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578章 歧视(上)

买活 第578章 歧视(上)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人能否完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理性的选择?

叶昭齐正式参加工作以来,有很充分的机会来思索这个问题,因为这也有一部分算是她的工作职责——她作为一个本土活死人编辑,进入《万国报纸》,本就是带着任务去的,不但要确保报纸的内容,能够起到谢双瑶预设中的作用,而且也要确保报纸编辑的立场永远和六姐保持一致。而不至于闹出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笑话,让《万国报纸》成为在买洋番向故乡输送利益的渠道。所有在《万国报纸》工作的本土活死人,几乎都有同样的工作内容,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既然如此,叶昭齐就不得不彻底地思考这个问题了,因为它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现在《万国报纸》的洋番编辑,在利益上几乎都只有了买地一个选择,如果六姐,以及所有洋番所描述的西方世界,没有掺假的话,那么,叶昭齐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洋番编辑,都不能再见容于故乡,所以,她们也完全没有任何理由为故乡考虑,做‘二五仔’,站在买地这边,死心塌地的为六姐服务,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但是,一个人的利益和立场是否能完全一致呢?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叶昭齐在南下壕镜之前,偶然也会如此思忖,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是往往做出令人费解的选择的。就从她的亲人说起好了,现在,昭齐所有的亲戚几乎都已经迁居到了买地,所有的产业,也已经迁移了过来,没有什么根子再留在故乡了,从利益上来说,彻底‘买化’,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最适合的行动策略,但她很容易就能发现,有许多亲戚压根没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卡在了买、敏之间,人过来了,但生活方式,还有一多半留在敏朝那里那。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她的舅舅沈君庸了,说实话,别说叶昭齐,就连母亲沈宛君、堂姨沈曼君,都认为沈君庸和妻子张华清迟早是会离婚的。他们的婚事是很典型的盲婚哑嫁、亲上加亲。张华清是沈君庸的嫡亲表妹,这么近的血缘,在买地是强烈不建议结亲的,因为这对后代的身体不好。而且,婚后两个人也聚少离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夫妻情分,舅母所生的几个孩子,都是早早夭折,这固然也有缠足的原因,但或许也是因为两人血缘很近的缘故。

感情不太亲密,又是买地不鼓励的亲近血缘结亲,在买地这种离婚成风,勇敢追求新生的风气中,二人离婚再各自成亲,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他们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倘若想生孩子的话,似乎也该抓紧。因此,家里人对于他们的事情,一向是三缄其口的,并不规劝什么,只是顺其自然,等待着张华清的思想彻底融入本地之后,或许某一日就会过来宣布这个消息——沈宛君私底下还准备了一笔钱和一间房子,准备作为对张华清的馈赠,如果两人购置的房子归了张华清,那么,母亲的小房子就准备给舅舅居住。

可是,这都几年过去了,舅母已经俨然完全融入了本地,成为了一个颇为典型的买式女娘——她甚至敢于穿短袖和中裤了,工作也从最开始的扫盲班教师,换成了现在的戏社编剧,有了一份很体面的收入,而舅舅也从海商书记员,接连换了好几份工作,甚至玩了一段时间的交易所,现在又想去考吏目,期间也一直在学校进修——

总之,折腾中,也没少往家里拿钱,两个人眼看都是站住脚了,却依旧迟迟没有宣布离婚,也没有传出喜讯——要说感情逐渐浓烈么,似乎也没有,总之,就是这么不咸不淡而又相安无事的消磨着,这就是很典型的违背了自身利益的行为,让外人也不由得十分费解——原来如此放荡不羁的舅舅,心里也有执拗的,属于旧式的一面,哪怕到了买地,什么都放开了,但他却依旧不愿让离婚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反正,作为亲人,昭齐也只能如此理解了,至于舅母,或许也是如此,生活方式虽然买化了,但思维方式,却还有敏朝那传统思想深深的痕迹那。

或许,在有些时候,人都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主义者,人群作为一个集合,所做的决定虽然有‘唯利是图’的导向,但那只是因为每个人非理性的领域不同,大数叠加下,呈现出符合利益导向的结果,但在个体的人身上,理性绝不是行动的第一驱动力。

叶昭齐在琢磨这件事的时候,从身边找到的例子里发现——很多时候,人们的行动导向并不是由自身的利益,或者是现在的思潮决定的,他们更容易受到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思潮的影响。在小时候接触的是什么样的思想,长大了以后,人们就会天然地按照这种思想去行动,他们会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犹豫,即便这种思想导致的决策,或许和他们的利益相背,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有时候也愿意稍微的委屈自己的利益,来顺从这种思想,或者是在两种倾向之间,进行调和——也就是说,孩子永远是最容易争取的,成年人的统战价值就差得多了。

就说她的家庭吧,来到买地的年限,相差不远,现在的身份地位也都还十分体面,但是,和舅舅舅母传统的婚恋观不同,昭齐的婚恋观就要激进得多了——不像是她父亲,虽然也支持她毁去原本定下的娃娃亲,但心中还带着对袁家深深的歉疚和不安,这件事上,他是为了女儿的幸福而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准则——

昭齐这里,悔婚是理直气壮的,她认为根本没有什么不好和袁家见面的理由,她照旧还和袁家的伯父、伯母通信,劝他们到买地来,并且在袁家应邀前来之后,还大大方方地登门拜访,提出拜袁家二老为干亲,这样她认为她是仁至义尽了:在买地这里,婚姻自主,如今大家都是六姐的活死人了,袁家也理应遵循这个规矩,而她不愿嫁给袁家那纤弱的未婚夫,这是她自己的决定,和叶、袁两家几代的交情无关,因此,完全没有什么好愧疚的,这还是帮袁家挣点政审分的好事儿呢。若说她的想法,已经透了买地的痕迹的话,那么,二妹蕙绸、小妹琼章的心思,就要更进一步了,她们来买时年纪都很小,尤其是琼章,对于家乡几乎毫无印象,就是在买地的教育里长起来的,因此她不但非常重视自己的体育锻炼,而且思维完全是买式的,不像是昭齐,还能体谅袁家老式的思维,琼章认为袁家明知道自己的儿子质本柔弱、不似常人,就不应该继续和叶家的婚事!

完全应该说明原委主动退亲,或者是换个更好的儿子,袁家这样的行为非常的不厚道,根本就不配和父亲结交——她可不理解袁伯父常年宦游在外,或许压根就不了解儿子的情况,琼章的思维是‘谁领导谁负责’的买式,既然袁伯父是大家长,那就要为家中的所有行为负责,除非他能找到真正的决策者,并且给出恰当的惩罚,否则,这笔帐还是要算在他头上的。

看吧,三个年龄段的人,对一件事居然是三种看法,这就足可说明自小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了。而且,昭齐从小妹身上,也观察到了一点,那就是家庭教育,是无法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氛围抗衡的——

叶家对于两个妹妹,虽然没有四书五经的灌输,但日常起居中,耳濡目染自然的熏陶,有些还是很旧式的,可即便如此,也完全抵不过她们出门时,和同学交际时感受到的社会风俗,以及学校教育中条条框框的生活指导。蕙绸、琼章已经俨然是最典型的买式女娘了:争强好胜、热衷锻炼,遇事爱说理,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女子就让人一头,在家中,即便是父母也不能毫无商议便做了他们的主,动辄把‘博弈、谈判’挂在嘴边……

可想而知,倘若父母要为她们定亲,两个妹妹根本就不可能像是昭齐从前一样,暗中郁郁不乐,当场大打出手,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昭齐虽然是大姐,却远远没有她们那么强势,不是说不羡慕,但有些事她就是做不到,有些话她也说不出口,但是,她又要比母亲、舅母和小姨的强干更外露一些。这就可以看出一代代的变化了——从这个逻辑来说,祖辈根本不用争取,父母辈的人,如同小姨沈曼君,别看现在位高权重,但她永远不可能和六姐完全一条心,她们是很难完全摆脱老思想的痕迹的。昭齐这一代开始,就有些值得争取了,而如果是在蕙绸那两三岁的年纪,就来到买地的小孩子,长大之后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另一种立场——他们怎么会习惯从前的生活呢?毕竟,他们就是在买式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呀,自然会用一切力气去维护着这种生活继续往下进行了!

如此来看,《万国报纸》编辑部中,大多数洋番编辑,还是需要警惕的,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从小接受的思想,和如今买式的生活,当然是极为不同的。所以,即便利益全在买地这里,但也要谨防他们还是受到过去的影响,放歪了立场——他们自己能否从中获益根本是不重要的事情,问题在于不能让他们影响到买地的大局,虽然只是一份报纸,但正因为是喉舌要地,所以也要格外小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壕镜的这三个M,都是《万国报纸》的编辑,不过,马丽雅和莫祁平下南洋了,只是挂名而已,马德烈的年纪又还很小,主要管事的还是马丽娜——叶昭齐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马德烈还小,按照这个理论,她是最让人放心的。而马丽雅呢,昭齐见过这个驴子修女,对她的印象很深刻,私心里,她认为马丽雅和张天如是一种人,包括莫祁平也一样,他们都有点儿癫狂,为了权力似乎可以不顾一切,同时又非常危险。但昭齐认为这样的人反而是最让人放心的,她们会完全遵循利益行事,只要马丽雅的利益在买地,就永远不会背叛。

至于马丽娜呢,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对于在故乡的生活是有记忆的,也有几分小聪明——而且,在昭齐的观察下,她认为马丽娜的同理心不强。马丽娜不是那种‘我曾因为是女人被歧视过,如今我不歧视任何人’的人,虽然她在买地这里,脱离了对女性的歧视和限制,拥有了从前没有的社会地位,但这不妨碍她基于人种对黑人保持歧视——

只是马丽娜毕竟是很聪明的,她隐藏得比较好而已,马丽娜是从不会对黑人出言不逊的,但在生活中,她依旧和黑人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她没有一个黑人朋友——当然,昭齐也没有,她来到壕镜时间还不久,别说黑人朋友,连壕镜本地的华人朋友都没几个,不过她还是认识了几个黑人姑娘的,至少是点头之交。

但是,马丽娜连黑色的点头之交都没有,而且,她把这种歧视无意识地带到工作中来了——马丽娜似乎想让《万国报纸》保持纯洁,除了印刷报纸的油墨以外,不出现一丁点儿黑色。

这件事得好好处理,昭齐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她认为,这件事在现在相当的小,但在未来,影响可能会很大。不管洋番在自己国家怎么样,在买地,他们必须按照买地的规矩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