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73章 宫闱闺心(下)

买活 第473章 宫闱闺心(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女娘做工好,女娘做工妙——”

孩童们天真的嬉笑声,隔着高墙穿进了幽深的府邸中,透过水泥平房微微打开一扇的窗户,传进了屋内人的耳朵中,引来了女娘们相视的一笑,王良妃从床榻上坐了起来,惬意地伸了个懒腰,“还是睡床舒服呀,炕总是太硬挺了,睡久了叫人腰疼。”

“在这屋里是真不能睡炕,奴婢昨夜只是略微靠近炉子,便觉得熏人的热,真连小袄子都穿不住了,要穿上所谓睡衫才觉得舒坦呢。”

“小九娘倒真是个机灵的,这棉睡衫本来也只是秋日穿上一两个月,被你这一说,还好装箱子时带出来了,不然,岂不是还要打发人回宫取去?那就太费事了,咱们一时半会恐怕还挤不出人手来。”

王良妃懒洋洋下了床,趿拉上满地红的软底睡鞋——这种睡鞋,拿两层底对缝,矮帮,走起来轻软方便,是专给女眷在室内青砖地上穿的,也就是在暖气房里,才好穿这样的鞋子,方便、透气,不然,若在宫中,一出阁子,那脚不立刻就得冻透了?

大宫女翠儿立刻机灵地把屏风张开,王良妃这才褪下了棉睡衫——用上好的松江棉布,做成的圆领衫,微微做得宽松些,剪裁上要比从前的对襟里衣穿脱更方便,主要是没有系扣膈人,同时系裤用了抽绳设计,松紧由人,裤头是略带弹性的螺纹口。

这个设计或许不太美观,但要比带门襟裤子又舒适一些,起夜时也方便穿脱,至于汗巾子系的老式裤子,现在京城已无人要穿了,不过几年间,便被市场自行淘汰,就连惯做腰带的长汗巾子,不知何时起,也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消失了。

睡衫还好,这样的棉睡裤,做工复杂,洗涤也要当心,据说在买地是没有人买的,因售价较贵,而且抽绳经不得洗衣厂的洗涤,要自己浆洗,一般百姓谁费这个事?

他们还是穿门襟睡裤,或者干脆就穿一条到脚面的棉长衫,这竟不分男女,听去过南面传旨的小中人说,一大早许多穿棉睡衫的男子上街买早餐,风一吹,裙摆下全是毛腿儿,也可以说是买地的一景了。

这样的故事,听了总叫人掩口做葫芦笑,王良妃一边和翠儿闲聊,一边换上秋衣裤,再加上一件掐鸡心领的宽松毛衣,连毛裤都不必穿,围了一条织金马面裙,翠儿道,“娘娘今日这毛衣是绿色的,配一条红裙正好,色儿撞得更显白呢。”

王良妃道,“究竟这裙子坐卧不便,把那抽绳睡裤背着,一会儿容妃那小妮子若是躲懒不来,咱们便换这裤子去。”

说着,便推门去净房,拧开水龙头,那温热的水流冲在手上,她便不免又叹道,“究竟是皇爷慈悲,这屋子比着别宫也不差什么,甚至只有更好的。”

翠儿抿嘴笑道,“皇爷一片慈心可感,咱们也跟着沾光呢。只偏了我有福分跟着娘娘,红儿留在宫中应役,却没有这好处了。”

一句话说得王良妃也道,“可是如此,今日若有侍卫过来,让他们领着小福子,去红儿那处探视一番,若是缺炭缺食儿,也能有个人向皇后递话,可不能让咱们景仁宫的人平白被司礼监那帮子老中人给磋磨了。”

又笑道,“你这丫头,和红儿真是比亲姐妹还亲,这才几日,便用话逗引起我关照她来了。”

翠儿道,“这也是娘娘是个有心人,若是后院那位,可未必有闲心顾虑得到这儿。”

王良妃自然知道任容妃的德性,闻言也是一笑,拿毛巾在银盆里拧出一把来擦了脸,翠儿又往热毛巾上滴了几滴香露,引着王良妃在屋角凳子上坐下,用这香手巾为王良妃热敷面孔。

这热毛巾一敷上脸,便叫人感到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展开了,王良妃也不由得惬意地呻.吟了一声,赞道,“还是这毛巾好,吸水吸热,比那棉布手巾子好得多了。”

翠儿笑道,“买活军还有什么是不好的?不都跟着学吗,这暖气难道就不好了?不过,皇爷的设计也好,我听小福子说,皇爷造好了这房子之后,还请使团的人来暖房,谢使长还说,这设计连买地的屋子都比过去了,他们也要跟着学习呢——

还用礼物换走了皇爷手里的图纸,又说皇爷的图纸画得不规范,送了皇爷一本《制图规程》,喜得皇爷这两个月全在画图,连试验都不做,朝事更加不乐意搭理了。”

王良妃一听,顿时心痒难耐,暗道,“这叫人如何能不争宠?若是从前,安分随时,守己度日也没什么不好的。可如今却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没意思——皇后和皇爷住在一块儿,想来闲暇时也可随意翻阅《制图规程》,这书一听有规程两个字,就知道决计是逻辑严密,流程合理。

若我也能做个宠妃,常年住在别宫,那我岂不也能跟着自学了?如今长年累月见不到皇爷的面,又不好捕风捉影,为了一本书打发人去御前,旁人还以为我暗地里留心御前动静,居心叵测呢。”

一时间,不禁大动了争宠之念,只是如今这些妃嫔们,便是去别宫请安,多数也只能见到皇后,皇帝实在是忙碌得很——也不是无事忙,就说这皇产宅院里的水泥平方,就是妃嫔们搬回宫中后,在一两个月功夫中陆续建成的。

这全是皇帝在亲自主持,除了水泥粉是买地来的以外,其余包括上下水的设计,屋子的格局,暖气片暖气管、马桶等等,都是敏朝工匠自造,又有废水池的修建,尺寸的计算、选址等等,都由皇帝一手完成。

屋子建成之后,又请了买地的工匠来验收,居然就连最常出问题的废水池,工艺都通过了验收,王良妃也是此时才知道,验收废水池,是要在池子还干净的时候,用一池子加了染料的色水注入,数日后查验池子旁的土壤,要泡水验证未被染色,才算是通过验收。

“现在市面上禁止私造废水池,违者治罪,便是因为土壤污染的关系,不过原本造废水池只能用买活军的匠人,多少有些没体统,如今咱们既然有了第一批能造废水池的工匠,只怕这上下水便要更加流行了。皇爷一早就令御作监多烧马桶,说是预备着年后往各地去卖呢,还要匠人们多传授技艺,如此看来,内库又要赚钱了,咱们年下的赏赐也必定丰厚。”

用过了新式净房,真是再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这水泥平房明显是为了过冬设计的,可以称为水泥暖房,屋宇并不高大,墙面也厚,四壁简素并无装饰,里外就是口袋式的三间房,净房在最里间睡房之外,是一个小小的附室,也并不大,一个马桶,一个淋浴的喷头,一个洗漱台盆而已,台盆上方装了一面玻璃镜,这就是全部了,除此之外,别无装饰,若论富丽,真和宫中无法相比。

但是,全屋最暖和的就是这个净房,一入内穿着单衣都没问题,因为这里铺设的地下暖气管最多,且距离锅炉房是最近——锅炉房和一个小伙房,还有水泵,驴棚,就都在院墙外,是一个单设出来的小院落,叫做‘设施小院’,院落里还有一口咸水井,如此,除了洗漱台盆和淋浴台盆连的是每日现运来的甜水之外,暖气管和冲马桶的水管就直接从咸水井里泵出来,还另设了一个出口,给下人们洒扫洗衣。

在设计上来说,这样的双进水,设计无疑要比买活军一开始设计的单进水更复杂一些,整个房子的布局也更适合北方人过冬,尤其是净房的暖水设置,体现了设计者的周到:很多时候,净房是取暖的盲区,就如同买活军使馆一样,他们使馆是烧暖气的,但超市的独立厕所却没设锅炉,第一年入冬后紧赶着改造了一批,这才勉强过了冬天,没闹出水管冻裂的笑话来——在北方,有水管的地方,室外必须包大棉褥子,室内也必须烧炉子,或者有暖气,若不然,那就是一冬天别用,把水都排光了,否则管中水结冰之后,管子就等着变形漏缝吧,第二年春天全换下来修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为了水管着想,要烧锅炉,这是一个,第二个便是冬日里想要时常洗澡,净房就要设计得特别暖和,才能避免着凉。王良妃也认为,皇帝在建筑设计上是极有天分的,尤其是接收新事物将其落地的功夫,真是并不逊色于多年的老工匠呢。

至于说,皇帝在皇产宅院中广设暖房,如此大费周章,到底有什么别的想头,那就不是王良妃能揣摩得到的了,横竖内库这几年来富得流油,年年支援户部——最后都落入谁的腰包,还不知道呢,便给宫妃皇嗣们花上一些,让她们能舒服点过冬又怎么了?总不成老大人们在家里修暖房,自顾自的乐呵,她们在宫中受冻吧?

再说,这房子的造价其实很便宜,翠儿一边给王良妃梳头,一边就絮絮地说着小福子去别宫请安时嚼回来的舌头:就这么全套下来,连建屋子到配暖气片,不过是五百两银子的造价,就这还是厚给了工匠工钱。

“说是为了赶在入冬土上冻之前夯实地基,这么几十处宅院同时开工,匠人们都是连轴转,确实辛苦,因此多给了钱……就这样三间房也不过是五百两——连驴价都算上了!皇爷算完账就说了一句,‘宫里光是给一个小殿补瓦片,花的都不止五百两……’屋里人都没有敢接话的,大太监们都顺脖子淌汗:羊毛出在羊身上,平日里他们孝敬皇爷的钱都是从哪来的呢?是不是就从这些瓦片钱上来?”

梳子在油亮丰润的黑发中穿行,王良妃默默听着,神色也逐渐凝重起来,“皇后娘娘不在吗?”

“在的,皇后娘娘只说,祖宗成法,必有因由,还请夫君制怒。不咸不淡的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皇爷听了,哼了一声就不再说了。”

翠儿明显不解其意,王良妃倒是松了一口气,道,“好了,此事以后不要再提了,皇爷发几句牢骚而已。还好娘娘是个明白人。”哪有同时得罪两群人的!如今要开女特科,甚至还要限制佃租,文官们本就抵触,正是要倚靠厂卫宦官力量的时候,这时候哪怕明知道二十四衙门也不干净,那也得忍着,否则,宦官们这里不敢报虚账了,难道就不贪了吗?

预算少了,还有人要伸手,那遭殃的就是最后做事的人了,所得越少,所做越多,心中若生出怨气来了,她们这些独自住在深宫宅院中的女子小孩,双拳难敌四手,怎么防得住明枪暗箭?皇城的平衡虽然脆弱,虽然压抑着许多不平,但正因为皇室居住其中,处置起来才要小心翼翼,否则,遭殃的还是自个儿。

现在皇帝常年住在别宫,他倒是可以不在乎,但王良妃除非日后都住在皇产宅院里了,否则她得为皇帝去承受后果,她自然是最保守的那个,宁可内库每年流水价花钱,也不愿动摇了此刻的平衡——

不过,皇爷既然修了暖房,又下令各妃嫔外出过冬,难道……此后她们也要散住在城中宅院吗?不至于吧,如此固然可以省了不少使费,无形间又裁撤了许多冗员,但如此一来,皇家体统何存?省下来这些钱又花去何处?为了维系皇室体面,该花的钱可不能省啊……

窗外的童谣还在欢唱,一时又被欢笑声冲散,这暖房因为是找空地修建,比较靠近外墙,巷子里的动静听得分明,半大孩子们都拍掌笑道,“买活军送煤来了!买活军送煤来了!谢七姐亲自送煤来了!”

是谢七姐?!

王良妃和翠儿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向外眺望,她们是见过谢七姐的,她时常入宫来拜访皇后,也曾做过她们的老师,可以说是出入宫闱了,在宫中时她也并不傲气,给人以一种感觉,似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平等的,当然,礼仪上说,她们的地位也的确差不多相当,只是,谢七姐从别宫出来,扭头就能出来发煤,而王良妃等人却只能住在别府之中,甚至连墙外的景象都不能看到。

热腾腾的早餐送上来了,才刚搬过来,还没完全安顿好,有些是在市面上买了送来,小厨房再重新加热的,有面茶、糖糕、竹节小馒头、打卤豆腐脑,杠子头小烧饼夹的清酱肉,又有一碗火腿干丝,王良妃心不在焉地用着,心中有个念头翻翻滚滚,几次涌到舌尖,又被压下去了:她想出门去看看谢七姐。

其实,这也不是不能做到,因为如今各府邸都忙着搬家,还要组织人手各处发煤做善事,护军、中人,人手都不足,宅院外只有几个侍卫,后门处是无人看守的,而王良妃作为别府做主的女主人,暂时掌着府中上下的钥匙。

事实上这当然是个漏洞,因为她自己,理论上说也是要被看守的对象,不过事多烦乱,这个纰漏暂未被人留意罢了,甚至这几日小福子出门买早餐,还是从王良妃这里取了一把后门钥匙出去,进出都没遇到第二个人,也就是说,王良妃自己快进快出,那是再没人能知道的。

她也不走远,就是悄悄地在街口看看买活军是怎么发煤的,他们的流程一定设计得很有道理,亲眼看看都能明白许多……朝廷那里,发煤的流程倘若没有参考买式的设计,不必多说一定存在大量的情弊和贪污。

王良妃深信,倘若没有用百倍的精力留心,这些煤绝不会流入真正需要的人家,只会肥了上下关节吏目的腰包,他们贪墨下来再去售卖,一个冬天还不知赚了多少——可这些煤是从她们宫妃的份例中省出来的那!还有许多宫女子,都不能跟到别府中来,在寒风中受冻,难道就是为了给这些蠹虫挣好处的么?

可她是能出这个头的人么?且不说小公主的安危,她自个儿得罪人之后该如何立身了,就说女特科,还没有开呢,万万不能在此时树敌……

但女特科究竟什么时候能开,她们这些妃嫔又到底能不能参考呢?!

思绪翻涌,在剧烈的斗争中,王良妃迟迟无法打定主意,只吃了一个松软的杂粮小窝头,一碗豆腐脑,两个水煎包并大半碗面茶便没了胃口,翠儿还劝道,“娘娘,您一会儿还要做早锻练呢——”

在没练起来之前,她一顿能吃一个窝头一个豆腐脑就顶天了,有锻炼习惯的人胃口是吃不小的,尤其是按王良妃制定的锻练表,她今日要练臀——好容易来了暖房,地方宽绰了,之前漏下的功课都得补上。那就更不能少吃了,王良妃又拿了一个水煎包,放在手上叹道,“我这一口气堵着胃,实在是吃不下去——”

窗外又传来了孩童们的嬉笑声,隐约还能听到有人高兴地叫道,“刘二,你娘好起来啦?多亏了六姐的煤!开春了让你娘出门做工去!就和咱们歌谣里唱着似的,女娘做工好,女娘做工妙——不过女娘能做什么工啊?”

看来,又一个家庭因为买活军的煤,得了些暖气儿,熬过了这个罕见的严冬,王良妃一想到朝廷预备发出去的煤就有些坐不住了:今年真太冷了,这些煤发对了地方就是一个家庭的活路,真不能为了求稳就由得他们放肆,得设计一个严谨的,难钻漏洞的口子,至少保证一半以上的煤发对地方——

她已打定主意,便三两口把水煎包吃完了,起身去净房,翠儿忙为她取了课本来放在桌上,王良妃出来时却已经脱了马面裙,穿上了昨夜晾在净房的毛裤,翠儿忙又推开屏风,王良妃道,“去取你穿的素面棉裤来,咱们……”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任容妃还没过来问好:她们搬来别府中之后,便不必同睡阁子了,皇帝在别府东西跨院各造了两处暖房,任容妃住在西边,按照位份,每日都来给王良妃问安,两人一同吃早饭,有时懒怠些,在自己房里用了早饭也该过来了。

她可不想带着容妃这个小妮子出门去,这个把柄可大可小,王良妃虽和容妃亲善,但也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正要叫翠儿去传话,就说自己今日不舒服,让容妃不必过来时,小福子忽然从暖房小院外直冲进来,一身的雪泥,灰头土脸来到窗外——

主子床前的屏风开着,那就说明衣衫不整,小中人自然也不敢进门,只是在院子里凑着窗缝,压着嗓门急切地低声道,“大事不好了,翠姐儿、娘娘——容妃娘娘院子里的宫人前来报信——娘娘不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