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985.生产力瓶颈

买活 985.生产力瓶颈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2-15 12:38:23 来源:gegedan

“说是赶鸭子上架也有点过了, 材料强度其实已经跟上了,就是现在熟手的工人实在太少, 这不是,焊点看着好好的,其实上手检查一下,光是一个焊接面就有三四处的虚焊,责任工段是要受处罚的……还好钱工耳朵灵,不然, 等连接处受力断开了,那就真得返厂大修才行。”

“哎,这说得是,也是我们没检查到位。回去我主动做检讨!”

“倒不必了, 您也是后来接手的,张主任把您从鸡笼岛一厂带来, 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原本的焊工组长姓什么?陈是不是调走了?去哪了?啊?去机床厂了?”

在做事故登记的文书许佑华, 一只铅笔顿了一下,“这……去哪的机床厂了?川蜀那块,还提升做了车间长?”

这下有点尴尬了,他一下变得有些踌躇起来:按照管理条例, 这种等级的施工疏漏,算是可大可小,可以要求追究施工组的责任,那就要行文去接收单位, 至少要求整个施工小组都再接受一次检定考试。可想而知,这会让陈组长在新厂颜面扫地,可以说是完全无法开展工作——这是很得罪人的, 更可虑的一点是,本身焊工圈子也不算太大,大家多少都有些香火情,如果做得这么绝的话,恐怕之后武林船厂的焊工都要保守起来,不敢去挑战任何技术难题了,这又是大家所不乐见的,毕竟,实验新船要求的施工技巧往往是超资质的,真要等万事俱备,新船也下不了水了。

这一摊子烂账,真没法计较,但不登记吧又不行,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呢,要这样的疏漏都没被追究责任,那谁还对自己的组员高标准严要求?许佑华一下就为难起来了,望着眼前的焊工组长似乎在讨主意,“张大哥,您看……这事儿怎么评定事故水平呢?”

“只能说,这活儿很糙,不知道他是怎么混成车间长的!如果他这一组都这个水平,他去川蜀怎么能通过入职检定呢?”

张组长快人快语,似乎完全没看出许佑华的言外之意,这倒也理所当然——他是张主任来到武林船厂后,因为不满焊工水平,主动写信回‘娘家’,从一厂亲自要过来的焊工,接手没多久,所以他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完全就事论事。很多人都说,这个张组长就是性格太直爽,倘若不是因为这点,也早被提拔去做车间长了。他还是彬山流民出身那!不至于要到拐了弯的亲戚张主任上位了,才把他从一个普通焊工提拔过来。

这不是,许佑华现在就更加尴尬了,这笔仿佛有千钧重,报告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也让他在一船忙忙碌碌的水手和船修工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经过了四个时辰的检修,轴承焊接处已经全面检查过了,排除了八处虚焊点,但好在献礼号的机械结构还算简单,现场拆卸重焊之后,重新组装之后,锅炉再次开始输出功率,钱芳英等人都在轮机室观察轴承转动的情况。

只有许佑华和张组长在甲板上方休息,张组长一边说话,一边还有一只眼睛望着轮机室,他考虑得没有许佑华那么多,而是心直口快地道,“小许啊,你可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危险?如果组装出问题,或者还有重要虚焊点没排查出来,轴承脱、断的话,那就不是停机的事情了,那么重的铁棍子,断开了会在应力的作用下到处飞跳,抡在人身上,不死即伤,就和伐木的时候被木头压了是一样的。包括咱们现在坐在这甲板上,也有风险,它那个轴承穿木头就和穿豆腐是一样的,运气不好,一条铁棍子从底下飞上来,咱们都得上天!”

“这还没完那,船底舱位结构被轴承破坏之后,整艘船都烂了,立刻就会进水,这艘船就算是完啦!轴承事故,是这种明轮船等级最高的事故,按道理对轴承的检查也应该是最严格的,前头那个老陈,连这点都没有做到的话,他去新厂子做车间主任,这不是误事吗!往好了说,出品机床不合格,那还是小事,如果真给他搞出什么异想天开的大事故,倒查下来,你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看就是上过安全生产课的,许佑华被他说得无话可回,犹豫半晌还是如实写下了张组长的评级,并且请他在表格上签了字,张组长这才满意,严肃地对许佑华道,“你们这些不是老匠人教出来的新学生,尤其是从秀才童生转行过来的,底蕴着实不足!老是瞎讲人情世故,像是我们拜的师傅,也不怕你们读书人笑话,从前都是海狼出身!他们以前在蛇蟠岛专门给族里出海的儿郎造船,听他们讲起来,那是钉子钉错了位置都要砍手指的!”

“都是族里的亲戚,难道这时候就不讲情面了?但工坊就是如此,你讲一点情面,我讲一点情面,事故就会发生!船在海上就沉!非得丁是丁卯是卯,如此造出来的船才有那么七八成的可信,那些稀松烂账的船坞,他们的船再便宜,大海主也不会买,那都是绝户船,天知道给你用的什么钉子什么胶,开出去到海中央直接沉了,赌的就是你活不下来去找他的后账!”

他的话里固然是充满了这种嫡传的老工匠,对于买地新式的工人学校所培养出的工人,那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但却也的确不无道理,许佑华闷声听着,没有回话,他似乎也又一次认识到了施工方所要求的严谨和细心——绝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干这一行,尤其是干到高工的,性格多少都有点偏执,就是要精益求精到几乎苛刻变态的程度,才能造出买地这里所要求的复杂机器——

其实或许早在敏朝,就如同张组长所说的一样,这种外人难以想象的苛刻标准早已存在了,只是当时工匠太少,水平参差不齐,许佑华也没有入行,因此才没有深刻的感觉。而到了买地这里,随着机器越来越精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工匠哪怕是一点儿的粗心,都遮盖不过去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工厂的管理只能是往严厉、苛刻、死板去走,至少在生产时,是容不得一丝人情味在里头的。

“唉!”

但是,这样一想,许佑华却也有点儿灰心了,今天的事故对他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刺激,可以说自从上船开始,大家好像都躺在了断头台上,就等着刽子手什么时候挥大刀呢,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才意识到,不论是自行车、马车还是发电机、蒸汽机、机器船……所有这些机器要求的工匠水平都是极高的,买地对工人的基本要求,放在敏朝来讲,那都是大工的标准。而这也让他感受到了逻辑上的矛盾:“组长,你说真按这个标准的话,如今的高级工人,有几个能不被找后帐的?养一个大工,少说都要十年左右,倒算过去的话,十年前才刚取了福建道,那时候咱们的工人数目有多少?如今的高工数目是多少?就算个顶个都长成大工了,也不够数的哇!这样说的话,市面上生产的那些机器,它们的良品率……”

买活军的工业生产,绝不是一帆风顺,或许在敏朝人看来,精良的机器眼睛也不眨就变出来了似的,很多东西,一开始看描述都是匪夷所思,而买活军却接连不断地拿出了仿制品,纵然比较粗陋,价格又极为昂贵,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自产品……如果说世上有人还对买活军的工业生产能力有所不满,那他的心也就实在是太高了。

但上过专门学校的内行人都知道,光光是安全生产事故,本地的案例就足够开一个月安全讲座的,小型事故,什么钢水包破裂、高炉倒塌爆炸,什么工人跌落皮带,什么人手被机器卷入……层出不穷,事故就没有少过,而许佑华如今是可以理解了,工业生产的一系列环节里,只要一个环节出错,那就是大事故,就会带来样品的瓶颈。许佑华也不由得对买地工业的未来感到忧心了,“大工需要时间,数量也始终是有限的,感觉就算咱们这船能去到羊城港,将来的产量也很难上去……而且,之前吏目参考上拟订的工业生产目标,怎么看都怎么有些好高骛远了,觉得不太现实,难以完成呢!”

他所说的,是之前打下江南之后,《吏目参考》所刊登的,由谢六姐和中枢衙门共同拟订的《江南新土发展纲要》,其中针对工业生产的几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目标有,‘五年内普及计时钟表自产’、‘八年内普及自行车’、‘十年内完成主要州县官道水泥化’等等。

当时大家看的时候,还觉得时间也未免列得太宽绰了,六姐似乎过于小心,可这会儿,许佑华经验逐渐上来了,才意识到即便是如此的目标,其实对于现实来说也是有点儿太理想了。很多事,尤其是工业上的事情,规模非常重要,真不是想当然拍脑袋能解决的!别看羊城港是如何美轮美奂,甚至出现了钢筋水泥的多层小楼,但很可能川蜀一带要在八年内普及良率合格的自行车都是困难!这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大工的培育速度,远远跟不上领土的扩张速度,以及因此暴增的工业品需求那。

“你小子担心的原来是这个?”

许佑华最终采纳了张组长的评级建议,把这一次的运行事故评为‘极度危险’,并且在叙述中没有把评级责任完全划分给张组长,这是让张组长颇为满意的一点,也让他对这个小文书多了几分亲近,认为他不是那种争功诿过、偷奸耍滑,把这些恶习刻进骨子里的读书人,他言语间比之前要真心了不少,失笑道,“其实这倒真还行……你从前家里是上私塾,后来见风色转了,才让你学新学的罢?”

这没什么可否认的,的确是许佑华的发展轨迹,他家里是武林的小地主,从小上私塾学四书五经,这是人人都做的事情,后来武林和买地联系紧密,许佑华家里受到风气熏陶,就让他也多读新学,后来甚至设法去买地进修,许佑华虽然没有数理的突出天赋,但毕竟熟悉买地的风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会填写买地的表格,这样,船厂成立时,他便考进来担任了文书一职。

张组长笑道,“像你这样的读书人,是不晓得的,做工匠需要的天赋,和读书人需要的未必重合,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往往都有一点数学上的天分,要说多会做题,那不至于,但很多焊、车、刨、削的技巧,一学就会,民间工匠,真有进了专门学校,得到真传之后,三五年内成为大工的!要不然,你说这电焊技术才普及多久,怎么就出现这么多焊工了,我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他对于大工的供应前景还比较乐观,但要说别的,张组长就有点儿摇头了,一边聆听着甲板下的动静,一边轻声说,“便是这蒸汽明轮船,有过这一次试航,后期出良品也是有信心的。只是……要再进一步,达到六姐的设想的话……”

许佑华微微一惊,“您认为很难么?”

张组长努了努嘴,没有说话,但表情是显然的。许佑华还想再追问究竟时,梯子那里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动静,钱芳英手脚麻利地爬上甲板,大家被这一打岔,立刻就忘记了这无意义的闲谈。“确认没问题了?”

“就算有,现在也看不出来。只能走着瞧了。”

钱芳英揉了揉眼睛,“我要去休息了,之后的航程,我和张总要轮流值班,监听轴承异响,你们也得多留心了,那个声音不是很大,要在规律中找出一点不规律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你们说——”

这很显然是全船都要注意的声响,但钱芳英素乏言语,难以形容,片刻后干脆放弃,直接去打水准备洗漱休息了——她就明显是个大工的料子,性格中那股子执着执拗的劲儿是一目了然的。许佑华对她多少有点发怵,也不敢追着请她形容,但又不得不和她搭话——表格还要钱芳英签字呢,手足无措,追着钱芳英走了几步,看她去打水,又不好跟,站在那里有点儿可怜样子。还是钱芳英洗了手自己回来签字,其实说实话,钱工不算孤僻,只是有点儿古怪罢了,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和他们搭话,“刚才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我赞成张组长,明轮船只要能跑到羊城港,良品率就不会是问题。”

这对武林船厂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许佑华精神一振,既然说起这话了,又很快联想到下一个问题,“那照钱姐您看,要达到六姐的设想——”

钱芳英也没有说话,而是和张组长一样,努了努嘴,一样做出了十分负面的表达,她把铅笔交还给许佑华,有些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一次,如果能平安到达羊城港的话,什么大图书馆、大博物馆、大超市,我没什么兴趣,要我说,我倒是想顺便去一次鸡笼岛,到大工厂里去瞧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