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60. 讼师们的日常对话 云县.王剑如 谈笑…

买活 760. 讼师们的日常对话 云县.王剑如 谈笑…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嘿,那吴主任还真就把这案子委托给你做了?她还真放心得下——你今年才多大呀,初出茅庐的,这秘书班怎么都算是天子近臣,若是按敏地的规矩,说是翰林院都不为过的——这办事怎么有点儿想一出是一出的!你这话说得我怎么就不信呢!”

尽管是接了聘书,也成为了法律小组的一员,但孙玉梅还有些不可置信,在放足女娘权益促进会门前,一等到王剑如,就迫不及待地咋舌起来,好在她的声音放得很低,不然,这么劲爆的内容,岂不是要招来路人注意了?

“确实有点儿离奇。”王剑如虽然名字锐意四射,但日常相处却是颇有分寸,并非万事都喜好争辩的狂态,恰恰相反,大多数时候她都很讲道理,也善于沟通解释,对于法律的本质更有清晰的认识——法律事件的结果,往往有强烈的政治因素在其中,这和她的上位一样,都带有事件本身之外的因素。

“依我所见,吴主任之所以给我下了聘书,不过因为这是六姐的意思,既然云县完全符合标准的年轻女讼师只有我一人,那么宁可多配几个助手,也要把我录用,否则,为了一件小事还要反复请示六姐,随意更改,岂不是显得六姐有欠考虑了?”

“原来如此!”孙玉梅也明白过来,不过亦不免嘀咕道,“其实就是没重视过,估计还以为咱们这专门学校,和其余专门学校一样,欣欣向荣、人才辈出呢,老李头怕是要被问责了,估计再过几个月,我们学校得扩招一波。”

王剑如其实也是这样考虑的,她认为李校长或许也是有所预料,甚至把她派去见吴主任,也是想要隐晦地要一波政策,为自己找到一个诉苦的机会。不过,这些案子背后的博弈,包括对经费的浪费,就都不是她现在该关心的范畴了,王剑如因为这些考虑,实实在在地超越时间,得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才是她这一刻,要尽可能抓住的东西。

“说回案子吧,咱们是下午去约了见委托人,上午最好得找个地方先熟悉一下案情,李校长把他收集到的小报都给我了,我想我们至少先看一遍,也对期货交易所这个东西有些了解。现在这东西知道的人并不多,就算是有些顾客没被抓紧去,想必也是讳莫如深,不可能和我们解释什么。”

“这话倒是不假,台面下的东西,《周报》完全没提过的,可不就得靠小报上的那些边角料了,真假且不说,至少有个基本印象,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吧。”

孙玉梅这会儿其实没什么主意,对于这个和自己专业面完全无关的案子,她也是又新鲜又兴奋,又很有些拿不准——王剑如的诉讼小组一共三个讼师,她自己完全没有上堂辩护的经验,孙玉梅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以讼师的身份接委托。

至于第三名女同学沈期颐,她比孙玉梅强一点,但也很有限——这位的父亲和哥哥就是绍兴出身的刑名师爷,她自己耳濡目染,在绍兴也偶尔帮家里写状子,因此就算是有敏地的工作经验了,不能作为正选。到买地之后,很自然地就选择做女讼师,除了接婚姻案之外,也为不少商户提供法律顾问,虽然这个‘不少’到底有多不少,很值得商榷,但也算是三人中唯一有商事经验的讼师了。

至于说刑事辩护,那不好意思,三人都是完全欠奉。从这三人小组的人选,也可以看出,衙门把六姐的指示多当一回事了,就算是助手,也不敢请老道的男讼师,孙玉梅和沈期颐都是条件部分不满足的女讼师,就是怕被挑出刺来。

当然,这样的安排也正合王剑如的心意,要是搞个豪华助手组,那可就显不出她来了,如今三人办什么事都是有商有量,并不因为她年纪小而不把她当回事,这会儿,孙玉梅就认为王剑如的想法很有道理,于是拿上王剑如搬出来的一袋小报,放到自行车前斗,载上王剑如,到专门学校门口和沈期颐碰了头,张罗着就把小队又拉到了自己家里,她自己独住一个单层楼的小院子,四间房、水泥抹面的砖瓦房,虽然不比二层小楼那么富贵,却也是极其宽裕的表现了。

这让和兄嫂父母同住的沈期颐羡慕不已,孙玉梅道,“这也就是我来得略早了几年,又说和了几桩得意的婚事,那时候房价也不太贵,咬咬牙,一凑钱又问银行借贷了一笔,这就买下了,买下之后,还把东边两间租出去好几年哩,等欠银行的钱还清了,家什也越来越多,进进出出总觉得有另外一家人在挺不自在的,就自己住了。也是当时钱财不凑手,不然,买个两间小楼的院子,下半辈子就是不做事也够吃的了,还上什么学,做什么讼师啊!”

她笑声爽朗,很快又说道,“说是这么说,但我可不能不工作,这是买地的女娘特有的权利哩!只吃租子不做事,那不成废人了!”

“你这房子,几年来怕不是要翻五六倍了!”沈期颐内外查看,也是啧啧连声,十分赞赏,又道,“不过,玉梅姐,我记得你是离婚了的吧?和前头那个没得子女?若是要再成婚的话,后续生儿育女还是有些不够住的。”

“玉梅姐,我建议你签婚书以前,把这屋子翻修一下,加盖一层,改成平顶两层带地龙的水泥房,该加的都加好,这样婚书写起来简单,直接就是你的婚前财产,登记进来不参与婚后分配。”

这就是讼师,尤其是婚姻讼师特有的角度了,孙玉梅听了,半点不生气,深以为然道,“可不是,所以我常劝那些女娘,按如今云县这个婚书的风气,图什么别图男人有钱——真要图他们有钱,那就得在婚书上全体现出来,不然啊,竹篮打水一场空,结婚以后就知道厉害了,人家夫妻之间,平起平坐是敌体,你瞅瞅你自己,真能说自己是大太太么?那受气样儿,还不如敏地的姨太太呢。”

这说的是如今买地在婚书上的风俗,虽然婚书的条款,是完全可以自由约定的,但民间毕竟已经渐渐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些‘行规’,你不遵守那倒也可以,就是要求特殊的人,不好在婚介所找对象罢了,若是男女两人自己相识,情投意合,那婚书怎么写倒也是没人来管的。

沈、孙两人,都是婚姻方面的专家,自然是很了解的,如今约定的规矩就是,若是男女相亲结识,而彼此条件相当的,婚前的财产,个人都是归个人的,不参与婚后的分配,经济权也是约定平等,夫妻双方都能管钱,至于家务分工,一样是有十分细致的规定,比如洗衣、清洁这些,都是外包的,花销从何处出,缝缝补补,敲敲打打,各分了男女,家里要是开火做饭,那就是一人做饭,一人买菜,大体来说,家务平分。

孩子这块,则很多人在婚书中约定了只生一个或两个,一般来说,只生一个随男方姓的,在婚书中都会约定了彩礼,这彩礼的数量就由女方来定了,自己的工作越好,彩礼就越是要得高,若是只生一个随女方姓——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出现在条件相当的婚书里。生两个的,彩礼数量要少一些。若是在约定份额之外,还有多生的,男方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就约定随女方姓——很明显,这是在完成生育任务之后,要约束男方的**了。

听起来荒谬么?似乎是荒谬的,但世界上偏偏就有许多事恰恰是如此荒谬,敏朝的男子还能以七出休妇呢,生完孩子就巴不得男人不育,不也很合理吗?不管这些细致规定能否落实,至少文书上是这样写的,就给将来万一要离婚,双方谈钱谈财产时留下了空间,因此,在相亲人群之中,婚书实在是极为重要,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沈期颐提醒孙玉梅,要注意在婚前完成房屋翻修,便是因为云县的房屋,涨价很快,而若是男方也往房屋里投钱了,将来要是离婚,争执起来说不清楚,如果衙门认为,男方因参与翻修重建,也按出资对房屋享有份额,那孙玉梅要折出去的价钱就多了。

因此,宁可婚前咬牙翻修完毕,也最好不要留下这么个破绽来。又或者在写婚书时就要谈好,和房屋相关的所有出资,都视为男方的自愿赠予,不参加离婚时的婚配。但这种条款,就尽显提防了,说不准一门好婚事,也就因此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当然,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妻,也有他们特有的婚书条款,一般现在常见的就是隔离财产,确保婚前的财产完全属于富裕的一方,婚后的财产则只有很有限的部分作为共同财产,孙玉梅如果和条件比她差的男子结婚,婚书里通常就会写定了,婚后她一个月拿若干两出来维持家用,男方或者出几百文,或者一文钱不用出,离婚时只对这笔钱的剩余进行分配——

如果同时还约定了财产权,由孙玉梅来管钱的话,那,剩多少还不是就她嘴巴说说?也就等于是离婚了男方要净身出户的意思。若是倒过来,也是一样,条件差的一方,很难通过婚姻来彻底改变自己的处境,一旦离婚,除了自己在婚姻持续期间,交完生活费剩下的那点钱之外,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不过,条件也不仅仅只是收入而已,社会地位、长相、家世都是条件,采取何等形式的婚书,也关系到男女双方对自身和彼此的认识,初步接触印象不错,但谈到婚书,最终无法推进,只能分手告终的相亲者非常多见,多半就是因为双方的认识无法达成一致,这也给孙玉梅、沈期颐这样的婚姻讼师留下了丰厚的业务空间,互相撮合谈心,敲定一份双方都可接受的婚书,这是真需要几分功力的,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还有其中操纵人心的小小把戏,都足够王剑如学一阵子的了。

“有些女娘是真的,巴上个金龟婿,就真当自己飞上枝头了,劝她写婚书时多参详,好么,只当你是要抻着两边抬价,好多收酬金,看也不看就签了,好么,这儿和敏地可不一样!人家敏地的大老爷们,三妻四妾左拥右抱,那是有本事,惹人艳羡,在买地这里?外头的花花狐狸精只一句话,‘不娶就算强迫’,不得了了,还真能吓住人,这谁敢去赌更士署放他回来?好容易有些身家了,难道要去挖矿吗?”

“可不是,立刻翻脸,把她扫地出门,生的孩子都留不下,这时候再哭哭啼啼地要去衙门告官,告他抛弃糟糠,有什么用?全都是婚书里写的,甚至有些连人身权都写给男方的,直接送到外地去工作,钱一分也不给她——财政权也签过去了呀,一发薪水就全转给男方这里,女方就是管个吃住,要不愿如此那你就离婚好了,就是去衙门,衙门见婚书说话,除了叫她想开点,再找个好人家,别签这样的婚书,还能说什么?”

但凡是做讼师,做中介的,夹袋里总有不少恐怖故事,讲的就是不听专业人士的客户,际遇是多么的凄惨云云,但要细问到底是谁,他们就不肯说了——按规定当然也不能说,要为客人保密的。王剑如当然也并不会扫兴追问,她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不时发表意见道,“若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是值得同情的,都到买地来了,也受了扫盲班的教育,可以自己朗读婚书了,还签下这样的婚书,那就是咎由自取,这样的人,便是被坑死了都是活该的,丝毫不值得浪费他人的同情。”

她也就是在这时候,才露出一丝真实的性格底色了,不过到底年纪尚小,大人听了也不当真,孙玉梅叹道,“说来轻易,也的确是这个道理,可对景儿见了眼泪,心里也多难受着哩!”

沈期颐倒有点赞成王剑如,道,“其实剑如说得一点错没有,衙门就是怕她们不懂,所以规定了,所有签婚书的人都要能认拼音,要大声读婚书,登记处的吏目还要问的,对婚书内容的理解,这三关都过去了,难道还不知道买地这里是怎么生活的吗?还抱持老观念,就真是愚不可及了!”

她扬了扬手里的小报,道,“就算《周报》看不懂,难道这么数十份的小报,一张都看不到的?小报上或是捏造,或是按原型发挥敷衍出来的婚姻故事,难道还少了么?这样都自寻死路,那还叫人怎么同情她呢?唯有张老师说的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她说的张老师,正是张天如,孙玉梅听到这话也是点头道,“张老师就是有才华,这八个字真简练——哎,你说你,是不是走神去看社会案件栏了?”

她们三人是在一边做剪报一边闲聊,刚刚在做剪报的准备工作:沈期颐调糨糊,孙玉梅准备硬纸壳的大本子,王剑如这里一边看报纸一边听她们说,这会儿剪报本准备好了,大家这才坐下来要专心干活。沈期颐笑着一扬报纸道,“这文章和期货有没有关系,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呀,免不得看些别的报道,哎,你们说,李校长是不是也炒期货?不然他收集这么多小报做什么?要不是他这里有,这些小报可不比周报,老报纸根本无从找去,这些报纸还真巧,期期都有期货的内容。场外交易所出事,李校表面不动声色,私下是不是也吓得不轻?”

凡是学生,就没有不喜欢猜度校长、老师的,一想到平时严肃端正的老师,私下也有七情六欲,就让他们觉得有趣。孙玉梅立刻嘎嘎大笑起来,王剑如为了合群,也抿了抿唇,垂头翻阅了一下报纸,忽然若有所思地道,“哎,你们说,这场外交易所,是否还真是这些小报背后的东家?没准儿,云县屡查不明的小报问题,还真是要着落到他们身上呢?”

“这——”

“你还真别说——”

两个师姐对视了一眼,也都严肃起来,“若是如此,那事情可就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