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32章 沈曼君无法认可云县.沈曼君 要反驳……

买活 第232章 沈曼君无法认可云县.沈曼君 要反驳……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夏商之事,距今已经数千年之久,真知道仙界是如何以所谓‘科学手段’来反查从前历史,按此书的记载,恐怕仙界已经掌握了话本所说的‘大圆光术’,可以查看古今,又或者甚至是可以直接回溯时光……有了这的技术,才会有《斗破乾坤》话本所提到的种种仙术,否则真难以想象《斗破乾坤》这种话本的作者,是如何将如此烂俗直白的文笔,以及如此奔放散逸的‘想象力’集于一身的……

沈曼君被张宗喝破了‘大同之治’的误会之后,情绪便冷静得多了,她也得承认,古的生产力落后于此刻,一是一种新奇又合理的思想——说它新奇,是因为这和乎写到了沈曼君脑里的‘厚古薄今’是完全相悖的。

论是孔圣又或者是诸百家,争鸣唯一共同的一点,便是都认可对古之治的推崇和怀念,自然而然,千年来的读书人,对于三代之治,都有自己的怀想和寄托,仿佛政治的最高点,便是完全地复古,从现有的纷『乱』回到三代那简单又自洽,无处和谐的理想乡之去。

这种崇古的思想,始于先秦,两千多年来乎从未有人质疑,如果是沈曼君已经接收了一年的买活军教育,又亲眼见到买活军主导下的种种神迹,这本教材的观点,根本会对她产生任何影响,她只会轻蔑地冷笑一声,便将这谬论给抛到九霄云外去。

然而,如今的沈曼君,能看到这种学说合理的地方了,铁——的确是越来越易得的,器具也是越来越好用,越来越简便,这都是生产力进步的证明。生产力似乎只会向前发展,如此说来,数千年前的夏、商,生产力比此刻更低,社会形态也有所同,岂是再自然过的事情?而古三皇五帝时,政治之所以简单和谐,无有纷争,恰恰是因为生产力极度落后,没有剩余产品,也就没有了贪婪……古之治的简单是被迫的简单,而是选择的简单。

逻辑自洽——逻辑!现在沈曼君也慢慢地琢磨出这个词的意思了,她觉得这个词的确概括了许多散逸而分散的概念,相当的精确。而《政治》教材的理论逻辑确然是自洽的,甚至比人感应还要更周密,更经得起质疑,也就在智慧层面散发出了更高的魅力。她乎已经要被新道统说服了,迫及待地翻开一页,进入到了周代的‘封建社会’篇幅。

若是望名生义的话,封建社会的确是要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更加容易理解的,奴隶社会让人困『惑』之处在于,哪怕是此时敏朝也还普遍存在着许多奴隶,甚至活死人的法律地位似乎也接近于奴隶——哪怕谢六姐用来治理他们的办法严苛,也给予他们许多自主的权力,似乎他们像是真正的奴隶,但许多活死人都以官府的奴隶或者佃户自居,而谢六姐对此也没有多反对的表示。

在沈曼君看来,这种耐人寻味的沉默,似乎反映了谢六姐旺盛的权力欲,但她也能理解沉默的缘由——买活军的规矩,实在是过于标新立异了,倘若把百姓当成百姓的话,那他们或许立刻就配合起来了。而谢六姐显然是个‘君可欺之以方’的统治者,对于她要推行的东西,甚至完全可以说是择手段,她如今颁布道统也是她想要教化万民,而是她意识到若推出道统,越来越大的地域就越来越好管理了。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铁器开始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封土建国成了这时期的标志组织结构……所谓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制在殷商已有了萌芽,四方封国的体制落入周朝之后,便进入了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亦是文化兴旺发达,而各方学说逐渐成熟,史料广泛流传,沈曼君已有了一定了解的时期。

由两周而至春秋战国,到始皇大一统为止,四方封建的统治特点是极为明显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封国内的百姓自认为是王之民,而非君之民,甚至也能越过诸侯向封臣下令,这是越礼之举。这种自主权被视为是封建制和集权制的标志区。教材认为在秦将下一统之后,封建制只在南北朝有过短暂的回流,但很快也消失无踪,两千年历史,华夏国绝大多数地区始终在推行集权地主制——也就是如今的主流制度,君主直接占有下,再无封建封臣,所有百姓都依附于,由任命官僚治理,而土地也归属于百姓私人,可以自由买卖。

教材还指出,封建社会和集权地主制,在政体的确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生产力没有根本区,主要的先进生产工具依然是铁器,因此两者是列系,而是继承系,封建制始终作为央集权制的一种补充,部分地存在于王朝,譬如敏朝的藩王,就还算是封建制的遗存。而此时的西洋社会也还处于普遍的封建制,他们的大概还算是教皇,而本土封国林立,各个爵位都有自己的封土,这无疑是对应了周代到战国那千余年的政体。

没想到西洋人的政体还蛮落后的……

虽然书强调了两种社会形式是存系,但沈曼君自然以为还是大一统之国更为强大,而她已逐渐认识到,此时西洋人在技术实在是有许多地方都超过了敏朝,这时候见到了政体的优越,自然而然,唇边也浮起了一点点微笑。只是这一点优越感很快就消失了——她看到了阐述生产系的那一段。

地主-佃户或者地主-农奴的生产系,是社会主流的生产系,地主通过佃租和人身契约,将佃户和农奴固定在土地,能轻易离开,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

这怎能叫作剥削呢?!

当教材在阐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时候,沈曼君还是用超然冷静的态度来汲取知识,甚至觉得大多数说法都很有道理,但当分析进行到现如今的社会,进入到地主对佃户的剥削时,她便一下激动起来了——这也能叫作剥削啊?收地租,这……这难道是经地义的事情?这和奴隶社会的所谓剥削能一吗?!

按照教材所说,奴隶社会的剥削,是指我有了富余的武力,便择选了武力如我,生产力有富余的人,以我的武力夺走了他的自由,剥削了他的剩余产品。这当然是——当然是让人反感的。

沈曼君也十分喜欢剥削,这个词发明出来就是为了让人反感的,因此她尤其能接受地主在剥削佃户的说法——地主一没有强迫佃户,二也没有禁锢他们,爱佃田就佃,愿佃田也可以走,沈曼君自己就接触到了许多佃户另寻去处的事情,难道这也算是剥削吗?这又有什邪恶可言呢?

如果这也叫剥削,那下间的人岂是只有两种去处,要种地,要便是为官府做事,其余的事情一律是能去做了?便是做生意,也是在剥削?倘若商贾把这个商品蕴含的全部价值都照价付给生产者,对外又加高要价,他们赚什?难道只加路费,其余什也多?若是要低价买,高价卖,那是剥削了生产者,就是剥削了购买者……这和地主佃田又有什同?总能做生意是好的,佃田便是坏的了吧?

再者,还有自家开个小工场的,那也一是要剥削剩余价值吗?剩余价值这个词一旦发明出来,那便乎可以囊括了此时所有生产之外的流通环节——只要有流通,便必定是剩余价值的交换,那凭什把一部分定为是剥削,而另一部分定为是的东西呢?

买活军喜欢地主,这是沈曼君已经知道且接受的事情,在知道缘由的时候,她倒是没有多想,视为是谢六姐的统治艺术,但现在,一旦在道统找到了根据,沈曼君反而委屈了起来,觉得这是极其讲道理的说法,一气否定了多人的根基——若是佃一些田,多余的钱财该去往何处?若是佃田,哪有余钱读书?甚而说,若是一个无儿女的老人,把家里的田佃出去换点粮,难道这也算是剥削吗?

仿佛有一气堵在胸,她有点儿看下去了,甚至连标注都忘记去圈点,而是愣愣地坐在办公桌前,反感地望着教材,心底已经在酝酿着反驳的文章了。沈曼君来到买活军这里之后,遇到的挫折很多,甚至还有被谢六姐当面斥责的时候,但她最感到公和厌恶的还是此刻,这——这完全就是歪理邪说!

“原来如此,剥削变得更隐蔽也更婉转,但始终存在于生产逻辑之……”她耳边又传来了张宗的喃喃诵读声,他倒是看得起劲,半点没有反驳的意思!

沈曼君心头火起,只觉得张宗聒噪至极,她深吸了一气,在心底默念着‘制怒’二字,又一次以极强的意志力强迫自己翻过书页——要反驳教材,唯独的办法就是读懂它,作为一批读者,沈曼君没有的选择,她只能精研教材,选择自己的策略,反对这部分理论出现在教材之。

其实从利弊的角度来说,也是该放出来的啊……这地主剥削佃户的说法一出,下的地主岂都要反‘买’了?谁喜欢自己被说成是剥削者啊,这也好听了,再怎也该加以区分,譬如佃租在多以算是剥削,多以下算是经营,以此来团结更多的盟友……

“真知道徐先老是怎想的,”沈曼君心里也由得嘀咕了起来,“六姐懂事,可他居然能让这的言论审阅通过,出现在教材里……如今看到这教材的人,岂是都要惊诧莫名,和买活军离心了?”

#

剥削与对剥削的反抗都根植在人的本能,人既渴望剥削他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汲取超额利润,也渴望反抗他人对自己的剥削,保有自己的全部生产价值。当一个人无法取得优势地位时,他会声称自己反感剥削,为此鼓舞着同伴的情绪,声称被剥削是一个人与生俱来正当的权利。

但一旦当他拥有了一点小小的优势,他便立刻又安于剥削者的位置,忙于压榨被剥削者的剩余价值,且发明出一套独有的道德体系作为粉饰,试图论证剥削行为的正当。人们沉『迷』于竞争之,急于获取优势地位,成为剥削者,这便构成了古今外所有冲突的本源动力。

“在六姐预测之,教材最具争议的一段会是哪里?”

当沈曼君等人放下手工作,可自拔地研读着教材时,云县学校的办公室里,徐先也正背着双手,凝望着窗外的海景,“以老朽所见,恐怕地主剥削一段,是要被诛笔伐了,甚而会引起一场大论战,或许也好说。”

谢双瑶坐在他身边,则是带了满脸的空虚与满足,她刚完成最后一次书校对,算是把难产了许久的教材给肝完了。

“最具争议的难道是对剥削的定吗?”她有些诧异,“剥削本身是的词啊,只是代表了一个历史过程,它会诞生也会被消灭,但在眼下的生产力阶段,其存在是一种必然——这一段我觉得我写得很好呢!”

要编撰这一本教材,最大的难点其实在于素材的取舍,要结合此时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对于历史做一定的初步教育,这部分工作必须是徐先去完成,谢双瑶压根就没有时间,她把握的是之后于政治理论的选择和阐述,当然,很多也都是照抄的,只是做了点小删改,至于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展望,这才是需要原创的内容。因为此时压根就没有资本社会……

因此,谢双瑶选择将原始社会之后,再到消灭了剥削的终极大同之间,所有的社会形态都概括为剥削社会。将人群于剥削的博弈作为社会体制变革的原动力,以此来论述限制剥削与发展生产力的要:剥削与对剥削的反抗都存在人,而于剥削的争斗无疑会消耗大量的生产成果,因此,互剥削,或者最底程度的有限剥削,是剥削社会最佳的博弈结果。一旦限于剥削而没有余力发展生产力,便证明了社会形态本身科学。剥削社会的存在,本身便是为了有一日能够消灭剥削,是一种间阶段的社会形态。

而匮乏的生产力,则是剥削的源头,即是当人们的需求无法被自身的生产力所满足时,便产生了剥削他人而满足自身需求的动力。当生产力极为匮乏,乎毫无剩余时,剥削没有土壤,但一旦盈余产生,剥削的欲.望便从人滋生了出来,直到生产力丰富至自身需求可被自身生产力完全满足为止,剥削才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也就是所谓大同之治的真正内核——

“生产力的终极进步……”

徐先也跟着喃喃读出声来,温着书他最喜欢的段落,“届时,也会有新的社会形态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大道之行也,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独亲其亲,独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必为己,是故谋闭而兴,盗窃『乱』贼而作,故外户而闭,是谓大同……

由生产力极度匮乏,被迫的大同而始,最终生产力极度丰富,主动的大同而终,数千年前,贤人所向往的未来,将在千万年后成为现实,由先而后,最终再返先,由大同而至大同……

这的道统,在美学是否具备了独特的美感?始即是终,终即是始,是否又得到了道家极的一丝神韵?徐先神往地闭眼,仿佛在幻想着那新的社会形态的种种细节,“那就是仙界吗……”

“仙界的社会形态,会是如何呢?夏虫可语冰,想必那将是我等完全无法理解的一种社会形态了。”

在他身边,谢双瑶的表情有些微妙,但徐先完全没有发觉,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向往之——对于未来的究极大同,徐先是深信疑的,试想,谢六姐都能穿梭时空,来到平行世界了,这该是多先进的生产力,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完全费吹灰之力了,诚然,那便是生产力的极大丰富——那是大同是什呢?

“真想知道那时的仙人们是什……”他怀着无限的憧憬,轻声说道,“想知道他们是否,也还是会有烦恼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