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67.鲁二的前程

买活 967.鲁二的前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27 00:35:21 来源:gegedan

除了京营亲兵, 按道理是要护卫皇帝北返,不得擅自离开之外,其余的厢军五六千人,要说个个都想留下做活, 倒也是未必的, 这人一上百, 千奇百怪,消息传出之后,愿意留下来的只有八成, 余下那么二成人里,有些当真就是为了赚这来回跑腿钱的,家里有老有小,等不得这多半年的功夫, 的确心急着回去,还有那么几百人, 说来也是好笑,费力巴哈地吃了一路的苦, 到买地之后居然连银子都不要了, 直接就找机会逃出营地, 消失在了武林城内, 合着这么辛苦了一个多月,为的只是省下南来的路费!

虽然怎么想怎么荒谬, 但这样的人真还是有, 更荒谬的还有得是呢, 就说这厢军的挑选标准吧,当时在京里说得好好的,至少也要粗识得几个字, 能读懂拼音,以看得懂签下的契书为标准,按说入选的汉子全都是符合的,可等到买活军这里再组织大家去参加考试的时候,您猜怎么着?还真有若干连最基本考试也不能通过,近乎于交了白卷的文盲被挑出来呢!朝廷的脸面,跟着也丢了不小,先厢军这里私底下埋怨着买活军多此一举,不信任朝廷,还要自己再考一次的声音,一夜间也陡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说这话的汉子,反而觉得自己面上火辣辣的,对朝廷也多了些埋怨。

万幸的是,买地这里,倒没有拿着不放,他们似乎也习惯了朝廷这里办事的纰漏,鲁二等人听那刘营说起来,哪怕是买活军内部交接,该考也还是要考的,这里虽然有考卷纸张上的浪费,但却可免去太多口舌了,“他送是他送,我考是我考,我不考,焉能知道他送来的都是好人?若我们这里考出来都好的,【名实相符】,对上家来说,也是个好声名,也免去了异日若出事了,大家扯皮!”

出事?能出什么事?这可就有说头了,关系到买地的技工培养——买地这里,用的不是学徒制,而是授课制,师傅挑不了学生,学生也不是只有一个师傅,而且技工若是出现生产事故,后果严重的话,在若干年内,甚至要倒追到授课老师这里,对一个班的同学重新进行该技能的考核,是不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出的事,那就要重考规范。

是刨、切、焊、铣的技术不过关,造成铸件大批量不合格,那么也是要找到师傅,对同一批次的学生再同样考核一次,甚至还要重新去统计近年来上报的生产质量问题中,这学生的老师都是谁,如果都是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那么,视情况或者扣除报酬、奖金,或者要剥夺其的教学资格。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课程,是不能缺课上岗的,譬如说,铣工的活,定了是二级的难度,就要由二级工来做,如果让一级工来超配工作,出事了,从车间主任往下撸帽子,厂里的领导也要跟着吃瓜落。这就可见我们买地这里,对这种生产规则有多么的严谨了。”

“因此,一个工人哪怕是厂间调动,从我这里用二级工的身份发出去了,到了接收的单位,也要再考核一次,如果符合不了二级工的水平,那我当即要和前厂去商议,去找原因。若是接收厂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用了,到最后出了事故,考核下来没有二级工的水平,再去找前账,这都过了多少年了,前头的厂子说人从我这里出去是二级工水平,就不许他后来退步了?——这你该怎么说呢?”

虽说敏朝的工坊,其实也有诸多严苛的规矩,但那些规矩,多数还是以师徒制为核心,更多的像是工坊主人直接找大工师傅,由大工师傅来管理他的徒弟们,在徒弟之间又存在森严的等级。和买地这里的规矩又不一样,鲁二等人都是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又开了眼界,这才知道,原来买地也不是特地不信任敏朝的衙门——听刘营这话,他们自己人之间也彼此防范着那,看来,买地的百姓也和敏朝人差不多,万万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主子,便突然间诚恳老实、一片赤心起来,买地这里,时不时也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事情!

该说不说的,知道买地内部也少不得有这些勾心斗角,倒让这些汉子们,对于买地多了几分亲热和归属感,没那么自惭形秽了。甚至于他们也敢于在各种工作中开始挑拣起来:买地这里,一向是缺工的,而且一直是缺有基本‘脱盲’文化水平,肯服从管理的壮劳力。这些厢军从京城一路走到武林,便是再懒散的人,也操练出来了,至少知道定时起身,定点吃饭,注意卫生……这不比那些刚从山旮旯里出来,饱饭没吃几天,人还没挑担高、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户好?

话说回来,也是因为鲁二他们班跟的是刘营,一路上刘营都给养成了习惯。到考核的时候,才知道他们这样是很吃香的,至少要比跟了敏朝本地营长的那些班组吃香,鲁二等人,此时方才知道刘营用心良苦,对他都更是感激——他们通过考核之后,买活军都给发了序号,是按成绩排名来的,排名在前的人,可以先挑岗位,鲁二等人就因为‘纪律性出众、卫生习惯良好、可融入本地风俗’,额外加了至少二十分!

这三样优点,不是刘营这里有心,这帮汉子哪个能得加分?众人因此更加信服刘营,都请他参谋选岗:买地这里,提供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岗位,考试通过的可以自愿挑选,且报酬都是二十五文一天,有些岗位实得二十五文到手,有些是实得十七文到手——因为他们预计是要回去的,因此不能任由他们在民间散住,除了那些住厂里宿舍包吃住的,不管住的岗位,买地要给他们找地方住,早晚要点名,饭也不能随意每餐出去吃,是要给搞食堂的,这样算下来,一天吃住包了算八文钱,倒也不能说很贵,不过这明显就不如二十五文到手的实惠了,因为这二十五文的岗位一般也都包吃住,最多略去中午一顿,算算中午吃个三文钱好了,按买地的标准尽可以吃饱,那一天就多了五文,四五个月算下来,也相差好一两银子了呢。

倘若是没有通过考试的那些,还要先上课,上课期间自然没有报酬,一日还要倒欠八文钱,做工了再倒扣回来。若是两次考试不通过,那就只能被分配一些挑粪、刷马桶的苦工,而且一日收入只有二十文——收了八文的食宿费之后,还要再收两文钱的管理费,因为这些人是文盲,买地要额外分人出来管理,给他们解释规矩、朗读文字,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人的工钱,都要从管理费上来。

“倘若考出来考不出来的,考得好考得差的,到手的都差不多,那谁还愿意下苦功?既然考,那就要考出区别来。我们买地用人,一贯是这个宗旨,如此方能激发大家那向上的心思。”

刘营也很得意于他这一营考试成绩的优越,可想而知他也能因此得些好处——这话说得也是有理,大家也都认为倘若所有营长得的都差不多,那刘营这一路额外的用心,岂不是亏了?便正是要多劳多得,才算是公平么!都道,“这买地便有千般不好,这一点也是好的,‘混日子’三个字可以收起,那俺们难道就是天生的懒汉,只知道游荡,不知道奋发不成?刘主任您给我们指条明路,挑个好岗,我们必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不给您丢脸!”——他们私下猜测,若是在岗位上干得好了,刘营也能得些好处,毕竟这就是买地一向的作风。

刘营听了,果然满面是笑,拿了那张单子,对众人说道,“我们这里有些岗位是好挑的,譬如老夏,原本杀猪卖肉的,浑身有把子力气,你去肉联厂万不会有错,这杀猪毕竟也是一门手艺活,如今粮食富裕,各家养猪都多了,城边又不许私宰,武林这里新设的肉联厂很缺人,你一去操刀就能干活,考核通过了,能顶个大师傅的岗的话,那就不是一日二十五文,而是三十五文,还包吃住!只是要起得早些,不是轮班恐怕没时间出去溜达。”

但凡是杀猪的,从来都是披星戴月,凌晨交四更就起是家常便饭,没想到在南方也是如此风俗,甚至还要更早,尤其是在夏日,只有乘气温最低的午夜凌晨杀猪放血、开膛破肚、燎毛烧皮再打个钢印,市民清晨早市才能买得上肉,不然到盛夏了,那肉一过午就留不得,就要发臭。

上午十点以后,没卖完的肉就要杀水处理,不是做白肉,就是做卤肉,总之不能白留着——至于说各家买回去了,那倒还好,南方这里水井多,吊在井里保温,或者在灶上挂着被烟熏着,还能保到晚上,但也基本不敢留过夜的。肉联厂这里又没有冷库,背靠宝石山下,挖了一个山洞能存点肉,平日还好,但三伏那几日也熬不过,恰好他们这就准备度夏了,因此接下来几个月,肉联厂是额外的辛苦。

不过,三十五文一日,这些辛苦就全说不得了,老夏笑得一口豁牙全露出来了,只是点头道,“咱也说,这肉联厂的活合该我去,只不知道厂子里还有什么别的讲究,又怕自己嘛事不懂,丢了营里的人,如今刘营说能去,咱一颗心就大安了!”

屠户确实是要把子力气,也要手艺,会杀不会杀的差太多了,那老屠户一刀下去,猪一声不吭当即咽气,放血、拆骨一气呵成,不会杀的,猪脖子上喷着血尖叫着到处乱跑的,每年乡下都有——别的不说,浪费了那猪血也是可惜!因此大家虽然艳羡老夏,却也知道能和他争抢的人不多,其余人便是去了肉联厂,也是做苦力搬肉去的,轮不着他们杀猪。

事实上,这里各单位要的也都是力工为多,只是看各单位的不同罢了,吃香的都带了厂字:纺织厂、机器厂、肥皂厂、火柴厂、水泥厂、铅笔厂……买地这里厂子实在是多,算下来至少近百种厂子都缺力工,再往下那些什么洗衣厂、环卫局、河工组、建筑队,大家就看不上了——这京城老爷们眼界就是不同,建筑队在买地还算吃香的,他们都看不上,认为倘若愿意进建筑队,当时就跟着去修那个海清河晏园了。但凡是建筑队、修路队都是比较颠簸,不断迁徙风餐露宿的,而且距离城区都比较远,难得来武林一趟,就算是做力工,也愿意在一个福利较好、比较安稳而且距离城区比较近的厂子里干活。看不上就看不上吧,牛不喝水强按头,没有这个理,其实这些地方为什么缺力工呢,大概也是一个理,买地的百姓一旦发现力工和农户赚的差不多,又自忖没有做技工的希望,很多人也宁愿去种地的,种地的辛苦是有时有候,比较自由的,也有歇着的时候。力工的辛苦却是每日上工都要承受,就歇工那两日实在休息不下来,有点儿熬命的味道哩!倘若要养身子骨,那就要舍得吃,计算下来,还真不如种田手里能落得多些。

这道理,如今在买地逐渐形成共识了,所以力工才不算太好招,得瞅准了这些体壮的老爷们,倘若可着那些初来乍到,还保留了饮食上克扣自己,为了攒钱卖力干活的苦哈哈里找力工,那真能做死人的,买地这里岂不也要和敏朝一样,三不五时就传出工亡的消息了?因此,刘营也不和他们争辩,把众人都安排了:

多是顺着众人的性子来,那爱抽卷烟的送去烟草厂,平时就乏力气但手巧的送去火柴厂,“实在不行你就糊火柴盒,那也是个营生,总归这货轻省,便是帮着运货也不吃力,只是福利差一点。福利好的厂子,无一例外是干的苦的,比如水泥厂,每天都要推车装石灰石去粉碎,不但吃力,灰尘还大,虽说那是个富得流油的厂子,但大热天的还要戴口罩,须得是能吃苦的汉子去——不过,福利是多的,管吃管住,一日三餐基本都能见大荤!莫说一般的厂子,就是衙门的食堂也未必能供得起!”

水泥这东西,如今在天下的地位约莫着就相当于从前的绸缎,那是可以当钱使的。一袋上好的水泥,价格非常□□,而且各处都缺,理所当然水泥厂的吃穿肯定是好,大家听了不觉得诧异,都能理解,只是认为这胜过衙门食堂有点夸张了。刘长智笑道,“这是当真的,莫说好厂子的福利,那好厂子里管机器的大工,连厂长都要给面子!敢和厂长大声说话!一日拿五十文、八十文,收入真比一般的吏目还高!”

大家听了,便是一阵哗然——这都是到了地头才能感受到的事情,在京城,就算听说买地的工人收入高,那也没有丝毫的触动,因为‘做工的’和‘工人’似乎还是两码子事,而这些年来,京城虽然也多了一些工厂,报酬也并不低,但很显然大家的生活中,认识的工人也不算多,倒还是‘做工的’多一点,而且,只听说京城工厂收入还可以,但怎么去应聘做工人,进去之后,怎么一步步往上升,这些都是不太知道的,似乎和百姓的生活总是隔了一层,不像是在买地这里,非常清楚明白,好处又明摆在眼前,真真儿让人不能不信,这一下就让人很心动了!

——毕竟,这高级工也是一步步学上去的,大家全都是考,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就看你机灵不机灵,肯干不肯干罢了,有些自负聪明的人,怎么能不心动,都打听道,“入厂后,若是自己肯学,厂里可有课上的?”

在京城这大概是没有的,虽说扫盲班也是开了,但大家也是一路走过来的,不会不知道买地这里的学习氛围有多浓厚,这买地的衙门,简直是想方设法把学堂开得到处都是,村头巷尾,哪怕是屁大的祠堂旁边,也给它开个学堂起来。因此大家都认为厂里大概也是有专门的课程学的,果然,见刘营微微一点头,便立刻有人道,“那您挑个技工好入门的厂子,便是一时福利不如,那我们也是情愿。艺多不压身么!倘若能学会了一门手艺,胜过那几块肉哩!”

“那要说技工好入门,就是造机器的厂子最需要技工了,别的工厂,需要的是操作工,和机器打交道的是维修工。你们都去机器厂好些。”

刘营这里显然也有一本资料,比厢军众人得的都齐全,哪怕大家人各有志,他也能一一从容指点。这心灵手巧,本身文化水平相对高,学东西快的,安排去了机器厂,有一身力气能吃饱,寡言少语遇事随大流的,肯吃苦的,给挑了水泥厂。本身比较拈轻怕重,爱游逛爱看热闹还爱俏的,去纺织厂,“纺织厂多在城郊,进城方便,那些花色布料俏不死你!”

这样一一安排妥当了,又对始终不言不语的鲁二招手道,“老二,你是个实心眼子的,旁的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下南边是你家小姐叫你来,这会儿她要登海船去羊城港,不能给你做主了,你便听我的,我早给你看好了。你也去纺织厂——却不是去武林城郊那个,下头的州县,有个新开的纺织厂,有特殊人才需要报上来——缺一个打更上夜的,需要一些武艺在身,再能调弄狗。不但包吃包住,因夜里可能遇贼,工钱还开得高,一日是四十文,若能把贼抓到,另有赏钱。你说,这份工作如何?”

论到待遇,这是数一数二的了,众人闻言都是一阵羡慕的喧哗,不过,却不敢有人说和鲁二换——一般说需要武艺去上夜的,还点明了夜里遇贼,那就都是不好干的活,捉贼没捉到,自己折进去的例子有的是。只有鲁二,艺高人胆大,闻言便满不在乎地应了下来,谢刘长智道,“主任,多谢你照顾我,咱们都不能喝酒,今儿我做东,请您并大家尽情吃顿肉,也算是我们兄弟谢您一路的恩德!再感谢众兄弟信我鲁二的为人,跟我一路南下平安到此!”

刘长智啼笑皆非,见众人中有些人不以为然,也有一些人跃跃欲试,也是微叹人性不同,忙道,“别了,这顿肉不吃个几千文下得来?你这也真不是个过日子的性子,我劝你,然后还是耐烦琐细些为好!”

他这样讲,那些老实忠厚的班员也松了口气,忙跟着相劝,鲁二方才罢了,还有些人则颇为失落,这顿肉没了,确实让他们咂嘴惋惜。鲁二看了,心下也是明白,但他装不住事,并不在意——他是只认了一个道理:这辈子只能靠武学出身,那就不能破这童子功,也不会有孩子。没孩子留钱做什么?至于说老娘么,哥哥嫂嫂不分他家产,那合该由他们奉养。他自己挣的,一个高兴,吃光花光了,再挣就是。因此,对刘长智的规劝,也只是记住了恭敬一下,往没往心里去就只有他自个儿知道了。

由是,众人便都各有了去处,当天鲁二在营地小摊前到底是买了几角饮子请大家喝了,算是散伙饭。翌日又去驿馆和张九娘交代去处,话别了一番,张九娘带他南下,本来意思是备着万一有事,能多个人差使报信,这一路都还太平,她品级不高也的确不能带鲁二去羊城港,知道鲁二有了去处,便好生叮嘱了一番,让他小心做事,勿要生出事端,又答应为他捎口信给家里道明下落,还给了他二两银子傍身。

其实她不提,鲁二都想不起来往家报信,既然张九娘给了银钱,又送了个人情,便也拜谢一番,依着买活军的安排,乘上乌篷船,出了武林去纺织厂报到。

说来也巧,他要供职的纺织厂就在绍兴——武林到绍兴,不过是一宿的水路,夜航船甚多的,鲁二上得官船,包袱往脑袋底下一搁,鼾声如雷一夜无话,醒来已是天光,揉揉眼起身要如厕,却见同船人都挤在甲板上往外看,惹得船夫不时呵斥他们回来坐好,免得翻了船。当下好奇问道,“你们这是在看什么!前头这不是码头到了么?”

“今日逢初五,是绍兴这里的招婿大会到了来!”

同船人便兴奋地告诉鲁二,“前头就是纺织路的码头了,你瞧,现在是不是都挤满人了——你这官人,浓眉大眼的,怕不是也来这里看行市,想要找一户好人家托付的吧?那可要好生打扮一番,你瞧,这全绍兴乃至武林萧山一带的好小子都在这里,巴不得要做她们绍兴女娘的赘婿了哩!”

说着,还真把鲁二当成来找好人家的赘婿了,七嘴八舌,让鲁二赶紧梳洗过了,又热心地伸出头来,和码头这里一众乌篷船家打商量,让他们当先靠岸,把鲁二推上码头去,“别误了你找人家的良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