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38. 竞争购买 新察罕浩特 谁发明的这该死…

买活 738. 竞争购买 新察罕浩特 谁发明的这该死…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要向两个小姑娘解释清楚这些话语,并非易事,首先发电机这个词语就是绝对的汉语词,在鞑靼话里找不到任何能对应的词汇,只能长篇大论地解释着这个东西的原理,“就像是草原上夏天会打雷闪电……那种发光发亮的东西,就是电力,发电机就是想办法制造出一种工具,能生产并且驾驭这样的东西,让它很平和地往外一点点地放出亮光来。”

珍儿指了指蜡烛,“到时候,帐内就不用点油灯、点蜡烛了,到了晚上,只要一拉灯绳儿,电灯就亮起来啦,一台畜力发电机,能让二十几个毡包都有亮呢!就是多养几头使唤拉磨的驴子,真不算什么事儿。”

在草原上,最不费事的就是养牲畜了,怎么不是养?多养几头区别的确不大,但电灯的好处,是其余所有灯具无法比拟的,哪怕只能做这么一个用处,也是让第一斡鲁朵的嫔妃们,都是摩拳擦掌,誓要把畜力发电机买到手了,哪怕就只能安在大福晋的帐子里,也比被别的斡鲁朵买走要好呀!至少这顶大帐大家是经常来的,能用电灯学习不好吗?有了电灯,帐篷里就不会总是暗暗的了,尤其是冬天,电灯和玻璃天窗,真是不可或缺的好东西。配合在一起的话,毡包里又暖和又亮堂,享福的可是住在斡鲁朵里的所有人。

“玻璃——玻璃也能用在毡包里吗?”

玻璃这东西并不算太罕见,瓶子还是知道的,至少她也看到过别的台吉拿来炫耀的玻璃器皿——有些是从卫拉特方向来的,有些是南边贩来的,价格不算便宜,但也不像是铁器一样贵得让人承受不起。她隐约知道玻璃器皿在汉人那里还挺常见,但更多的区别就不晓得了。

也是在大帐这里,才知道玻璃也分了好几种,有厚而不透明的——敏朝之前多用这种玻璃,有些还拿来冒充宝石,这种玻璃主要是用来做盛器;卫拉特那边来的西洋玻璃器皿,就是轻薄透明的,价格也非常昂贵,几乎能比得上等重量的黄金,大多数台吉帐子里都没有收藏,偶然得到一个玻璃杯,也是小心地收藏起来,绝不会轻易拿出来使用。

还有一种,就是大家在讨论的边市玻璃了,这种玻璃价格也十分昂贵,但最大的优点是,它又可以做得和敏朝的有色玻璃器皿一样大,又可以和西方玻璃一样,做得无色透明,买活军的人还把它用木框镶嵌起来,做成双层,裹上棉花,小心翼翼地运到边市——到边市之后,棉花可以拿开去絮棉袄,而玻璃恰好就能拿来镶嵌毡包的天窗了。

“看,大福晋的主帐就用玻璃镶嵌了陶那(天窗),所以才能这么暖和那!老师说,热气是从上走的,一样的煤球,封不封窗,温度能差好几度呢!”

瓶子也不由得抬头看向了毡包的大顶,她这才发觉,果然在毡包头顶的天窗这儿,有一层透亮的反光层,似乎就是用木框镶嵌的玻璃窗户,把陶那给封住了,使得陶那四周都是透亮的,不论是暮色还是星光,都能毫无阻碍地洒落在毡包里,同时又能防风雨——虽然大雨或许也难免漏水吧,但至少比完全镂空不覆盖毡布的陶那要好得多了。

“真亮堂那!”她情不自禁地赞叹了起来,并且也注意到了帐内的暖和:还以为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的关系,还在暗中感慨着,这么多人齐聚一堂,却没有闻到人味儿,还有香料味儿,只有肥皂味儿,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这会儿瓶子才意识到,原来这和天窗被封住了,热气跑不出去也有关系。

“——但是,全都封起来了,怎么走烟呢?”她不由得就有些好奇了:当然,大福晋的大帐是不做饭的,或许也不用烧灶取暖,到了冬天太冷的时候,就不用它了,但别的小福晋可没有这样的便利,她们的毡包,也就是三四顶,还要分给下人住,到了冬天该怎么取暖呢?烧灶会有烟的,若是从前,烟就从顶上散发出去了,现在顶上封起来了,难道一烧灶就要大敞着门透气?那还不如不封顶呢!

“哟,可真是个聪明姑娘!”

“这不是,还没说烧煤球要好好排烟,不然就容易中毒的事儿,她怎么就自己猜出来了?”

“哈哈,指不定科尔沁也开始烧煤了——他们离关内更近么!”

主要以圆脸为主的福晋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也把瓶子的疑问解释清楚了,顺带着还普及了不少的新知识,要不然,瓶子还真不知道,烧煤球和烧牛羊粪不一样,烧粪便要散烟,主要是去味儿,不然异味排不出去。而煤球的味儿相比之下虽然不大,但却很容易产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毒素,让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的死去。

所以,如果要在玻璃天窗的毡包里烧煤的话,就一定要立烟囱,把烟囱从陶那的孔隙中伸出去,再把周围封死才行。边市有一种手艺,可以把玻璃割出严丝合缝的缺口,再用浆糊黏好固定,这就不怕在毡包里跑烟了,就是拆装的时候要小心,把玻璃和烟囱分开时容易碎,随时要能更换,再一个,烟囱必须是铁制的,而这也就决定了在草原上它便宜不了。

当然,如果是定居在察罕浩特的贵族,那就不用考虑这些了,不过还有另一种方法也很适用于这些贵族,比如大帐现在采用的地龙,便是如此,在地下筑火道,又轻便又安全,就是比较耗煤,而且需要购买汉人特产的一种轻质砖,比较透暖,不然的话,耗煤量还要更大。

都是好东西,却也都是只有察罕浩特的贵人才能用得起的……且不说地龙的事情了,对于台吉府也要跟着转场的瓶子一家来说,玻璃虽然眼馋,却也不是他们能随时用得起的东西,价格还在其次,主要是太不方便了,迁徙起来,车马颠簸,一次拆装就能碎几片的话,还真是用不起……

这些无形的限制,是最难逾越的,说到价钱,反而的确不贵,福晋们说到这些买卖经,也是一个个都来了精神,扯着身上的夹袄和瓶子等人夸赞着,“买玻璃的话,夹层的棉絮都是送的,可真都是上好的棉絮,拿来做袄子,三月里就能脱了大毛衣服了,穿着棉袄行动也方便,晚上出门,外披一层皮袍子就行了,厚皮袄子又笨又重,穿起来和熊似的……棉袄穿在里头显身段,能得了大汗的喜欢!”

“你们快让你们姐姐的帐子也买了玻璃,算下来真不贵,棉花的价钱都能占了一半,有了玻璃啊,她晚上点油灯看书都能多学点知识,到时候考个第一,把发电机给我们大帐赢回来才好呢!”

瓶子还真没想到,姐姐珍儿竟有考试的天赋,被人存了考第一的指望,她不免诧异地看了姐姐一眼,乌云其其格也懵懂地问道,“学什么呀?还考试,是和汉人考那什么科举一样的考试么?考中了能做官么?”大福晋也被逗笑了,“还想做官那?有志气,那把你留在察罕浩特,给我做女官行不行?”

珍儿连忙嗔怪地白了乌云其其格一眼,“囊囊,孩子胡乱说话,您别见怪,她哪懂得什么做官啊,一天就知道闯祸……那怎么能算是考试呢,我们是大汗的福晋,怎会去参加买活军的考试,倒是让她们也跟着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吧?若是能把智慧带回科尔沁,就是最宝贵的礼物了。”

原来,所谓上课、考试,都是买活军折腾出来的东西啊……瓶子不动声色,很快也明白了大概:事儿还是从边市的好货说起,别说整个察罕浩特就两台的畜力发电机了,边市那里,很多好货的价钱虽然不贵,但数量却非常的稀少,察罕浩特自己的贵人都不够分的。那么,该怎么决定这些货物的归属呢?

完全把货物交给林丹汗来分配吗?那大汗的大帐就该起火了,大汗如今有十大福晋,个个都是鞑靼贵族之后,身后靠山强硬,划分万户供养,如果全由大汗来分,那么,什么东西都得准备十一份——十大福晋一人一份,再有他本人的斡鲁朵也要一份,这才公平。

什么别的办法,都是分不均匀的,就譬如现在的两台发电机,要说轮着给,那谁知道下回发电机什么时候来呢?又或者,发电机没来,却来了一批电灯,那么,按道理,发电机给了第一斡鲁朵,电灯该分给第二斡鲁朵了,可这么分,两边的福晋能开心吗?

再者说了,这还是只想到了大汗和后宫,大汗还有兄弟子侄,还有别的盟友,这该怎么算?在迁都到察罕浩特的大决策不变,鞑靼贵族注定要时不时接触到买地好东西的事实之下,不想出个好办法,恐怕鞑靼人就要因为这些好东西而自己先内乱起来了!

若是说让边市竞拍,大家价高者得呢?这就等于说是把鞑靼人的积蓄白送给边市,也不符合察罕浩特的利益,于是林丹汗经过思考,便定下了这个规矩:边市的出售价格是不能变的,但谁有资格买,这就由边市街自己决定,边市街和察罕浩特做的大宗贸易,由他本人来亲自主持分配,这些数量稀少的奢物,如果运来一件,那就由他自己的斡鲁朵买下,只要有一件以上,十件以下,那么各家自己去找边市商量,在价格不能翻倍的前提下,边市街卖给谁都行——当然,没买到的贵人们,要去找边市街的后帐,林丹汗也不阻止。

这……这是在挑拨边市街和贵人的关系,还是在培养亲边市街的贵人力量,给边市街开了个口子?

听到这里,瓶子的脑子,立刻就咕噜噜地转动起来了,一时间她有些读不懂林丹汗的意图了:是在搅混水呢?还是要培养亲边市街的贵族,和还在信奉喇嘛教的贵族斗争?她现在还不了解察罕浩特的□□势,一时也不容易找到自己的答案。

如果是挑拨的话,那这一招很蠢,倘若是在借势培养边市派,那林丹汗的做法挺聪明的,瓶子也很快就明白了边市街的应对之策——边市街也不想老被人来找后帐啊,再加上他们售卖的商品,很多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使用的,并非只是一味的奢侈,譬如说他们卖一本《走近科学》,那也要能读懂拼音的客人买回去,才能看得懂不是?如果整个察罕浩特都没有人会用拼音,就算被买回去供起来了,那也没有意义啊。

那就先办班,把客人都教会了,再用考试来考察,谁掌握得好,谁就能用平价买回他们手里的紧俏商品。玻璃就是这样卖的,每一次来都要考试,以此决定分配方案,不然的话,光是第一斡鲁朵就能把几年内的所有玻璃都包圆了!

而且,边市街的考试方法也是非常的公平——他不是考察每个斡鲁朵的最高分,而是考察斡鲁朵的人数平均分!由于边市街要给斡鲁朵供煤球,这里的煤球有两种价格,平价的是按人头限价的,所以他们实际上掌握了每个斡鲁朵的用煤球人数,这个人数,就是平均分的分母,每次考试不管出多少人,最后计算平均分时都用这个分母去除!

这么一来,培养出一二考试高手,靠她们拿分的策略就完全行不通了,要么,你们斡鲁朵别用平价煤,每个冬天要多掏上百两银子买煤球,要么就挨冻去吧,要么就得提溜着所有人好好读书,参加考试……考得好,就能买上紧俏货物,考不好那就注定只能眼馋别的大帐——到时候别的大妃都用上畜力发电机和电灯泡了,到了晚上,小福晋都过去唱歌跳舞,大汗也去看热闹……就你们斡鲁朵静悄悄、暗摸摸的,你们好意思吗?!

当然了,边市街的学习班,教授的都是一些光明正大的东西,说起考试的内容也并不复杂,比如今天妃嫔们解释的,玻璃器皿的区别、为何要用烟囱、为何要警惕煤球灶跑烟等等,这都是考试内容,并没有什么犯忌讳的东西,更不会攻击喇嘛教,总的说来,去上课,除了学拼音之外,其余知识还真的和买活军的货物有关,而且都是听了有用的好话,叫谁都挑不出毛病来——这么宝贵的知识,汉人从来都是深藏着的,现在边市街免费教导给你们,可不能不识好歹。

也是因此,自从边市街开始推行这条办法以来,别的达官贵人还好说,几大斡鲁朵的气氛,却是一下就有了极大的变化——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大福晋们,现在彼此的关系一下就有点明争暗斗的意思了,反而是斡鲁朵里的小福晋们,忽然就亲如姐妹起来,彼此督促监视着学习!

原来的摩擦,现在都变味了——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的死对头,现在彼此盯着对方,都是在抓什么毛病?不努力学习,考分拖了平均分的后腿……第二斡鲁朵已经连着两次买上玻璃了,这一次第一斡鲁朵要是再没能买到畜力发电机,那真是整个斡鲁朵的女眷,都要被外头给看低了!

“唉,就是那个数学,真是薄弱,我们都是愁得厉害,囊囊,听说第二斡鲁朵私下请了汉人官来补数学,要不,我们也找关系来补一补……”

提到了这个买货制度,大家的关注点,一下就又从科尔沁的客人这里离开了,来到了自己正烦心的焦点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中的不服气都快化成实质了,瓶子在一边,笑容都快僵在脸上了,她一边仔细地听着,一边掩饰着自己心中的震撼——

这种竞争购买的制度,是边市街里的谁发明的?!

长生天在上,这个人……这个人可真是个该死的天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