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358章 技术变革(1)

买活 第358章 技术变革(1)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如果要说的话,其实最希望能有一种滑轮的梯子——您看,咱们这里的档案库是用的通天柜,最上面的那几层肯定是要用梯子才能爬上去够的。您别说,就这一点就特别耗费时间了。”

对于百姓来说,吏目们办事总是慢吞吞的,有时候查阅档案,需要一两天的功夫——先来一趟,登记要找的人的姓名、籍贯,随后再等上一天,再来一次,凭条子去找阅档员看结果。

档案室分了好几个岗位,接待百姓们的登记员,按表格去找档案的人:这个人尤其要身手敏捷,眼明手快,体重要轻,不能笨手笨脚的,同时,他也要兼做档案库的打扫,像是云县那样的大府,档案库的资料汗牛充栋,还要招聘专门的保洁。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阅档员,这个阅档员一般要外地人来当,本地人是不行的,而且,他的岗位前竖起了厚厚的玻璃,就是为了防范激动的百姓越过柜台破坏档案。这样的事情尤其在档案中有负面记载的时候是常见的——现如今百业兴盛,到处都缺人,在聘用员工时,东家来查档案的情况比较少见。

就算要查,手续也比较麻烦,首先要员工本人的许可,其次,要由阅档员来查看档案,对于一般的岗位,如果没有大的瑕疵,东家是看不到档案本身的,如果有比较严重的扣分事项,才会用白纸遮挡其余的部分,在玻璃后给东家看一眼。

这样的做法,在大体上来说是能够促进就业的,尤其是促进一些本地的商铺招人的信心,在此前,商铺招伙计是一件很审慎的事,往往需要一个老员工以自己的信用做担保,从他的亲友中介绍,而且,东家对于伙计在最开始一段时间总还要怀抱着特别的提防。

这种做法,在如今这种世道下是很落伍的,从前能做伙计,对于很多无地的农户,城里的贫民来说,已经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现在,这些人读书识字了之后,更倾向于直接为买活军干活,年轻男人有得是一把子力气,哪怕是去建筑工地干上几个月呢,辞了工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在被街道注意上之前,尽可以找点乐子,哪怕是去周围的山林里走走,那也是赶了游历的时髦不是?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招人,恐怕找来的伙计就各有各的毛病了,因此,东家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从完全的陌生人,甚至是从外地人那里招聘伙计的做法,买活军的这种查档政策,还有发达的邮政系统,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虽然他们未必都会去查,但,知道自己可以去查,心理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写信查档,也成为了邮局承接的一项业务,这项业务是收费的,五十块钱一次,包回信的邮资,不算是太贵,对于东家们来说,负担不大,对于邮局来说这完全是纯赚的,这业务集中在一起时,办起来非常方便,每天拿着信里的文书去档案局和银行就行了,档案局对于这种查档也收费,五文钱一次,都在五十元的费用里。

从档案局的职员来说,他们认为这样的服务,档案局的收费是少了的,感觉至少要分走十五元,甚至是二十元,才能让他们心里好受一些。乃至于别的来查询档案的百姓——一般都是在谈婚书以前来查的,这项服务受到百姓极大的欢迎,逐渐成为一种必备的程序——一次也要收个五元十元的,才能止住他们有事没事,闲着就来查查档案的坏习惯。

“档案是真不好找!”

也不是没有理由,办事员把黄谨和佘四明让入档案库里,对他们诉苦道,“请您二位看看——”他大概是北方人,官话中的腔调还是很明显。“就说咱们衢县,全县的档案都存在这里,一个人一个本子,光是封面、封底,都是不小的开销。”

确实如此,衢县现在的总人口,大概在十万人左右,如果各地分档的政策落地,那么每年要建档的人数可能还会更多,十万个硬皮活页本是什么概念?佘四明是带了尺子来的,他量了一下,大概书架的长度是多长,本子的厚度是厚度,答案大概就出来了,一层书架大概能放下50个活页本,实际上来说可能要少一点,因为本子还需要一些保护措施,不然可能会生蠹虫,而且若是老鼠啃了,该怎么办呢?

一层50,一个架子有十层,最上层的都是需要很高的梯子去够了,那么,一个书架可以储存五百份档案,十万档案就需要200个书架,这是在衢县的人口没有太大的变动下,档案库必须占据的最低书架数目,实际办事过程中,人员的流动是频繁的,档案的建立和查阅都是经常的,实际上,衢县档案库的书架数目是250个,差不多将将是够用,最好还要有几十个的空缺。

“不可能每个书架都塞满,我们是按邮编来做归档的。”

接待他们的衢县办事员姓祝,祝办事员认为这份工作实在是非常繁重,半点没有从前想象中衙门吏目的风光。他叹口气说,“每个邮编下再按姓氏拼音的顺序来分户口,所以真的,哪天衙门最好颁布一个规定,别改名了,尤其是户主,改名后可能档案的去处就完全说不清了,政审分归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来开政审分证明的时候,你档案没了,那就完了,没有一年半载这事儿别想办结,这期间所有百姓的待遇都是享受不上的。”

的确,每个书架之前都有邮编、邮编对应的街道区码汉字,下面是拼音字母:Z-(ZA1-张),祝办事员解释,“这里是所有首字母为Z的人,接下来看名字的第二个字,比如一个户主叫张阿发,那么就在这里,如果他姓钟,那就来这里。”

张姓绝对是一个大姓,至少在衢县这里,而且看得出来,喜欢叫张阿某、张爱某的人也很多,光是ZA-张就有两个书架,第个架子才开始标注为‘杂’,祝办事员说,“这里就是钟阿明该来的地方了。姓氏不能单独占据一个书架的就标注为杂,这能节省很多时间。”

走进来一看,书架里是一格格竹编的栅栏,栅栏上也有签子标注着姓氏,钟、赵等等,不一而足,姓氏多的,可以占据一层,就在一层里找,小姓标注在单独的栅栏上,栅栏里才是活页本,活页本的书背上粘了书签,注明了户主的名字,祝办事员取下一本,给黄谨等人翻看,“这是烂柯山区村子里的住户,那些村子里,张姓是大姓,光看数目就知道了,本子多也是因为如今大族都在分家,我们常常说,要知道地方宗族势力,来档案库一看就知道了,哪个姓多,哪家分家做得好,就看着本子的厚度。”

张家的分家力度确实是比较强的,大多数本子都不是很厚,佘四明点算了一下,多是五六份档案在一户里。这在乡下绝对是分家了——老父母、儿子、媳妇,一双儿女,这就六份档案了,余下的儿子女儿估计都是分出去自己过活。哪怕还住在一起,也不算是一户了。

大部分档案上面,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之外,都没有太多的东西,政审分也一般都是1分、2分,被查阅记录几乎为零——查一次就要在档案下方做一次标记,大多数人就一两次查阅记录,目的多是变更婚姻情况,这个是在衙门登记婚书的时候,档案局这里必须要进行的更改。

“本来婚书也是都放在一起的,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放不下,所以用一个归档系统开了另一个新库。一会我们再去那里看看。”

黄谨兴味盎然,“这么说,只看婚书的数量,便可以统计此刻百姓们的婚配情况了!”

“是啊,在库里那都是一眼的事,大概的情况便很清楚了。哪个姓好讨老婆等等,我们都很怕婚书库将来会比人口档案更多,因为一个人只有一份档案,但是可以结好多次婚。”祝办事员想到前景,肩膀更加垮塌下来了。

“就算离婚了,婚书也不销毁吗?”

“这怎么好随意销毁的!”虽然对这一行似乎也不是没有怨言,但一旦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祝办事员还是很本能地辩驳,“婚书留档,本就是为了预防纠纷啊,难道离婚了就没有纠纷了?离婚了纠纷更多!”

“财产分配不彻底,双方都不满意,要打官司重新按婚书来的再分一次,又或者,最简单的例子,甲乙成婚,婚书约定第一个孩子跟甲姓,但在实际登记中,登记成了和乙姓,却没有来做婚书变更,好,离婚后第年,甲突然要求要把孩子改姓,乙不同意,甲乙到衙门里去要求调解,甲拿出一份泡水的婚书,乙说自己的婚书丢了,甲的婚书是假的,没有衙门留档的婚书,怎么办?”

黄谨和佘四明哑口无言,于是祝办事员便仿佛取得了很小的胜利,洋洋得意地说,“所以说,婚书是销毁不得的,至少十几年内都销毁不得——”

他突然又露出愁容来,“但是,销毁不得,结婚的人又只会越来越多,五年十年以后——”

大概是想象着到时候,婚书库将会变得多么庞大,其中的资料又有多么的繁杂,多么难以寻找、归档,祝办事员打了个寒噤,表现出和此时的百姓们有些格格不入的情绪:对未来工作的悲观和恐惧。而任谁在参观过档案库后,都会和他有相同的感觉,现在还算是乱世,各地的人口都比从前要少,将来人总是要越来越多的,难道档案库的占地和工作人员都要一直这样跟着无限地扩张下去吗?

佘四明对黄谨说道,“黄大哥,这个攻关小组的确再不能拖了,而且我觉得,除了拿出一套新公式之外,还应该设计一种全新的归档和查档办法——最好是机器,数据大到这个程度,不能再依靠人力了,我想,现在的查档效率一定不高。”

祝办事员便立刻显得很感激,嚷嚷着说,“哪里是不高呢?其实怕的不是找的多,怕的是找不到——这个框里找不到,就要去那个框里找,甚至于这个架子上都要找,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查档不要急,归档要细心,归档归错了,只是当时那一闪念,一粗心,查档时候要花的时间是百倍、千倍!查档和归档必须是一个人做,我们这里都是包干的,他休息那天,他的档案谁都不碰,就怕归档归错了,到时候找疯了也找不到,同事之间吵架。”

按照道理来说,分工是越细越有效率,但祝办事员的话也的确是合乎人性的。佘四明和黄谨都不由得点起头来,佘四明在本子上刷刷地记着自己的想法,“归档出错的情况多吗。”

这是档案局最怕的情况,但遗憾的是,归档错误的情况是很多的,因为档案库不是说把档案装进去之后就完全封存的,要打扫、要清点,要搬迁,挪动它的情况也很多。这里面的讲究真是一两天都说不完,总之,有挪动就一定有错误出现,档案失踪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大事,但档案局几乎每天都要处理这种情况。这份工作不但琐碎,而且很烦人,没有一定的定力是很难经得住这种消耗的。

“百六十行,真是行行出状元,原本也没想到,原来全民建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这样多的问题。”

从档案局出来,黄谨也不由得有感而发,对佘四明说道,“不过,仔细想想,原本的衙门,哪怕对人口档案完全没有管理,土地簿册等等,也是时常有所疏漏。只是衙门并不在意而已,精细化统治,带来的收益虽高,但成本却也一样是大的惊人。小佘,你看,此事可能有什么讨巧的办法?”

佘四明好像完全没听到黄谨的话,连走路的步伐都是有些机械,显然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黄谨见了,也不由得无奈一笑——他和小佘可说是患难之交,以黄谨前锦衣卫的身份来说,在官场上交际处处都要拿捏小心,反倒是和小佘这样的技术专家可以放心结交,半开玩笑拜了个把子,平时在云县也是时常往来。

他是眼见着小佘从机灵的船夫逐渐一步步呆气生长的,在他看来,佘四明的呆,其实不是人际上反而变傻了,只是他从前做的事情,对小佘来说是很简单的,多余的心力挥洒出来,就成了机灵。而如今,佘四明要学习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心力,心思不够用了,对外界的刺激也就反应迟钝,便成了呆。

但,谁又能责怪他呢?小佘要解决的,就是其他人都不好解决的问题,譬如此刻,多少人根本想不到办法的档案问题,便只能让小佘来处理——黄谨知道自己是有才干的,但档案局里的人也不都是傻子,人家每天和档案打交道,殚精竭虑改进过的制度,要他拍脑袋来调整,那是说笑话。档案局解决不了的问题,黄谨也解决不了,他甚至想不出现在的这套制度,还有什么人力可以更精进的点,有什么他们还能着力的地方——说是可以设计机器,但是,设计什么机器呢?黄谨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机器能聪明到这个地步!

但是小佘可以,佘四明猛地停住脚步,差点撞到黄谨,黄谨赶紧把他扶住,免得他摔倒了,但他本人一无所觉,双唇犹自喃喃蠕动,过了一会,他回过神,一把抓住黄谨的胳膊。

“我要请见六姐!”

“这个问题,未必没有办法!”小佘双目炯炯,“我要见六姐!我要申请一台仙脑的使用权!”

“仙脑?”

“是啊,仙脑——黄大哥,你不会连仙脑都没有见过吧?”小佘真的越来越呆,说话也越来越气人了,“徐老师有一台仙脑,我见过几次,还不会用,但是,我觉得仙脑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让我明白仙脑运行的道理——只是一张纸了,一张纸了——我要用仙脑,我要六姐给我上上课!”

佘四明大力拍打黄谨,促使他为自己奔走起来,快点解决这问题,“快,黄大哥,快去找连部长,让她给军主衙门写信!”

“噢噢!”黄谨走了几步才想起来问,“那你呢?”

小佘挠了挠脑袋,又摸摸肚子。“我,我要回去吃饭了呀。”

他露出了纯洁无暇的笑容,“好饿,没法思考,我姆妈应该烧好鸭头了,我回去啦,黄大哥——你要快点去找连部长,不然等你回宿舍,我可能就忍不住把鸭头都吃完啦!”

……黄谨看着佘四明潇洒的背影,半晌才深吸一口气,喃喃自语:“这活要是干好了,你也加政审分……不发火,这活你也加分……”

“黄大哥?”佘四明走到门口,看他还站着不动,奇怪地又喊了一声。“这人怎么越来越傻了。”

他挠挠头,很快就不再关心黄谨了,而是又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读档,读档,一定有一个办法能让机器来读档,答案一定就写在仙脑里,很近了,很近了,马上就能想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