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619章 钻空子的人虽迟但到

买活 第619章 钻空子的人虽迟但到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快些快些,这里走,大家报数——你们队里的人都还齐全着吗?”

“大家让一让,前面是马队!且腾挪不得!”

“有孩子的都抱起来啊!拢住了!”

一场飓风刚过去不久,在敬州这,倒是没有带来什么灾害,而是和往年一样,带来了连着几日的降雨,好容易雨过天晴,又晒了几日,把路给晒结实了,敬州府的驿道便又重新热闹了起来,从敬州要往潮州、汕州迁徙的人们,排着长队,用麻绳系着腰间防止走失——这时候走丢了,可是找不回来的,一失散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这些人像是蚂蚁般连成一条长线,各自扶老携幼,吃力地缓缓往前方行去,时不时还要停下来给马队、车队让道:这都是从潮州方向来运军需的马车,载重是满的,在路上腾挪不便,自然只能让行人优先让他们了。而在马队、车队和行人队周围,也不乏有城里的百姓,挑着担子,叫卖食水凉茶,也有卖花的,卖布的,卖凉药的,卖什么的都有,倒是让这深山古城,焕发出了百年来未有的嘈杂生机,便是敬州最繁华的时候,城门这里也远远没有这么热闹繁华!

“囡毋惊啊,勿哭啊——”

但是,这热闹当然不算是透着什么喜气的,而是充满了无奈与哀伤,妇人们抱着还不懂事的孩子,念叨着安抚他们的情绪,怀里抱着,背上背着,衣角还被牵着,如此磕磕绊绊地扶着老人,不便而又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所有的财产,只是包袱里兑换出来的几锭银子——

这样的心情,对于买军的怨怼,对于家乡的不舍,对于陌生未来的恐慌……哪怕旁人可以理解,但不设身处地浸泡其中,怎么能够明白她们心中的煎熬呢?男人死在了大溪坳,一家重担全都来到了自己肩上,家乡完全留不下来了,只能依靠仇人的安排,去千里之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讨生活……

是的,眼下离开敬州的这批百姓,主要便是敬州五姓的残余,他们没有壮丁守卫庄园,在如今敬州这混乱的局势中,是很难不感到惧怕的——现在,敬州地面上可是不太平,各色人等在乡间游荡,几乎是自发地形成了强人团伙,而州治、县治暂时还没有余力处理,虽然人人都知道,随着买活军大军进驻,这种暂时的混乱总会平息,但在平息之前呢?

五姓老庄这样的肥肉,很有可能就成为这段混乱时间的牺牲品——或者说是极有可能,因为外面游荡的匪徒中,有一部分就是五姓的老仇家,他们被五姓夺走家产之后,族人或者是迁徙,或者是沦为散工佃户,都不在这一次打击的范围中,而眼下,因为局势纷乱,很多人都从原本的主家那里辞工请假出来——做什么呢?可以说是去给买活军,给马千户干活,但也可以说就在路上等着做无本生意,甚至更进一步,自己团聚成伙,打着复仇的名号,来五姓的庄子里抢一把,是不是很可能的事情呢?

这样的仇家,别说五姓了,就算别的大姓也一样是有的,尤其是买了新庄,或者土地能连成片的大姓,他们的土地,一定不乏有‘软硬兼施’,从原地主那里买来的部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大部分时候,在城市附近,土地总是从垦荒者的整片,逐渐地因继承而被分得细碎,随着家族的兴衰逐渐进入流通,在人烟稠密的地方要拥有百顷连在一起的良田,要么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乘着土地重置,重新划分了一次,要么,就是一家家的打通过去,把土地连起。

如果说原地主只有几人,都因为种种巧合要卖田,那倒也罢了,当原地主本有数十人的时候,这其中就不可能没有勉强的成分,所谓的地方著姓,如果同时还是大地主,什么‘从这里到这里都是我家的’,这话背后必定是埋藏了累累的血债,而现在,大溪坳之事以后,五姓骤然衰弱,老仇家来翻旧账名正言顺——若是肯走官府,那都还是好的,就怕来个‘你不和我讲理,我也不和你讲理’,那对五姓的残余,就是灭顶之灾了。

在这些考虑之下,虽有马千户出头,遮蔽了范家的残余,且为自己谋了个宽厚的名声,但其余四姓可没马千户的兵护着,他们不想担惊受怕,便只能按照买活军的主持,迅速分家,立刻动身迁徙,甚至等不到韩江航道疏通,或者是从敬州前往闽西的山路打通,宁可走潮州——汕州入海,只求能带走一点家底,而且能够结伴在兵丁的护卫下上路,不至于被人在半路打劫,至于说到了新地儿以后,要服役多久,日子会多么艰苦,现在已经顾不得去计较了。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敬州大姓,也是看着风色不对,赶忙去请教城里的亲戚——如生药铺林老爷这些,他们自己的宗族,虽然都在城里住了,但当时分宗也还有些亲戚是在城外的,过来探个话风的交情还是有的,而且,经曹蛟龙指点,他们也想赚政审分,所以都是卖力气给宗亲们讲解形势:分家,势在必行的了,围龙屋也住不了了,但想要避免迁徙,其实也不是没有漏洞可钻。

漏洞在何处呢?就在买活军的政策里,此时敬州这里,已经有些人到底是经过种种渠道,把买活军的农村政策给弄明白了:分家绝对是要分的,凡是买活军的熟地,没有不分家的大族。否则,别的不说,光是政审分株连一事,就让人吃不消——泉州刘女案,此时已经是被拿出来反复宣讲,作为很好的例子。

围龙屋住不了,这也是没得商量的事情,买活军的性子刁钻,衙门权欲旺盛,决计是不允许族权大于皇权——魔教不魔教的,只是个名头,其实说穿了就是这回事,他们甚至连村里的土地该种什么,该怎么种都要管那!因此,围龙屋这样的东西,是要打到底的,所有围龙屋最后几乎都会被拆毁,而且敬州这里,以后只许祭祀祖宗,其余信仰都要予以打压,这是因为魔教之前在敬州发展了堂口的关系。

但是,是不是一定要迁徙呢?其实是不一定的,从别处的经验来看,对于一般的村落,大家各自居住的那种,买活军并不强制搬迁,只是要求分家。比如说闽西,闽西的村子并非都是土楼,也有客户人家各自住吊脚楼、盖小院子的,这些村落就完全没被卷入迁徙风波里,衙门里来人见证着分了家,这就算完了。

如此一来,漏子岂不是就很明显了?只需要把围龙屋拆了——或者不全拆,拆掉纵横几溜,留出巷道空隙,各自隔出小院子来,并且抢先分了家,那岂不是就没有合族迁徙的事情了?“我们也问了买地的使者,使者说,这么做,或许是合乎政策的——不一定不迁徙,但若是态度积极,分家分得彻底,说不定也就给放过去了!”

在敬州这里,使者的这个表态以疯狂的态势四处蔓延,甚至比大溪坳惨案传播得更广,更能引起百姓们讨论的热情,而且这种钻空子的行为,被百姓们自发的一再扩大化——钻空子实在是人的一大本能,有空子而不钻,那简直就是亏了!

人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设想着种种合规的极限情境,比如生药铺林老爷的宗亲,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我们拆了几溜房,分了家之后,又把一部分族人,迁徙到隔壁的黄寨去,让黄寨迁徙一些族人过来,或者干脆,附近四五姓的寨子互相迁徙混居,从此村里大家各自分住,有了五六姓的人,那是不是就会被看做寻常村落,绝对不会被迫迁徙呢?”

只能说,从规定来看,经过这一番极限操作,林村(当然这么操作之后不能叫林村了,该叫四姓村,或者用地名来起名)——绝对是符合不迁徙条件的,余下的围龙屋也不必再拆毁。而林村的亲人们,也得以免去迁徙到千里之外,从此父母亲人分离的悲凉。就算到时候买活军要讲究,还是要迁徙,那按理来说至少也会有一部分人能逃掉被迁徙的命运——留在本村的还迁的话,那我们去外村生活的族人临时改个身份,编造下来历,总是可以不迁徙了吧?或者逃去山里,躲一段时间再回来,行不行呢?

总之,只要有一丝指望,人们总是希望能不搬的,搬迁本身的确是艰难辛苦,而且还较危险的事情,近搬还好,去千里之外,那实在是太吃不消了,成年人都觉得疲累,老弱妇孺更不必多说了。尤其是家里的老人,能否经得住这一番奔波实在是很难说,半路上老人去世、孩子夭折,这都很常见。

于是这段时日,村寨传话的使者也是频繁往来各处,大家都是乘着买活军大军还没到,疯狂的进行微操,为了逃避大迁徙,自行分家、毁屋。宗族之间,往常的隔阂、算计,忽然间完全消失不见,大家都站在同一立场下,爽快的互相帮助。

——为怕在近处迁徙,买活军不认,很多村寨通过亲戚联系,甚至进行了跨府城的迁徙:在府城东面的村子,和府城西面、北面的村子联合起来,互相交换人口,同时当然也对耕地进行交换,以往还要斤斤计较土地的品质和大小,连寸土都不肯让的,现在却是大手一挥,大差不差就行了,至于什么排外,没有的事情,村人们对新来的人家都是热情,彼此商议着要把说辞给统一了,把搬迁的时间尽量往前说——若是再排外、欺负外姓,那惹得他们去府衙告状了,大家都没有好!

于是,这些日子以来,府城这里也有不少被分出来,要迁徙去一两日路程之外的人家不断经过,这些人家基本都能把所有散碎家当带走,所以肯定是要上板车的,这么一来,府城里赶车的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府城的经济,仿佛丝毫没有因为买地的入侵而受到影响,反而更繁华起来了!

和那些避祸远迁,凄风苦雨、担惊受怕的队伍不同,这些匆匆迁徙的钻空子小队,一个个都是低调诡秘,不和旁人搭腔,对自己的来处和去处,都是含糊其辞,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广北山区,不肯被买活军安排迁徙,逃窜出来的山民,在府城这里探头探脑,想要找个活计,还有从底下的县治里逃来州城要投亲的,要告状的,要请州城去管一管县治乱象的,城门口人头攒动,各有各的盘算,活生生一副众生相。曹蛟龙在门楼上盘着手看了半晌,还看到了几个小偷,混在人群里贼眉鼠眼的,甚至想对那些迁徙的妇孺下手!

凡是搬迁,必定带来混乱,而急切的、大规模的搬迁,带来的就是极致的混乱,他不禁摇了摇头,示意马千户派在他身边跟随的兵丁下去把小偷锁了,又暗叹道,“这也是杯水车薪,现在主要的矛盾还是能用的人太少了。州治都是如此,底下的县治恐怕是更不堪!”

他估算州治比县治要好,主要是因为州治还能挤出人手来,如林老爷盘算的那样,州治至少还能挤出两千人来,不事生产归给马千户指挥,这些日子以来马千户也正是带着这批乡兵,兢兢业业东奔西走,镇压各处的村寨,威逼利诱让他们快点分家——还要分出人手来散播‘钻空子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尽快在州治这里拆毁围龙屋,摧毁族权极限的统治。

毕竟,敬州村寨几乎都用围龙屋,而且人口很不少,如果都要迁徙,那是数十万人的规模——说起来倒是简单,真的安排起来看看,这期间要死多少人,要有多少人遭罪?要占用多少买地的运力去运人?迁徙到千里之外,这注定只能是给少数村寨的待遇,对于其余围龙屋人口,能如现在这样,毁屋之后,在百里范围内迁徙混居,就已经很不错了。

州治这里,有马千户的兵坐镇,有州城里这些不住围屋的大户帮手,能组织出一支占据绝对优势,而无利益纠葛的武装力量,你不从命,我立刻无损耗的灭了你,如此才能压服地方势力,才能做到在大溪坳惨案之外,几乎不流血,不械斗,太太平平的消化大多数村寨,但县治就不一样了,县治是城弱村强,根本没地方拉队伍,就只能采取不同的策略,挑拨村寨互斗,那就注定要迎来一次流血惨案频发的混乱期。

曹蛟龙这里不指望敬州-长汀的驿道快速打通,大军过来逐一安抚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把希望放在潮州方向——不管怎么说,先来一支队伍啊,能把扫盲班开起来也好,尤其是马千户手里那批兵,现在每日都是住在一起的,多好的扫盲机会,正好把他们消化下来,培养成敬州的第一批干事,否则,这段大混乱、新气象的时间一过,一等到新的秩序形成了、定型了,想要介入、扭转风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送军需的队伍,倒是已经来过两趟了,但他们都各有使命,还要回去复命,曹蛟龙眼看着城中从不安到混乱,而现在渐渐又有了从混乱安定下来的趋势,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中却是极其惋惜着急——倒不是说他对买地的思想就多么认可了,只是敬州的差事既然是他接手操办的,就总有一种本能的想法,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因此,眼看良机就要白白错过,那种抓心挠肝的劲儿,可就真别提了。这几日他日日都到城门来,说是看着别出乱子,实际上每日引颈长探,当真是苦盼王师——至少先来点人手把扫盲班给开起来,报纸发下来啊!?

今日已是日暮,眼看着城门口行人渐稀,曹蛟龙微微摇头,正要回官署去等马千户时,却见天边一线,似乎有一点红旗隐隐,当下忙走到垛子边上,眯着眼睛,手搭凉棚仔细张望了半日,果然见到车头旗帜招展,红底上一个活字,神气至极,旗帜底下,鼓声隐隐,一队兵丁排成一行,速度均匀地往府城行来。

“终于来了!”曹蛟龙不由大喜,赶忙扑出墙垛,用力拍着城墙,声嘶力竭地喊道,“别关城门,别关城门——开扫盲班的人来了!”

给敬州府制定新秩序的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