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45章 买地婚俗(下)

买活 第445章 买地婚俗(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敢问贵姓。”

“免贵姓李。”

“如今家住何处,可在本城?”

“如今暂就住在城南宿舍中,于制衣厂寻了个活计。”

众人随着这邢沅之母走到长桌前时,也已经有二三人在那里和官媒互相问答起来了,只见这些官媒,有男有女,也有那些一看就是从前做媒婆的,装束习惯都还没改,虽然是短发,但还戴着花冠——

这种绢花样式,在南面那就是媒婆专用,自松朝以来,数百年未曾变革,因此虽然现在多数都改为短发,而且有些媒婆也不戴义髻了,但仍然要用花冠来表明身份,说明自己是多年做媒的老人家了。

不过,这许县说媒,和别处又是不同了,一般来讲,别处的媒婆说亲,也要打听家境,再看看本人的品貌前程,又去左邻右舍打听一番,心里有了成算,便好拉纤说和,实际上要问的问题比较简略,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家境如何,彩礼嫁妆多少,本人有什么要求等等。

但在许县这里,问题要更细致得多,那中年男子偷眼看去,只见媒婆手里一个木板夹子,上头夹了一叠表格,表格分为两列,她边问边写,“制衣厂呀,做的什么活?每日能挣多少?学校扫盲班毕业了没有,初级班开始上了吗?上到哪个年级了?”

居然连学校的成绩,也要十分考虑在内,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之后问得则更仔细,“婚后能否接受女方出门工作?女方赚的财产,是否归她自己支配?”

这并不是回答了一个是字,就算了结的,接下来还要细问——“这成亲以后,生儿育女是难免的事,可要知道,怀相这事儿,那是不好说的,倘若怀了以后,身子垮了不能工作,那按例,不论在何处佣工,东家都是不给钱的。

有些怀相不好的,从怀到生,哪管算你六个月断奶吧,至少也是十六个月不能工作,又或者孩子身子骨差些,不好早断奶,也离不开人,要一岁才能送去托儿所,甚至竟不敢送,而女方断奶后又一定要出门工作的,那当如何?”

“这……”

一般来寻亲事的人家,男女也都是二十啷当岁,哪儿想得到这样仔细?吃这一问,都是不能回答——所以,此时若非是邢沅之母这般,一看就是寡妇和离的,自有一番阅历,那么来登记的人家身边多少都跟了长辈,听这么一问,便忙道,“如此,我们可以帮着带孩子——我自家就是开了个托儿所,多一个孙儿也一样带,自然会格外经心些。”

“正是,自然不会耽搁了媳妇出门上工!”

“儿媳怀孕辛苦,若是生了孩子,我们自然也有一份赠礼备着!”

“若如此,那你家的意思,孩子生了,都要冠你家的姓么?”

“这……至少头一两个是如此吧,也都可以再商量——若是不冠我家的姓,照料也一样照料,只这赠礼……”

媒婆也笑了起来,“晓得,晓得,倒也是人之常情,如此,婚后男女二人的财产,怎么说道呢?是老规矩?”

“自然是我们此处的老规矩了!”

“这老规矩是——”

许县这里,因为和衢江关联,是很多江阴、川蜀乃至两淮地区的流民,进入买地安家的第一站,外地人是多的,对于本地的规矩不甚了然,此时虽然不好去打扰对谈中的两人,但也不免互相低语。

甚至不必山丹夫等人询问,便有热心人回答道,“这成亲以前,财产权的事情也是要说好的,譬如说女方有财产权,这就是说明女方可以有权支配自己赚到的钱财,但这还不足呀,怎么支配呢?

光一句话那都是空的,嫁过去之后,翻脸不认人的也有呀!

譬如说,讲是讲你能支配自己财产,但实际上过门以后,今日索钱,明日索钱,借口万端,令人烦不胜烦,因此闹得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家,有许多的。

因此事前也要说好了的,这钱过去了之后,该怎么花,譬如女方的钱就完全归自己零花了,平日家里买菜做饭、添置家什、红白喜事、大病小情的,都不指着她的收入,这是一种。

又有一种那就是男女双方各支出一些,譬如一月个人拿出五百文来,算作公账,这公账谁来管也要说明白。

是一起管的话,那就要记账,每月底都要看帐的,也有说定了女方管,说定了男方管的,总之如今这婚书约定得非常细致,越来越厚,和一开始的那几页纸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便是你不说个仔细,那也不行的。

官媒要劝你的,你心若是正的,为何不仔细讲个明白呢?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好什么不好,不过是因人而异,说得越是明白,那就越容易找到条件匹配的对象,是也不是?”

这些流民,习惯了敏朝那里传统男耕女织,夫君为天的婚姻,对于这样的婚书,都感到头晕目眩,不免道,“这样复杂,那岂不是有许多人怕麻烦,不写婚书直接就成亲了?”“这你就错了。”长桌尽头,那和邢母低声对话的官媒,也是抽空插话笑道,“老大人,您是不懂我们买地的现状,我们买地这里,全是四面八方迁徙来的流民,这和你们原本的所在那边规矩又是不同,那边都讲究亲友介绍,知根知底,可我们买地这儿,哪来的知根知底啊?

就说我自己,我本人武林人,到这里不过三年,倘是我自己儿女说亲,我是请那相处不过几个月的邻居介绍,还是来婚介所这里呢?来了婚介所,至少各家的条件,全都是白纸黑字的,我能从容挑选,先从这条件来揣摩,也可以知道这未来亲家的秉性、家底如何,诸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众人听闻了,都道有理,又有个人过来笑道,“正是了,我们许县如今光常住民就有六万,房子都新建了多少,原本买地来时,合县才一万人,现在还有不少去各地做官做生意的,本地的原住民最多不过几千,难道余下的五万多人都盲婚哑嫁的,找个生人成亲去了?

肯定得来婚介所,而且得听官媒的,诸位,听我一句劝,这官媒教你怎么写条件,你就怎么写,这是再没有假的,他们一天撮合多少对?自然知道怎么样的条件好找,怎么样的条件难找,坑不了你!我就是经官媒介绍,去年成的婚,今年大胖丫头都抱上了!”

他手里拎了两扎稻草裹的鱼鲞,原来是谢媒送礼,请媒婆去吃满月酒来了。那媒婆笑道,“哎哟,真吃不过来!礼就免了!只好好度日,也算是我积攒的功德呢!”

这些流民,听了这话也觉得甚有道理,于是又好奇这所谓‘好找的条件’是如何,德德玛和杨爱都站在邢母身边,听她那个官媒,仔细和她说道,“你的情况,我已经明白了,你是丈夫病故,自家在姑苏没个生计,又不愿把孩子托给那些书寓、私宅调理,于是自家上船南下,想着在本地找个人家嫁了,三权都可不要求,只是一点,你身子不算太好,不能出门工作,自家是无收入的,而且要后夫养大你女儿,不可抛弃,是这般可对?”

邢母的条件,在婚介所中自然不算是好的,和那些有一份体面工作的黄花大闺女无法比,她面上浮现红晕,微微点头,官媒将她打量了两眼,笑道,“嫂子,听我一句劝,第一件事,你要去把扫盲班读了,我们这里,学不会拼音几乎是不能结婚的,哪怕是聋子哑巴,也要学会手语才能签婚书的——哪个要先收留你,那都是有坏心的人,要害你呢!

你是姑苏人,缠足权益促进会里很多女娘都是姑苏来的,不妨先去问问,一会我叫人带你过去,若是她们有屋舍,你就先在她们那里住着,她们那里也多有工给你做的,如你这般,可以在托儿所里做个工,也就是带带孩子,你的女儿这不就自然也一起进班了——还不收钱呢,又在眼皮底下看着,再放心不过。”

她这话说得邢母也直点头,官媒又道,“等你扫盲班毕业以后,你再到我这里来,你瞧,那时候你扫盲班也毕业了,又有个照顾孩儿的工作,不管收入多少,倒也体面嘛!

这三权呢,你现在先别和我犟嘴,都是要的,为何?因如今人人都要,你想,单你不要,那来娶你的人,岂不就是冲你不要三权来的?那得是怎样的汉子?怕不是平日就爱打老婆,又要花用老婆钱财的?这样的人,如何与他安心度日?便得一时的安稳,这婚迟早也是要离!”

果然媒婆一张嘴,这些流民原对这三权一丝概念都没有的,此时也不由得点起头来,大感有理,那邢母忖度了一番,底气也逐渐足了些,官媒又探问片刻,她便低声说道,“小妇人身如漂萍,只想找个能当家的好男儿,安生度日,若说这说亲的事情,那……我也不愿占他的便宜,自身力气有限,倒也无余力叫人沾光。”

其实便是互相不占便宜的意思,官媒大悦道,“如此,这婚事便要说了,最是两不吃亏,门当户对的亲事好找,若是一方想着占别人的便宜,那便难寻了,若是一方这过于大方,又总叫人生出猜疑来,觉得是否藏有隐患,不是个好过日子的人家。”

她这一说,大家都是点头,那中年男子在一旁看了这许久,也是默默在心中赞叹道,“真不知是谁设下婚书这规矩,倒是有趣至极,谢六姐真乃天纵之才耶?

这婚书的规矩,看似是听凭自便,完全自由,并无丝毫强迫,但一俟入局,便是身不由己,第一个要和其余招亲贴的人相争,第二个要和结亲良人相争。

这斗而不破的局面一成,不论各自的百般心机,最后的结果便是这般,虽然各自仍有出奇之辈,但大面来说,均是官媒所说的这个结果——两不吃亏。悄然间民风已易,这番心术,细思真叫人惊恐,周报上所说的博弈平衡,岂非如此?博弈最终的结果总是趋于平衡……”

这邢母形容甚美,其实便是在姑苏,要再嫁料也不难,但再嫁之后,人身毫无自主,包括其女去向,也不在自身掌控之中,在此男看来,她之前所说,对三权毫无要求等语,只是为了在与其余求亲女子的博弈中占得上风而已。

实际上,她这样说也不过是倚仗着买活军这里不许买卖人口,女子要和离,只需要净身出户便可立刻和离的规矩,若她如自己之前所说一样,并不外出工作——自然也没有傍身嫁妆投入,那这日子对男方来说,岂不是等于掏钱养了随时能抽身走人的一对母女?

如此,哪怕愿按老规矩嫁人,不要求三权,但因为自己没什么嫁妆,反而要被警惕,毫无投入者自可随时离去——但一旦要邢母投入自家赚的钱财,那她的要求也立刻跟着变了,她要往里投钱呀,甚至可能投的钱不比男方少多少,那么她为什么不要求自己的三权呢?若不然,她岂不是亏了吗?

山丹夫和德德玛两个小孩,还在那里听官媒和邢母分说时,这中年男子已经带着下人,回去看招亲贴了,他本是大有学问之辈,见事眼光自然比旁人更加高屋建瓴,此时看去,只见招贴板上密密麻麻的帖子,其实总结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三加二’而已,林林总总,概莫能外。

这三,自然是财产、人身、自由三权了,而再加的二,则是冠姓权和忠贞权,这五权之说,是敏朝前所未有的,这男子负手看了半晌,见那三圈都是加圈,而余下的 二,则依旧莫衷一是,有男子要全部冠姓权,又不肯设立忠贞罚款的,也有女子要求全部冠姓权的。

那男子弯下腰来,将男女两板上,底部那些乏人问津的招亲贴,都看了仔细,先看男女双方的工作、年貌、性格等等,再看 二的要求,也是有会于心,唇边逐渐浮现微笑,只是苦于身边无人可以指点闲聊,起身正要呼人回客栈去时,忽然听到刚才那一簇鞑靼少年那里,传出吵嚷声来,却是那鞑靼女童和男童争吵起来,那男童用鞑靼语大声疾呼了什么,忽然又换成汉语,嚷道,“我要人身权!我不要打人的媳妇儿,德德玛住手!”

那叫德德玛的女娃,却仗着自己更高,不住用手拍打男童,喝道,“那我也要人身权,我要随时随地打丈夫的权利!”

男童欲要和她厮打摔跤,却似乎又舍不得上身的新衣,只好立在原地,用手和她互相回屋打架,周围的鞑靼人都指点而笑,并不阻止,男子忖道,“都说鞑靼人粗野,孩子打架,从不阻止,甚至还互相鼓劲,如今一看,果然如此,这鞑靼女娘真是厉害,是了,她比男孩大,男孩这会儿是打不过她的。”

正看热闹时,忽然听到背后一声长笑,“受之,我去客栈寻你,说你不在,原来大才子也爱看热闹,是到此地来了!”

钱受之一时大喜,转身笑道,“老龙兄!久别重逢,精神更胜从前!”

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短发老者快步走来,招贴板前,和钱受之互相执手,道过别情,冯老龙正要引钱受之去茶楼时,钱受之又道,“稍等,稍等,刚才我在这里遇到一个女孩儿,我疑心她养娘是我等老相识徐校书,佳人流落到此,自然要加以照拂,待我等修书一封,让她带回去给她养娘看过,我们再去喝茶!”

冯老龙一听,也是动容,“徐校书也来了?”

他一说这个‘也’字,钱受之就知道徐校书不是第一个来此的姑苏名伎,忙取出一张便签,拿起炭笔,草草写了‘江湖路远,买地归家?’几个字,又署名吴江故人冯、虞县故人钱,让老妈子送去给杨爱,自己则和冯老龙把臂同行,往茶楼去道过别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