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18章 张天如会折腾

买活 第218章 张天如会折腾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这个赋分制度,还在讨论之中,要上报经六姐审批允准才能实行,若是标准出来了,我一定立刻给你赋分,现在你催也无用啊!”

“但我不催你,催谁呢?若是沈编辑给了我另一个人去催,那我便去催他了,这不是没有吗?我心急了也只能来催你啊。”

“……你便是一日三催,我也只能在周报中写一次,你以后每周过来问一次就行了,又或者我会让大伯来传话的,稍安勿躁啊,张老师!”

“这可不一样,我一日三催,你在周报中形容出来,那就很急迫了,若是我一周才来一次,你便只是一笔带过,六姐案牍劳形瀚海宸墨是何等繁忙?若我不催,这赋分制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呢,因此我催,不但是代表我,也代表了所有向买活军投稿的作者,这实在是极正当,极有益的事情!”

“……好好好,你催,你催,你催吧,总之你要求的所有东西,我都会写入周报,那你现在还要催什么?”

“我的稿酬呀!谢六姐不会只写文章不做事吧?文章里写得好好的,稿酬、政审分,到头来一样不落实,空言之辈哉?”

“你这个人怎么说话的呢!”

编辑部办公室里,买活军这里泥腿子出身的小周看不下去了,一边撸袖子,一边从自己的办公桌后站起身来,似乎是有用自己的体型,对这个无理取闹、振振有词的常有理进行威慑的味道。

“我哪有一句话没说在理上?”。

杵在办公室中央的张天如丝毫不惧,反而还抬高了声调,对应着也往上撸起了袖子——这个张天如也算是儒生中的异数了,生得高大不说,而且也颇练了一点肌肉在身上。按他朋友吴昌时的说法,这还是来到买活军这里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爱好,到底是年轻,又是官宦人家的出身,底子摆在这里,这么扎扎实实的两个多月,他身上的肌肉团已经有一点雏形了。虽然还比不上小周,但真要打起来,至少也能挥中个两拳。

“好了好了——小周,做什么呢!”沈编辑急急忙忙地打圆场,“稿酬也是有的,只是哪有现开现放的道理,到时候会开出支票来,写信送到你们留的通讯地址那里去,你留心收信,三个月以上没有收到,可以来申请补开支票。”

“行。”

张天如也是爽快,便立刻放下这件事不提,又问道,“沈编辑,我投的其余稿件,是都算废稿处理,不予刊登了吗?若是如此,可有退稿信做批注?告诉我犯了二十四条谬误的哪几条?”

“……”沈编辑又不说话了,她的脸色肉眼可见地难看起来,嘴角也一抽一抽的,这一次张天如没等她答复,便‘哈’地一声笑了起来,又仿佛是宽慰沈编辑,“沈大姐,我昨日漏夜钻研,可是已吃透了那二十四谬误,自省之下,从前的来稿的确或多或少都有谬误在其中!退稿我是心服的,便只等着退稿信了。”

这意思其实是很明显的,连小周都品得出来,不禁对这个刺头怒目而视:张天如自己对自己犯的逻辑谬误心中有数,也就意味着倘若周报的退稿信里,对于谬误之处没有明确指出,张天如少不得又要来讥笑他们水平不足了。这看似是在自省,其实是在挑衅警告沈编辑!此人定然已是看出了周报编辑部的虚弱,至少在二十四种谬误上,他们也很陌生,也要学习,甚至还不如张天如领悟得多。

“……那你要等一阵子了,如今编辑部人手有限,来稿又多,退稿信只能等有空了慢慢写。”沈编辑又是在一阵沉默后,方才勉强地说。

张天如倒是没有戳破这明显的推托之词,只是哈哈一笑,毛遂自荐道,“若是编辑部还要招工,某愿专为回信之人,定让投稿者心服口服,无话可说。沈编辑多少考虑一下,大家都是吴江同乡!”

“……”

别说小周和沈编辑了,连一直没有说话的另一个编辑小洪都震惊地抬起头来:此人焉能厚颜至此!刚来编辑部找了这么一大通麻烦,转头又自荐做编辑,亏他好意思!这要给他混进周报来,以后还有宁日?

“……好好好,反正我都记到周报里。”沈编辑显然只想快些把他打发走。“若有了进展,都会给你写信通知。”

“行,那我就走了,咱们几天后再见,”张天如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别的都罢了,沈编辑记得一定要提调查研究的范式,还有逻辑知识的教学——我料着谢六姐必定有逻辑学的教材,如生物、物理一般,如此自成体系的东西,没有著作支撑怎么可能?既然要推行讲逻辑,那此物对于逻辑的普及便极度重要,切记切记!”

这话不无道理,但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张天如这么急切地想要逻辑学教材,便是因为他本人一旦武装上了这本书,那便是如虎添翼,此后在辩论中恐怕更是难逢敌手了。他的身影刚消失在小院之外,小周、小洪就忍不住批判了起来,“这个人太无赖了!”

“以后不能让他上门!”

“这《逻辑学》,就算有了教材,敢给他学的?这个人诡辩能手!”

“外来人哪个和他一样,这么理直气壮的,这个人便是个有文化的无赖!”

“真该打一顿!”

刺头有文化,见了都害怕,沈曼君身为受压最严重的对接编辑,对张天如也不是没有埋怨——口口声声吴江老乡,逼自己的时候怎么不说了?但她还是摇头道,“有句话小周你说得对,这个人气壮,是因为他拿住了理字,有理行遍天下,他虽然盛气凌人,但却没有做无理的要求。那我们也不能以理之外的手段对付他,否则就是仗势欺人,反而落了下风了。”

“怎么没有,他、他……”

小周极力想要举出张天如不讲理的证据,但想了半天居然找不到一点——这个人虽然让人讨厌,但却不纠缠,他要来逼问,也说出个道理,也不曾索要非分的东西。按六姐文章中所说,政审分、稿酬、退稿信,这的确都是该给他的东西。

“这……但他也太爱挑刺儿了!”小洪也难住了,但仍很愤愤,“六姐日理万机,这阵子刚从鸡笼岛回来,转眼又要准备谈判——还要抽空写文章,审稿子!有些事落实慢了点,不也在情理之中吗!就他爱多嘴!”

沈曼君微微一笑,就不和两个小孩争论这些了——这都是彬山长起来的孩子,自幼沐浴天恩,对于谢六姐自然是维护到了十二万分,他们看张天如是不会顺眼的。但沈曼君虽然被催逼时也觉得烦恼,但深心里却觉得张天如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处,甚至于外来人也需要一个张天如这样的金嗓子来为他们发声,他要的东西,本来也是该有的急需之物。

要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那就要教老百姓调查研究的办法,要数据支撑,那就该给百姓提供查询数据的‘渠道’,要讲逻辑,那就要教逻辑——这是天公地道的道理,官府没有在首脑发言时就准备好这些,的确是官府的疏失,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提的。如果谢六姐忙不过来,那就要再找人来帮忙,提出这些疏漏,为自己主张正当权益的张天如,虽然恶行恶状,似乎非常嚣张,但起到的作用还是好的。

“这个人是很聪明的。”她只这么说着,“于咱们,只能按规矩办事,他还在规矩中,就要根据规矩去对待他,否则,规矩也就不成为规矩了。”

至于说沈曼君对张天如真正的判断,因为都是吴江老乡的缘故,她自然不会此刻说给同事们听,在她看来,这个人是个真正的名利之人,正因此,张天如在仕途上说不定进步得还要比她们都快,他这样急切地想要确定下政审分来,或许也是因为他要根据赋分的规则,来确定自己能参加吏目考试的时间。

对这种人,是该不给他分吗?或者往少了给?沈曼君恰恰觉得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多给点——这要是给少了,他肯定还得来闹,这是一,二来买活军吏目工作很繁重,早日把张天如送入吏目岗位,他便要忙于工作学习,应该就不再有时间频繁投稿了。这也是这种人仕途上往往走得顺的原因,对这种胆子奇大的常有理,你除了杀了他之外,唯独的办法就是顺从他。顺着他,他就好用,不顺着他,真能把你给烦死。

“哎,不过这个人有一句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逻辑学,肯定是要开课的,不然退稿信怎么写?”

这不是,小周、小洪痛骂了一阵张天如之后,也开始承认他的观点多少也有道理了。“但这谁能来教呢?除了六姐,恐怕谁都不会,但六姐是一定没时间来给我们上课的。”

“难道真要我们自学吗?不要啊!”“那个张天如倒是对逻辑别有一番天分……你还真别说,说不准真能让他自学了教材,专写退稿信……”

这就是张天如这样的人上位的办法了,给他一点话缝儿,他就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岗位来。沈曼君啼笑皆非,“这可不能甩出去啊,再怎么样也得自己吃透了,编辑不就是审阅文章的吗?若是连为何退稿都不懂,那就不能说自己胜任这工作了。”

她虽然是后进,且还是外来人,到如今都不完全算是买活军治下的活死人,但还是很快就得到小编辑们的尊重,并且被尊称为‘沈大姐’,除了年纪上的优势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沈曼君的业务的确好,全报社只有她和张宗子能为六姐的文章做注,因此小周、小洪并不反感她的教育,而是都蔫蔫地应了一声‘是’,但也忍不住抱怨,“如果要写退稿信,那是真的忙不过来了,这么多来稿,全都写信,怎么搞?熬夜都做不完啊!”

“所以编辑部还是要招人。”沈曼君想到堆积如山的工作量,也是忍不住就叹了口气开始揉额头,他们现在的工作已经多到编辑很难抽时间去参加学习,长远来看,这很不利于编辑自己的进步。“我会写在周报里,这应该是一系列动作,第一步开班教调查研究的范式,教逻辑学,这个逻辑学我们这里如果没人懂,那就要先找高层次人才来自学,之后再把教案给六姐审阅,然后再开班,开班后从优秀学生中择优录取进来。嗯,希望买活军本土的学员多一点……”

否则,如果都被外来的书香世家盘踞在周报编辑的职位上,一定会让谢六姐不满意的。这就譬如敏朝初期的南北榜之争,有些时候政治意义盖过纯粹的能力问题……沈曼君越想越是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编辑部的帮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而工作却一天比一天更多,在此之前全得靠自己一口元气顶着,几乎是要悲从中来,她不由得摸了摸肚子,咬牙说,“多了这么多的活——得加工资!”

“是啊!”比所有吏目之外的活死人加班都频繁的小洪、小周也不由得共鸣了起来。“写进周报里!不加人的话,得给我们加工资!”

“加工资!加工资!”

“虽说未必能加了,但还是写一写为好……不知道张采风使如何,还是要团结一下他,如此方才能形成声势……”

#

“老叶,刚下课啊!”

张天如并不知道,自己的一次到访,还掀起了编辑部要求招人加工资的浪潮——如若知道,他就更要得意了,事实上,此时他便已经足够得意了,正大摇大摆地走在通往学校的水泥路上,时不时还招呼着熟人。“今天走得倒早,回家吃饭?”

“老吴!”

“小许!”

他是个极活泼的人,虽然才来几个月,已经结交了不少朋友,张天如哼着歌回到办公室,把自己的书函一提,就准备回家去了,他今日下午因为去编辑部的关系,是缺了一下午的课,不过好在这三堂课是语文、体育、地理,都是张天如的强项,并不碍着什么。

“天如,吃饭去?”迎面也有人问,“今晚还开课吗?”

“开的开的,今晚讲文书写作!都可以来听!”

“好!那我们吃完晚饭就来!”

沿路不乏有人问着他今晚补习班的事情,张天如此时倒是不倨傲了,总是回答得耐心诚恳,一边说,一边就走到了他校外的家里——他逃家时所带的银两不多,能租下这月租在一千文左右的水泥小院落,不用去住廉租的宿舍,凭的就是自己搞钱的本事。像张天如这样的人,一向是很有办法的,搞钱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还在家中的时候,他当时想的是结社,发社刊,用社刊的余钱来维持社内一些活动的运行——而以吴江文风之盛,讲时文的社刊,刊发收益实在是相当不少,对于他个人的经济和名气都极有补益。如今张天如来了云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又找到了几条来钱的道,只是苦于时间不够,不能一一地履行而已。

开办以话本、笑话为主的半月刊报纸,便是张天如想到的第一个主意,云县这里识字的人极多,报刊杂志是门极好的生意,哪怕卖得比《买活周报》还贵,相信亦有一定的销量。不过这个大计很快卡在了办报许可上,买活军这里,不但办报,便连印书都是要先取得书号许可的,对政审分有要求,张天如的政审分不足以支持他出书办报。而且他一个吴江外来人,要先攒一笔本钱来办报并不容易,还是需要大豪商的支持。因此,便将这想法暂且按捺了下来。

第二个主意,便是开补习班了,张天如以为买活军治下的百姓,许多都是受教育年限较短,虽然有天赋,考入了吏目,但对于公文写作应当并不擅长,于是他便潜心研究了买活周报上的文章风范,乃至公布的政令风格,总结了如八股一般的公文写作要点,并且开班授课,以他老师的身份作为号召,第一期便招揽了一些半信半疑的学生过来。

公文写作这东西,并不存在什么很难参详的秘诀,张天如本身才高,又肯下功夫去讲,而且天然便是个善于周旋的人,学员越多兴致越高,深入浅出、妙语如珠,又设题练习,果然,第一期十天的培训班之后,成效颇佳,学员彼此介绍,客似云来,一堂课十文,动辄便是百余人听讲,这里张天如坐收一两银子,所费的不过是一些茶水蜡烛钱。如此一两个月下来,便是赚下了数十两银子,此时他还在学校里任教,便根本不是图这一点报酬,而是图这个官面上的身份带来的其余资源了。

若是谢六姐许他以本名发表文章,张天如此时更是名扬云县了,他办报的设想说不准很快就有人支持,沈曼君以为他关切政审分是想考吏目,实际上张天如对于是否去考吏目,完全是模棱两可,他还要再看看,估量一下办报和做吏目的前景哪个更好——像张天如这样的人,他是没有爱好的,哪份工作更适于攫取权力,他便会去做哪份工作。

便如同他的晚餐,也充满了这种急功近利的色彩,张天如到了家里,先从卤锅里掏了四个茶叶蛋出来,放在碗里凉着,又取出在路口买的大饼子,打开辣椒酱,抹了两勺上去,将茶叶蛋捣碎了,大饼子一卷,洗了根晚黄瓜,吃一口黄瓜吃一口饼,这就是他的晚饭——便宜、省事,蛋白质、碳水和脂肪都有了,蔬菜也不缺,张天如晚上顿顿都吃这个。

他今日回来得早,吃过晚饭,学员们都还没有来,时间还充裕,张天如等胃里的食物消化了半个时辰,便到院子里开始打拳踢腿,这是他来到买活军这里后新发展出来的习惯——买活军的审美和外界不同,追求强壮体魄,那么张天如便立刻积极向主流靠拢,开始大吃大喝,蓄养自己这一身的腱子肉,他还向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打听学习,课后练习得非常积极。

二十四种谬误……真是有东西的,点破了不少以前朦胧的认识。

他在院子里来回跃动,同时上下挥手,又伏地起身、来回蹲跳,一边热汗淋漓的锻炼,一边就在思忖着今日看到的《答疑》:寄过去的四五篇稿子,其中有催促谢六姐尽快称制的,有反映教育体系残缺不全的,也有评论当今婚俗变化的,这几篇文章中,他拿定了自己率直敢言的性子,都是不卑不亢,既说了坏处也说了好处,偏偏这些都没有见报,反而是口吻最急切的一篇《协议书之问》见报了,还得了谢六姐御批答疑,张天如心中便在想了,谢六姐看过所有稿件吗?还是此前的文章都倒在了编辑选登上?若是如此,岂不是说沈编辑给他的定位,便是个挑刺儿的人?

如今他和谢六姐的联系,必须通过沈编辑中转,因此张天如要同时揣摩两个人的喜好。不过不论如何,此处的机会的确也是要比吴江那里多——敏朝那里,想要一些说话的声音,得先去考进士,考中了之后,再经过十几、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才有一定的份量,在此期间,所有时光几乎都是空抛,这根本就不符合张天如的性子,因此张天如是准备在买活军这里尽情尝试,实在不行,他再回吴江去,做个‘知贼’派,哪怕是耽误了科举,又何尝不能做个名幕呢?

嗯,说起来,按买活军这里的要求,说不定和官儿比,师爷反而更容易有所发展,这个也得记下来……日后又是一篇献策的好文章。张天如放下手里的石壶,回身就进了屋,赶紧把灵感记下来,犹豫了一下,又翻检书匣,将几篇文章抽了出来,点燃蜡烛,凑到烛火上烧掉。

——这几篇文章,有指责谢六姐以文明自我标榜,实则不断推行完全没有承继的新道统,如逻辑学,俨然便是自成体系的新东西,根本不是华夏文明中任何学说的流转递嬗,不能因为它用华夏文字记载,便判断其属于华夏文明,这其实是仙界文明对于华夏文明的侵占——而且是让人心生反感的侵占!敏朝反抗买活军,才是文明之间的战争,所有在华夏文明中得到好处的百姓,都应该自发地团结起来,反对买活军这所谓‘仙界’文明的发展。

这是张天如今日早上看到《答疑》之后,灵感勃发所写的回应文稿,尚是初稿,不过此时也拿去烧掉了。此外几篇,都是鼓舞敏朝上下一心,团结抗‘买’的,又夹杂了对于买活军社会弊病的分析,以及应对之策。

张天如写这些文章之时,都是真心实意,虽说他对逻辑学也很有兴趣,但根本来说,他也感到了被异种文明凌迫的不悦,这些东西不论是否是好的,进步的,但明显不是从如今的华夏文明中繁衍发展而来,和此时的华夏儒道佛三教半点没有传承,如何能说是华夏文明的延续?分明就是异种文明的入侵——但他会不会把这些文章发表出来,那就完全要看他个人的需要了。

倘若他在买活军这里混不下去了,张天如便准备回乡发表这些文章,加以宣讲,为自己获取权力做声势上的铺垫,但既然现在买活军许诺了会给他政审分,他又有很大的可能进入编辑部做事,至少是有机会学到调查研究、讲逻辑的这些方法——而张天如也看到了通过能力在短时间之内快速上升的通道,在买活军这里存在得相当广泛,那么他便立刻转换了态度。从今日起,他便打算完全在买活军这里沉浸下去了,他倒要看看,有谁能比他做得更好,更到位,而买活军又会给予他这样的人怎么样的权力。

像张天如这样的人,他的梦想便是权力本身,他自然会把自己变成接近于权力的样子,他在吴江便会去做书生的领袖,因为那是他看到最适合在短时间内获取权力的位置,而他在买活军这里呢,他便会刻苦地锻炼体魄,并且预备完全沉下心来,要到教材上了提高班后,到买活军各地去走访调查,扎扎实实地写出几篇文章来——并且他还很期待于谢六姐看了沈编辑周报后的反应。

他张天如在买活军这里,是个无权无势却有许多麻烦的刺头儿,这个刺头儿竟还公然地催要着许多麻烦的东西,麻烦加麻烦,张天如可谓是个大.麻烦了,而谢六姐又会如何做呢?如果她要展示自己的心胸,就必然会对张天如加以重用,如果她要打压张天如,那张天如也会因此收获庞大的名声和政治资本。

是个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张天如对谢六姐的信仰并不虔诚,他也并不想隐藏这一点,张天如虽然并不能和谢六姐当面对话,但他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她产生一定的联系,此刻他就正对谢六姐施加着自己的压力——对这么一个争权夺利、狼子野心,却又偏偏什么也没做错,凡事都在理上的能人,谢六姐会如何反应,该如何反应?

只要是交流,便必定会泄露谢六姐的性格,捧也好,压也好,张天如一边抹身一边不禁咧嘴笑了起来——不论是什么结果,他都很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