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40. 诛奸臣,清君侧! 京城.众人 鼓敲起…

买活 840. 诛奸臣,清君侧! 京城.众人 鼓敲起…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从长安右门外路北方向遥遥传来,引得胡同里百姓们纷纷从屋里出来,眯着眼向西北方向眺望,“还以为又是一个时辰了,我还在那数着鼓数呢,心思着我这一觉睡起来怎么就要下坊门了,看天色也还亮着啊——合着又是有人去敲登闻鼓了?这几日都多少回了!”

“可不是!那登闻鼓院,上回响起来好像还是去年吧?哎,也是世道变了!这要再往前搁几年,在这胡同住一辈子也没听见这登闻鼓响过,一有人敲鼓,哪有不去看热闹的!哪和这几年似的,没几个月就得来敲一次,真不知道哪有这么多的冤情可诉!”

“前些年是什么?密云那边进京来告状的?”

“好像是,谁知道呢,嗐,反正还不是那些官官相护的把戏……敲了登闻鼓,对方还毫发无伤,自己因为告御状进去受重罚的多了去了,要我说啊,这规矩的根子早就烂了!当年鸿武爷定这规矩时,哪有人敢不当回事儿?登闻鼓一敲,多少人的乌纱帽就要应声落地了。这几年呢?人人想敲都能敲着玩儿似的,这会儿有个事敲一下,那会儿有个事敲一下,能有什么用?我看除了自己充军流配,什么用没有!”

“张大爷,您是老京城了,还得是您见识高哇,连鸿武爷年间的事情都一清二楚的,那时候,您们家就住这儿了?”

“嗯哪!都是老辈人流传下来的见识!那时候登闻鼓一敲,动静那叫一个大哇!那官儿跑起来,官帽一颤一颤的,别提多可笑,我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当年我爷爷就是这么和我学的——”

拾掇着小板凳坐在门口,老大爷口说手比、唾沫横飞,极是有兴头,一条巷子里的人家,或有往巷子口蹭着伸头看热闹的,或有长大了嘴,听老人说得入神的,也有会心一笑,瞪那促狭鬼的——张大爷也没啥大毛病,就喜欢吹个牛,和老人家较这个真做什么?鸿武年间,这儿还叫大都呢,那时候登闻鼓,有是有,那是设在金陵午门外的,和如今这个登闻鼓院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巷子里几辈子的老住户也不是没有,张家搬来的时候,张大爷十多岁了,反正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吹呗。也就是那些后搬来没见识的新人,还听得这样认真了。

这些心底门清的老住户们,对张大爷的宽容中也藏了一丝对于‘新人’的优越感,不过,他们自己都未必能意识到这情绪的存在——对于这些不少是因为特科,因为扫盲班而搬到这条街坊的邻居,老住户们看似没什么可挑剔的,但多少也感受到了一点儿焦虑,他们似乎看到了新的上升渠道,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这个渠道里,那么,在心态上藏有一点儿疏远,倒也无可厚非了。倘若真有鸿武爷再世,将世道拨乱反正,把这些冒起来的人给压回去踩上几脚,或许他们心里还会暗暗觉得来劲儿呢!

“嗐!还不是为了南边的事儿。”

他们也在低声地谈论着登闻鼓,“这一阵子就没消停过,之前说什么,谢六姐夺舍了皇爷他老人家,现在又有人说要‘清君侧、诛奸臣’的,好多留了长胡子的老官儿,流着眼泪去敲鼓,还有人背了荆条,赤膊去跪午门的,还有好多人陪着呢,前几日,午门前都拿障子围起来了,不许窥视,就有人要跪到障布外头,又被拉走了,这不是今儿就又来敲登闻鼓了吗。”

登闻鼓院距离胡同倒也有一段路,而且根据前阵子去看热闹的经验,内卫禁军会出来赶人——而且究竟也看不到什么,无非是有人过去敲鼓,然后历数一些不知真假的锦衣卫罪状,最后被拉走而已。这些罪状论惊悚程度,还不如之前的妖妃夺舍说,再者,这几年京城识字的人多了,买活军还大发话本,故事并不稀缺,也不是从前那种戏文全讲老一套的时候了,并非说是个八卦消息大家就流传的。比如说,指责田任丘贪污受贿,那绝对没有妖妃夺舍说更激起大家的兴趣——敏朝的官儿不贪那才是新闻那!

甚至说,田任丘里应外合,其实是买活军的内奸呢?哪怕是这样的故事,实际上都有点儿老生常谈的味道了,毕竟,里应外合这是敏地武将往往背负的一种罪名,再怎么讲,罪状上真没有什么罪名能盖过妖妃夺舍,从故事性、惊悚性和合理性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压制!

再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能比得过这条指责了,倘若连妖妃夺舍都没有动摇皇帝的地位,引发什么后续的话,那么,凭借百姓们本能的推测,他们觉得眼下这些指控,大抵也是无法动摇田任丘的:虽然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他们隐约也明白,锦衣卫靠的,始终还是皇帝那。京城有皇帝这几年练出来的特科内卫在,那些只会跪午门、敲登闻鼓、满大街传揭贴胡言乱语的文官们,还真能把天翻过来不成?

“带走了,带走了。”

过了一会儿,年轻喜事,脚力也壮,赶去登闻鼓院的几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回来了,都是争相说着,“果然带走了,也赶人了——还是在说江南的事情!说是要请皇爷出面辟谣,说没有把江南卖给买活军,大骂田任丘卖国贼!要请皇爷杀了田任丘,还有人说,宁要九千岁,不要田任丘!”

“九千岁是谁?”

不过是几年功夫,竟然已经有人不知道九千岁了!由此也可见京城这波澜变换有多么壮阔了!随着九千岁倒台,叶大人无法处理特科和老臣的矛盾,请辞在京郊养老,如今活跃在京城政坛的风头人物已经完全换了一批。包括从前以田任丘为首的五虎等人,除了田任丘颠扑不破之外,其余人也都各有际遇,并非都是一路平顺高升。十年前如雷贯耳的许多名字,如今已经难以引起百姓们的反应了。

“九千岁……九千岁在的时候,那时候就觉得朝里挺乱的,可现在看来,那时候反而还太平些,如今啊,可是乱得一言难尽了!唱哪一出的都有!”

万万没想到,这会儿张大爷说起九千岁,话里居然还有点怀念的味道,大概,他怀念的也并非是九千岁,而是十多年前的自己吧。十多年前那种压抑的政治氛围,早已被他这样的平民所淡忘了,十多年来,京城逐渐的改变,也不在他们的关注之中。经过时光的淘洗,他们记得的只有过去的那些好处,比如说……

比如说……即便是再说不出什么过去比今日更强的地方,在张大爷这个年龄,他也还是固执地怀旧着,九千岁或多或少就沾了这样的好处,不由分说地被寄予了拨乱反正的厚望,别看田任丘手上很少平白无故地兴起什么大狱,可这一个多月以来,他在京城官员的渲染之下,已经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了,京城官员甚至喊出了‘迎回九千岁’的口号,可见双方的矛盾已经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清君侧不是没人想喊,但被叫停了,因为自古以来,清君侧的人往往都在地方上,这些京城的官员一般都是‘君侧’,属于被清的那部分,就算想喊,他们也得走远点再喊,不然在京城喊这样的话,内卫是谁都不收拾,也得先把你给收拾了去。

“迎回九千岁,处死田任丘!”

“百官联署!放弃代管说,放弃幻想!禁止绥靖!调回边军,集中力量死保江南!”

如果说百姓们,似懂非懂,还只是议论几句‘无非是南边的事’,并不清楚半壁江山代管说的来龙去脉,以及目前局势发展至此的真正原因,乃至南官的诉求,只能在登闻鼓院外凑热闹的话,就在他们的住处不远,可以对着坊内大街开口,门口有门当瓦对,能养着小厮侍女,甚至养得起一匹马,买得起自行车的官宦宅院之中,人们在讨论的,无疑就是这一次大风波的核心问题了:目前,虽然官方依然没有公开承认所谓的半壁江山代管说,以及‘代管费’说法,但行宫方面也一直保持了沉默,这其实就等于是默认了,这可如何使得?各南人官僚,必须放下成见团结一致,下死力阻止此事!

“不是说要打赢——不说打赢的事情,但不能就这样投降罢!”

“买地要图谋江南,这个不怪朝廷,但至少也要抵抗一些时日!否则,国朝还有什么骨气可言?!脊梁都要断了!呜呼哀哉,我等便是还活着,性灵也于风骨偕亡!”

——这是好听的说法,潜台词则是众人了然的:不说打赢的事情,因为谁都知道打不赢的,但一定要打——理由就在下句话,‘至少也要抵抗一些时日’!

抵抗到什么时候?抵抗到族人能逃跑的时候,钱能出来多少出来多少,人能出来几个出来几个,总之,若是和传言一样,在家乡的亲人和所有族产都被皇帝卖给买活军,就为了多些代管费……那他们这些人还当什么官?操起刀冲进行宫,叫皇帝看看,什么叫做‘匹夫之怒、血流五步’,大家一起死好了!

虽然在消息传出的第二天,宫中就对这个消息进行了辟谣,但单单是辟谣,不足以平复这些南官的焦虑,几乎是本能地,他们立刻寻找到了自己的盟友:因特科在京畿扩散而恚怒的北进士们!南北两榜从未如此团结一致,臣党的规模前所未有的壮大,直指所有矛盾的核心——阉党田任丘!

田任丘一死,问题迎刃而解,特科没有这样的旗帜人物号召,在京畿燕赵势力衰退,附和北进士的利益,而少了阉党这个亲买派的斡旋,代管费谈判半途而废,逼得皇帝不得不对买强硬,不得继续卖土,这是南进士短期内的目标——至于缓解了眼前的危机之后,他们会不会写信回家,示意家里人把田地、铺子甩卖给买活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此时还无须去讨论么。

虽然手里没有兵权,但这南北进士集合在一起,他们所体会到的力量却也十足庞大,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些日子以来,百姓看到的登闻鼓、午门,只是热闹的一部分而已,实际上,六部衙门公事已经泰半停摆——同时得罪了南人、北人,谁还给你干活?现在京城还没出什么乱子,不过是因为管理庶务的多是本地出身的小吏,一时还看不出来罢了,再过两三个月,国家政务停摆,对京城和地方上深远的影响,才会慢慢体现出来那。

“听说,如今皇帝夜夜烦忧,便连身体都不能坚持捶打了,停训已有三日,不过依旧是强撑着一口气,不愿放弃田任丘……但也多次召见心腹特科密议,又试着向次辅与其余阁臣示好……奈何众人都是婉拒,直言无法接过这个担子……”

这一日,在京郊一处别院之中,温二公子双颊绯红,披袄而坐,离开了城中的套房,他似乎有些不适应,才说几句话便咳嗽了起来,一边轻轻拍着清减了不少的脸颊,为自己提神,一边轻声对身边这些串联诸官、鼓舞闹事的年轻骨干小官说道,“诸位,差不多是时候了——可以发起一次总攻了!后日乃大朝之日,我等本就要进宫朝拜太和殿,也正是我等义人公然聚会的好由头……”

“不如,便乘着此时,夺下太和殿,攻入奉先殿,以祖宗牌位为凭,逼得未家小儿交出田任丘,当场处死!”

“好!”

“妙计!”

这段时日以来,被层出不穷的坏消息闹得恼恨交加,满是怒火的官员大有人在,虽有老成持重者听了感到不妥,但也已经有人一听便感到恰可,迫不及待地高叫了起来:“早该如此了!”

“一片冰心在玉壶!等死,愿死谏死国!”

“册那!一帮宗桑,早该闹出点大动静来了!也好表一表我等的手段与决心!”

“就这么定了!攻破奉先殿,处死田任丘!”

“攻破奉先殿!处死田任丘!撤销特进士,开战买活军!”

战略口号迅速地丰满了起来,很快,众人都被裹挟其中,也形成了共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京城这场闹剧,也是到了最后收科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