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04. 全球拓荒?(务虚内容多) 羊城港.谢…

买活 704. 全球拓荒?(务虚内容多) 羊城港.谢…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为什么要把有钱人的袋子掏一掏?其中的理由是非常显然且丰富的,买地发展奢侈品,为高精尖的科技产品标出昂贵的天价,甚至还要求匹配的政审分,鼓励(甚至是半带强迫性的暗示)富人做慈善,其实都是为了给赚到钱的那些人,找到一些把钱花出去的路子。

钱这个东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个虚拟的概念,如果不把它花出去变成实实在在的资源,那它其实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要再往下思考,就要触及灵魂了:如果比别人出众、优秀、勤劳,换来的只是一些花不出去的虚拟概念的话,那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了,这是从持有财富的人出发的一种视角,站在谢双瑶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些钱并不会因为落入了百姓囊中,就完全被视为是他们的私有物了,政权是人的聚合体,钞票也好,银两也罢,其实无非都是聚合体内部流通的一个凭证,本身依然是由聚合体来调配的资源。

换句话说,国家能不能管私人的钱怎么花?能管,而且从古至今一直在管,小老百姓兜里那么几个,爱怎么花怎么花,那是因为持有货币数量实在太少,国家压根不在乎,个人的货币量持有到一个数量级的时候,该怎么花就会受到关注了,不但有人来管你怎么花,还会有人要求你不能怎么花,因为这笔钱看似是属于你的,但实际仍然被视为政权的一部分,给了你,又不是完全给你,得在规矩之内,老老实实地花。

当然了,如果一个人真的能持有庞大的财富的话,那么,谢双瑶对她肯定也是相当客气的,对于此人的个人需求,乃至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爱好,也会予以关照,这其中的道理是很简单的,钱并不是纸张、金属,钱对于政权的实体化结晶,即谢双瑶这样的权威领袖来说,其实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证明。

一个人能持有庞大到引起她关注的财富,那就说明这个人或者他的亲属拥有很强的能力,可以影响到一大部分百姓……就像是衙门吏目一直在搞公务福利一样,对于有能力的人肯定要给予一些特别的待遇,顺便回收一波货币——绫罗绸缎、美婢娈童、古董珍玩、见官不拜,都可以说是给这些有能力的人准备的东西。

谢双瑶知道,这样的现象不分古今中外都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会儿洋番在搞社交季,每年社交季开始,各地贵族都得到首都附近,在华服美饰上大把砸钱,用一场接一场的奢侈欢宴来花销掉手里集聚的财富,释放出一大波货币——但凡是有这种诉求的服务和产品,价格都是让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昂贵,因为其出现在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自己(或近亲)极有能力者,用远高于实际估价的价格来消耗货币的。

就商品本身来说这当然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消费的过程等于是完成了一次身份的自我认证,确定自己进入了出众到被关注的那个圈层,所以越是身份游离于这个圈层周边的人,还越热衷于这样的消费,有助于他们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这种现象到了几百年后,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普遍提升,滥觞为庞大的奢侈品产业,让远超想象的人群消费远高于制造成本的皮具,开始大规模收割中产阶级,那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谢双瑶对于奢侈品本身,是很中立的,她本人权力欲很强,但也很自信,对于这种东西并不太感兴趣,开始自己拉队伍之后,倒是渐渐地意识到奢侈品果然很好用,是社会再分配重要的一环,尤其是由她来定义、生产奢侈品的时候,正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一流政权卖概念,把‘先进科技产品是最高等级的奢侈品’这个概念,慢慢地灌输到整个族群的文化DNA里,这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现在算是初见成效,但真正要看到这种观念上的改动带来的不同,说不定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甚至数百年都还会发挥影响,都是不好说的。

自然了,这也少不得谢双瑶在有生之年继续多管齐下,培植这种对科技的喜好,彻底击退根植两千年的崇古思潮,这是个长期工程,也不在一时,现在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现有奢侈品已经消耗不完的财富激活使用,避免这些钞票最后存在银行里一动不动,又或者埋在地底下白白朽坏,或者更差,被兑换到买地之外的地方,换成金银就此退出市场,不再参与流通了。

在这些种种不流通的结局里,存在银行其实不是最坏的,被兑换出买地也不是,虽然兑换出去的用途不好——买地的富豪,用钱能在本地获取的服务毕竟是有局限的,最简单的一点,他们很难在买地用钱买到色.欲的满足,什么三妻四妾、左右拥抱,这个不存在的,甚至很多时候,连喝点酒都是瞻前顾后,痛快的酒局尚不能有:谢双瑶不喜欢喝酒,也不抽烟,买地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风气就是厌恶这些,喜欢喝酒,自己在家喝点没什么,日日狂歌纵酒、呼朋引伴,你要是个小老百姓顶多被人白眼,但真要是拼上来的有钱人,你要考虑周边人对你的印象,后续的社会影响!

人活什么?不就活个快活么,对**和享乐的克制某种程度来说是反人性的,甚至会削减很多人拼搏的动力,客观来说,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精英注定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努力上进还不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借口去敏地作乐,这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敏地也是风中残烛朝不保夕,甚至会有不少富豪在买地赚钱,去敏地置业安家,现在只是暗地里去搂着瘦马粉头吃花酒,用假名养个外宅什么的,已经算是克制过了,而谢双瑶虽然基于自己的道德观,很看不惯这些诉求,但理智也认识到,这种现象客观上是有助于平衡敏买逆差的,让敏地百姓都能分润一些买地的好处,而不是只被矿山东家拿走。

这些人到了敏地,不可能只吃吃喝喝吧,少不得也要买点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给相好的送礼,出入也享受一把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坐个四抬轿子的威风,这些都是消费,都能维持当地受到买地冲击后脆弱的生计。因此,这种结果也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埋在地底下白白朽掉——这种结果才是最坏的,等于这笔钱占有的信用已经退出了市场,但市场却还不知道,对于金融体系的运转是个很大的损失!

谢双瑶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但好在爱看纪录片,也喜欢往上乱逛,她知道这种大户藏银的事情,的确是真真切切地拖累过王朝经济,算是贵金属货币体系的一大弊端了,这也是为何她从一开始就立定决心要搞纸钞,对于买地的金融和经济,她不像是对农业那么有把握,多少有些如履薄冰的味道,也花了很多时间来琢磨,总是希望能把风险和应对考虑在前。

这一次清谈会出题,包括确定开放民间资金进入科研领域,甚至她还在酝酿鼓励民间开蒸汽机厂,其实都有这方面的考量:奢侈品、慈善、税收、旅游、医疗,甚至包括住房、子女教育也好,这些都是从小富那里回收货币的手段。可实际上,总会有人的财富远远超过这些花销,他们可支配的钱财,个人乃至家人怎么使劲花都是花不完了!

这样的人多吗,不会多的,但哪怕只有数百个,总财富规模加在一起,依然是个庞大到需要慎重对待的数字,这些钱毫无疑问怎么消费都是花不完的,到了这种程度,个人的消费不论多么奢侈已经完全无关紧要了,这种层次的人,如果选择奢侈品,也不会是因为其附加属性,只是因为价格差对他毫无意义,就像是谢双瑶,谁会在乎她衬衫的纽扣是贝壳的还是金属的?又或者是更高级的塑料纽扣?当然了,能赚到这些钱财的人,即便是可以奢侈浪费地花完财富,比如说一口气买个歼星舰残骸什么的,但也不会这样花销,因为财富本身就有自我增殖的本能,他们还是想要再投资的,可本身的行业又已经到达一个发展瓶颈了,或者企业规模触发了谢双瑶的垄断警戒线,那谢双瑶就必须在这种尴尬发生之前,给这些钱财找个去处。

让这些钱财,在买地内部循环起来,有一个可以分散投资的地方,把货币重新转化为产业、店面,就业机会,让百姓也加入循环,由一人的财富重新转化为社会繁荣,百姓生活水平上涨的这么一个循环——这也是她开放钢筋科研试点的一个原因,成本共担,繁荣共享,民间资金、官方拨款一同参与,科研人员在竞争压力下极大发掘脑力,这就是个很不错的模型。

从这一点来说,因为钢筋极为广阔的前景,选择它做试点是很明智的,谢双瑶也很看好民间资本进入科技行业,让活水鱼来搅搅局,不是什么坏事,但消化富裕资金的路子不可能只有一条,她手里的数据是实打实的——不说别的,就说以千金堂为代表的范家财团,根植山阴供煤,又发展药材种植业,还开药店,不要看范十三娘南下只有几年时间,财产规模膨胀得已经非常厉害了,如果不在买地让他们把钱花了,这样敏买都有产业的人家,有太多办法把买地的盈利给转移出去!

除了投资新兴行业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消耗这样天文数字的财富?这个问题她没有时间仔细考量成熟,在座谈会上,也没有得到很多新鲜的思路,都是谢双瑶自己想到过的,无非是人数多了,可以充分多角度论证罢了——有些人提议倡导慈善,这也是她想过的,但却立刻被驳斥了:小打小闹的慈善什么的,压根不可能消化太多了,而且慈善这也是双刃剑,巨大规模的慈善已经是政治行为了。

就譬如说,范家现在的财富,做慈善可以把整个北方的牛痘花费都包了,但他们可能怎么做吗?他们真要这么做,敏朝衙门该怎么想?是不是在栽培人手,准备抢班夺权,拥兵自重做个以矿产、矿丁为基础,兵强马壮的地方诸侯了?

“如果我们要求这些巨富大做慈善,不要以为他们会舍不得钱财,实际上他们反而会高兴异常,因为这也意味着,政治领域对他们完全敞开了大门!”

有智囊这么说着,却也有人反驳,“巨富本来就是半个政治人物……政治就是人的集合,财富的数量只是一种证据而已,证明他们已经拥有了这么多资源,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是必然的结果!

他们不是因为有钱才不一般,而是因为不一般才有钱。对于拥有这么多资源的人来说,给予特殊待遇,只能说明我们买地知人善任……对优秀的人,本来就该厚待,这不是该当的事情吗?否则为何要给吏目这么好的福利,不就是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来衙门做事?商行又何必厚利挖角出色的掌柜?”

这是直接开口子让巨富通过大规模慈善行为邀买人心,彻底政治化了,谢双瑶觉得这步子实在是大了点,甚至比封建社会都大胆了,封建社会好歹还重农抑商,让家族势力局限于一方豪强,好家伙,这要开了口子,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有民心的资本巨鳄啊!

把这观点一否,再形成讨论的意见,就只有她也想过的那种了——

“其实……六姐早有思路了,处置十八芝,不就是用的这条路子来消化吗?”

说话的是又一个小徐——徐氏人才辈出,在买地这里是真的风光,姓徐的人才经过几年的培养,冒头的是真的越来越多了,这个小徐是徐子先的远房族亲,说是小徐,只是因为来买时间不算最久,进入智囊团更是最近的事情,其实论年龄已经三十许了,正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时候,他一开口就是全球视野:“与其让他们私下挪移货币去买地购买那些低端享乐产品,不如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以海外之利为诱,让他们去海外布局,虽不能明目张胆,却许以封藩之实……只看李魁芝这一年多的行事,便可知道这海外开疆有多艰难了,便让他们去做些我们现在还没有余力去做的事情,岂非一举两得?”

他很快举了个例子,“便说是黑大汉朱利安一帮人,去非洲已经数年了,仍是不见回返,理由固然或许有很多,但在小子看来,其实还有一点是极重要的,那就是他带领的完全是官家的船,自己没有一点盈利的压力,也就不急于返程了!

倘若这是民间商社的船,只怕已经来回跑了两趟都有!海外拓荒的效率,这一下不就起来了吗?至于回报……只看那些西洋人满世界的航海乱跑,便可知道有多丰厚了,又何愁巨富们不动心呢?”

这一席发言,各方面来说都很精彩,不但言之成理,而且还扯上了谢双瑶之前的决策,使之在政治上拥有了很稳当的落脚地,众智囊听了之后,都是沉默下来,迟迟竟无人挑刺,而是都看向了谢双瑶,似乎是认为这是少见的两全之策。而谢双瑶也免不得又有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她苦笑了起来,“嗯,这个……全球开拓,全球封藩吗?”

“还真得……真得好好想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