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07. 盛京末路 盛京.童奴儿 女金人分家的…

买活 707. 盛京末路 盛京.童奴儿 女金人分家的…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淅淅沥沥的声音……像很多马儿在一起拉尿,是下雨了吗?”

“是,大汗,外头下雨了,是今年第一场春雨。”

“这样啊……也太早了一些……”

确实是太早了一些,汉人的新年还没过多久,按照多少年来的道理,辽东也正该是苦寒的时候,三月里,伴随着春雨,雪能化冻就算是不错了,农历四月播种,一年就这么一季的庄稼。可就在春二月头,龙抬头还没过多久呢,突如其来的一场暖流,竟是逼到了辽东。

雪虽然还没有化,但第一场春雨的确要来得比往年早多了,这会儿,宫室都没有来得及修整那,屋外的雨马尿一样哗啦啦地下个不停,屋内也有轻轻的滴答声传来,这是雨点穿过了瓦片的薄弱处,滴在青砖地上的声音,仔细听的话,它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嘀、嗒,嘀、嗒。

但是,老汗的听力已经有些衰弱了,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显然的,建州衰弱的证据,只是疑惑地抽动着鼻子,似乎对这新鲜的土腥味有些费解,但也没有余力追究,而是把仅剩的精力用来安排农事,“要让贝勒们、牛录们注意安排农时,一时的暖和不能持久,但也要注意看雪场,别把好土都给腌了……这要是发了洪灾就不好了……”

一场两场雨,倒还无所谓,这要是提前解冻,之后又倒春寒开始下雪,对农时来说就很尴尬了,早种了怕秧苗被冻死,晚种了又怕赶不上夏天的好气候,而且,如果这一阵子大雨连绵,提早开江的话,还真可能造成洪涝。在他身边,黄贝勒低沉地应了一声,“知道了,汗阿玛,这就安排信使往四方农场传信。”

“那就好……那就好……”童奴儿又咳嗽了起来,往后靠在了大妃塞在身后的软枕上:如果还在壮年,他是坚决不会采纳汉人的这些享乐之物的,但现在童奴儿已经很老了,他不得不承认,这种厚实的,塞满了决明子的大枕头,对于经年累月在马上打磨的筋骨来说,确实有很大的益处。和买地来的其余好东西一样,总的确是好东西。才刚一靠上去,他就觉得沉重的腰背一下轻松了不少,就连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这一次我病了几个日落?”

他的精神逐渐更好了些,至少思绪是这十几日来难得的清醒,他从浓密泛白的眉毛下方,威严地扫视着火炕前的人们:大妃、小福晋,贝勒福晋——儿媳们,女眷一共六七人,都是来为他侍疾的,既然现在童奴儿已经清醒了过来,似乎打算说点正事了,便很有眼色地行了蹲安礼,在大妃的带领下逐一退出宫室。

只留下两个来探望的儿子:大贝勒、黄贝勒。这是四大贝勒中没有值月的两个,他们也最为孝顺,汗父一病,立刻放下手里的事务,经常过来嘘寒问暖,令童奴儿老迈的心灵十分安慰。对于汗父的病情,他们也很了解,“正月二十起病,到现在十四个日落了,起病是受了风寒,吃了汉人太医刘文鼎的七贴药,共十四顿,萨满也杀了三十只羊、十口猪,白肉分给侍卫们吃了,唱了六天的鄂啰罗……”

“太浪费了。”听到这里,童奴儿神色微动,打断了儿子们的叙述,“现在的日子不如从前了,各方面都要学着节俭,你们都是过过苦日子的,是谁让这么浪费的,该追究他的罪过。”

说到这里,老汗有些失落地叹了口气,偏过头又咳嗽了一下,随后拿起手绢捂住了鼻子——他自己都有些受不了嘴巴里传来的浊臭了,人老了,太多迹象可以显现,让逃避变得可笑——汗国的衰弱也是如此,哪怕病得昏昏沉沉,躺在里间,也总能闻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土腥味儿,这都是衰弱的证据。

“不要修屋子了。”他突然跳了话题,因为这会儿他逐渐明白自己闻到的正是漏雨的味道,也能从雨声中分辨出了屋内漏雨的声音,“别费这个人工……这院子能住多久还不一定……汉人的兵打到哪里了?”

两个儿子对视了一眼,都垂下了头,童奴儿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已经到城外了?”

“只有三十里了。”大贝勒的声音也透着沉重,“今年天气好,汉人出兵出得也特别早……城里也有些不好听的声音,正是三贝勒值月,他抓了一大批人,杀了一些,但局面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

“什么!敌人就在鼻子尖了,他还挑拨兄弟间起纷争?!”

童奴儿一口气差点没喘过来,不得不俯下身剧烈地咳嗽了好一会儿,大妃带着几个侍女慌慌张张地进来为他拍背,闹了半晌,童奴儿又用清水漱了口,往太阳穴上擦了两滴买地的风油精,在这清新味道的刺激下,他才算是恢复了过来,同时也下了决断,“这城守不住了,打包细软,往、往……”

说到这里,他也不由一顿,看了看儿子和小妻子,突然悲从中来,咧嘴大哭了起来,“还能往哪儿退啊!难道真回建州老家去吗?”

确实,盛京一退,退的并不仅仅是一座城池,却更是建州女金全部的希望:这可是龙兴之地,是建国的基础,童奴儿就是在这里称王立制的,在此之前,他只能说自己是女金汗而已,住处是部帐,也没有称宫,更谈不上册封大妃,妻子充其量只是大小福晋,更不说立定八旗之制,编纳女金、鞑靼、汉族人口……更大的制度,在更大的领土里容纳了更多的人口,盛京就是一切的象征和基础!

一旦离开盛京,也就意味着这些东西的失去,意味着民心和气势的失去!意味着建州女金,已经完全失去了和林丹汗一样,成为边境重要势力长期存在的可能,又要回到深山老林里,成为无数个在华夏边境得意一时,最终还是被打回原形的小部族……这让童奴儿该怎么甘心?女金人不是没有英雄,不是没有辉煌的过去,松末圆初时,在辽国之后,女金也曾短暂崛起,大有希望一统天下,但却被鞑靼人打断了脊梁骨,沦为边境野蛮,数百年后,好不容易,好不容易在辽东站稳了脚跟,汉人王朝也眼见着衰弱了下去之时……

要说一统天下,童奴儿倒并没有想过,他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得这样美,但入寇山海关,饮马黄河,甚至是去江南撒一把野,这样的美事儿他前些年的确是常常指望的,可随着买活军的崛起,一切成了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别说陈兵叩关了,建州八旗在辽东的势力范围一再缩水,失了狮子口,没了晋商,边兵边将在‘买送辽饷’的政策之下,再不敢和建州做生意,同时辽东汉人大量出奔买地,在辽东展开游击,和八旗军队周旋,甚至还裹挟他们投买!不过是几年时间,建州真有些四面楚歌的味道!而锦州的边兵,甚至都不满足于固守防线了,而是勇敢出击,开始逐渐恢复失地!

当两头熊打架的时候,如果一只熊负伤未必会输,因为小伤更能激发它的血性,可如果四面都拉开了口子,大血管还在呼呼放血呢?这仗怎么打?不出五年,建州已经穷到了童奴儿觉得一次宰杀三十只羊,为重病的他祈福太奢侈的地步了——建州人有什么办法?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自救过,童奴儿去年甚至写信给买地的女主子,在信里把她比做长生天,把自己放在了儿子艾狗獾一样的地位,愿意认她做义母——这是私下里的信,公开的表态更是软硬兼施,无计可施之下,甚至八旗旗主,四贝勒、五大臣都一一地改变了态度,在黄贝勒的建议之下,达成一致,开始教导旗民说汉人的官话,学拼音,并且开始用拼音而不是鞑靼文字标注女金语。

与此同时,他们还往敏朝京城和买地行在发去行文,要求买地承认,建州女金是华夏的一份子:按照买地的通行标准,只要一个人自认是华夏百姓,而且会说汉话,甚至不要求第一语言是汉语,会用拼音……只要自认自己是华夏百姓,而且会说汉话,那买活军就承认他是华夏人!

既然如此,那建州八旗也可以是华夏人啊,他们和敏朝的战争也可以是大小宗争夺政权之战啊,买活军就不能偏帮一方,只给敏朝支援小炮和粮食,至少,至少买地要和建州开个做买卖的口子吧!你看我们都自认是华夏人了,八旗旗民哪怕是三岁小孩都被灌输了这个概念——

随着艾狗獾伴着使团,带着建州人的新立场去了买地,建州这边的确一度曾经看到了一点曙光:买地的态度是有一点儿松动了,不但艾狗獾成功入伍,而且受到重用(有可能是因为他的能力,童奴儿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聪明的,但他更希望这份看重是因为艾狗獾的身份)。买地还派出了考察使者,来检验建州的内政——这也是他们对于各地小政权的一贯态度,不能说是特别薄待了建州女金,包括叙州、丰饶县等地,都是要使团去考察过了,再谈是否认可其为合格政权,能不能被买地纳入消化范围的事情。

考察团来了,也带来了一些甜头,没有想象得那么多,但至少买地的军队没有直接参与到对建州的战争中,在使团口中,这已经是很大的优待了,但贸易额度还是很有限,不足以解决建州军备不足的问题,买活军倒是提出了,可以给他们供给一些稻种,教他们种田——同时要配套落实对建州汉人农户的国民待遇,取消他们的奴隶身份,同时还包采买产出的大米,给的价格也是不低。

初听,这好处很不错吧,但稍微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现在建州人口损失很重,汉人农户不是没有,但和之前的百多万人相比,已经萎缩了七八成,剩下的三四十万人里很多还是幼童和女性,因为受不住颠簸这才留下来的,建州如果还想要未来,就得养着他们,那就只能让女金八旗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让人人为兵的女金人,开始学着做农户……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且会在事实上进一步削弱女金人的战斗力,可谓是一条极为毒辣的绝户计,但大面上却让人挑不出毛病,因为配套的还有牛痘支援,这是免费给的,对女金的意义非常重大,不能说买地歧视建州人,不把他们当华夏的一部分,又或是在建州和敏朝之间拉偏架……包运辽饷那是买卖,建州若是有钱,又能解决买地考察团提出的问题:会说汉话的人不够多,奴隶制残余大,剥削汉人华夏同胞……只要在这些点上有进步,那买地也能增加贸易配额,卖粮草给建州。

可是,但敌我双方势力悬殊的时候,一方不偏不倚,其实就等于是拉偏架了……没有人比建州人更明白这个道理的,这段时间,他们的体会实在是太深了。买活军这边假惺惺地刚‘不偏不倚’,那边敏朝却是折腾着猛地续了一口气……通过阉党、特科,折腾出了一批勇于人事的人才,一下就把辽东这里的局势拿捏得更死了,军资比之前更猛烈,口粮比之前更丰盛……边军不但不是穷得要讨饭,甚至可以说过得日子比很多百姓都要富裕……哪怕只是十年前,这都是咄咄怪事!

血气方刚的汉子,守卫的又是自己的土地,能吃饱穿暖,有甲胄防身,利刃杀敌,按照买活军的要求,还给他们开识字班——甚至很多边军本身就是辽东汉人南逃后,接受了基本扫盲教育,回流过来要‘打回老家去’的,他们如何不肯死战?

建州很快就发觉,现在的边军早已不是从前可以轻蔑视之的软骨头了,经过精良训练,能保持一日三餐,一天一操的重装步兵,在战场上是轻骑兵的噩梦!哪怕没有买军插手,光是现在的敏朝边军,也不是衰弱的建州军队能应付的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女金大姓早已蠢蠢欲动,在童奴儿起家时,他也常常在战场上遇到亲朋好友背离他而去,转身逃跑的事情,但当时他还年轻,一无所有的人承受力本就强些,如今他早已老迈,从顶峰跌落的感觉可就没那么好受了。年轻的童奴儿,对于背叛他的亲戚还能一笑了之,把原因归为自己,下次照样联手,老迈的童奴儿,为了维持政权内部的统一,却会毫不犹豫,一次次地举起屠刀!

从前年开始,八旗内部纷争四起,被处死的权贵甚至不乏老艾家的自己人,还包括童奴儿的嫡亲子侄,权力一次又一次地向四大贝勒手里集中,余下的人,有的服从,有的豁出去了投奔买活军——倒是没有投敏的,童奴儿自己的女婿都过去了……如此内外交煎,隐患重重,让童奴儿左支右绌,真有力不从心之感,从前年起,他就添了症候:

肺上的老伤,年轻时不觉得什么,但现在情绪稍一激动就容易发烧,受寒也是动辄高烧十数日,喘不上气,痰多、乏力,必须依靠风油精提神。去年一整年,卧病算起来大约有近三个月,国事都托付给四大贝勒,好不容易入冬后太平一些了,想着好好将养一个冬天,来年开春或许能转好一些,应付必然更加严峻的局势,但没想到,开春时又受寒了,又是半个月无法理事,而坏消息来得也比预想得更早:这几年,冬日都是严寒,不论是女金还是汉人,都尽量不在冬日有什么军事行动,都是猫冬躲冷,一动兵那就是白白死人。没想到今年天气暖和得这样早,而汉人居然出其不意、兵临城下,打了盛京一个措手不及!

守城工事,恐怕也和里屋的瓦片一样,都来不及修葺呢……童奴儿想到这里,心中突然一阵泄气,挣扎着想要说话,却又是一阵咳喘、乏力,在虚弱的喘息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力正在飞快地,顺着咳嗽被喷出了体外——他太虚弱了,他也太老了,童奴儿英雄一生,自忖是建州数百年一遇的雄主,可他知道,自己就和这盛京,和这王朝的气运一样,明摆着的事,已经是时日无多了!

“去把贝勒们、旗主们都叫来。”

他异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大概是因为所有的不平都在过去的时日中挣扎过了,承认这一点时反而是如此顺理成章,自然而然。“把买地那里的世界地图也取来张贴……”

“没路走了,好汉兄弟们就各奔东西,不要悲伤,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女金人分家的时候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