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57. 紧俏的传教士 麓川.仫佬喵 再晚点传…

买活 657. 紧俏的传教士 麓川.仫佬喵 再晚点传…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对于喵家人来说,只要有看得到的好处,多供奉一个神,那还真不是什么事儿,在彩云道和播州道这里,百族杂居,信仰极多,大多时候各拜各的,互不干扰,除了祖先神之外,图腾神、自然神,倘若有灵验的传说,顷刻间便会多出不少信众来——不就是自己默默敬拜的时候,嘴里多念叨一个名字吗?居住在山林间的野喵,有的连祠堂都没有,一个鼓社(寨子联盟),能有一两个简陋的祭坛就不错,这些年世道不太平,更是没人会修建这些东西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山林就被战火席卷,一族人都得迁徙,这样的时刻,哪还有空搞这些呢?

但是,知识教可不是嘴巴里随便说说,就算是信奉了的教派,它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一套很完善的仪轨了,这几个喵族的行商,在南洋也入乡随俗地参拜了知识教,算是信徒了,但他们并不能代表传教士来扩张信徒。

“敬拜知识神,是一定会得到好处的,知识教的道理是这样——怎么算是入教呢?不是远远地来参拜一下,以后家里供奉了神像,就算是入教了,是要来过祭坛这里,接受了知识神的点化,按照知识神的要求完成了一次苦修,并且从中得到了好处,才能算是彻底入教了。”

他们仔细地对仫佬喵的长老们,解释着其中的道理。“苦修的内容是不一定的,就把苦修叫做课程吧,比如,这一次我们最远走到了阿瓦去卖瓷器,也买了一些宝石,回广府道去再换布料——阿瓦城外的集市里,就已经有了知识教的传教士……”

阿瓦城,这是仫佬喵们熟悉的名字,和仫佬喵们的居住地距离其实不远,如果是直线地走,十几天可能就到了,只是商人们为了做买卖在绕圈子而已——

阿瓦城,从前这也是宣慰司的一部分,是木邦宣慰司的下属,现在被骠国侵占去了,以前那还是敏朝的地界呢。理所当然,阿瓦城也有一些喵人居住,甚至其中一些和仫佬喵还是远亲,算起祖宗的话,有些才堪堪可以开亲呢!——喵族的婚姻规矩是很严格的,有破鼓开亲,也有七代开亲,五代开亲的,不论怎么说,不能开亲的宗支,足以说明彼此关系的亲近。

“阿瓦那里已经有人在传教了!”

“看来六姐真是个好神!”

不乏已经有人惊叹了起来,还有些年纪大的长老,跑题地问起了阿瓦那边远亲的近况,“六柳树山的寨子还是阿河做鼓头吗?算起来,我们有二十年没有见面了!二十年前,我们往北边来搬迁,他们留在了阿瓦,就再也没见面啦,以前,我们还是他们的白社呢!”

鼓社,是多个村寨的联盟,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宗支内开设的,十几个村落居住在附近的山里,一个村子附近的土地占满了,新生的人家便去别处居住,只要都是一个祖先,那就还算是一鼓的。喵家的‘破鼓开亲’,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只和不同鼓社的喵人做亲家,结婚姻。

如果鼓社的规模越来越大,血缘也越来越远,那么,黑社(总社)也可以分出白社来,彼此的关系仍然比别的鼓社要亲近,这两个鼓社里的喵人要成亲的话,就要算血缘,如果喵人少,那就五代开亲,喵人多,选择多的话,一般是七代开亲。白社的兄弟虽然因为时势变化不得不迁徙,但还牵挂着黑社的老兄弟们,商人们回答,“六柳树山的阿河已经死了,现在做主的是他的侄子阿竹!”

喵人的名字就那么多,重名率很高,因此一般都要加上地名和身份进行定位,长老不太相信死掉的阿河是他说的那个,“六柳树山有两个鼓头阿河,我说的是——”

但是,他这样啰嗦的问话,很快被人打断了,因为大家更想要知道的还是知识教在阿瓦的传播情况,“阿瓦的日子好过吗?头人对他们苛刻吗?要交多少租子?那里还打仗吗?头人允许知识教在阿瓦传教吗?”

阿瓦的日子不算是太好过,虽然那个地方风调雨顺,自古以来就是很好的粮仓,但也正因为如此,围绕着阿瓦的争夺一向是激烈的,这几年来,骠国的将军们也都在打仗,阿瓦的百姓时不时就要躲进山里,逃避战乱,所以虽然当地的水稻是很容易丰产的,一年还可以几熟,但能否顺利地完成耕种,完全不由农民们决定。头人们时常更换,每更换一次就要收一次的钱——总之,情况和这个白社迁徙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也让他们很庆幸自己的决定:这里的山势虽然更高,气候也更冷,但至少和阿瓦比仍然是安定的。

“头人自然是不允许知识教传播的,阿瓦现在还在修佛寺呢,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因为知识教的传教士,许多都是夷族人——这些夷人,从安南那里学到了知识教的本事,或者是被治好了病,或者是得到了粮食,个个都虔诚得很!又是阿瓦这些夷族的亲戚,就算是头人来问,也没法从农民那里找出人来。再说,知识教又不开祭坛,苦修有些时候就是上个课,有时候甚至是教种田,打造新的犁,这个又该如何分辨?难道居然不许他们种田,不许他们用新犁来犁地吗?”

“知识教居然还有新的犁吗?!”

“这个犁山间可以用吗?”

和知识教有关的新鲜消息,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长老们甚至有些难以消化,和新犁的刺激相比,似乎夷人信奉知识教,也没那么值得讶异了——南洋本来就是百族杂处的地方,大家都在这些肥沃的土地上肆意居住,人们必须习惯这种和异族共处的生活。

譬如说,骠国是以夷人为主,但夷人也有去越人居住的安南讨生活的,越人也会南下去占城,和占人住在一起。这些百族,在敏朝那里被笼统地称为‘土番’,但其实彼此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自己是知道的,语言、衣饰、风俗、规矩、神话都有区分。

通婚的范围也是如此划分的,很多保守的族支,甚至不和近处但衣饰不同的族群成婚,哪怕语言可以相通也是一样,宁可远嫁远娶,也要和衣饰相同的族群通婚,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百族纵横的地方,倘若自己的族群没有一个很强烈的核心,便难以凝聚。

而一旦无法凝聚,自己的族人很容易和其他的族群融合在一起,那一盘散沙的族群,在这样的地方就很容易被人欺负,既组织不了战争,保护自己的土地,也无法遏制族人的流失,其实对这些流失的族人来说,离开母族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们一开始可能受到花言巧语的诱惑,觉得在别处的生活会更好,但到了当地安顿下来,才会发现陌生的新住户,总是要受欺负的,甚至很容易就会沦为‘布努’,一辈子被人奴役,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如果知识教的融合力很强,要求也很严格,会威胁到鼓头乃至是村寨长老的威严,那么,不管它能带来多少好处,长辈们总是带了些戒心的。但在商人们的叙述之中,知识教的要求居然非常的灵活,只要完成了苦修,并且能敬爱知识神,就算是入教了。

苦修的形式也非常的多样,甚至于很多时候,苦修就是好处本身——比如说,想要入教的信徒倘若是个木匠,那么,传教士安排给他的苦修,或许除了认识些数字,会做一些简单的算数之外,余下就是跟随他们打造出一架很好的曲辕犁来,又或者不是曲辕犁,而是什么别的家具,总归是这个信徒的职业之中,比较吃香的一种东西,打造出来之后,证明了这个木匠是有学习的虔心和毅力的,那么他就可以入教了。

从这样看,入知识教简直是只有好处的事情——这种打犁的学问,哪怕是师父都不会轻易交给徒弟的,现在只要信奉知识教,不管最后能不能通过苦修,学问总是学到了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不入教呢?自然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入教了。毕竟,知识教又不阻碍百姓们参加鼓社节去祭祀先祖,也不在乎他们祭拜图腾祈求吉利,这么大方的宗教,一旦信仰了立刻就能得到好处——而且许多传教士就是得到了极大的好处,才特意来做传教士的,譬如说,患了大肚病,在知识教那里被打了虫,被毒蛇咬伤了,在知识教那里被救了回来……人活在世上,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呢?当然了,各族也都有自己的巫医,但知识教既然是汉人的教派,医术自然是要比巫医更强——他们给信徒治病还是不收钱的,这样一来,谁不想入教?就算是入教不成,也没有什么惩罚,这也就难怪知识教在南洋这样飞快地传播开来了。光是看这些好处,便让人心动不已,便是要付出的那一丁点代价,现在看起来也很应该——在苦修期间,信徒除了苦修本身以外,还要学习一些知识教的教义,这就是全部的要求了。

知识教的教义是什么呢?都是一些非常有道理的字句,比如说,‘学习使人进步’、‘一日活着,一日便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智慧比黄金更宝贵’等等,这些道理,完全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不论是哪个族群都会予以认可,越人、夷人、占人、喵人、徭人,哪个能说聪明是不好?哪个族没有些神话传说,夸耀祖先的聪慧?

倘若不是存有私心的话,便是头人,又有什么理由来阻止族人们信仰知识教呢?甚至如果真心是为了族里好,更该积极地派出族里的巫医去学本事才对。因此,便是在阿瓦,头人很畏惧知识教的传播,却也拿不出很好的理由来阻止——谁都知道,知识教敬奉的是汉人的女皇帝谢六姐,但是,至少在现在,知识教从来不管百姓们向谁交粮食,哪怕是入教之后,教徒也就只是通过去上课学习拼音、数学来完成仪轨,在祭拜中从来不赞颂知识神谢六姐的权威,总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毫无目的性,似乎完全只是为了让人学习的宗教,该用什么理由来禁止呢?

禁止是禁止不了的,但放任其传播却又做不到,因为在知识教传播较为普遍的地方,这些经过知识教的普及,开始读书识字,有了智慧的农民和百姓,突然间就变得非常桀骜起来了,从前安分守己,完全只是按照头人的话去做事的村寨,现在居然主动地聚在一起,和亲属们分析局势,痛斥着安南、骠国接连不断的内乱和战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并且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知识教的神明谢六姐,她眷顾的买活军,治下的百姓生活得非常的安稳,军力如此强盛,他们的商船到处地跑着做生意,那么,信徒们居住的城邦,能否向买活军纳贡,成为买活军的宣慰司?

“安南沿海的城邦,除了还有一两个最繁华的港口,还在阮、黎控制之下以外,现在大多数都想去给买活军朝贡。”

行商们扳着手指,细数着沿海的小城镇,一个个拗口的名字从他口中跳跃出来——对这些城邦来说,给买活军朝贡也是朝贡,向阮、黎这些主子纳贡其实也是纳贡,南洋这一带,千百年来命运完全由本地土著自己做主的时候,已经不是极少了,完全就是没有,所有的当权者全都是外来人。

即便是现在,安南的阮、黎细数下来,也是外来的越人,或者可以说干脆就是越族化的汉人——本地真正的土著,几乎已经死完了,几千年前,中原南部的占人来杀了一批,后来南迁的越人又把占人杀了一批,再后来,从中原南部迁徙而来的汉人,落脚后逐渐熟悉了本地民风,和越人越来越像终于融合,并且顺理成章地发展势力,登上王位……他们早就习惯了被中原南迁的民族统治,那么既然如此,尊奉中原的政权又有什么不妥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墙头草,两边倒,这就是南洋的常态,仫佬喵的长老们,也丝毫不觉得这些城邦的选择会损害到住民们的尊严,他们甚至还跟着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我们也去向买活军纳贡怎么样?这么看来,知识教给信徒的好处,远比官府要多呢!”

只要教人知识,并且免费给人看病,那么知识教给信徒的好处就是官府的数倍了,在西南,官府和村寨最好的关系就是丝毫不发生关系,一旦发生关系,一般都是坏事。因此,长老们也丝毫心理障碍都没有,立刻就把敏朝的官府给抛弃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引入知识神,给买活军纳贡的可行性,“但现在,道路还是敏朝的,虽然北边的皇帝要把我们送给谢六姐,却还是没成事。”

“如果把我们都送过去,那该有多好啊!”

长老们只能遗憾地叹息着,接受了事实:知识教可以信,但暂时还得看敏朝的脸色做事。那么也就是说,信奉知识教也得和阿瓦的同胞一样,尽量做得小心。

“如果只有一个村子信这个知识教的话,那我们就太显眼了!”

既然如此,立刻就有人提了出来,“如果和阿瓦一样,大家都信,那么,我们麓川这里的头人,应该也就和阿瓦的头人一样,拿我们没什么办法了吧!”

如果是汉人推动的知识教信仰,那根本不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的盛况,因为大家的认识是普遍的——汉人狡诈,不能相信,但现在,既然是本族的行脚商在说起这些新鲜事情,那么得到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

本族人不会骗本族人,亲近的族群也不会骗亲近的族群,这些仫佬喵的长老们,不但想到了和自己一个鼓社的兄弟寨子,还想到了另一座山头上的洞蛮兄弟——两族的关系亲近到,在敏朝那里他们都是喵人,但他们自己知道洞蛮是洞蛮,仫佬是仫佬,喵人不过是敏朝给这些西南百族的一个大分类罢了,洞蛮有时候也会自名为洞喵,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过,不管内部怎么分,他们两族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亲近的村寨还偶尔会开亲呢。

去阿瓦请知识教的传教士过来,把这尊和善的,有大好处的在世真神,请到村寨的祭坛里来!

由于行脚商只是信徒,并不是传教士,不能代传教士招收信徒,只能把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器——苦修作业本(上头写满了四则运算题和拼音题),给大家临摹抄录,在大家的奔走相告之下,去阿瓦,很快就形成了村寨的共识,不过是一个晚上,村寨便选拔出了精明能干的覃阿狼来作为带头人,又选了个小伙子来做随从,打算去阿瓦请博学的传教士来,教导大家进行‘苦修’。

接下来,当然是要准备远行了:仫佬喵走远路,要筹措米粮、刀剑,当然还有一些银两,各家都要出一些,同时他们还派人去附近同一个鼓社的村寨,询问有没有兄弟要同行,如果有认路而且身体强壮,能上路远行的老人那就更好了,因为从麓川到阿瓦,这条路年轻人是没有走过的,只有老人或许还记得迁徙时的经历。

这么一来,那就至少要等上五天才能动身,不过覃阿狼等人,对于其余鼓社会否派人一起外出,并不抱太大的指望——行脚商只在他们村寨落脚,就继续往前去了,他们要到麓川城才会停下来修整,鼓社中其余的村寨都是到他们村子里来换货物的,既然没有听过行脚商的叙述,而且长年累月村子里没有外人,性格也会更加保守,虽然不会怀疑族人的话,但或许会没有胆量出人去远行。

出远门,一起走的人总是越多越好,虽然希望不大,但他们还是决定等几天,但没有想到的是,行脚商走后的第天,意料之外的访客来到了仫佬喵这里——是隔壁山的洞喵!

这些洞人亲戚,是行脚商从仫佬这边离去之后,下一步的落脚点,很显然,洞蛮听了行脚商的故事,也打算去阿瓦找他们的宗支远亲,他们便来问问仫佬亲戚们,要不要一起结伴上路。覃阿狼等人经过慎重的思考,答应了他们,于是在四天后,他们便背起了背篓(不是行脚商,喵人很少有马、驴这样的大牲口的),穿上了新打的草鞋,开始上路往阿瓦去了。

他们出门,是不会走官道的,因为官道要收过路费,这些蛮夷在山间走了两天,来到了江水村,这是个多族聚居的村落,因为附近有一条河,距离峡口不远,因此相对比较热闹,能有二百多的村民,但这会儿,村民家里居然都住满人了,覃阿狼等人没了投宿的地方。

“你们也去阿瓦是吗?”同样是洞蛮的同族人,已经完全很老练了,他用手一挥,把整个村落都囊括在内似的,随意地说着,“整个村子的旅人,都是要去阿瓦的——全都是听了行脚商的话,要去阿瓦找知识教的传教士!”

他对此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要去就赶快吧,半个月前,我们村子的各族村民们,就已经出发了,再晚一点儿,恐怕传教士都要不够用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