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527章 冒菜的诞生(中)

买活 第527章 冒菜的诞生(中)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什么味儿啊!”

“好香!这香气有点子霸道了!”

买地官府的食堂,在考察团口中一向是常提起来的,尤其是于船上吃着没滋没味的路菜时,吏目们便常回忆着自己在食堂吃的工作餐,所公认的说法是——食堂曾经是本地最好的餐馆,即便是现在,比不过一些高端馆子了,但论到干净、份量,和外头的街边小摊比,绝对也还是不差的,甚至于在一些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山区小县,食堂迄今仍然代表了本地最高的烹饪水准,因为买地开有烹饪专门学校,对于大锅菜的做法,说是如今寰宇第一,应该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

“大锅菜,要求又要干净,又要有火候,滋味又要得当,这是不容易的。”食堂,依旧能算得上是中高端的地方,算是吏目们的一种福利,而到了年下,食堂给街坊开做年夜饭,也成为了一种逢年过节,与民同乐的特惠待遇。食堂中发明的新菜,每每也很容易就流传在外,又被民间各种加工细作,成为了本地小餐馆中的流行。

“有了新菜,往往也都是让食堂先上——所以我们进货才这么大胆,任何新食材都可以趸回来,经过仔细研究试做,一般在本地就可以全卖光了,便是卖不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多食堂,每一间都分点下去,尝新完了也就都用光了,最多下次不进货了就是。”

像是这样带有推动流行意图的新菜色,在食堂中有时也会另外设价售卖的,这里就又要牵扯到用了食堂的火头、人工会不会给钱了,总之,其中的道道相当的复杂,谢金娥一时很难和黄景秀说明白,唯独能让黄景秀领会到的,就是买地这里,什么事都有相对严明的规矩,凡是和利益有关的事情,一定要把条理分清,要尽量地消灭有利益而无监管的区域。这当然和敏朝习以为常的气氛,又是截然不同了。

买地这里,吏目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虽然等着办身份卡的百姓不少,但也只是略小半个时辰,黄景秀便得到了一张硬纸卡,上头写着她的出生年月、籍贯、姓名,同时还给她赋予了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号码,黄景秀可以改名——按照敏人的习惯,改名其实很常见而且也很随意,不过,这个号码是改不了的,谢金娥让她要好好收起这张卡片,“如果丢失了,补办起来非常麻烦,但没有它的话,都很难出关。”

这都是在买地必须要遵守的规矩,黄景秀理解起来也并不费劲——本身地说,流民在敏朝也是违规的,没有路状,按道理百姓随意流动,都可以抓起来服役。川蜀内部相对安定一些,老规矩的遗留也重,不像是江南一带,人口肆意流动,所以,用这种笔触特制的身份卡来取代路状,在买地内部实现自由通行,其实某种程度来说,还算是一种进步。

办完了身份卡,黄景秀就算是买地的活死人了,她因此也有了自己的信用分档案,还有一笔债务——有身份卡的人,要出关的话,有两种情况,第一:去衙门办了通关文书,像是有些来务工、来做生意的敏人,他进来时要先声明自己预订停留的期限,预备做的事情,买地会给身份卡写上备注,符合备注情况,办通关文书之后,就可以缴了身份卡,自由出关去了。当然,若是缴了身份卡后不肯走,那就是黑户,黑户被抓,是要送去做苦役的,因此很少有人敢钻这个空子。

若是买地自己的活死人,要出关去呢,那也要说明自己出关的意图,预计在关外停留的时限,要带走的金银等等。买地的关吏,是有权查验他随身携带的行囊是否符合申报的,倘若符合了,也确实是准备返回的,那允许出关,但要在申报时限内回来,否则,是要被扣政审分的。而且这种情况,关卡会行文去户籍所在地,把户籍所在地的分数扣除,而不是只扣在本地的政审分,规矩可以说是相当的严格了。

第二:若是出关意图没有获得批准,或者要带走的金银太多,衙门并不许可的话,那就是赎身走人了。买地的活死人都欠了谢六姐一笔赎身银子,一般都是三千两,倘若是买地认为有价值的奢遮人物,那价格还要更高,总之,掏得出这笔钱的话,还是可以自行走人的。

不过目前就谢金娥所知,还没人胆量有这么大,因为越是有钱的人,要出的赎身银子就越高,一般的说来,不是倾家荡产似乎很难走出买地的关卡——人是能出得去,但银子怎么出去那就不好说了。而且,目前也没有人有这么强烈的动机。

政审分、身份卡、通关文书、赎身银子,这些对于黄景秀来说,曾经只是游记笑谈,但现在却也成了生活中必须重视的东西了。她对于政审分的重要性还没有强烈的体会,关注的仍旧是自己的赎身银子——“我这样的情况,也是三千两赎身银子吗?”

“你不太一样,你是被我们的吏目安排过来的,毕竟万州也还不算是买地的领土——要等到我们考察团的报告递交上去,给叙州、万州的势力定性了,才能出结果,如果万州被买地承认吞并了,那你应该就是三千两银子的公价。倘若没有的话,或许可能不要赎身银子,或许就是预估中三年食宿的数量,不会太多的。”

二人一路交谈,一路走回了衢县的县衙,沿路上便已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就连县衙外的过路人,也都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好奇地指点着县衙东南方的院落——一般说来,食堂和厨房都是设在东南方向阳之处,如此有利于卫生。此时快到饭点,食堂传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股香味是如此的霸道勾魂,层次如此丰富,如此的罕见,也就难怪行人们拼命地抽动着鼻子,一个个都馋涎欲滴起来了。

“这又是从关外淘来了什么新菜啊!”

这里的关外,指的当然是买地的‘海关’外了,虽然衢县没有海,但对外的关卡还是统一叫做海关,似乎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谢金娥对黄景秀说,‘也可能就是六姐习惯了这么叫’,不论如何,谢六姐的痕迹在买地的确是非常深重的,她的喜好和习惯,明确地影响了这片土地上的太多东西。

这些东西里,当然也包括了买地的风气,黄景秀注意到,很多挑着担子的贩夫走卒,在万州府,不过是比苦力略高一些的人家,现在也停了担子,对着县衙的院墙指指点点,好奇地说笑了起来,甚至于,还有不少人敢于大声地和进出县衙的吏目攀谈,问着今日食堂的新动作——若是在万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哪怕是小有身家的商户,在县衙面前,也都不敢喧哗,一向只是低着头快速地走过去。

现在,百姓们竟然敢好奇起县衙内部的事情了,吏目们却也并不表达反感,而是高声地回答着,“听说是牛油冒菜——是川蜀来的新东西!”

“冒菜?!哪个mao,戴帽子的帽?是把菜码盖在米饭上头,像是戴了一顶帽子?”已经有人机灵地猜测起来了。对方则含糊其辞,大概是自己也不清楚的缘故,谢金娥领着黄景秀进了大门,随口搭了一句话,“是冒出头的冒,没有那个巾字旁!”

但是,她也不肯再说了,大概是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也或者是因为谢金娥已经很饿了,就连黄景秀,忙活了这么一早上,又是下船,又是洗澡,又是办事的,这会儿又热又累,也是难得地胃口大开,很期待起了即将到来的买地第一顿饭——倘若天天都这么忙碌的话,那她的胃口一定也会跟着变大的。

“已经排上队了这就!”

县衙食堂,是单层的水泥墙面、砖瓦房,平顶,顶上一格格的镶嵌了玻璃的天窗,所以采光还是相当好的。这会儿天气比较热了,四面门窗都是大开,穿堂风一阵阵地,把窗口处传来的饭菜香搅动在一起,还可以隐隐听到水台后方,厨房哗啦啦的呛油下锅的声音,水蒸气、油气争先恐后地从厨房冒出来,时不时还能见到几个厨役,抬着大菜盆吃力地端上菜台。

这会儿是大家备饭的点,衙门里的公厅都还没下班,只有一些出外差回来的吏目们,赶早了过来吃饭,一字排开的水台上方挂着一个个木牌子,写了今天的菜色,其中一个台子上方悬挂的木牌要更大一些,墨迹也是新的:冒菜。

这个窗口是早排起队伍来了,有考察团的众人,还有些眼生的吏目,大家都很有规矩,排成一列并不插队,只是伸长脖子打量着后厨的动静,就连其余档口的厨师,也都好奇地频频回顾,不少人抽动着鼻子,彼此点头——显然也在议论冒菜的这股浓香。“冒菜这个东西,是六姐办公室写信给衢县食堂做的指示,”谢金娥和黄景秀虽然是一路从川蜀过来的,但两人在路上并没有吃过牛油锅子,包括奉节兴起的朝天锅——也就是露天的火锅摊子,她们二人也完全没有领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黄家清贫,牛油当然是吃不起的,就算有人请客吃牛油锅子,黄景秀也沾不了边;2黄景秀当时在热孝里,算起来是船行到一半才出孝的,她在白帝城时,当然不会去吃这么香喷喷的荤油锅。

但是,她们也是闻过白帝城码头边朝天锅的味道的,那时的味道,和此刻食堂里传出的香味还有区别,黄景秀抽着鼻子,不由就说了,“感觉这儿的似乎更香一些,多了点……”

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但的确是多了一丝让人垂涎,层次丰富的豉香味儿,“好像又有点郝嬢嬢辣椒酱的味道——那这锅底可就更贵了。”

红油本身,的确就并不便宜,除了加牛油、辣椒之外,还有川蜀本地的一些草药,香气才如此丰富,郝嬢嬢辣椒酱也不是什么便宜东西,再添加进去的话,黄景秀都想不到一碗要卖多少钱才能回本了——若是从前,她也压根不懂这些生意经,这还都是一路上听谢金娥等吏目谈论才略微有些了解。

“不是辣椒酱,是六姐开清单里的豆瓣酱——六姐还说,川蜀的郫县,产豆瓣酱应该是很合适的,让我们带去川蜀,看看能不能设一个生产基地呢。”

豆瓣酱这东西又叫豉酱,要说历史,当然是非常悠久的,数千年来,各地常用的酱莫过于豉酱了,这是一种比清酱油更常见的调料,不过,各地的风味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得不承认,买地这豉酱的香气,是川蜀黄景秀能接触到的平民酱料无法取代的。她狠狠地吸了几口,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已感觉到嘴里的唾液分泌得更快了,食堂里很热,但正因为汗出得多了,似乎感觉更想吃点咸的,喝点凉饮子更带劲些。

“来一份豆芽!一份海带!两个蛋——再来份里脊肉罢!青菜一份,给我一碗米饭!”

前头已经有人在点菜了,人们也都踮着脚看着水台上的行动——厨役随着客人的说法,不断地往一个篓子里倒菜:菜都是一份一份的,倒入篓子里以后,不同颜色的菜碟立刻叠在一起,“豆芽一份一块,海带一份一块,鸡蛋一个三块两个六块,里脊肉贵里脊肉要五块钱,青菜一份一块米饭一份在餐票里打,14块!”

“这个是我给的!”在一旁站着的吴老八立刻开始记账了,毕竟是散伙饭嘛,还用不着大家自个儿掏钱,不过,因为买地是不喜欢剩菜的,大家也没有借此多要,或者光吃肉菜——为了这么点便宜,落了大家的话柄可就不好了。

厨役闷不吭声,转身把带了数字夹子的篓子挂进了翻滚的红油锅里,同时拿了一个马口铁的小盆子,深底,大约海碗口大小,把另一个篓子里已经熟透,开始不断冒头的菜捞出,倾入盆中之后,又舀了一大勺汤浇在盆子里,但并不过多,没有盖过冒尖的蔬菜小山,再从一个小盆子里舀了一勺红油在碗尖儿上。

红油顺着菜山,逐渐往下滑落,没入了一样泛着油花的汤汁里,一股热腾腾的香气顿时冒了出来,一大碗米饭压得实实的,“五号十三块钱!”

五号篓子不是考察团的人,于是立刻付钱取餐——谢金娥也赞许地点了点头,认为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毕竟餐饮业容易忙中出错,到此时再来付钱,如此可以免去很多纠纷。

十三文钱,一大碗菜一大碗饭,这个价格,和提供的餐点相比,算不算实惠,黄景秀无法衡量,商家是否亏本她也不知所以然,她只是看着冒尖的菜山感慨了一句,“原来叫冒菜,是因为菜冒尖儿了呀!”

“或许也是因为菜在篓子里冒起来了才算熟呢?”

人们推测着这名字的起因,同时也陆续挑选着自己想要的餐点——里脊肉是最贵的,一碟厚肉片,打了花刀,还腌渍过,四片就要五文钱,黄景秀没有要,按着谢金娥的例,要了两个鸡蛋,豆芽、香菇、海带——香菇和海带在川内是非常名贵的东西,尤其是海带,但在买地却便宜得要命,她有种窃喜的感觉,认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三个菜已经是满满一大盆了,黄景秀几乎望而生畏不敢再要,不过,谢金娥还是为她加了一份菠菜,“菜是不算什么的!”

菜哪里就不算什么了呢?若是自家没有菜园子的人家,菜颇为算一点什么的,不论是入口的饭,还是陪饭的盐豉,都是很算得了什么。就是在买地,一份冒菜要七八元,也已经算是很昂贵的了,如果一个人一日只有二十文的收入,肯定是舍不得吃这个的。黄景秀心里对于冒菜在买地的前景,不是特别看好,不过,倘若是在衙门的食堂里,作为额外收费的加餐来卖的话……

她们到得算是迟的了,等到黄景秀的冒菜做好了,衙门的吏目们也都前来用饭,当然,进衙门食堂吃饭是要餐票的,所以他们除了自己的冒菜以外,还额外地去拿了一些含在餐票里的菜色,一人面前一个大碗,若干小碗,这菜色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哪怕是吃喜酒,也就只有这样的排场了。

吴老八一总会钞,端着自己的海碗走了回来,又给大家都来了一杯餐票里的饮子——用薄荷、白糖熬的饮子,现加了白色的小苏打粉末,摇一摇就是一杯气泡薄荷饮子,喝在嘴里直冒泡,甜滋滋又清凉凉的,黄景秀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就睁大了,这种冒气泡的奇特感觉,是她从前完全没有体会过的,但是,这种在嘴里不断发泡的感觉,习惯了之后,又感到十分清凉解暑,是很好喝的。

“不说场面话了——大家喝口饮子,都在里头——吃吧!”

随着领导一声令下,大家碰了碰杯子,各自都喝了一大口饮子,有些人已经‘哈’地喘了一口气,还来不及评价这种饮子的口感,筷子便又纷纷向着冒菜伸了过去。黄景秀也捡了一片在汤汁中熬得发褐的香菇,有些审慎地注视了一会儿,慢慢地放进嘴里。

“哈——”

桌上立刻传来了比刚才更浩大的喘气声,很多人吃得太急,被烫到了,黄景秀因为吃得慢,幸免于难,她咀嚼了几下香菇,眉毛挑得越来越高,又赶紧地去夹了一筷子豆芽,咀嚼后眉头因为那麻麻的感觉骤然一蹙,但很快又舒展开了,一种强烈的惊讶感,将她完全攫住了——

世上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这真是川蜀的红油做出来,而不是六姐的什么仙器做出来的?这……这样的好滋味,也是人间能有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