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65章 新兼职(余)

买活 第465章 新兼职(余)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要不要煤?”

“要!”

“那你快回去让你娘拿背篓出来!你弟弟在这儿排着——你们要煤球还是煤块儿?”

“要煤块儿——我们家是砖炉子!”

“成,煤块儿二十斤!”

木头媳妇回头喊了一声,卫姑娘连忙在簿子上记账,叫小子按了手印,又拿起了大秤,“我来吧,嫂子您歇会儿。你刚才都秤好几个了——二十斤高高的啊,看好了。”

买活军自个儿的背篓从秤杆上被解了下来,倒入半大小子飞奔着拿出来的背篓里,但木头媳妇并不让他们就这样拿走,手没有松,盯着小孩儿问,“该说什么?”

“六姐好!六姐妙!女娘也能出门去,女娘做工一样好,挣得钱财不亏心!”

难得街坊间有这样的热闹,今日没有下雪,大人们又无心管束,孩子们早就冲出来跟着看热闹了,哪怕是不来领煤的,也早学会了这个童谣,拍着手唱道,“传播知识利天下,女娘做工不寒碜!碎嘴婆娘钉钉板,碎嘴汉子跌粪坑!”

这后两句也不知道是哪个狡童现安上去的,买活军这里教人唱的可只有前头几句,可越是这样的粗俗谩骂流传得越广,这会儿孩子们全都学会了,拍着手在胡同里互相追逐,嘎嘎乐着,众人也是无可奈何。卫姑娘带着笑意摇了摇头,“你回去慢慢走,仔细些,别跌跤了!——你,后巷高家的,你要煤块要煤球?”

“要煤球!”

“煤球能得四十个,你这背篓装不下,快回去拿去,不过你先站住,我问你,女娘外出工作寒碜不寒碜?”

“不寒碜不寒碜。”

“说大声点!”卫姑娘对高四柱家这小子格外苛刻,眼睛看着人群里躲躲闪闪的高四柱媳妇,胡同里看热闹的一群人都往两边散开,四柱媳妇臊眉搭眼,回身骂骂咧咧地走了,有刻薄人高声笑道,“四柱家嫂子,是要骂还是要煤,您可摆出架势来啊?”

见那骂声骤低,躲躲闪闪耸肩夹背,冻得直不起身子的模样,众人都有些瞧不上,有人低声道,“真是个各色人!”

卫姑娘瞧着他家小子满脸通红,心里那口气也早出了,再无不平,而是高声说道,“你们家就是孩子太多,高家小子,回去和你妈说,学好拼音算数,买本老黄历,算好安全期,可别再生了,再生真穷死了!难道还年年来领救济煤不成?”

没出阁的大姑娘,议论起人家房里的事来了,搁以前,不说旁人议论不议论,卫姑娘自个儿都觉得这话说不出口,仿佛失去了未婚姑娘应有的一份矜持讲究,可今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大声问话,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女娘出门不寒碜’,她心中也感到,那股子禁锢着自己,长久以来甚至已经让她不知不觉习惯了的行为规范,似乎就在这一次次的叫嚷中逐渐消弭。

尽管天气寒冷,手头忙碌,一次次的弯腰提秤,可她心里却越来越火热,越来越自由,她似乎感到有一种底气,在心中从无到有,茁壮成长,从肺腑中喷薄而出,支撑着她直挺挺的脊背,令她完全不在意旁人的目光——这话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心里正正当当,那就再没有话是不能说的!

奇怪的是,这样出格的话,却反而并没有引来人们异样的眼神,曾经卫姑娘每日出去上课,这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邻里间都惹来了不佳风评,可此刻,人们交头接耳间,传来的却都是赞同的声音,望着卫姑娘和木头媳妇的眼神也充满了崇敬,没口子都是夸赞,“到底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两位都是这个!”

她今日是见到了一生中都没有见到的大拇指,卫家姑娘几乎要因为这骤然得到的肯定而有些飘飘然了,就连手里的大秤似乎都没那样沉重——其实,能拿得起大秤的女娘,也教人高看一眼,这大秤要秤出十斤二十斤的煤来,自身重量也不轻,没有一把子力气是很难拿起来的。

如此忙了一个上午,虽然热水没喝一口,也吃了一肚子的冷风,但心头当真火热,两个女娘累得不轻,情绪却是高昂,都感到说不出的解气,今日的行动,对于这些买式、亲买女娘来说,真是让她们扬眉吐气,竟甚至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似乎自此以后,再不必顾忌旁人看法,大可以在这四九城中抬起头来做人了!

“要煤球还是要煤块儿?”

“要煤块儿——妮儿,你们这还缺人吗?你瞧我跟着进来帮手行吗?”

陆陆续续,不少女娘出门来取煤了,其中多有跟着卫姑娘学拼音的大姑娘、小妇人,她们前一阵子多少也感受到了社交上的压力,乘着天冷都在家里为猫冬避风头,可现在,随着满街巷里传唱着买活军编写的新民谣,她们也就像是春天里的花骨朵一样,舒展开来了,冒出头来了。不少人热切地想要跟着她们帮一把,“我会拼音,写得还挺好的——力气也大,我不要工钱,就跟着你们,给点煤就行!”

“这得问上头——我先把你名字记一记,若是能成,我来找你。”

这样的工作,真是不要钱都肯做的,卫姑娘满脸容光焕发,一会儿又似笑非笑对队伍里的婶子道,“秦婶,怎么您也来凑热闹了?巷子里就没有比您更会过生活的殷实人了!”

秦婶子面上一红,喏喏道,“我们家……我们家今年也难着呢!”

“那可难不过别家去,这刚给二少爷买了套小院子,能和别家比吗?”自有一干路人出来评理,“要这么说,卫家一家几口住着几间房,您一家几口住几间房?卫家人可没出来领煤,还搁这发煤呢!”

“就是,边儿去吧,您家真不少这几十斤煤使!这可是烧炕的人家!”

胡同就这么大,家家户户,对邻里的家底也都是门清:京城这里没有炕灶一屋的,烟熏火燎肮脏不堪,那都是村里土坯房才有的布局,第一等的人家,那是灶台砌在厨房,炕在屋里,还有火墙的人家,这是最舒服最清洁的,也说明家里有底蕴,因为修这种通屋的炕,花费比较高,如果不是建房时就有布置,还得请师傅来给墙开洞,若是要砌火墙,那就更折腾了。

再一个,烧炕的使费也大,一般来说,烧炕一天怎么也要五斤煤块儿那是最少的,五斤煤块儿那就是十斤蜂窝煤,而且还怎么暖热,想要暖得往十斤、十五斤去烧,若是有柴禾能省些,可京城柴禾贵,大家都是烧煤炕,这个花费是可以算出来的。

第二等的人家,那就是砌了砖炉子的,这砖炉子也烧煤块儿,一天五斤差不多是能暖和一屋子,凑合着过冬,就是睡觉时还得额外灌热水壶,而且大家也得凑一屋子睡,却又没有炕,挤在床上比较逼仄,因此还是不如炕好。第三等的人家,那是烧铁炉子的,用的是蜂窝煤,一斤煤块可以出两斤蜂窝煤——蜂窝煤球一般一个也是一斤,是很好换算的,蜂窝煤比较省,但也烧得比较快,如果只是做饭,一天三四块煤足够了,若带取暖,一天七块煤差不多屋里能有个暖和气,但夜里必须要起来添煤球,否则早上起来,屋里滴水成冰,人能冻出毛病。

若是一天能有十块蜂窝煤烧的话——那这样的人家还更情愿砌个更暖和的砖炉子,使费差不多,但砖炉子砌在墙角,能暖一墙呢。铁炉子比起来真不是个。

因此,从要煤块儿还是要煤球,也就能看出各家的底蕴了,不论怎么说,没有烧炕的人家来领煤的,为了两三天的使费下这个脸,和穷人争,实在不值得,既然如此,便见不得秦婶子仗着面皮厚去厮混便宜,卫姑娘把她喝破,不少人都叫痛快,于是再没有人敢下来浑水摸鱼的——便不是卫家胡同的,这附近七八条胡同都来看热闹了,本胡同的街坊看着那,犯不着为了点便宜巴巴的回家取背篓,又过来排小半个时辰的队,还要大声回答买活军的问题,歌颂女娘出门工作——不是真艰难了,丢不起这个人!

过了一个多时辰,煤发完了,卫姑娘往巷子里看了又看,也没人来领了,驼队背上的背篓也快空了,不够再发一趟的,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就地解散,木头和媳妇拿着账回去使馆交账,卫家兄妹恰好就回家休息。等到明日再去附近的坊里发放,此时街头巷尾,已经随处可以听到这买活军特色的民谣了——一听韵脚和这直白言语,就是买活军的歌谣,此时敏朝的童谣还都是些‘鹦哥乐,檐前挂,为甚过潼关,终日不说话’,按照时人的看法,这已经算是够浅白的了,直到买活军横空出世,这才知道什么叫大白话呢,倒是把原本的童谣都比得雅驯起来了。

所以说,虽然大家说的都是汉语,写的也都是汉字(买活军所用简体字全都是在古籍中有出处的简书),但语言习惯已有很大的不同,一张嘴,买味冲不冲真是立刻就辨别出来的。卫姑娘原本说话时也注意着,不敢露出太多买味来,今日之后却再无顾忌,回屋之后,不顾喉咙嘶哑,指手画脚,和卫太太学着今日各人的情状,满屋子都是她的笑声,“您是不知道,四柱嫂子被我那一喊,皮都没给臊得熟透了,以后瞧她还敢说我们坏话不?”

卫太太也感到这样的回击非常的解气,不过当着卫夫子的面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一边笑一边拿笤帚给卫姑娘身上扫煤灰,“这造得,这罩衫也就是穿这几日了,等发完煤真不能要了。”

“没事儿,买活军说会给我们发一身新衣。”卫姑娘满脸容光焕发,“我自个儿扫就行了,您给大哥扫去,他今日搬上搬下也是一身灰!”

卫夫子在里屋咳嗽了一声,“今日高声大气,喊的都是什么呀?天子脚下,还是得注意点,别教人胡乱说嘴,编排你们个投敌之罪去!”

“爹,那都是朝廷的人跟着看着的——使馆里今日谢七姐都出去舍煤了,朝廷还派护军给开道守护呢,她也那样喊的,也教人童谣,都是朝廷的人知道的——也没说什么,不都是一些宣扬女子出门工作的话吗?”

卫姑娘拍完灰,洗了手脸,拿草纸濡湿了仔细地擦过鼻孔——一擦全是黑灰,又倒腾着嗓子,把嗓子里的灰尘也咳嗽出去,这才换衣服上炕喝茶,“那我说,朝廷想开女特科好几年了,阻力一直很大,他们大概也希望女子出门工作,在这件事上,和使团是一条心,我们只喊这些,也不礼拜六姐,出不了什么事的。”

这话也有几分见地,卫夫子唔了一声,不说话了,过了一会,自言自语地道,“买活军真好手段。”

“快来吃饭了。”卫太太已经端了一大碗面条过来,小锅炸了金黄的鸡蛋酱,“今儿可累着我们少爷、小姐了,得好好补一补。小三儿,解一头蒜来。”

“哎!”小三儿飞奔去厨房,解开蒜辫子,仔细地掰下一头蒜,“姐姐,我来给您剥蒜!”

“可累着我们家三少爷了!”

一家人欢声笑语,上炕吃面,都是喜气洋洋,卫大郎秃噜秃噜已经是半碗杂面条进肚子了,一抹嘴,剥了一瓣蒜送进嘴里,嘎吱嘎吱地咬着,透出一口惬意的长气来,突然问道,“今日,那杨寡妇怎么没来?”

屋子里顿时一静,卫姑娘也止住了吃面的动作,不知为何,她有些不安了,“是啊,我开始还盼着她来,想着好歹臊她几句呢,没想到杨婶气性这么大,真就不来了——又何必呢?不就是几句话吗?”

卫夫子头也不抬,淡淡说,“就是那几句话,要了她的命她也不能说——这些话,你们说得,她说不得。”

两家比邻住着,杨家的情况,卫家是尽知的:杨寡妇青年守寡,是靠着娘家,才勉强守住了自家的这小院子,好容易把孩子拉拔到二十几岁,还没来得及说亲人就走了,连个后都没留,娘家也败落了,她大伯子厚着脸皮要给她过继嗣子,吞了他家的小院子,是杨寡妇守节二十多年,这里坊表彰的节妇名头,才挡住了杨家人的觊觎。

为了守住这节妇的名头,房子也不敢往外租,除了城外几亩田地的出息之外,她是一无所有,日子过得极其俭省苛刻,这样的人如何能为了几斤煤在众目睽睽之下喊这些?为了几斤煤给谢六姐磕头?她必是不会来的,卫姑娘想到这里,也嗫嚅道,“不说就不说呗……难道我真不给她煤了?”

“那不行,规矩在这里,她就是来了,场面在那,不喊你也不能给。”卫太太却有不同的看法,“今日她就来不了——唉,一般艰难的人家,家家有煤,就她没有,可怜见的。”

她也消了气,对卫大郎道,“一会你从咱家煤堆捡二十斤煤,给她家送去,下回怎么样再说,今儿这会得送。”

这算是忍气吞声了,说是以德报怨也可以,不过卫姑娘闷声没反对,卫夫子点头道,“多少年邻居了,也该的——妮儿小时候常去摘她家榆钱吃,她也没说过什么。”

这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卫姑娘早已忘怀,她记事以来,杨寡妇便是沉默寡言、闭门不出,只是在小院子里幽居度日。只是这些年来抬头不见低头见,远亲不如近邻,在感情上还是有些亲近,因此前些日子听了那几句话,也是格外愤怒。

本来心中设想着多少羞辱杨寡妇的念头,想着要如何炮制她,才能消气,可如今杨寡妇闭门不出,她心里又有些说不出的不安,反倒是生出些后悔来,自觉自己考量得是还不够周全,杨寡妇或许也有她的难处。因此,也就不再反对母亲的外交示好,众人吃完饭,便看着卫大郎出去捡了一背篓的煤,出小院子去隔壁叩门了。

“杨婶,杨婶?”

卫大郎叩了好一会门,屋内都没人应声,只能悻悻归来,道,“许是听出我声口了,还生气呢,不肯开门。”

这也就只能随她去了,众人便不再计较此事,只是卫姑娘多少有些挂心,下午晚上竖着耳朵,只没听见隔壁开门的动静,到了第二天一早,她心里存了事,早起便踩在凳子上,隔了院墙看去,却见杨寡妇的院子里白雪茫茫,根本就没有脚印——连着几天都没出屋门了!

“不好啦!不好啦!”

卫姑娘立刻叫了起来,“出人命啦,杨婶都不曾出屋取煤——这都几天了,炉子早烧完了,她、她——”

这一声不要紧,巷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卫家院子里立刻挤进不少人爬凳子看,又有人匆匆去找里正,不一会,里正过来,指挥着卫大郎翻墙去开了门,一群人在门口等着,卫太太带了妇女们,擎着油灯一拥而入,过了一会屋内便传出叹息低泣之声,众人心底雪亮:这人肯定没了,不知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就冻死啦!

卫姑娘站在自家院门前,倚着门看着这乱糟糟一幕,一回头不觉又看到了墙边背篓里那一背篓的煤块儿,激愤时她也骂过杨寡妇活该冻死,可这会儿,‘仇人’真冻死了,她却半点不觉解气,心里空落落的,真不知是什么滋味,那股子打从心底滋生出来的热气,似乎不知不觉已悄然褪去,又打从心底生出了空洞和不满来。

“怎么会这样子。”她忽然间红了眼眶,低下头去,想着,“为什么就非得这样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