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854. 哈维的两封通信 羊城港.哈维医生 一…

买活 854. 哈维的两封通信 羊城港.哈维医生 一…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一转眼,洋番使团到达买地,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他们的本职工作不能说完成得不好——各大教会派遣船只来华,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在东亚、东南亚甚至是南亚海域的通行权和贸易权,这是他们最看重的目标,除此之外,如果能把敌人排挤出交易网络,那就是意外之喜,但他们也做好了在这个目的上失败的准备。

毕竟,如果抛开对华夏王朝的浅薄印象,以欧罗巴诸国之主的政治视野来套用在买活军身上,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个结论:买活军没有必要限制任何一方来华交易,不论是弗朗基还是英吉利、法兰西,甚至是现在没有启程东来的欧罗巴诸国,只要他们能到达买活军的港口,给予他们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买活军又有什么理由不和他们交易呢?

所谓的政治接触,其实就是这样,就各自的利益立场尽量达成一致,教会们都达到了最基础的目的,虽然垄断渠道的尝试,在意料之中宣告失败,但他们还有别的目标可以达成,别的好处可以指望——传教是别想的了,在华夏大陆上传教没有丝毫的好处,别被反传教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学者们还是可以尽量学习买活军这里先进的知识,能学到多少就是多少,教会也可以设法买到一些买活军的商品,不论是奢侈品还是火器,对于他们背后的势力来说都是大有好处。

有了这样的目标,教会当然大力支持学者们学习汉语,甚至有些督促的味道,因为学者们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能决定他们的得分,得分又决定了购买额度,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体系。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立场来督促这些学者了,因为学者们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大多数都从买活军那里获取了一份收入,完全足以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又该怎么约束这些人呢?倘若他们要把这些学者列入管理,学者们表示反感的话,他们还能强迫对方做事吗?

这当然是不成的,他们可是在买活军这里,按照买活军的规定,学者们的行为由买活军衙门负责管理,其余任何机构不能强制,教会能做的只有倡议而已,但倡议的力量注定是很微弱的。审时度势,他们最好的办法反而是对学者们放任自流,如此还能降低冲突的可能性,甚至于,还要加以笼络,这样在恰当的时候,还能打出感情牌,哄着这些学者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这样的策略,或许沃利斯那些小年轻们没有感受,但哈维医生长久担任宫廷医师,他本人尽管不干涉政治,但对一些伎俩还是心知肚明的。不过,当然这种怀柔政策也给他们英吉利的学者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他们可以完全任意去学习买活军这里的所有科目,包括了一些和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来说还应当被禁止学习的东西。

比如说——华夏传统的‘雅文’,这东西和买活军使用的白话文形成对应,是千年来华夏识字者普遍所用的叙事语言,相当的晦涩,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但完全无法在回归欧罗巴后派上用场,毫无疑问这就是属于无用的东西,浪费的是学者们宝贵的脑子,尤其是一个擅长数学的学者,在这上头花费时间,简直就像是把金子往海里丢!

但是,在英吉利使团中,数学天分最出众的沃利斯,却逐渐公然地学习起了这门学问来,他学习这门语言,主要是因为对华夏的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学,又是白白地浪费时间。沃利斯现在同时学习五门课程,他轻而易举地通过了数学高级班的结业考试,获得了进入大学数学系学习的资格,同时,还在学习雅言、历史、化学、物理,毫无疑问,他的时间被占满了,每一门科目的进展也会被相应地拖慢,很难指望他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蒸汽机或者火器专家,把工业生产的窍门带回英吉利去。

如果说,对于莫顿牧师们来讲,有什么是可看告慰的话,那就是沃利斯绝不是唯一一个分心的人,那群法国人没有一个不跑偏的,德札尔格公然地学习政治,他和沃利斯是雅言的同学,也在跟着学历史,倒是把自己的建筑专业放弃了一半了——但只是一半,作为建筑师,他受到了买活军衙门的重用,他们时不时地让他去建筑系旁听学习,指望着德札尔格能把自己的欧罗巴见解带进如今买活军的建筑业中,因为现在流行的双层平顶建筑,也有不少弊病,在建筑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人们是很指望做一些实用的改进的。而且,当然了,作为建筑师,来到羊城之后,德札尔格也对那栋在建造的五层板楼心醉神迷,时不时地去工地瞧瞧,他有很多问题想问工头呢。

可除此之外,他没有什么心思放在数学上了,而是着迷地研究着买活军的政治,并且对于同期来买的洋番们,不断地散播着自己的暴论:法兰西为什么需要国王呢?瞧啊,买活军这里发展得多好——他们就没有国王!

其实,就算不说买活军这里,华夏敏朝的百姓,日子过得不也比欧罗巴的百姓好得多?不能说欧罗巴的百姓就天生的粗野无知吧,归根到底……好像原因在于农业啊。

相对于高调的法兰西浪子,哈维医生的态度是克制且低调的,他没有和任何人公然交流过,表面上他选修的是非常符合专业的医学和生物,但私底下,哈维医生在图书馆,看的书籍可就相当的杂乱了。这也是他成为图书馆常客的原因,虽然对雅言,他没有什么造诣,但是他看了很多买活军印刷出来的天书,尤其是农业、地理、气候类的书籍,这其中不止一本书提到,欧罗巴的农业注定是不能发展得很繁荣的。

其原因在于纬度——欧罗巴是高纬度地区,而更致命的还有一点,就是环地中海的‘雨热不同期’,这就让欧罗巴那块的农业收成注定不如华夏这里丰厚,耕种和放牧的收益甚至相差无几。如果说华夏这里耕种比能达到种一得十五,那么欧罗巴的耕种收获比,就通常是种一得四……这就是地理的区别,不是人力能够跨越的藩篱。

回忆起他自己农庄的收入和产出,哈维必须承认这话不假,而他也从书上学到了一个他很认可的观点,那就是组织性是由农耕的普及性决定的,他认为这解释了华夏百姓极强组织性的来源,以及华夏这里随处可见的小型公众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小型水利设施的普遍程度简直让人吃惊,这都是社会以强规范组织在一起的有效证据,而欧罗巴人的粗野和无序也有了来由,多年的游牧生活,使得欧罗巴无法有太多人定居在一起,百姓们的组织性显示出极强的差别是符合逻辑的。

这样的解答,当然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它也回答了自从来到华夏之后,这些洋番们心头萦绕的终极疑问——大家都是人,难道天然就有什么种族比别的种族更高级吗?为什么呈现出来的面貌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大概会有一些人,在受到巨大冲击之后,发自内心地认为华人就是比欧罗巴人种高级,所有的先进都是无需解释的,欧罗巴人种的劣根性就决定了他们如今呈现出的不堪面貌。但是——这样的人,无疑是缺少自尊的,他们在强势者面前的丑态,会令正常人作呕。哈维知道,大多数学者还是和他一样,不愿意简单地承认这就是人的区别,大家都在寻找着一个终极的答案:为什么华夏这里如此……如此文明?且不说买活军境内,就是在敏朝的地盘上,他们也拥有更强的组织性,更好的识字率和相对更发达的官僚体系?

如果是地理条件天然的限制,倒是说得通了……但这么一来,事情注定不会像是德札尔格想得那么简单,不是说,‘他们不要国王也可以,那我们不要国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想就太幼稚了。哈维倒不是说真觉得国王就是不可或缺的,说实话,他接触过的国王可不算什么有魅力的人物,只是,引述自买活军的政治理论,归根结底,政治体制要适应生产力,还是生产力问题。

但是,要提高生产力,进行……买活军现在所做的,进行工业生产铺开,把产品从手工转化为工厂生产的过程,先决条件必定是识字率的提高,但识字率的提高却又需要生产力的提高做基础,否则盈余产品根本不够开展教育的花费,哈维意识到他的设想在这里就走入一个死循环了,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现实是,现在他没有鸡也没有蛋。整个英吉利都没有太多的农业盈余,想找到多余的口粮来做这些事,他们就得把目光瞄准那些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

海外殖民地……这就是现在那些冒险家在做的事情,在更有条件进行农业生产的地方产出巨量盈余来反哺本土,就哈维私下推演的结果,这似乎是欧罗巴工业化的唯一可行道路,但现在这条路他也并不是太乐观,因为他们来到华夏之后,也见证了这个泱泱大国的烦恼,如今的小冰河时期,也在逼迫华夏人进行战略难移,他们要用现在还是化外之地的东南亚,甚至是南亚来生产大量的农产品,承接一整个大国的饮食需求。亚洲距离太远,实在是很难染指了,非洲和新大陆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很难说华夏人会不会在这两块地盘上和他们展开竞争。而更值得担忧的是,国王们能否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而不是醉心在大陆内部争权夺利,抢夺着所谓霸主的虚名?

哈维医生对此有相当清醒的认知,华夏毕竟距离欧罗巴实在太远了,就算是大声呐喊,传到欧罗巴时也只有虚无缥缈的回音了,而国王和贵族们,他们的反应速度慢得就像是蜗牛,被当面扇几个耳光都很难清醒,他认为这个时代正身处在一辆飞快行驶的马车上,尽管马车前进的方向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恐怕有能力改变方向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所有人都只能跟着这辆马车飞快前行,直到它到达御者想要到达的地方,没有人能改变什么,哈维不能,当然德札尔格也不能。

如果主真正存在,祂又会怎么说呢?

他不由得自问,但很快又摇了摇头,释然地一笑,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书堆中的《宗教学》书皮,暗地里,哈维已经数次阅读过这本书了,他还打算啃一啃《金枝》,这本书是他无意间发现的,在图书馆的书堆里躺着,似乎相当的冷门,只有黑大汉学生在借阅,但哈维对它的内容很有兴趣,他认为这有助于让他弄明白早期宗教是如何发源的。说到底,宗教也不过是在人类的臆想中发展出的一门学问罢了。

但是,不能说马车的终点就一定是什么天堂,他想,当然了,来到买活军的一年内,我们看到太多绝处逢生的故事了,哪怕是现在,从北边渡海而来的帆影也依然让我感动,又是一批人搭乘着船只离开了故乡,去一片新的土地安家,但是,这一次不是哭喊的黑奴,而是被同胞拯救的汉人,从饥荒和旱灾中逃脱,接受了同一种族的好意,前往一个没有剥削和饥馑的新家……

人类真能有这样的善意吗?我一次又一次地惊叹着。

他在草稿纸上信笔写道,这些是不必被国王见到的思考,【这样的善意无疑跨越了时代,就如同它的主人一般,拥有伟大的胸襟,我能理解买活军中存在的,对谢六姐普遍的崇拜,但是,这一切有时又有些太好了,好得让我怀疑,它能否一直持续下去,世界的本质真的会因为我们变换了一种思路而改变,从残酷变得美好吗?】

他是一名医生——这是前提条件,哈维见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他的心中有时冲荡着一种理想主义者特有的悲观,他谨慎地写道,【我们真的能如此快乐,真的能一直快乐吗?从生产力角度说,买活军的行动是否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生产力所能提供的资源?谢六姐从一个很小的城镇开始自己的统治,她迅速的扩张,现在,买活军似乎要吞并下更广大的土地了,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她需要谨慎,但马车的速度却越来越快,最终,她能控制住这辆横冲直撞的庞然巨物吗?】

他停下笔,久久地注视着面前的草稿纸,在这个问题上,哈维医生的思绪一片空白,他毫无头绪,没有答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该乐观还是该悲观。

【德札尔格开始学习政治,这对于法兰西未来的思想阵地似乎会带来一股新风。】

最后,他甚至没有在信里提到德札尔格的倾向,只是轻描淡写地对英王暗示着,帮助德札尔格或许正是英吉利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手段——在敌人内部埋下混乱和冲突的引子。【费尔马十分谨慎,他主要学习理科,对于政治漠不关心。至于沃利斯对历史的偏好,教士们也正在耐心地纠正……】

【莫顿牧师也开始学习医术,让.阿诺在学习公众卫生学,这是个冷门的学科,但我也感到相当的兴趣……德札尔格似乎想要写信把笛卡尔也给叫来,但是,他找不到人给他送信,目前来说,他们给法兰西积累的分数还没有很好办法来变现,如果法兰西王廷继续轻视此事,那么,笛卡尔的承运商就有大便宜了……】

笛卡尔、帕斯卡父子,甚至是梅森本人——英吉利本土的人才往后靠靠,哈维心想,新教应该会热衷于把旧教的欧陆天才运送到华夏来,给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此外还有伽利略,他在路上了吗?移鼠会的教士们应该把他弄出来了吧?

他迟早是要回去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但是,如果在他离开之前,能看到这些最聪明的欧罗巴脑袋,在买活军这里济济一堂,放下偏见和仇恨,谈论着一个纯粹的问题:欧罗巴在华夏崛起后的新方向。就此开一个沙龙,那么,哈维医生会打从心底获得深深的满足的。即便答案或许不让人乐观,即便答案改变不了命运,但这就是人类,人类总是不可救药地好奇着,渴求着一切问题的答案,即便已经追寻到了已知的全部,但永无止尽地贪婪仍然会让他们不断地探索未知。

如果马车达岸了,又有什么不好呢?

譬如现在,哈维医生就不可遏制地思考起了这个问题。如果谢六姐抵达了她的终点,如果,她的道统的光辉也照耀到了欧罗巴——对于贵族那当然是灭顶之灾,但对于哈维所出身的阶层呢?对于中产阶级、小市民,以及那些,那些最苦的,牲畜一样的农牧民们呢?

这在他的有生之年,是绝不会发生的事情,对此,理想主义者的哈维很清楚,但有那么一小会儿,他严肃的嘴角因此松弛了下来,甚至在不经意间扭曲成了一个微笑。哈维医生悠然想,又有什么不好呢?

真这样的话,那也不错,不是吗?:,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