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34章 家庭生活衢县.周小娘子 周小娘子想……

买活 第234章 家庭生活衢县.周小娘子 周小娘子想……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吴老八和周小娘子成亲差不多也有一年半了,这一年半来,两人从临城县搬到了许县,在许县住了一段时间,又因为吴老八和周小娘子在工作上共同的调动,来到了衢县这里——

周小娘子本来是普通的女工,从临城县的纺织厂去许县新开的厂子之后,便成了一条线的管带,在许县这里做了一段时间,把摊子铺开了,得到了厂长的赏识,恰衢县这里的纺织厂要扩建,而吴老八因为‘业务范围’拓展的关系,之后多都是以衢县为据点带队出去,周小娘子便打了报告,希望能调动去衢县,这样她们便到了衢县这里,周小娘子也被提升为主任,平时她专是到处信,联系运输棉花、布料,又要看报纸总结最近的供需,和厂里商量着协调生产,倒是不用上一线去干活。

吴老八这里,他们这批许县的私盐贩子是走了大运的,因为被谢六姐看上,吃了第一波贩私盐的功劳,现在去各处贩盐的运输队中,便以他们这批老人为骨干——且又都还是陆大红的近人,这不是走了大运是什么?他们闲来无事,都可以给陆将军信汇报思想,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很容易‘上达天听’,起码比一般人都多了一渠道,这其中的处,一时半是不完的。

也因此,这十汉子,如今都发展得不错,能够独当一面的,如吴老八,现在都是自己领着一支队出去‘开拓市场’了,远不止在原本的处县城搬运人口,和福建道接壤的省无所不至不,便隔了一省的地盘,都不是没有去过。

如江南道、湖阳道等,都由这汉子打着白莲教无生老母的旗号,谨慎地和当地的教内兄弟盘过切口,彼此认了门——尽管买活军的货行销天下,这省份中,或者借由大江之利,也有码头给贩‘青头俵物’的船只靠岸,或者本滨海,开了私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买活军的货物与报纸的影响,那只是有限繁华的港口城市而已,一旦离开了港口,余下的小城镇中,一城里能读到报纸,用到俵物的人家究竟还是很少,只能靠贩子们的脚步,在这样的小城市中织起网络。既然如此,这微弱的人际脉络,没有本地帮的庇护,也是很容易熄灭的。

如今买活军往北,之江道是被渗透得厉害的,连武林都遍地是青头客,甬港是‘辽饷帮办衙门’所在地,更不必了,再往北去,江南道那里,盐贩子们一年也要去四五次,往南则联系了广府道,那处的日子相对过,活不下去的人不多,只有一女娘愿意来买活军这里做活。

往西是江西道,主要靠航运往来,信江上航运奔忙,运送着大江两岸的流民往买活军这里讨生活,盐贩子们借着船,从港口下船,在本地帮的陪伴下,又往邻近的小县去‘开辟市场’,这份工作相当危险,每年都有同僚去世,或者死于时疫,或者死于路途中的意外,或者死于和当地人的冲突,因此,报酬也越加丰厚。

像是吴老八这样,负责了北向关系网的小头目,出差时一月收入往往破万,因为有‘危险津贴’,而且出门时所有的花销都由官府包去,他这里所得是净落在自己手里的,一月给周小娘子一千文,周小娘子自己出六百文,除了日常花销,还能余下不少积蓄。吴老八这里余下的九千文都是净存着的,他还能捎带手做点小买卖,自己的钱存得很快,在许县买了水泥院子,是他们成亲的房子,婚后调动到衢县,又很快买了这套,许县那里的院子,便租了出去,每月的租金由他母亲收走,算是吴老八对老人的孝敬。

因他平时经常在外出差,这一千文吴老八根本花不着多少,又用自己的私蓄买了房子,算起来,一家人住着是还省了租金的。周小娘子嫁给他之后,总觉得自己是占了太多便宜,仿佛是欺了吴老八的心似的——像她这样的新寡,如今买活军这里不遍地都是,也绝对不少见,不带孩子、相貌姣的不在少数。

以吴老八的收入、地位、前程,若不是当时离乡时,吴老八向婆婆许诺照应自己,自己当时又一门心思要嫁人,把他给架在那里,阴差阳错下了婚约,恐怕他早能更的妻子了。

因着这点心虚,她对吴老八便极是体贴,温柔小意之处,比待前头那还更有过之,吴老八这里,过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成亲之后,家里多了知疼知热的娇娘,回到家里,什么都是齐全的,也觉得成亲了是要比单得多,他见多了世面,对钱财看得不是太重,且手里实在宽松,这一千文给了,丝毫不心疼,反倒觉得该给——便是雇老保姆,只能擦洗屋里,烧水做饭,帮着看看房子,一日也要二十文了,周小娘子帮他维系起了一家,能做到的又何止这事情?再,这里头的温暖也实在不是用钱能计算的。

如此两人彼此体贴,敬着我,我敬着,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日子便很过在一处。年轻夫妻,彼此柔情蜜意,自不必多,吴老八一有了假期,便回来找周小娘子,他这活,一出门是两三月,回家后也能歇上一多月,一般都从衢县这里进关,虽然距离许县也就一条江,吴老八只一年回老家一次去看老娘,其余时候都在衢县这里和妻子待在一处,这一回是才出门了半多月,周小娘子根本没想到吴老八这么快就回来了,见到他的鞋子,当是十欢喜,冲进屋里,也不顾自己忙了一夜还没洗澡,上还有棉絮,当下便投入怀中,那棉絮倒是惹得吴老八打了喷嚏。

当下絮絮叨叨问了起来,这才知道婺江今年水浅得不能过船,山路又被夏天的洪水冲垮了,迄今没有重修,去往江南道的河路竟全然断绝了,只能回衢县来,暂且修整一番,再往云县去,走海路北上,吴老八这次回来还能呆上三四天再走。

周小娘子一听,连上了大夜的疲倦都忘了,立刻就欢喜起来,又忽后悔道,“早知道我就把今天的千层糕带回来了!”

如她这日忙碌,家中又只有一人,灶便不烧火了,要用热水去巷口熟水店现买便可,还是吴老八回家以后,先把火升了起来,此时舀出来给她洗脸烫脚——澡是顾不得洗了,闻言笑道,“快睡吧,还千层糕呢?这都六点了,下午一点还要上班的——先睡,不许再了。”

他是清晨进关后,按例剃头洗澡出来的,上还有淡淡的皂角香味,周小娘子挣扎着还想话,被吴老八打横抱起,压到床上一下下拍着,和拍小孩似的,把周小娘子拍得浑发痒,禁不住扭着闹了一,两人这才搂着逐渐都睡去了。

再醒来时,只觉得鼻头微痒,屋外传来孩童笑声,一矮小的影子在床边凝视她,见到她醒来了,便将手里的狗尾巴草背到后去,嘻地笑了一声,蹭上来黏黏糊糊亲了一口,清脆地,“娘,醒啦!吃饭啦!”

周小娘子一听就知道吴老八是先醒了以后,去托儿所把孩子们接回来了——她是一晚上没睡,吴老八却是晚上在船上睡到关口,补回笼觉,自然醒的早,她一时有埋怨:孩子们回来日,得神照顾他们不,回头吴老八一走,又要被送去托儿所,反而更舍不得。

更多还是欢喜,搂着女儿在她嫩生生的小脸蛋上亲了口,问道,“是谁让拿狗尾巴草进来的?是哥哥吗?”

“是郎罢!”两孩子乎是不记事就来了福建道,连对父亲的称呼都随了本地的方言,大儿子还,知道自己不是这‘郎罢’所生,还有一早死的爹爹,小女儿一直以为自己是父母亲生的,很粘吴老八,牵着母亲的手,小大人一般引路出了屋,便冲到父亲边,邀功道,“郎罢,妈起来了,要抱。”

吴老八本来手里拿了一木球,和继子在那里抛接,把继子和小狗似的在院子里遛得到处扑,此时便弯腰抱起继女,“我们周小梅厉害!”

这两孩子现在都跟着周小娘子姓——他们搬到衢县以后,其实孩子是吴老八亲生的也不有人拆穿,若改姓了吴,似乎更顺理成章一,只周小娘子感佩从前婆母的救命之恩,总觉得姓吴有对不起她老人家,再者,本来婚书里也了,孩子们对吴老八的私产没有继承权,如此,便跟了吴老八的姓,对孩子来似乎也不划算,对于吴家来讲,似乎也有讨的嫌疑,这又是她所不愿见到的,因此思来想去,还是取了折中,让孩子跟自己姓。

这样,别人也不至于一听姓就知道孩子是拖油瓶,反倒是有不少人以为吴老八是买活军来以前就入赘和周小娘子成亲,孩子是他们俩亲生,不过此处也不是许县老家,便传闲话,吴老八反正也无所谓,他本来就不常在衢县这里呆。

而在孩子来,如此免去不少闲言碎语,便是孩童们起了龃龉,骂仗时,被骂‘拖油瓶’、‘讨饭吃’,和被骂‘爹是赘婿’比,自然是后者更不容易让孩子伤心,且如今民间孩子随母姓的情况也逐渐多了起来,周氏兄妹虽然也时常和巷口的孩童口角,周小娘子留心中,倒很少被揪住和父亲不同姓这一点来骂。就不知道这是否因为她们家算是衢县这里高尚的住宅区,住户相对也都较有质素的缘故了。

周小娘子自己拧了『毛』巾,刷牙擦脸,一边看着父女三人在院子里玩耍,周梅芳在父亲怀里顾盼自豪,咯咯大笑,她哥哥周柏方则自己拿了木球作势要抛给妹妹,引逗她要接,却又把木球藏了起来。她唇边不由浮起一丝微笑,只觉得有生以来最幸福的年,便是来了买活军之后的此刻,两孩子倘若一直在之江道过活,一不有此刻这样高壮,她们家从前也算是殷实的了,公婆丈夫都颇俭省,哪里和这里似的,老大一顿至少也能吃两蛋,父母一高兴就带着去下馆子?

“走,我们出去吃炸鸡去!”然,等她收拾了,吴老八便高声宣布,“周小梅想吃炸鸡腿吗?吃不吃双皮『奶』啊?妈妈今天背着我们吃千层糕,我们也背着妈妈吃双皮『奶』。”

“炸鸡!”周梅芳的口水已经哗啦啦地往下淌了,跟着复读道,“双皮『奶』!千层糕!——妈妈吃!”

吴老八随手拿了手帕出来,给她擦口水,“妈妈吃,小梅吃不吃?”

“吃!”

“哥哥吃不吃?”

“吃!”“爸爸吃不吃?”

“爸爸吃吃吃!”继女奉送口水滴滴的亲吻枚,又挥舞着手要下来和哥哥一起走,“哥哥,走,吃饭!”

一家四口便出了屋子,牵着手往主街走去,路上邻居遇到了,也忙着招呼笑道,“吴兄弟回来了?”

“路上实是辛苦了——稍后来我们家里喝茶!”

吴老八倒也有了一头面人物的样子,都一一含笑点头应了,周小娘子见他俨然的模样,不由也是抿嘴一笑,等人都过去了,才对吴老八悄声笑道,“不过两三年功夫,我相公成大人物了,如今怕不是大官都做得?”

其实吴老八现如今本来也是吃皇粮的吏目,上是挂了运输队长的官职在的,被妻子一,便挺胸凸肚,故意做出一副得意非凡的样子,嘴里还谦虚道,“哪里、哪里,要习的地方还有许多!”

到习,周小娘子便想起来,不顾和丈夫逗趣,忙道,“是了,出门没多久,县里便发下了新的政治课本,下午记得回衙门里要一本,家来生看看,听以后考都需要加考这一门,而且很难,非止我看不懂,纺织厂里就没看白的。”

吴老八然一下就留心了,不再逗弄周梅芳,而是听妻子着这政治课本的消息,听将来或有一日要加入考试之中,只是现在还要先开培训班,教各地的老师来这门课,便道,“那看来此书还是必须读懂,而且还读透,不能只死记硬背,得了自如运用,若能随时体现在工作日记里是最。”

他到底是陆大红的老部下了,彼此有通信不,若是凑巧在一地方彼此遇见,也少不得一道餐叙,周小娘子初见丈夫的时候,便觉得他是有办法的人,沉稳老道,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依靠,不过那时她是乎一无所有的寡『妇』,此刻已经多少算是小主任,经得起一点事情了,还是感觉丈夫比自己要能干得多。吴老八这一两年内也还在不断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习的劲头比之前更足,甚至可以是养成了习惯,而且谈吐上也比之前更有格局了。

周小娘子本就觉得这门课颇为重要,只之前能想到的,不过是对考试数的影响,被吴老八点透了其中的运用,方才白过来,不错,若是能在工作日志里,这懂政治,似乎也将成为一种优点——这就像一样在商铺做伙计,若是能干之余还懂得一圣贤的道理,也被人高看一头一样。给官府做事,若是能懂得官府推行的道理,那这自然是懂得上进、值得提拔的特点。

这么来,这门课还是非不可了,周小娘子立刻也就更重视了起来,对丈夫出自己的想法,“听八哥这样一讲,如今倒只有那专门校的技工、匠人,他们叫作‘工程师’的那种,专靠手艺吃饭,那大约是可以不的,其余凡是做管理有关的,特别是进衙门做吏目,而不是在我们这厂子里做生产的,恐怕都是得越,越有机。”

他们两夫妻在这事上是很得来的,吴老八道,“我也这样想——”

他又降低了声音,小声夸奖道,“我娘子可机灵。”

周小娘子心里甜得和吃了蜜一样,白了吴老八一眼,也低声道,“大街上呢——胡闹!”

吴老八被她这么一,倒胡闹起来,左右一张望,伸出手捏了一下周小娘子的小手,强着和她牵了一儿,眼看着要拐出巷子口,这才开。周小娘子已是满面晕红、心跳如鼓,啐了他一口,低声道,“要死了!”

吴老八其实也有羞涩,只是他面『色』黑,不太看得出来,挠了挠后脑勺傻笑声,又弯腰把女儿抱起来,指点着街景教她认字,周梅芳今年三岁多,已经认得字了,周柏方六岁,更是能干得紧,走在路上随时指点着招牌读给继父听,他对这把一家人救出绝境的继父非常崇拜,每次吴老八回来,周柏方都打着转儿讨他。

衢县这里,因为是信江码头所在,而且也承接了从之江道陆路过来的人流,现在比许县、临城县都繁华,乎每月都有新的食肆开张,一家人随意挑拣了一处店家坐下来,叫了三碗面,吴老八又拿钱出来,在路边招手叫了小报童,让他去炸鸡店排队代买四鸡腿和一炸鸡架,周小娘子看着这小跑腿大约也就是周柏方这样的年纪,又瘦又小,穿着缀了补丁的破棉袄,斜背着半空的报袋,剃了光头,大眼睛如猴子一般灵活,很是可怜的模样,不由也叹了口气,道,“六姐这里是,这样的小孩儿也有一口饭吃。”

便抓着女儿的手,让她双手合十,在空中拜了两拜,周梅芳已很习惯了,也跟着虔诚地念,“六姐长命百岁!六姐平安万福!”

这小孩儿不必多,肯是孤儿院里做半日工的孩子,上半日之后,便来街面上,或是做报童,或是跑腿打杂,或者是帮着打扫界面,饮马饮驴,总之有事情给他们做。一日所得五文,不多不少,客人给的赏钱也都归他们自己,不过他们是不许索要的。这小报童很快便送了扎得严严实实的荷叶包过来,一手还捏着找零的钞票,吴老八拿眼睛一看,数额毫不差,便只拿了荷叶包来,微笑道,“零钱给买糖吃。”

那小报童给他敬了买活军的军礼,欢欣鼓舞地挥着钞票就跑远了,周小娘子探叫道,“把钱放!”

也不知那小报童听没听到,她回来坐下,和吴老八相视一笑,周柏方注视着那小报童,倒有羡慕的意思,吴老八『摸』了『摸』他的头,道,“我们小柏也想做报童么?”

对孩子来,若是能做报童,便意味着可以光正大的走街串巷,而且也意味着他们是同龄人中最机灵的一批,才能得到师长的认可,被配到这样多少带了一危险的岗位上。周柏方显然很心动,还是摇头道,“我要照顾妹妹——等妹妹大了,我还要照顾爹爹和妈妈生的小弟弟妹妹。”

家中长子要带弟弟妹妹,在此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且这时候让五岁以上的孩子带一两岁的弟弟妹妹也非常正常,甚至在村里,五六岁的哥哥姐姐,抱着、背着一两岁的弟弟妹妹来上,是很常见的景象。周小娘子刚来买活军这里的时候,周柏方三岁多,还是帮不上忙的年纪,他去年满五岁之后便开始帮着做家务了,这也和买活军的位差不多,五到十三岁是可以做点小工的年纪了,总之便不再是纯粹的孩子了。

不过,周柏方是没有出去做工的,他们兄妹只有父母都忙碌的日子才一起去托儿所住,他一天上半天,剩下半天便在家带妹妹,一家人一起吃了午饭,周小娘子在外头把门一锁,两孩子便在自家小院里玩一回,再睡午觉,等母亲回来了才出去在巷子里玩。这期间若有什么急事,孩子也可以钻狗洞进出——不过迄今为止,也没遇到什么急事便是了。

以周小娘子来讲,依靠长子固然是人之常情,她心中也不免内疚:如还在之江老家,长子倒不必如此,到底她们家带孩子的老妈子还是能雇得起的,因为女人们都不出去做活,可以在跟前看着,也放心请同乡的老妈子看着。在衢县人生地不熟,而且平时又没人看,实在是不放心请保姆。

没想到大儿居然这么懂事……她听了儿子的话,自然也是触动,揽着儿子亲香了一才道,“那爹爹和妈妈可要抓紧了——若是等十三岁上,那时候雇在家看弟弟妹妹,一日也要花十文钱呢。”

着,便拿眼去看吴老八,偏巧此时面来了,吴老八回拿醋,未有察觉,周小娘子心里一阵没意思,想撇嘴又忍住了——吴老八都二十五了,倒还是不急着要孩子,只她心理一变再变,刚成亲时,怕他迫不及待要孩子,到时候老大还没五岁,老二两岁多就来了老三,一人实在是不带。

只成亲一年多了,吴老八不急不躁,她心里却和长草了似的——到底不是原配夫妻,自己还带了两,这家看着情投意合,其实又觉得像没有基础,散也就散了,按两人之前的婚书,若是吴老八提出离婚,那他们把共同积蓄的十两银子一,便再没瓜葛了。周小娘子也不管别人是如何,她便觉得她这样的情况,和老八不生一,夫妻便不算是完全做到了实处。

到底是工作了两年多,又经过那样的波折,便是有脾气也都磨没了,心里有了这样的念想,她也不作,也不要吴老八哄她这莫其妙的脾气,带着孩子们吃完了奥灶面,她去上班,吴老八今日休息,带着孩子去找老友谈天拿课本,顺带着买点菜,又带孩子接周小娘子下班,回家后,一边给周小娘子打下手,一边和她自己看课本得到的感想——他也很看不懂。

吃完饭,又带着孩子去澡堂,回来安顿两孩子睡下了,周小娘子也挺困倦,『揉』着眼睛回到床边,乎就要睡了,想到晚又要上大夜,回来吴老八不就走了,因此还是打起精神,靠到丈夫怀里,问道,“八哥,今日既然柏儿都问了……咱们是不是也该给他添弟弟妹妹了?”

吴老八也不诧异,只问道,“都打听清楚了?可要想,这孩子一生,钱财上的花销且不,于我这升迁上的耽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