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81章 该赶稿了

买活 第181章 该赶稿了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六姐!”

“六姐威武!”

“六姐威风!”

两边的高船上不断传来了欢呼声,不论是男船女船,都有水手伸头出来为谢双瑶叫好,她开着摩托艇在大船中左右穿插,很快便开到了船队最前方,面对着万顷碧海高高地喊了出来,“呜呼——爽!”

这是航程中少见的舒心时刻,谢双瑶感觉一整天的烦闷和呕心、眩晕都已完全消褪,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兜风,她就能从晕船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虽然她也没少坐过轮船,到海边也玩摩托艇什么的,甚至还玩过皮划艇,按说水性是很好的,但谢双瑶也没想到,她居然会晕这种古代的船……

其实现代帆船她也玩过几次,颠簸感更强,但因为是自己在掌控,就不容易晕船。所谓开车不晕坐车晕,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哪怕她坐的已经是相对最大最稳的福船,和后世的万吨巨轮比起来,还是犹如小玩具一样,一进外海,谢双瑶就觉得颠簸得厉害,这次行军的体验是真的不怎么样,她晕船又不敢吃晕船药——吃了药一般都嗜睡,而谢双瑶在船上也还是有各种会议的,只能是偶尔乘摩托艇兜兜风,调节一下,逐渐去适应了。

海风吹得衣袖鼓胀,开了一圈,她尽兴了,回到座船边上,上头已有绳梯放下,谢双瑶抓住绳梯,心念一动,摩托车便被收了起来,顿时又引来了一阵喝彩声,她觉得还满奇怪的——自行车、手表,这明显都不是属于这世界的东西,那她的异能肯定也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但即便如此,每次她展现异能还是能招来雷动掌声,士兵的士气也会因此显著提升。

好在她身边的近人对此多数是熟视无睹的,他们对摩托艇是特别熟悉的了,谢双瑶拿下云县之后,曾经多次测算海域深度,又找船开往外海,寻找港口船舶的释放点,当时的结论是,如果她想要带多人一起去看大船,那必须有一艘本地的木船搭载众人到外海,然后她再开摩托艇走个一百多米远,然后才能把集装箱船放出来。否则她就得自己往外辛辛苦苦的游一百多米——这集装箱船释放的一瞬间,海面会因为排水而掀起大浪,小舢舨很有可能被掀翻,那危险性还是满强的。

除此以外,摩托艇在海战中也能起到奇兵的作用,试想在大家都遵循风向,操帆作战的年代,在我军撤退的时候,本来按风向是绝无可能被追上的,但此时如果有十几艘咆哮风浪的矮舟,碎波而来,用加装了金属撞角的尖头给船身来上这么一下……即使他们没有携带任何别的武器,这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更不说能买活军动用摩托艇的时候,肯定不会只带一个撞角,不带些别的东西。

当然了,这种摩托艇的使用是无法脱离谢双瑶的,其时间和马力也并非无穷无尽,只有谢双瑶能及时地给摩托艇加油,不过无论如何,这点油那还是有的,而且也不难搞,这本来就是港口都要配备的东西,加油站也在附近,虽说和船用油无关,但短时间内维持几十艘摩托艇、几十辆汽车的使用问题还不是很大。所以海军操练时,谢双瑶便下令参谋班子把摩托艇的使用也编列进战术中去,作为备选。

此刻即便还没和十八芝水师汇合,在列的几乎都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水军,但她也是丝毫不慌,总的来讲,有她在的战争,买活军根本就输不了——这不是盲目自信,是客观陈述。

“舒服一点了。”

上船以后,她先在鼻子下头抹了一点薄荷精,这才靠近下属们——这船上味道也真的不好闻,谢双瑶觉得气味或许是她晕船反应很重的原因。在船上待了七八天,别说洗澡,抹身都没有水,又不下雨,每天还出汗,现在所有人闻起来都和咸鱼似的,事实证明,什么女孩子天生就是香香的,没这回事,真正做活、出汗并且洗不了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好闻。

“今日的公文都放在书房里了。”浑身馊味的小吴冒头说,“有陆将军、谢将军的信,还有本期报纸的样稿,最好今天能把回函发出去。”

大领导离开领土出征,就意味着巨量的公文来往,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信使传递消息,买活军也不例外,短波电台不是用来传公文用的,谢双瑶让谢大哥从彬山出来,到云县代替她坐镇港口主持后勤,其余领域的事情都有人留下负责,大部分公文都是送来她这里观览备份的,需要立刻做出指示的东西不多。

只有《买活周报》的文章,需要她的点头——为了这次出征,谢双瑶提前定了好几期的头版文章,出兵前的宣传、告知,出兵后的战报、打下泉州以后的后续安排,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要修改的也有限,可以通过对讲机来实行,到时候实在不行就口述些简短消息也不错。她在船上也带了一个战地记者,本来是打算带张宗子的,但他还不算完全的活死人,而且也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又不会游泳,在战船上或许会添乱,所以还是让买活军本土出身的记者小廖来了。

外界条件越恶劣,谢双瑶就越要奖赏自己,她把自己关在舱内,先掏出空气清新剂喷了下,这才开始看文件。其中一份很厚的是账本,买活军出征以来,云县那里每日结算的粮食、火器等开支,谢大哥时不时会发账目小结过来,还有如今的库存盘点表。此外还有本月的生产完成汇报,下个月的生产安排。

她认真看完了这份,又翻阅了一些送来的非紧急情报,目前京城似乎还没对买活军出征泉州的事做出反应——因为不想让朝廷进来掺和事,她把黄谨派去葫芦岛运送辽饷了,倒也算是名正言顺地支开黄谨,让他远离漩涡。而算算时间,七天前发的报纸,随后就马上出征了,消息送到武林就要十天,从武林快马发到京城还得十多天,也就是说现在消息还在路上跑……朝廷表态能在报纸刊发后一个月拿出来,都算是快的了。

如果京城那边的反应比这个时间点要显著地快,那就说明锦衣卫的情报工作做得还不错,离开了黄谨还能拿到比较保密的消息,当然同理可以反证,买活军这里的保密工作就做得不太好了。泉州水师那边,倒是应该收到消息了,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不过这一次十八芝倾巢而出,再加上买活军的后勤,实力是远远高于福建水师的,福建水师现在拢共也就两百多条船,如果没有羊城港的支援,他们只能打小船队的遭遇战,和十八芝的大规模会战都打不起。谢双瑶的想法是,到达泉州港外,先围而不打,试探水师战意,如果水师决意破釜沉舟,那么就不好意思了,要是他们有意逃走,她也可以网开一面,放一部分水师逃往羊城港,传播买活军的威名,再把剩下的好船都包了饺子。

“哦,大红写信来了,还有二哥。”

关于勒石合约,其中许多内.情,买活军所有使者都从自己的视角写来了报告,谢双瑶对陆大红这姑娘总体来说还是相当赞赏的,目前来说,她们只在传播迷信上有过不一致,其余时候陆大红都能很好地执行她的战略意图,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不错。尤其是她的工作日记,谢双瑶是很喜欢看的,陆大红善思考,很多时候能给她补充本地人的视角。

“居然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她先看陆大红的信,“这和徐先生对开战宣言的评价几乎一样……”

如果有两个高级人才,不约而同地提出同样性质的问题,那么谢双瑶认为就该引起重视了。买活军在上周的周报中,刊发的作战宣言主要是给他们的活死人看的,风格相当的务实,就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出兵泉州:今年泉、鹭一带的旱灾很严重,可能是要颗粒无收了,那是要死人的,买活军本着乐于助人的风格,决定在泉州推广他们的土豆种植,但这件事是一定会受到本地官府阻挠的,因此买活军就决定先发制人,把握宝贵的农时,在夏天完全到来之前赶紧种点耐旱的作物下去。

这的确是实话,至少是此刻的实话,如果今年泉州没有旱灾,那谢双瑶就会找别的借口,这本来就是计划中的扩张,只是一场旱灾让买活军改变了自己的布局——本来他们是打算把种粮发到山阳道和关陇道去的,那里已经连续干旱了几年,谢双瑶认为有必要避免出现真正惨绝人寰的人道主义灾难,也可以在水路网之外散布买活军的美名,卖一卖《买活周报》,让私盐贩子们的步伐走得再远一些。

但徐大人和沈编辑读过宣言之后,都有不同的看法,沈编辑以公事公办的务实态度指出,这不是一篇合格的檄文,格局太小,并无大义,无法收到削弱敌军士气的效果。谢双瑶很不解,“我都说得这么明白了,泉州的地方官压根没办法救灾,难道他们不会因此自惭形秽,进而不敢面对焦急的百姓们吗?”

沈编辑就久久地凝视着谢双瑶,把嘴抿了起来,而徐大人则指出,对泉州的征服,以及对鸡笼岛的吞并,是买活军势力范围一次大的扩张,等于是上了一个台阶,哪怕是泥腿子义军,当他们牢牢握在手中的地盘有半个省之大的时候,也都端出了自己的政治口号,这篇檄文或许可以加上一些初步的政治理念宣讲,这样是有助于凝聚人心的,也会有认可理念的俊杰主动前来投奔。

听起来是很好,谢双瑶便问徐大人,政治课本编写出来没有,徐大人就马上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了,于是这件事也暂时搁浅了——要把他们想要的那一套端到此刻来,本土化工作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完成的,现在华夏历都还没有编完呢,徐、李两先生带着一帮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这个。

成功击溃催稿党,谢双瑶逃过了写作任务,但陆大红的疑问,也让她意识到,随着地盘逐渐扩大,麾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干将越来越多,很自然地便会出现认同问题,买活军的确需要一个总纲要,来囊括天下人才,让他们自觉在买活军的框架中能找到一席之地。

当然,在谢双瑶看来,这其实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这是个国家、民族的概念本身尚未明确的年代,的确如陆大红所说,大多数人只知有敏朝,而不知有华夏,有中国,当然,对少部分——大概占了总人口10%的读书人来说,或许他们已经初具了国家、文明的意识,否则历朝历代不会这样重视修史,修筑史书,实际上便包含了对上一个朝代的承认与继承,仿佛因此实现了国祚的传递。但,这种意识仍然是相当朦胧的,而且仅仅局限于最上层的知识分子之中,一些普普通通的读书人,譬如说谢双瑶前阵子刚接见褒奖过,还有点印象的于大郎,他会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解答吗?

不会的,于大郎的认知水平估计也就和郑地虎差不多,他们都无法容忍外夷——在郑地虎这里是西洋人,在于大郎这里是建贼——对华夏的统治,有趣的是,郑地虎从没想过建贼会取得天下,而于大郎对西洋人的认识也非常的有限,但他们的看法是类似的,敏朝大概是已经不行了,新的王朝,如果由一个‘自己人’建立,虽然不满意,但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外人’就不行。

这是有初步朦胧国家、民族意识的看法,但也有很多人是不这样看的,譬如郑天龙,他对于‘内外’之分似乎便并不敏感,从陆大红的信来看,海盗中具备强烈内外意识的人不多,他们认为买活军也是‘外’,但也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和买活军合作。郑地虎这种人似乎是海盗中的少数——这也不奇怪,这些海盗中,有一些甚至会勾结倭寇,或者假借倭寇之名来掳掠沿海,能指望这样的人有什么‘内外’的意识?

一直以来,也并没有文章给予这种行为一个明确的定性和区分——对封建王朝来说,你造反是叛朝,勾结倭寇掳掠地方也是叛朝,这是一个性质的行为,都是十恶不赦。所以这些海贼也就更加的心安理得了,包括如今各方的义军势力,兵痞军阀,他们心中全都缺乏了对于‘内外’的认识,引建贼入山海关也好,和建贼暗通款曲大做走私生意也罢,都是一种心理现象的反映:一旦背叛了朝廷,就等于是背叛了所有,当一个人背叛了所有的时候,他便完全不觉得背叛了‘华夷’、‘内外’,还有什么需要挣扎的了。

既然如此,在这种事上要说多么的责怪晋商、海贼又或者是未来的军阀……这都是没有道理的,一个概念,只有在被发明了之后,才能去谈论违反它带来的后果、招来的指责,谢双瑶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发明这个概念的时间。

她要给这个游戏里的所有玩家,都再加一条规则。

“小吴,信使还没走吧?”

“没有,有什么要马上回信的吗?”

“有,下一期的头版文章要换,让他等一会,我马上写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