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627章 洗白策略博弈

买活 第627章 洗白策略博弈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还真别说,这条计策,看似荒唐,但其本身代表的一种思潮却并不算陌生——买地崛起,敏地暗弱,改朝换代成为每一个有识之士必须去面对和考量的问题,你可以反感,可以厌恶,可以对外否认敏朝国祚衰微,但倘若连自己都骗,那就很可悲了。

大家大族,在必然的前景之下,该如何避险,如何进行资产洗白,如何把自己和过去分割开来,不被翻旧账?各家的应对是不一的,有人和买地文艺界知名人士张宗子家一样,采取预先投靠的策略:

率先分家,把土地全都变卖,阖家迁居过来,并且依靠张宗子的政审分取得先发优势,就是有人来备案找后账那也不怕,第一,本家的政审分积累得很厚实,第一,在分家过程中,以往有些不怎么干净的族人也已经‘自谋生路’,消失得一干一净,想要找到他不容易,便是找到了,负责的也就是该族人自己,其余人家已经分家结束了,按道理很难再追溯过去,除非是官府有意要整一整这家人——但这不就到了看政审分的时候了吗?

任谁来看,这是最稳妥的策略,但门槛也高,首先要有人在买地积攒了政审分,前来接引,才能让一大家子人于买地落脚,并且各有营生——张宗子、沈氏姐妹、冯老龙等人,如今都成了宗族的骄傲,这些宗族让其余大族很是羡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出头的例子,各大族才积极向买地派遣子弟,为的就是将来多条路子。

但即便是满足了这个门槛,有人接引,这也需要下一番狠心——完全变卖族产去买地,会不会太赌了一点呢?如果买地败落了,合族几百年的积累,是不是就付诸东流了呢?甚至,就算买地不败落,倘若忽然开始要翻旧账,要把所有的大族全都一网打尽呢?

发生在闽西广北的强制迁徙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再加上买活军入主一地,必定是要拿本地的大族开刀,这几乎已经算是定例了,有罪无罪的,先查了再说,无罪也能给你查出罪过来。那么这些大族子弟不得不仔细考虑:如果将来政治氛围越收越紧呢?如果,以后打击的范围,从现有宗族中最大的一一家,扩散到了全部宗族,或者说扩散到了曾是大宗族子弟的百姓身上呢?

像是张宗子一族,虽然眼下似乎是融入了买地,但他们身上也始终带着绍兴张家的印子,这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倘若后续买地夺取天下之后,要进一步梳理人口,那他们便有被找后账的可能,虽然现在是说要查实了,但买活军的官府也是官府啊……官府的话,谁敢信实了,倘若有一天拿莫须有的罪名治你,你讨得到公道吗?

种种这样的顾虑,让很多老练的大户人家,还是想要换一个出身来迎接买地天兵——就算一样是有地的人家,但只要不是某地某家,再想追究前尘,想必也没那么容易了吧。而且,如此的做法,也是一举两得,还是在敏地这里保存了土地产业,不算是完全挪移到了买地那里去。即便是买地败落,族人还有田地在,依旧是有根基的。

这样的思想,不会在民间广泛流传,也很少成为百姓的谈资——这就像是后世的普通百姓不会关心大宗期货交割价格一样,有些东西注定是和升斗小民毫无关系的,一座小县里,有资格考虑这个问题的人最多不过是两三家,他们也不会作死了四处宣扬。对百姓来说,最大的也影响,不过是这几年来,很多人都吃惊地发现,江南这里,成片的良田都可买了,价格也远没有从前那样□□,这说明土地作为最恒久的一般等价物,其长远利益估值出现下调,原本的持有者们,已经开始调整财产结构了。

先行出售族产,再去异地置产、迁移,是一条思路,但这么做动静很大,因为很少有人能一口气吃下这么多的田地,一旦要拆分寻找买家,那就注定会闹得沸沸扬扬,惹来很多是非,现在江南一带流行的做法是进行田地置换——经过友人介绍,两家,甚至是三家、四家之间彼此调换田地,都是之江道、江南道的良田,出息差不多,但距离大概隔了三四个州县,在此时这已经算是很了不得的距离了,一般的百姓很难走出这么远,更谈不上认出原本也不熟悉的乡人了。

如此调换迁徙之后,新来的地主,也就抛弃了在原本田地上留下的糊涂账,或者还有更进一步的,那就是在调换田地的基础上再粗分一次家,这样一来,不论是强买田地也好、经营赌坊、放印子钱也罢……这些事情,现在已经没有被株连的危险了,经过迁徙、分家,原本出面操办这些事的族人,已经很自然的趁乱‘消失’了。

在新的土地上,和和气气地经营个十年八年的,一切全按敏律行事,所有活动都留有字纸证据……就算买活军来了又如何?进城后低价卖田、分家,这都是能得政审分的活动,没有了被追旧案的风险,还能多挣政审分,这样的好事儿,叫人怎不喜欢呢?

暗地里,这种预防性洗白身份的做法,已经流行了至少两三年了,越是靠近买地的府道,就越流行这种做法,庄将军身为水师将军,也算是跻身进入了州县上流,对这种做法还是了然于胸的,但这样的对策并不适合庄家——

会这么打算的,那都是平时就比较低调,一切随大流的人家,虽然也触犯《大敏律》,有被买地备案追索、入城后盘点时告发的风险,但说实在的,触犯大敏律在如今的天下实在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如果一切都在大敏律的范围内做事,那最多也就是裹腹,绝不可能发家——从这个角度来讲,天下宗族实际上普遍犯法。但不论怎么说,这些宗族并没有太出格的事情,至少手绝不会伸得和从前的苏松水师将军府那么长。

庄家这里呢,苏松水师将军府的事情,很可能已经被庄**预防性的告发备案,黑锅在庄将军头上扣实,把自己撇清出去了,这是一,一是他无钱换田,毕竟换田、换身份还是有损失的,庄将军若是自认倒霉,换田隐姓埋名了事,他们家就真的沦为普通田户了,而若是用了黄师爷之策,绑架拐带羊城船队卖给十八芝,那这就是震惊天下的大案,庄将军不但要面对羊城民船船东的寻仇,还要面对锦衣卫的追索,以及(原身份入买的话)庄**的栽赃陷害,他既不能入买,也不能去敏,那么等待他的就唯有在华夏沿岸近郊藩国中栖身这唯一一条路了!

“长崎、琉球、那霸,都是可去的地方……”

毕竟是水师出身,对于海上动向,他们的消息还算是十分灵通的,“郑氏子弟举事不成,从长崎去鸡笼岛,又投奔六姐之后,长崎一带如今逐渐就有中华巨贾迁居而去,许多都是隐姓埋名,不知来历,恐怕和将军都是一个来路……”“真不知是如何穷凶极恶之徒,竟连国内都不敢呆了,要到藩国来刷洗出身……”

庄将军自己虽然也是在国内存身不得的,但他认为这主要还怪庄**,他自己实在是逼不得已,因此对于长崎的其余华商,他是很有些戒惧的。黄师爷也认为,长崎是个好去处,但又不那么好,因为那是十八芝的地头,己方携巨款去长崎安家,有被黑吃黑的危险,或许可以换个地方,去高丽两大汉人道,又或者去琉球的那霸,“琉球虽小,却也是独立藩国,用了我等汉人衣冠,那霸一带也是繁华,百姓衣冠又比长崎一代所谓的月代头要悦目一些。”

为何去北而不去南呢?主要是南洋如今也是买活军的地盘,当地的华人已经被盘过一遍了,要再加入有困难,而北面这里,根据买活军的‘小冰河期’理论,未来数十年内,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发展,至少目前不是买活军战略的重点——其实就连朝廷,都是仰仗着这一点继续苟活呢,更何况庄将军一行人呢?因此,方针很快便定下来了:寻机卖船,去东瀛列岛,不论是那霸还是长崎,找一座城市栖身下来,稳守富家翁这底线,等候时机,若是时势到了,取下海岛,以岛主身份再投靠买活军,岂不风光?

不仅仅是庄将军,便连心腹众人,也都认为这是死中求活之举——不远扬海外,他们也根本无法接回陷在买地的亲人,在庄**裹挟卷款之后,将军府实际上已经明确分裂为两个阵营,所有没被裹挟而去的从人,可想而知在构陷中都会成为将军的帮凶。

这些心腹,他们是不敢去买地接人的,生怕被钓鱼了,而跟庄**去买地的扈从近百,被裹挟去而有强烈回归意愿的,大概是十七八人左右,她们也不敢反口指证庄**——从信中可知,庄**开了个服装厂,把她们都收留在其中做工,其实也等于是进行严密监视,便连寄信收信都是偷偷摸摸的,不敢被同事们发觉了。

便是要辞工出来呢,说实话,年岁上去了也不敢一个人孤身找回家来,实在是行不得路,双方通信又是非常不便,总之,如今的情况肯定是无法接人的,只能等去海外立足稳定之后,再设法联系她们了。

把其中种种利弊,都分析清楚之后,大家的决心也就都立起来了,首先第一步就是凑够给庄将军恩主,兵部王尚书的孝敬,庄将军变卖田产,黄师爷也友情赞助了一百两,凑够两千两银子,黄师爷亲自上京,请王尚书管家花天酒地了数日,便得了准话,去隆长寺刻书坊附近的书画铺子里,花两千两银子买了一张唐寅的画,送入王尚书府中请他品鉴——

这件事就这么办成了,至于王尚书品鉴完了以后,用什么价格把它卖出去,是否卖回原铺子,这书画是不是真的,这不是他关心的事情,反正,王尚书雅好书画这是光明正大的雅癖,便收门生孝敬的一一卷书画,便被锦衣卫知道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两千两银子,若是从前远远不够,但这些年来,‘环买’地区的官职,远不如从前那样吃香了,尤其是水师将军,随时都有丢官去职,甚至是被问罪的压力,如今竟也给他们办下来了,庄将军虽然历经了小妾出逃的丑闻,但最后竟还升官晋职,当即就收到了苏松水师任上同僚、下属们的贺礼,小小回血了三百多四百两银子。

来到羊城这里,点算库存时,又笑纳了上一任将军的少许馈赠——他也就高高抬起,轻轻放下,没有狠狠盘点军库了。虽然按理说这是短视之举,因为交账压力将会来到他这里,但反正如果一切顺利,庄将军也就用不着交账了,是以他没有丝毫的思想负担,十分爽快,还被盛赞了一番,很快就坐稳了水师将军之位。

说来,也不知是巧还是不巧,他这里刚刚是坐稳了位置,就迎来买地出兵广北的消息——这岂不是正中庄将军的下怀?若是无事,盘点水师船只也罢了,过问民船就有弄权之嫌,也会受到总督府的警告,但如今可谓是天赐良机,不但总督疟疾犯了,眼看要不好,又迎来了战事,有了现成的借口,这里刚把民船盘点了一番,心里有了些数,就又传来了长须仙老在羊城的消息,而且,眼见的此事已经引起了船东的恐慌,为怕买军入寇,甚至是愿意积极献船,协防羊城!

天下还有这样心想事成的好事儿吗?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也难怪庄将军的嘴都要笑烂了,众人欢庆了一番,这才逐渐冷静下来,庄将军虽无经济头脑,但行军布阵多年,遇事还是有主见的,此时便沉稳吩咐黄师爷道,“夫子,今日首先便要确定两件事!”

“第一,我等弟兄能吃下多大的船队,十八芝那里又要多少,我们自己带走多少,这一点先要算清楚了,收纳民船要有个限度,若是多了,于我等大计反而是个妨碍。”

这是有道理的,众人也都是点头,毕竟,庄将军的心腹班底总有极限,真要来两百艘民船组成的大船队,十八芝吃不下去不说,他们也不可能强行把船只递交过去吧,还是要以心腹班底能掌握的船只为限才好。

“第一,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庄将军敲了敲桌子,强调道,“要立刻派出人手,掌握长须仙老的所在,随后卖力把这个消息往外鼓吹——既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长须仙老就在城内,买活军要打过来了,又不能让他被旁人抓到,直接递交给买活军——消息必须送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买活军要找的人在羊城港里。”

“这羊城港,买活军是不想打也得打,不想来啊——也得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