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04.不足为外人道也

买活 904.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02 09:32:11 来源:gegedan

“这么说, 锦官城现在也尽入我们买地之手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派谁前去接收是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扎,潭州城内已经有了相当显著的变化,首先显而易见的, 就是码头边上多出来的水泥大路——这是所有州县拿下来之后必须先修的东西,水泥路修好了,后续的城建改造才能展开,当然, 如今买活军的地盘一下扩大了若干倍, 不可能是每个小县都有这么快的进度, 但潭州也算是两湖道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且又在大江边上, 得风气之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再要往下, 就是城中百姓的精神风貌了,半年以前, 在此地百姓中常见的迟钝、颟顸与因饥饿而来的不安、仓皇,悄然间已经完全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正在经历巨大改变的城市居民所特有的匆忙, 人们呆着在过去半年间, 显著丰满起来的脸颊, 以及脸颊上的血色,把有了光泽的头发毫不吝惜地剃成了寸头, 很多人都穿上了簇新的棉衣, 在九月里这个刚刚寒凉下来的天气中,他们有了可以蔽体御寒的衣物, 穿着可以挡风的布鞋,天色一亮,就在街头匆忙地奔走了起来。

如今, 这些百姓们可是有太多的事情忙活了,除了为生计着忙之外,本地的居民要上的学还有很多——就算是想偷懒也不行,不上学,就找不到好工,找不到好工,那就和街面上各式各样的好吃的无缘了,倘若想要坑蒙拐骗弄点歪道钱呢,各地的矿山还都缺人呢,听说山阴那边,如今煤、铁、铜矿都在开采,什么时候都缺人,大多数重刑犯都送到那处的大山中服刑,下了黑黝黝的矿洞,什么时候还能再上来,可就不好说了!

日子不再像是从前那样了,从前想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难,有些时候做工还不如饿着混着,对付着一口过,自打买活军来了以后,至少有一件事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那就是,一个人倘若好好地干活,他起码是能养活自己的,如果吃得差些,一个下力气干活的成年人,养活四五个老弱也不成问题。而且,只要能够守好买活军奇特而又苛刻的规矩,那么也就不会有人来胡乱欺负你——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被更士们呵斥几句,这都不叫被欺负了,被欺负那是走在当街上,随意就被鞭打、驱赶甚至是抓起来去服役,只要能避免这样的情况,这些小民便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松快,日子非常的好过啦。

毕竟这里是沿江的州县,和山区不同,消化的速度还是很快的,甚至在宗族势力的抵抗上,要比当年泉州、榕城的感觉还更小些。谢双瑶认为这有好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本地是藩王居所——有藩王的地方,附近根本就不会有太多成气候的宗族的,因为藩王和他的眷属,基本就把地主的生态位给占完了。

因此,在有藩王的地方,买活军消化接收起来其实还比偏僻山区更快得多,只要把大头打掉了就行,余下的百姓都是一副在藩王的重压下辗转求存的惨相,气都快没了,压根就没有余力把宗族发展起来,理所应当,他们融入买地,转化成为合格活死人的速度,必然是很快的。

这么看,当年敏朝的布局,倒是还方便了买地呢,一个地区,只要有一两个这样的州县,买活军就等于是在本地有了很坚实的支点,这些百姓也会成为合格官吏的来源,且不论之后的腐化速度什么的——这个必然是有的,适当的时候卸磨杀驴,清洗一次就行了。

有了这样的州县,买活军就很方便依托它去展开工作了。因为这些百姓必然是最拥护买活军的,不管他们是否会收受贿赂、弄权肥私,这一切的基础仍建立在买地的统治上,如此,再遇到客户人家作乱的情况,他们就肯定不会被裹挟,而是会自发地去阻止、告发,成为民间的第一道安全网。而且,毕竟是大城市,百姓们见识较多,思想也比较开明,他们是相对好教化的。

“……至少比川蜀那边要好得多,那边就是僻处盆地内,实在是太安逸了,办事能力太差,很多地方都考虑得不周到……”

翻阅着手里的报告,谢双瑶有点不满意地嘀咕了几句,她的感慨当然不针对蜀王眷属的下场——在他们沿路西进的征程里,蜀王算是下场比较惨烈的,他本人先且不说,王府管事基本是全灭了,被情报局用机关火铳点名弄死的那些之外,余下的也没落得着好。情报局在背后,让临时情报员全彩凤,搞了个诉苦大会,‘涤荡’残旧思想,鼓舞民众从真龙血脉至高无上的思想藩篱中走出来,控诉蜀王多少年来对百姓的盘剥。

这个大会一开始效果还不太好,因为百姓的思想禁锢一时半会还没那么容易挣脱,但在行动小组组长刘雯,把皇庄佃户带到现场之后,气氛就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些佃户声泪俱下地把自己的遭遇一诉说,百姓们没有不唏嘘泪下的——就这样,余下的管事也没几个能跑掉的,除了一两个的确没有劣迹,深居简出只在王府中管内务,也还算与人为善的以外,其余基本都在诉苦大会上被当中处死,家产籍没,家人送去劳改,蜀王这一倒,光这一块栽进去的都有几千人。

管事都是如此,更不说蜀王的嫡系子女了,蜀王世子被蜀王‘自己干掉’,这就不说什么了,其余成年了的子女,性格有恣睢些的,手里若沾了人命,都很少能活着走下诉苦大会的审判台,那些佃户盯着呢,其中个别被折磨得特别狠,遭遇还特别惨的,上去了手足并用,一张嘴都是往喉管咬,真有把人活活咬死了的!这些佃户可不管你们这些王孙公子知不知道皇庄里的事情,反正是一家子,都是蜀王名下的皇庄,那就赔我们一家人的命来!

正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有了这些不要命的苦秧子,锦官城里的舆论风气,立刻就有了极大的转变,之前还为蜀王一家的下场惋惜感叹的市民,如今则是走了另一个极端,恨不得把家养的母鸡不下蛋都怪罪在王府身上,很多人都叫着要把蜀王诛九族——虽然蜀王的九族关联非常广大,甚至连京城都囊括在内,但反正,他们是还想把这股审判、处刑的风气再往外扩大化的,要知道,现在死的还只是蜀王的嫡子,他本人尚在,还有不少庶子,包括上几代分家出去的宗室,也还是不小的数量,民间的意见,是希望蜀王能最后再死,亲眼看见自己的这一支宗室被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才算解气呢!

离奇的是,镇守太监王至孝居然还很支持‘诛九族’论调,这位虽然是皇帝的心腹,但或许正因为是心腹,才知道皇帝最在意什么——喊一喊诛九族,算得了什么?好处能稳稳的拿到手,这才是关键呀,这些宗室血脉,留着做什么?回京了让皇家供养?还是让他们来声张对蜀王遗产的权利?

更不说,虽然对外都说是蜀王发狂伤人,可事情的真相明摆着的,多少人亲历,这蜀王府基本上就是被王至孝上蹿下跳地灭了满门,世子是他一枪打死的——布政使都是反对他的计划,被他威胁着要崩了脑袋……虽然最后这布政使是刘雯杀的,但其实也就只差一个直接动手的把柄而已,王至孝又不傻,他自然要把这些人都摁到泥里,绝不会给他们再翻腾起来的机会了。庶子、支脉可以不死,但必须去劳改!去服刑!如延平郡王府故事!这个敏朝的太监,比买地的官吏还会引经据典,运用道统里的理论为自己撑腰,至于蜀王,他的意见则是‘遵民情’——这是真的豁出去了,要把各地藩王都往死里得罪,因为按照如今锦官城的民情和民议,一旦顺从民意,蜀王可能还不是被简单地处死了事,大家是想把他‘点天灯、熬人油’的,这是大江上游的土匪常见的酷刑,把人做成灯芯,淋油点燃,活活烧死之后,还要把一身肥肉熬出油脂来,做成人油蜡烛,可以说是挫骨扬灰,残忍至极啦。

真要点了天灯,估计以后王至孝的名字,可以止王府小儿夜哭了,日后他再办这种收割藩王财富的差使,那就是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他人到了当地,藩王乖乖地交钱买命,贿赂王至孝,跟他一起回京城过小康日子,自然是再也无法锦衣玉食了,给点闲钱不饿肚子而已,要么就是人还没到,就被吓破胆的藩王在半路伏击,你要来收拾我,那我先反了再说!

谢双瑶对王至孝的心思,也是了解得很明白,知道王至孝之所以做的这么绝,其实还是因为这工作实在是不好做,尤其是川蜀情况如此特殊,如果没有买活军首肯,钱都运不出三峡,因此他不得不把事情做绝,而且要把一些买活军不好做的脏活,揽来先做了去,这样才好和买活军谈条件,俾可多带走一些财富。

对此她也能理解,并且认为王至孝的工作,虽然对蜀王府以及锦官城高官来说是挺残忍的,但从总的结果来看,功大于过,确实是避免了锦官城内外百姓继续受到备战行动的骚扰,说穿了,如果没有到处抓壮丁守城的操作,没有向叙州买药火,蜀王自己不把锦官城内外折腾得乱糟糟的,就是王至孝绑架了他,又有什么用?官僚们反对献城决策的人,会只有这一次这么少吗?

唯独的瑕疵,大概就是没有估量到长期处在恐慌状态下的民众有多么的不可预测了,在蜀王府外还搞了个踩踏事件出来,多死了一些人……但这都是细节,只能说下一次王至孝大概就知道了,抛尸可以,得把人扒光了再扔,那些首饰就让抛尸的侍卫们自己收了呗,这不是现成笼络人心的手段么?这些侍卫拿了好处,以后也就是他的人了。没了财物诱惑,那个把想吃人血馒头的愚民,是掀不起这么大风浪的。

“野路子……也太野了,”她轻轻摇了摇头,“但情有可原,基本也属于买地势力空白区的民众自救吧,不能用买地的原则去审判,那属于苛求了。”

这算是给王至孝的行为定了性了,至于说加不加分,加多少,这个人能否进入谢双瑶的人才库,这就是机密了,反正这种行为买地官方是决不能明面嘉许的,最多只是保持沉默,相信京城也会默契地压下来,绝不会在舆论上做什么文章——双方默契地割让土地,敏朝这边提前运走财富,甚至为此不惜收割藩王,固然丢脸,买活军则放任他们行事,坐视蜀王府屠府,说出去似乎也和谢双瑶万家生佛、光明磊落的形象不太符合。谢双瑶从不排斥台面下的交易,政治家最愚蠢的就是搞什么‘事无不可对人言’,不适合对人言的东西可多着呢,在理想保持纯洁的大前提下,她接受现实中必然存在的种种瑕疵。

“这一次锦官城开城,王至孝的确是出了大力的,作用比之前几个藩王府所在州县的锦衣卫都大得多,战略意义也不同凡响,一下就瓦解了蜀地的僵局,要予以嘉奖,公事这里,蜀王府堆积的财富,贵金属中,金银都可以由王至孝运走,丝织品全给他也没问题,木头什么的,也可以给,只要把书画、药材、稀有贵金属之类的,留在我们手里即可。私人方面,问问他喜欢什么,可以赠予一些珍贵的奢物,如果他想要钱,也能满足他。奢物这边甚至可以送个仙火铳都没问题——但不能给弹药。”

有功必赏,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手下,这个原则错不了,谢双瑶很快就王至孝的要求表了态,皇帝想要钱,那就给他钱好了,谢双瑶并不介意让皇帝短暂地拥有这些货币,反正这些贵金属最终也会回到买地这里,换回粮食和服务的。甚至于仙界的武器,给个一两把的都没什么问题,因为她并不通过控制武器来控制战力,而是通过控制弹药的供给来保证武力的控制权。

目前为止,发出去的武器也有上千把了,因为的确有这么多情报员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给她干活,谢双瑶并不怀疑这些人的信仰,他们的安全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但她也不愿意让这些人滥用武力,所以,仙火铳可以发,但弹药特别少,基本就只够防身用的,大部分时候,来上一枪,显示神力之后,就得靠情报员的三寸不烂之舌脱身了……

就像是锦官城,也就是最开始那会儿,处理被叫来的管事时,一开始用了几发,把首脑打倒之后,情报员用的就是自产的火铳了,在这方面买地的供给则非常的慷慨,虽然自产火铳,在连续击发后会因为枪膛过热而失准,但多备几把这不就行了吗?总之,王至孝预料得的确不错,在被派遣到锦官城这样评估认为异常危险的地区时,情报员的火力储备是绝对足够保护自己的,甚至在配合之下,策划一起斩首行动都绝对不是问题——当然,这种火铳就算落入敌手也不会有太大的妨碍,因为目前来说,定装弹药也是买地这里的专供,普天之下还没有第二个药火工坊能稳定生产出不炸膛的定装弹药来呢。

想到这里,谢双瑶的眉头不禁皱了一下:锦官城、王至孝的事件中,需要她决策的部分已经告一段落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却又阴魂不散地浮了起来——那自然就是叙州了,这个地方给她带来了相当的惊喜,一直到如今都是屡屡出人意料,比如说,让一直以来都表现出色,甚至谢双瑶屡次夸奖其胜过锦衣卫不少的情报局,都闹得个灰头土脸的‘叙州药火’,现在就搞得人相当的尴尬。

叙州怎么就能自产药火了呢?还是威力这么大的药火,连现在的敏朝药火局都没有这个能力,叙州又是从哪里折腾出来了这批货卖给锦官城,而情报局怎么就连一点儿也不知道呢?

是他们的生产能力有了极大的飞跃,还是机制出现了漏洞,又或者是买地高官的立场动摇,做了蛀虫……

这答案,可叫人相当的好奇啊……谢双瑶皱了皱眉,重新在电脑上开了另一个文档,这个文档已经被反复编辑过多次了,她仍是再三审阅着其中的内容,半晌才轻轻地摇了摇头。

“快刀斩乱麻!”她轻声说,“以力破巧吧,不能再耽搁下去,我要尽快返回羊城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