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32章 无敌平推社畜肝会议时长流

买活 第132章 无敌平推社畜肝会议时长流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古人不可能总结出摩尔定律,但他们也能观察到一个现象,从0到100的积攒是最困难的,从100到1000也不那么简单,但让你有了1000以后,10000就没有那样遥不可及了。

对买活军来说,他们既然有赛博科技的加持,发展遵循摩尔规律也不是那么不能理解——实际上,军队中颇有一些人认为,买活军早就具有了拿下福建道,甚至是整个南方的能力,一支两千人以上的精兵,武装到了牙齿,至少在福建道内是很难遇到敌手的。而在征伐福建道的过程中,买活军大可以战养战,不断扩充军队的实力,在新占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军粮,如此席卷天下……这也不能怪他们,实际上这就是传统义军争霸的制式思维。

但对谢双瑶来说,卡买活军脖子的主要是吏目的数量,并不是军队的战力,要说战力,当世还有人能和买活军相比吗?买活军一直打的都是代差战争,区别只是到底差了几代而已。但对于新占区的治理需要人手,如果没有乘最开始的黄金时间段彻底摧毁旧的统治秩序,就不能算是完全消化了这片地区,旧的统治者会找到千万种方法来寄生在新秩序之上,甚至往其余区域蔓生、扩散,这种危害可不比一场实体战争的失败要来得小。

既然和人才培养有关,那么在普及教育之后,适合的管理者诞生速度也是可以预估的,谢双瑶一向觉得传统的争霸小说中,人才发掘体系实在是过于离谱——完全不去扩散知识,也不培养人才,就指望人才在工作中自个儿冒出来……那其实就等于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政权双手交给了上个朝代的有产阶级,毕竟能在工作中冒头的人前提都是有工作,而这完全是有产阶级才能拥有的条件。

像这种政权,到最后无非就是为统治阶级换个大管家而已,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归根到底还是帮别人打工。最可恨的是由于大量的争霸小说中完全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她什么都得自己摸索着来,连抄袭都没素材。

从彬山的实验结果来看,五年是个很关键的节点,本就聪明的人经过五年的集中教育,在完全放弃数理化的进阶教育的情况下,可以初步具备一些管理能力,更聪明一些的人,还可以把受教育的时间缩短到三年,比如说金逢春,她就是在受教育的第二年开始参加工作,一开始也有些乱七八糟的错误,但现在第三年起,可以明显感觉到她更沉稳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逐渐变得靠谱起来。

谢双瑶占领云县已经五年了,临城县是三年,等到明年秋后,许县、吴兴县、衢县、江县都会有一批可用的人才浮现,后年则是长溪县、延平府……当她的本钱是两县的时候,她一口气只能吞下一个县,可当她的本钱是三县时,她可以试着一口气拿下两县,以此类推,当她手里有十几个县的时候,谢双瑶每次扩张,便都有把握能治理好和她现有地盘差不多大小的行政区域。她扩张的速度绝不像外界预料得那样缓慢,他们只是抓不住她的节奏,以及她的指导思想。

当然了,这毕竟不是游戏,还要考量到地理人文,还有外界局势的逼迫。有时谢双瑶也不能完全预料到自己举措的后果,譬如报纸,她大大地低估了报纸的扩散速度和广告效应——报纸在买活军周边的区域里拥有权威,这是可以想得到的,毕竟这些区域的百姓和买活军时常发生接触,也经常听说买活军的轶事,具有基本的信任感。但甚至连山阳道都有人前来卖牛,江南道、广府道就更不必说了,甚至有些商家从未和买活军打过交道,手里也没有牛,只是看了广告上一些时效性或许很强的求购信息,都敢置办了货,凑钱交了保护费,由海匪领航保镖,到云县来撞运气。

谢双瑶没自大到归功于买活军声望的地步,这只能说明精美的印刷品在这个时代的确拥有天然的权威性。买活军借助于报纸,乍然间获得了不亚于朝廷的关注度,也让思想的碰撞来得更加频繁。招揽人才的工作更为顺利,很多读书人完全没有任何人的引荐也来投奔买活军,而尽管有些人还保持着矜持,但谢双瑶这一阵子还是收到了几辈子加起来都没那么多的信件,其中更不乏如雷贯耳的大咖。

当然,其中地位最尊贵的人莫过于皇帝了。而且他的信是最早到的——这人动用了特权,找的是人肉快递黄谨,黄谨每次从京城回云县都是快马加鞭,辛苦得令人落泪。谢双瑶的回信就没那么惯着皇帝,还是和货物一起发去天港,天港直送京城。这样一来,他们的通信就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节奏,去信一个半月,回信只需要半个月,皇帝索性就指派了五个信使,专为他送信。

看得出来,皇帝并不愚笨,至少比他弟弟要清醒多了,他是看得懂《吏目参考》的,在第一封信里,他倒是很客气叫谢双瑶为六姑娘,并以‘我’来自称。同时围绕着巫觋和神明的关系做了一些请教。总的说来,都在问谢双瑶该如何摆脱眼下这‘沉默神明’的窘境,又或者是谢双瑶愿不愿意为他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信中他还提了一个很大胆的问题,那就是九千岁是否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巫觋。

谢双瑶很有冲动打印一本书送给他——人类学著作《金枝》,说不定皇帝看了那本书之后会获得比烂后的满足,因为原始国王虽然对应着神明,但最终结局往往是被献祭,而皇帝最大的困扰无非也就是被豢养起来,很难获得实在的权力,最多只是调停大臣间的冲突。

不过,《金枝》中有一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原始巫术,而且背景主要以非洲为主,不但犯忌讳,谢双瑶也不觉得皇帝能看懂,更不觉得皇帝能真正掌握多少权力,他就不是那种掌权者的性格,不可能真正玩得转如今敏朝的这个烂摊子。

【大伴是否成为新巫觋,主要还是看他是否依旧需要你的支持,是否依旧希望你对政事有自己的意见。只要阉党依旧完全依附于皇权,就不能算是完全扎根下来,他们的权力还是离不开你的个人意志。目前来说,看不出他有什么出格的野心,你还没有儿子,信王是你实际上的继承人,他极为反感你的大伴,而你的大伴还没有疯狂催你生孩子,看来他还是准备在你的庇护下继续干一些年的。】

这倒不是为阉党开脱,九千岁似乎没有理由和极为信任他的皇帝翻脸,目前来说,他的野心仅止于尽量把握大权,目的也很单纯,只是为了尽量地整合资源,面对处处溃烂的局面。虽然有时尚有些幼稚短视——如果现在朝廷是一个张太岳一样的权臣当政,他是绝不会把辽饷交给买活军来运的,就算是走投无路也绝不会,但他的心还算是纯正,毕竟阉人能爬到的最高峰也莫过于此了,就算谋朝篡位,他能找谁来继承?

至于摆脱巫觋的影响,方法也很简单,任何人都能想得到,那就是向买活军学习,把知识尽量地扩散到民间,再更改考核方式,把吏目的来源尽量扩大,让吏目的收入完全来源于朝廷财政,而不是一重重莫名其妙的‘规矩’和孝敬,把权力从小圈子内轮转的玩物,变为万民分享的权利——这种体制上根本性的改革,是唯一一条奏效的道路,不过谢双瑶觉得皇帝是做不到的。

就算不能完全模仿,也可以小部分地效仿,就从培养买活军式的人才开始。谢双瑶写信给小皇帝的时候不觉得自己正在培养争霸天下的对手什么的,既然九千岁和皇帝都不是弱智,阉党和西林党也不是,那么他们反过来学习买活军是可预期的事件,毕竟买活军又不是洋人,不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前,放下□□上国脸面的挣扎。

既然打不过,而且百姓们在买活军那里的日子明显较好,那么向买活军学习便会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皇帝也在信里告诉谢双瑶,北方有许多县府已经自发地学习了报纸上的经验,开始灭鼠防疫。让小皇帝为她多培养些可以上手即用的人才也是好的!她回信的时候压根没有藏着掖着的想法,因为在谢双瑶来看,她这等于是大开金手指,神装空降新手村,如果这都赢不了,那就活该怪她菜,给点有限的提示,帮助小皇帝下点决心,少走些思维上的弯路,并不算什么太大的人情。

不过,这封信似乎让皇帝更加坚信谢双瑶的确没有图谋天下的野心,他的第二封回信语气便更加亲热了,而且还投桃报李地为谢双瑶筹划着领土的扩张——如果买活军肯派医生进京去教授牛痘种法的话,小皇帝愿意承认她对现有领土以及闽南泉、厦两府的统治,并且把鸡笼岛封给买活军作为领地,正式让买活军拥有羁縻军州土司的地位,就犹如彩云道的木王府一般,永远为国朝镇守边疆,甚至于再往南扩张,吞并琼州,在皇帝看来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大事。

敏朝重北,其次便是江南和长江沿岸,再往南的疆土,对朝廷来说赋税意义就不太大了,在北方的反贼已经迫近京城一百多里的压力下,为了获取援手,这开价也不算意外。看来皇帝连番受到刺激之后,也滋生了介入政治实务的念头,因此有意绕开九千岁,亲自斡旋牛痘接种的事宜,谢双瑶看着他的信有点怜爱,感觉就和看到万年白银突然奋起上分并相信‘好歹我也不是黑铁,只要我想我努力,王者我也能行’差不多。

该给的好处她接着,但买活军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他们自己的节奏是不会被阉党和皇帝操纵的,毕竟在南方,朝廷的影响力已经极弱,大可以随便得罪,也不会有什么严峻的后果。真正该担忧的反而是出身福建道的阁老文臣们,不知道明年买活军占据福建道大部之后,被偷家的闽籍官员会不会在狂怒之下,抛弃成见,联盟发兵攻闽,并断绝辽饷贸易。

谢双瑶并不怕打仗,尤其不怕打会战,既然辣椒号带回了海战的数据,她现在连海战都不怕了,以买活军现在的军事实力,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找不到任何敌手,需要衡量的只有自己的节奏,就算有战争即将发生,事前做好准备即可。横竖会离开买活军势力范围的海船火力都很足,以朝廷现有的海战实力,基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任何威胁。而买活军在谢双瑶的快速领域里是近乎无敌的,说难听点,就算被包了饺子,只要她不想让将士们失败,他们就不可能输。

无敌平推社畜肝会议时长流……就连战争也是一个一个会,疯狂安排后勤,做数学题,真正打仗的画面平静得要命,拿下长溪县事前安排那么久,真的打起来不到两个时辰……延平府更是直接骗走了正主……哦,对了,夏禄要安排下,最好是换个名字继续开战情报工作,这人真是个做情报的好苗子,而且思想也相当的进步,所以说,有时候有些人天生就是成功者,但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没有建设,最后到达什么高度,就全看给了他什么环境……

写读者回信对她来说算是半放松,尤其是给天真的皇帝写,谢双瑶对北面没有什么阴谋,全都是不怕不上钩的阳谋,因此她的笔触相当随意,还问起了炸鸡,说到他们上船时还送了一些阉鸡,不知有没有活到京城,做了炸鸡没有,好不好吃,并鼓励皇帝别养着,养太大肉也不会更多,反而会变老,就没那么好吃了。

既然提到了炸鸡,不免就要感谢一下皇帝送她的辣椒,买活军拿到手之后就开始做了规模化培育,谢双瑶很重视辣椒,因为这是不可多得,可以广泛铺开的廉价调味品——和孜然、胡椒这些贵价品不同,辣椒不挑种植环境,在佐餐祛湿上有很大的帮助,在她看来是很值得推广的,有助于丰富百姓的餐桌。

此外,她也提到了番茄,并慷慨地回赠一些番茄盆栽,提到了黄谨的看法,黄谨一直有个愿望是推广番茄栽种,谢向上记在了档案里,也说到黄谨觉得这件事办不下来,谢双瑶不介意帮黄谨一个忙。

玉米、土豆、红薯,这时候其实也都已经传入了国内,只是还没有铺开种植,买活军之前也物色了一些红薯秧苗,谢双瑶都在信里提了一嘴巴,送了一点本土产的种子过去,她自己带的高产玉米和土豆自然是不会送的,这种ABCD家的粮食基本都要另外育种,自己留种会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而且还会带来灾病,除了谢双瑶谁也没能力安排高产种的生产。她还顺便提醒皇帝,派密探过来的时候不用成天老打探军国要事,买活军大部分军国要事都在报纸上,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农事上。

至于工业什么的,其实关注了也是白关注,第一他们很难仿造,第二基本现在工业实验基地都集中在彬山,那里现在对外人依然是极为封闭的状态,就是仗着身手潜入其中,恐怕也什么都看不懂。

打完了这部分的字,她又偷懒地复制了和植物有关的一段,修改了下,放在和徐子先、李我存等人通信的内容里,这几个大佬是写进历史书里的大神,她是闻名已久的,谢双瑶觉得他们应该尽快地到买活军治下来——倒不是她有什么粉丝集卡的心态,只是印象中大佬们很少有活到改朝换代的,那寿命也就是这么十几年了,尽快地过来,可以做些体检什么的,尽量地延长寿命,这些大佬现在不过五十多岁,放在后世都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时候,不能再耽误了!这种脑力已经受到重重验证的科研巨子,不来给她打工那多可惜?

原本谢双瑶就致力于套磁,尤其是王举人在报告中引荐了自己这位姻亲之后,就更是上了心,连《吏目参考》都是她示意王举人寄的,要说没有借殷商历史来钓科研大鱼的心思那就是假的,效果也很理想,巨佬们纷纷愿者上钩,受到‘科学治理、唯物治理’的诱惑,主动以子侄的名义给谢双瑶写信,算是又迈出了一步。

其结果是,谢双瑶还得拉于县令、王举人这样的读书人来解读话外之音,因为她是看不太懂的。目前看来,这两人对重修历法、天候变化、推广农业科普、进阶算学都有极大的兴趣,也不是不想参与,但二人各自存在着一些顾虑,如李我存,他担心亲自来到买活军这里以后,便走不了了,其次是或许会被迫放弃自己的移鼠信仰,只能改信无生天妃老母。

这个疑虑还是很好打消的,但徐子先主要的顾虑就务实得多了,他忧虑的是族人的安全,这一点谢双瑶觉得很实在,而且很有普遍性,现在很是有一些赋闲在家的官员、士大夫,看到周报之后,对买活军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但又有重重顾虑,只能先派些子侄过来看风色。

是该拿出个解决方案来,而且在谢双瑶来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当反贼就是这点好,没有什么道德包袱。

“分兵约四十,开一艘小福船,以买活军的名义在沿海进行‘劫掠’,开展劫掠反缴获形式的贸易……论证可行性……第一个劫掠目标就定在华亭镇,嗯,要记得带糖去,用糖换棉花问题应该不大,另外要先问问徐家有多少人要上船,空出舱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