每家每户都送了一瓶辣酱的,你拿了我这饼子,去吃面也好,喝汤也罢,只管让他们给你加点辣酱就是了。”

终究一桶豆腐脑,一篮饼子,能喂饱几个人?耽搁不了一天的生意,还家家户户都有这辣酱得,难怪商户们也还是满面堆笑,诸掌柜这人情练达处,便可见一斑了,他用荷叶包着手,掀开厚棉被,抓起一张热腾腾的饼子,用刀从中剖开,又舀了一勺酱铺在上头刮匀,‘啪’地合拢了递给小甘,“尝一个吧?”

小甘是不爱吃饼子的人,闻着香气也咽了口吐沫,拿过饼子随口道了谢,此时距离开市还有大半个小时,门口两排店面颇做了些人吃早饭,一些相熟的面孔手里都拿了饼——看来诸掌柜也的确不是逢人就送,还是送给一些熟朋友,或者有些新来的海商面皮薄,便没有去讨要。

原本是想去吃面线糊的,自从辣椒出来了以后,面线糊便陡然如虎添翼一般,多了不少滋味,有好事者晒干辣椒磨粉,虽然售价昂贵,一抖要另外计费,但简直是画龙点睛,令人开胃无比,冬日里一大碗下肚暖暖和和——小甘听虎爷说,在壕镜,有钱人吃面线糊是可以加胡椒粉的,但这东西实在太贵,难以想象和小吃搭配,辣椒粉比起胡椒来又要便宜都多了。

有了这个饼,小甘便觉得再吃一大碗面线糊有些多了,恐怕耽误了午饭,便转而走到‘财源广’小吃门口,叫道,“老广,来个肉饼蛋汤,再来一碟咸菜!”

“来了!”本在桌前看报纸的掌柜老广赶紧站起身,揭开灶头上的大蒸锅,白气顿时腾然而出,带着丝丝缕缕的肉味儿姜葱味儿,混杂在一处,让路人都不由得吸了吸鼻子,喊一声‘香’。他用一把特制的铁夹子把里头的炖盅夹出——这炖盅因为常常取用,已经都被夹出一个小坑了。

本白色的炖盅是粗瓷造的,洗多了有些发黄,瞧着却十分干净相,老广把炖盅夹在了木盘里,端到小甘桌前,口中说着‘仔细烫着’,一手迅速抓起炖盅放到小甘面前,又揭开盖子,一股热气顿时冒了出来:掌心偏大的炖盅里,一块小巧玲珑的肉饼子伏在水底,上头盖着一个圆圆的荷包蛋,蛋白如玉,蛋黄泛着微红,瞧着令人食指大动,又因做得小巧而颇有雅趣。

老广从灶头另一处热水锅里夹了调羹——餐具都用热水烫着,是这条街的小店独有的服务——为小甘放入盅内,又把一个陶瓷瓶子放到桌上,笑道,“这是刚才诸相公送来的辣酱,甘老爷随意用。”

小甘已咬了一口烧饼,咀嚼了几下,便辣得不轻,忙喝了两口炖盅内的好汤,方才平复过来,也是感叹道,“真好辣味!这东西你们店里倒是要进着——往常一碗炖盅便差不多了,现在怕不是要两碗、三碗才能止辣?”

原来这炖盅,也是云县这里特色的小吃,原本是买活军的食堂、酒楼里供应的,他们人多,而且都是各吃各的餐盘,夏天还好,一大锅汤自己打来喝便是了,买活军食堂几乎是每日宰猪的,猪骨头熬的汤,香喷喷的,自己带了油星,再加点海带干,便非常的鲜美了。但到了冬天,大锅汤保温不便,谢六姐便发明了这炖盅的办法,几乎是眨眼间便在几县之地流传开来了——只有一点是好笑的,一开始这炖盅叫做沙县炖盅,但沙县就在左近,那里是分明是没有这种东西的,因此现在众人都叫它海鲜炖盅。

这种炖盅,在冬日里是非常体贴的,可以卖得相当便宜,一文两碗,这样的炖盅里放一些杂海货便可,尤其是云县这里,海货很便宜,什么牡蛎干放一点,浇上猪骨汤,已是极其鲜美,论成本,一个炖盅一枚小牡蛎,算来连0.1文都不到。便是做初级工,一日赚20文的人,也不会觉得喝不起。

但若要贵,也可以做得很贵,比如这间‘财源广’小铺,便有炖鸽子、鹌鹑、蹄花、肉饼等等,随时令而更换,也有对虾干、鲜海鱼,炖在蛋羹里,一盅便要五文、十文了,这肉饼炖蛋是最贵的,一盅十五文,满县里只有在财源广有卖,因为只有这里的客人是吃得起的,他们也最愿意吃,其余所有海鲜,走海时实在是吃得已经发腻了。

这肉饼贵也有贵得道理,虽然并不大,但肉馅剁得细,肥肉也多,全化在饼子里,吃起来一抿便化开了,调味得又好,是用姜汁混在其中,丝毫腥臊气息没有,实在是适口充肠,口感丰腴而调味却又清淡朴素,小甘一向是十分欣赏的,连喝了几口鲜汤,又咬了一大口饼子,吃得唔唔连声,连话都来不及说,如此吃了几大口,肚子里逐渐饱胀起来了,这才取来陶瓶细看。

或许是因为酱料较浓稠,还有辣椒干片混杂其中,这陶瓶是矮颈大肚模样,塞着木塞子,一□□,气味四溢,又辣又香,对于能吃辣的人是很强的吸引。而瓶身上并不是贴红纸写的招贴,而是烧造了字样上去,一个浅框写的郝君书红油辣酱,上头又有四个小字,是吹嘘的话语,如‘绝赞美味’云云。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只看瓶子,便知道这酱料来历不凡,所谓郝君书,也不知道是哪家的神厨了。小甘对于这酱料的价格意见倒是不大,此时上好的酱,本就是很昂贵的东西,便如同油也十分难得一样,以云县的百姓来说,虽然铁锅不再和以前一样难得,但要去仔细询问,会把每一碗菜都炒着吃的人家,还是不多的。一斤油,差的也要四五十文,好的便要六七十文,五口之家,放开了炒菜,一周用一斤是不在话下的,一天要十文油钱,不算是很小的开销了。

这么来算的话,这样的好酱,精工细作,比蚝油卖价更贵些也是当然,蚝油所用的生蚝,在海边还不算是多难得呢。小甘掂了掂瓶子,也点点头:嗯,半斤是实足的。

他让老板拿了一双筷子来,往炖盅里挑了一点,便顿时觉得画龙点睛,辣味将炖盅唯一的一点油腻完全遮掩,只加一些,并不觉得辣,只有香气,小甘将这碗汤喝得干干净净,点头道,“老广,你也尝尝——我看你还是做个小匙子来,再换个瓷盅,分装了来,给客人添减,这个东西,很能给你带买卖!——再给我一盅海带牡蛎汤。”

老广被他一说,也好奇起来,便去夹了两个盅出来,又寻了个空瓷盅,果然依言倒出了一碗红彤彤的酱,自己加了一小勺进汤里,喝了几口,辣得满面通红,摆手道,“我实吃不得辣!可惜了,可惜了!”原来他刚才得酱后自己不尝,是这个缘故,小甘不由一笑,自己加了一勺进牡蛎汤里,也是鲜得要命,十分惹味,便配着饼子大快朵颐起来,老广那碗汤也没有浪费,叫他原本在后屋备料的侄子拿进去喝了。

说话间,已有几个客人走了进来,都问道,“可有交易厅门口的那个酱?”

老广正好把酱碗递给他们,不过小甘是等不得看反应了,交易大厅马上要开市,他只冷眼看那几个客人喝得满脸通红,自己这里吃完了抹嘴会账,又教老广道,“你今日便让那些能吃辣的客人都加一勺,若是得闲,再记一记,有多少客人,原本是只喝一盅汤的,加了这辣酱后还多喝了一碗——今晚上我再来问你,可好?”

老广满口称是,又只肯收炖肉饼的钱,“多谢甘相公教我做生意。”

小甘拍拍他肩膀,到底是丢了两根当十的筹子在桌上,自己进去了交易所,熟朋友们多已到了,正围着诸掌柜,问他这辣酱什么时候上板,一手是多少斤,底价又是多少。

诸掌柜满面红光,拱手笑道,“这个不急,不急,倒还想请诸位来参详着,该如何定一手是好呢。”

小甘财大气粗,当下便笑着喊道,“一手怎么也要五百斤起吧!”

众人顿时轰然,都摇头道,“这个是只有你们家做得的生意——依我说,五十斤便可以做一手了。”

“若不要陶瓶,可能再便宜一些?”

一时都是在讲价的,又有人说道,“这可是六姐开示的配方?若是如此,一百斤一手也来得的。”

一说到六姐,众人顿时都是肃然起来,还有些虔诚的人,便握着项链喃喃自语,仿佛祈祷——这是这几个月来,交易大厅内十分常见的情景,这些海商,如今要有谁不虔诚信仰谢六姐,那是没有人要和他来往的。

要说云县这里,和别处是大不相同的,新鲜的规矩多,忌讳也多,三不五时还有全新的热闹看,在这里住得久了,实在是很能开阔见识,但对于海商们来说,那突然现身的大船,意义却全然不是所有仙器能够比拟的。

就小甘知道的,有许多海商在目睹了大船奇迹之后,便愿意阖家搬迁到云县来,又将自己的海船贡献一些给买活军,分文不取。买活军是否答应不说,云县这里私下一直卖着的谢六姐长生牌位——还有雕刻着天妃名讳,论轮廓又很像是谢六姐的强壮少女小像——在那日之后,销量也是陡增,甚至还有人到处地打听买活军的徽号旗帜,想要请一面旗帜在自己船上,‘镇风镇浪’!

这些日子以来,新来的海商们急于打听,而尚且逗留未走的海商,也是彼此不住地赞叹:不论生意赚头多少,单单是见到了那艘前所未有的大船,云县便没有白来!

这船,对一般的百姓来说,只是热闹,是买活军展露的又一次神迹,但对于走海的汉子们来说,却仿佛是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船,全由钢铁打造,却还能浮水不成,还能如此阔大,犹如在海上一片可以移动的陆地和国土……

谁不想要这样的一艘大船呢?小甘也是想的,他随虎爷登船看过,就更是魂牵梦萦了,也因他上过大舰,在交易所的人缘便是极佳,众人都是不厌其烦,请小甘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登舰时的所见、所得,而小甘也乐于一再重复,他觉得自己在叙说时仿佛也进入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里,在那样的图景中,小甘甚至可以在谋生之外,拥有一种奢侈的,叫做梦想的东西……

这是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除此以外,谢六姐就没有让人膜拜的地方吗?也并非如此,买活军这里做生意的新规矩也是很多的,都十分地耐人寻味,便譬如说这个新开设的交易所,还有‘支票’制度,都是别处所办不到,而又极其方便贸易的。虎爷走了之后,小甘在这里多待了一个多月,每日他都用拼音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下来。无形间,脑子仿佛更加灵活了,学会的字也多了起来。

有一条思路,便是他逐渐琢磨得出,小甘觉得买活军这里的生意,无形间分成了两种,一些海商赚的是运货的钱,他们追求的是更快的运货,多运几个班次,便稳定能赚几个班次的钱,而一些在地的商户便赚的是投机的钱,这种钱赌性大,需要很厚的本钱,有亏有赚,也更加刺激。这两种生意也说不上哪种更好,得失要从大处去看,赚运货钱的海商,无论如何都有船,最多是赔个路费,要说本钱,折不了多少,而赚投机钱的本地商户,亏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不论如何,只要是好好做生意的人,在买活军这里都是能找到生意做的,无须去宴请本地的大族——本地没有大族,也无须去依附本地的大官——本地的官员和海商们都没有太多的交往,更不说收礼了,他们是很怕被人举报的。虽然要交贸易税,而且很难逃,但少了打点的开销,落在手里的份儿还比从前要多呢。

至于说商标、专利……这些东西也让他们觉得很新鲜,譬如小甘,在交易所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姓霍的小子,便借由他的指点,分别申请了‘鸡笼岛十八芝’、‘十八芝贸易’等商标,这些商标并不牵涉到具体的货物,只是由十八芝的船队贩来的货物,便可以打上这个商标,在报纸上广告求售。申请商标的费用,不过是二三十两银子,但按霍大郎所说的,可以让其余的商家,见到字样便先信任货物,打开销路,营造‘品牌价值’,那好处可就远远不止这些了。

在买活军这里,便是已经来了不少时候,延请一个本地通作为顾问,其实也是有必要的。刚来的那些海商自更不必说了,都要有人耳提面命,才能改掉习以为常的一些坏毛病——其实在买活军以外的地方,这些都不能叫做毛病。譬如说喝荤酒,这叫照顾本地生意,又譬如说聚赌玩钱,这也是海商们和本地大户交际的好手段。

云县这里,别说荤酒,连酒都不多,谢六姐不喜百姓饮酒,酒后闹事的都受重罚,很多餐馆是不供酒的,本地卖高度酒,但要喝得等出海后,喝死了都没人管你。这种不饮酒的习惯在百姓中形成了一种氛围,无形间人们都自觉遵守,这是让很多海商心头痒痒,总觉得不足的。至于说赌钱——再别提了,这里三不五时地抓赌,按百姓们的笑谈,都成了更士‘刷分’的手段了,而且更士们不管船上饮酒,但管船上赌钱,一俟发觉,甚至可以没收支票,你在买活军银行里的钱就别想取出来了。

烂赌鬼不是没有,但那多是水手,海商还是有自制力的,为了讨谢六姐的欢喜,攒一两个政审分,他们许多都约束水手,不许滋事,在港期间要去好好上课……这样也是有分加的,至于他们自己,每日交易所回来,高薪请的老师为他们补课完了,一天也有一两个时辰无所事事,这时候做什么呢?文雅的人,或是手谈,或是去听书看戏,那不文雅的便免不得回自己的船上去,暗地里寻些乐子了。

若是在别处,或是在以前,这些暗地里的乐子,便是唯一能够取乐的途径——一个海商,一个水手,靠港以后,除了做买卖,能找的乐子无非就这么几件事,这种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甚至于小甘也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有选择的可能。但他在买活军这里住了两个多月三个月以后,小甘便慢慢地发觉,他的选择,随着识字的增多,逐渐地扩大了,他的世界,也因此一下陡然间从身边的狭小船舱,一下扩散到了所有的书籍中。

只要买活军出版的所有书籍里,还有一本是他还没看过的,那么这世界,他便还算是有地方没有探索得完全。他仿佛见到了一个全新世界中,全新的自己,虽然这景象还十分的虚幻,但小甘觉得,只要鸡笼岛归顺了买活军,那么……那么便还是很有可能成真的:他,小甘,除了成为鸡笼岛的一个小首领,一个风里来雨里去,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只知道船上那点事儿的船主,变成一个知道世界奥秘,知道了文字的秘密,能够乘着大船,高昂起头航行在华夏海上,趾高气昂地和荷兰人打交道的大人物……

“不论如何,先给我五十斤吧!”

他一下收回了思绪,急迫地对诸掌柜说着,“我们家有船要回鸡笼岛去,今天就发船了,现在取货送去,还来得及!”

鸡笼岛和云县之间的航路,几乎是永远有船在的,连虎爷的十艘船被俘虏,都没耽误了两家做生意。但虎爷回家已经一个多月了,按理早到了,现在却依旧寂然无声,没有给小甘带一句话,小甘便知道,虎爷和大哥的交谈并不很顺利——这也是难免的,这样的大事,十八芝好汉之间,怎能不好好斟酌呢?

希望这些辣酱能稍微起到一点助力,哪怕是让大哥尝过了美味,起了一点兴致,愿意往云县来走一遭,那也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