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13章 王大珰看报(上)报纸专场来了…

买活 第113章 王大珰看报(上)报纸专场来了…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买活周报》?”

王大珰摸着他脸颊上的假髯须,抖了抖身上的细麻布道袍,踱进书房,顿就感到了一阵阴凉,几个婢女跟他身后,流水价捧上凉茶、细果,又有六色精致茶点,“这又是六姐搞出的什么新东西?难不成买活军也发起了邸报?”

他义子王至孝早已经候书房里了,见到义父来了,连忙就要跪下磕头请安,王大珰随手摆了摆,让他起来落座,王至孝方斜签着身子,书案一侧的绣墩上坐了,并不敢坐到义父正对面。口中道,“是也不是,这东西叫做报纸,顾思义,有些像是每周发的邸报,而且上头刊登的东西许多都不登大雅之堂,却是终究不如邸报多也。”

王大珰一边听,一边就拿过了手中的大张翻阅了起来——一始还不得要领,翻了几次都翻不到正面,研究了一番方明白,这是将一张大纸上印满了再折叠起来,看的候不能一下全长了,要折起来翻着看。

“竟是印刷?”他有些微微的惊异,但不过分,一年以来,王大珰买活军这里领受的惊奇已经够多了,活字印刷还真不算什么,这毕竟是原本坊间已有的东西,买活军不过是做了改进而已。“这版式……倒也精美,字竟然也这样小。”

凡是和‘报’有关,若要用印刷,那自然必须是采取活字,而官府的邸报,多年来一直有人建言采取活字印刷,但却始终未能实,自然便是因朝廷匠作的铸模手艺,不足以铸造出耐用而又取墨清晰的活字,因数百年来,一是采取手抄的方式,往各处去传播——这也是如今大多数朝廷书散发的过程,朝廷光是京城就养了数百抄写书吏,而各处衙门凡是上规格的,也有数十书吏不等。

这些书吏便光靠抄写生,这是后世完全式微的一种业,而敏朝却颇成规模,这是个字写得好确实能当饭吃的代,若是实科举不成,也做不了塾师,混不下去了,也还有抄书这最后的当。便是豪商家里都愿意豢养一二字体雅洁的清客,这些清客一项要的工作便是他们誊抄邸报,因尽管邸报按道理来说是只发给各衙门的,但百姓们对其也依旧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不但小,而且极清晰的。”

王至孝也对印刷业有常识,能和义父聊到一块儿——他们都是内书堂出来的,和九千岁不同,化素养高,也以读书人自诩,而的读书人对版本学都有相当的研究和兴趣,想要精研古籍版本,考据校勘,就非得对印刷有了解不可。他捧起报纸指点着让王大珰细看,“义父请看,这个曦字,印得这样小,却依旧是笔画清晰,只是各色部首之间有些各不相干的味道,算是个小瑕疵,除以外,俨然已是十分难能可贵了。”

王大珰眼睛微微一眯,一旁的侍女顿送上了玻璃眼镜——这也是去岁买活军送给王大珰的礼物,还是由黄谨这孝顺孩子亲自操办的,黄谨先是废了极多的唇舌,从买活军那里借了一副仙器‘验光镜’,还有一张‘视图’来,王大珰确了几种神妙的东西,叫做‘度数’、‘瞳距’,又过了两个月,买活军就送来了一副量身打造的玻璃眼镜。

这眼镜看似貌不惊人,实则极其玄妙,旁人看了,均是头晕目眩,唯有王大珰本人,一旦佩戴,立刻耳聪目明,见人比以往要清晰多了。由不得众人不引奇闻,啧啧感叹。王知礼连忙往京城写信汇报,只可惜物非得本人验光不可,而且买活军看得极重,烧造玻璃镜片的手艺也深藏彬山之中,这仙器便不能送往北京,给皇帝配镜了。

这件事是可以说的,因九千岁没有目花。这也算是王大珰去年奔走周全的报酬,他如今是阉党中一等一的大红人,自打十万两银子解入内库,打从京城来的信件中便多是笼络夸奖之语,王大珰更感慨自己收了个好义子,他的地位因黄谨而牢不可破,如今只需防范别的同僚来摘桃子,便尽可武林这富贵膏腴之地,泛舟西湖,尽享安荣了。

这一切变化,自然都是买活军带来的,王大珰不可能不对买活军另眼相看,他府邸中不知不觉也多了不少买活军的东西,买活军的盐糖,买活军的蜂窝煤,买活军的话本子,买活军的手表,买活军的香水……如今他戴着买活军的眼镜看起买活军的报纸,除了一句轻飘飘的“确实,这报纸如何能和邸报相比”,居然也就没了别的批评,甚至仿佛不愿多解释何无法相比,而是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中。

“这一页全是话本吗?”

由于他刚胡乱翻动,把王至孝整理好的头版给翻到了背面,先看到的是一整页密密麻麻的字,王大珰睛细看了一会,不由奇道,“这谓的周报就只了刊发传奇故事?”

“倒不是因这个,义父请看。”王至孝便上手重整报纸,徐徐介绍了起来,“这周报一般都是八版,第一版刊登的都是买活军他们那……嗯……伪官府的公告。”

说到官府,王至孝的面容有些扭曲,显然极拣选中性词语,王大珰嗯了一声,便当没有听到,先大略看了看第一版的标题,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说牛的事情,他点评道,“倒是重视农事,难怪那些愚民都传言六姐是厚土娘娘再生。”

“现也有说是天妃世身的。”王至孝说,“还有说是药王身边的仙童托世,因谢六姐也重视防病。这第二版便是号召不要吃钉螺,说是吃了会得吸血虫病,也就是俗说的‘大肚子病’。”

第二版果然仔细地讲明白了吸血虫病的起因,还画了钉螺的样子,活灵活现,又指出了一些不能生吃的食物,如荸荠、有的鱼类,还有毛蚶,尤其是毛蚶,倘若和粪水接触,便容易会引发肝病等多种传染病。

毛蚶是南方这一带常见的食物,也是王大珰相对比较喜爱的水产,他仔细地了那短短的报道,不觉也是一阵反胃,又忽感头晕目眩,仿佛自己俨然已经是病入膏肓,连忙稳了稳,半晌这勉强平复,虽然表面若无其事,但已暗下决心,绝不再吃任何生食了。

“何荸荠也不能生吃呢?”他不由好奇地自语了起来,再往下看,也说得清清楚楚,因生荸荠有泥土,不容易洗干净,可能藏有姜片虫的卵,因荸荠也必须煮熟了吃,否则便会得‘萧绍病’,病有若干特征,之以叫萧绍病,是因萧山和绍兴一带有吃醉荸荠的习俗,这是生食,因这两地染了姜片虫的百姓是多的。

王大珰的脸色不太好看了,他之虽然看到荸荠不能生吃,但却也没想到醉荸荠也是生食,总觉得既然醉过了,便是无妨的。这道菜武林这里也常见,王大珰本人喜爱荸荠脆口,是常吃的。

腹痛、腹泻、肚腹隆起、营养不良……王大珰越看越是心惊,不由得反复核对,虽然他只是偶尔闹肚子,但却觉得身体里仿佛爬满了虫子,浑身扭动了起来,恨不得立刻就请医过来把脉。匆匆看完全,闭目稳了半日,方道,“看来六姐的确有药王传承。”他已看出了兴致,便又返去看了头版的农事章,这里头数字颇多,多都算账,王大珰算学不太好,大体看下来,是算买活军农民一年的收入,又鼓吹让女子农闲进城务工,存了钱买牛,还有标注,说和事有关的议论第四版。

既然如,便先跳到第四版去看,第四版却是以两个吏目的口吻,谈论着牛事以及女眷进城带来的影响,并且又算了一笔女眷进城后的收入和支出账,对比着女眷们村里的收入——并且呼吁给女子确田,因女子确田之后,每年村里的收入虽然比城里的结余略低了大概一两,但只要有地,便不会没得吃,而城里的活计是可能会被解雇的,这便有多农妇进城做工后,还愿意返村里。而倘若不予以确田,村里等于是没有收入,人往高处走,也实不能怨怪她们进城后便不打算来了。

王大珰自小入宫,对民间的物价毫无了解,是以看第一版一始是有些无聊的,直到第四版提到了农妇进城做工,以及带来的离婚问题,他方本能地兴奋了起来,仔细去看去算,并且对报纸上的话语予以认可,指给王至孝看,道,“也是,究竟有什么不如有田,给人做工难道能做到老么?也是动荡得,东家关张了,看你老了不得用,叫你家去歇息了,这有什么办法?有了自己的田,再怎么样也有一口吃的,更何况这还是江南膏腴之地的田土,一年少说也六七百斤米,尽够的了。”

王至孝自然是满口附和,又道,“谢女……”

话音刚落,王大珰扫了他一眼,面露不悦,王至孝便知道王大珰觉得‘谢女’这称呼有些冒犯了天妃六姐菩萨,忙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子,也不说什么,改口道,“六姐实乃深谋远虑,她一贯注意麾下招揽女娘,不知是否和她的神果位有关,这确田一策出来,江南、江西几省的女娘,怕不是跋山涉水也要嫁到买活军治下去了。”

这对于敏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人口的流出对政权自然是一种削弱,但话又说来了,王大珰一系早已建筑起了牢不可破的逻辑,王大珰笑道,“这是好事,这些女子活不下去了,本地也是裹乱,肯去乱军麾下就食,又能消耗买活军的粮草,实是敌我两便。”

王至孝连声恭维义父明见万里,实际上王公公本人就参与了江南省的人口转运,他府中许多奢物都是买活军给的报酬,事便由王至孝来一手操办,他这里还坐享了买活军的奢物馈,光是一枚手表那就是一万两银子的好处。往上的书里甚至还可当做自己的一项成绩:将女娘运送到买活军下,削弱敌方势,又蕴养妇女数量,待到攻下买活军之后,这些妇女还能到敏朝的地盘和本地男丁婚配,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因,武林阉党谈论起人口买卖是不太避讳的,而且也关注女娘买活军的权益,甚至准备暗地里令人民间传播,吸引更多女娘迁移去买活军那里,给他们赚扣。王至孝就和王大珰讨论起本版第二篇报道,说是吴兴县某村的杀妻案,死者已明正典刑,五马分尸,究其原因,也是因该男心胸狭小,只听到做工两字便暴怒起来,因自己殒命不说,还带累了一村的同乡。

这篇章除了批判这黄富的愚之外,也提醒各位乡民百姓注意,要小心注意邻里,倘若有了类似的倾,及上报,若是能阻止犯案,有奖,而若是出了和上述黄富杀妻案一样的案子,整村人都要被扣分,哪怕分数不高也是不划算的。

“又是扣分。”王大珰是熟悉买活军的政审分制度的,过去一年来,除了黄谨按设法给他送信之外,他也往买活军治下派遣了数十探子,买活军百姓的生活对他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个政审分制度更让王大珰本能地极感兴趣,认有诱惑,只可惜敏朝不太可能推广的。

别的不说,敏朝没有这么多识字的吏目,而且因百姓也不识字的关系,政审分压根就不发生什么作用——这个政审分买活军那里之以广泛的用,是因大多数百姓和雇都识字,可以去官衙申请调阅,以作自己判断的依据,当民间普遍不识字的候,便不会有人查阅这种分数,那么一个人倘若不和官府发生关系,即便被扣分也无关痛痒,这东西自然也就丧失了作用。

若是进一步琢磨,政审分也适合买活军这样动荡不安的新生政权,外来人口不断迁移进入,和本地人口彼陌生,通过政审分的激励可以加速融入,除了这项制度废纸张之外,仔细地想,还是好处居多。而买活军的物的确是丰富的——他们连造纸都造得好,用来印刷报纸的纸张,和宣纸不同,微微发黄,字迹清楚。

王大珰用手按压了一下,并不洇墨,王至孝道,“义父请看,版下都有一字,说是这报纸若是用熨斗熨过了,便不会丢墨,字迹更加稳固,若是看过了不愿保存,还可以包些干物,能隔湿呢。”

“还有这个讲究!”

买活军做事的确是细致的,王大珰不免也感慨了一番,又翻去看第版——第版是各式各样的招人‘广告’,大一些的字样是标题,多是店铺工厂的字,需求怎样的工人,小一些的字样则是具体的要求和待遇。由于字密,他扫了一眼便觉得头疼,但却也知道这是锦衣卫最爱的东西——这些东西,汇聚了买活军治下几县的太多信息了,以往要靠锦衣卫暗探想方设法地收集,现则只需要读报便可以了。物价、酬劳、民心,尽这报纸之中!

“这是何的报纸?”王大珰立刻就问了起来,“是第一期吗?以后每一期报纸都要买,买了便立刻送往武林,不得延误。”

他一边翻到第五版——第五版是各式各样的求购和求售信息,首先是一大字,写明了无限收购健康牛只,价格从优,而且可加政审分——王至孝道,“这是第二期,第一期还下头,义父放心,物一出,小的们也知道厉害,立刻便买了几十份,日后然加急送来。”

王大珰的手一下就顿了半空,“几十份?”

他原以这报纸如邸报一般,本来也只官府中传阅,民间要看,要托关系请人去抄录购买,这份报纸也是锦衣卫设法从买活军的吏目手中搞来的,过程并不容易,没料到一弄便是几十份——“这是怎么买的,难道……难道是公然发售?”

刚问出口,便知道自己想岔了——是了,这么多‘广告’,又是招人,又是求售求购的,仔细想想,这些东西若不被百姓看到,根本毫无意义,还有那些劝人确田的章,自然是写给村民们看的,这报纸非得公然发售不可,那么下一个问题也就极自然了。“多少钱一份?”

“十。”

“什么!”王大珰手中茶杯不由一颤,“十——十钱?!”

“那他们岂不是要赔个底儿掉?!”手机地址:(小)看书更便捷,书架功能更好用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