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51章 毛荷花的小计划

买活 第151章 毛荷花的小计划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徐先生,您还是要注意身体,不能再熬夜看书了,再这样只能和六姐告状,取消您的台灯权限……”

“有理,有理,唉,向上啊,我也想节制,奈何学问太精彩,你就通融通融——”

“二老爷,您这题还是忘了看括号,这题有两个考点,四则运算要先做括号里的算法,再和外头的加减乘除一起,先乘除再加减,不是从左到右地做……”

“那个发bo,是轻音,不是脖,阿哥你那个发音不对——”

【铛——铛——铛】,随着钟声响起,台阶上的众人纷纷加快了脚步,往各自的教室又或是校外走去——云县的哪里虽然都很热闹,但除了人流永远川流不息,说话永远要靠喊的码头之外,白日里最热闹的,无疑是此处这在县城之外开辟的‘扫盲学校’,在云县做工的、做生意的外来人口,才刚稍微安顿下来,便立刻要来上半日的扫盲课,这里随时都能见到下了学去做工的,又或者是做了工来上学的,在课间时分,更是人声鼎沸,脚步匆匆,又夹杂了悠扬的叫卖声,热闹得几乎能赶得上码头了!

“现摊的热煎饼哎——火烧来一个——夹了肉一咬一口油哎——”

“灯盏糕来一个,辣得跳——”

“炸年糕炸鸡翅了,炸鸡架现来现炸五文一个——”

小贩的吆喝声混着那油炸物的浓香味道,传到了东江军这些瘦骨嶙峋的女娘耳中,哪怕是听不懂,也带着极度的诱惑力。这些女娘们个个都剃了光头,面色黑红,脸上脖子上还有些擦伤的痕迹——这是太久没有洗澡了,在澡堂子里搓垢时得太狠,留下的红痕。她们禁不住在校门口回头盼望着那一溜的小贩,有些年轻的女娘已经忍不住咽起了口水,但大多数人都还倔强地维持着最后的尊严,哪怕小贩们招手让她们过去‘试着吃一块’,她们也都约束住了彼此,摇着头,坚定地聚在一处,等待着她们的首领。

“荷花姐!”

“荷妮儿!”

很快,她们便见到了毛荷花的身影,她从初级班教室里冒了出来,一溜小跑,差些还撞到了同学,连忙站住了道歉,很快又发足奔了过来,“姐妹们久等了,走,俺带你们上工去。”

她已来了一个多月两个月了,便和这帮新来的女娘不同——毛荷花竟又长高了,而且长高了不少,看着大约有一寸的样子,或许还能再长,而且她脸颊上的肉显然地丰满了起来,肤色虽然依旧不白净,但也不再暗沉,而是散发出了匀净的光泽,她的衣衫也比这帮女娘们的更合身——棉袄是早准备了的,一落地就发了,不然很多女娘几乎是衣不蔽体,但既然如此,也就注定不太合身,今日毛荷花还特意地去弄了针线来,预备着给她们回去改衣服。

“这儿大哩!”

看到毛荷花,东江女娘就有主心骨了,她们也活泼了起来,纷纷地发表着自己的感想,“你不来,我们真不敢乱走,又还不怎么会说这里的官话!”

“可是了,路牌也不认得,还看街边有人卖地图的,好新鲜!”

“那个卖煎饼的是春妮不是?上一船和你一起过来的?怎么去那做活了!旁边那个是她家汉子?”

“是春妮,她前几天刚结婚!”

这十几个东江女娘,工作上也被分到了一起,她们是在洗衣房做事的,正好和毛荷花的工作单位顺路,毛荷花便把她们放在了自己名下做帮扶对象——第一批东江女娘里,有不少尖子,如今扫盲班已经毕业了,也都换到了较好的工作,而毛荷花便和买活军的吏目商议,由她们来以老带新,做新女娘的小老师,帮助她们融入买活军,这其中就包括了教她们怎么遵守宿舍的规则,怎么洗衣洗澡,怎么去食堂吃饭,怎么在城里认路——自然了,也包括了怎么快速地学会买活军这里通用的官话。

此时的官话,除了必然的地方口音之外,又还分了南腔北调——原本官话是以金陵话为基础进行厘定的,但迁都百年后,糅合了京城本地方言,北方方言的北方官话,悄然成为了官场的主流。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的差别不大,彼此可以互相听得懂,但是有些勉强的,而北方官话又反过来影响了辽东山阳等地的方言,使得当地的方言和官话处于一种微妙的叠加态——不像是南方这里,方言和官话泾渭分明,在北方,你可以说本地的方言是一种特化了的官话,只有腔调的变化,以及一些本地的土词,只要慢慢地说,外地人也能听懂。但实际上,只要是说得快起来,那么彼此的交流也一样是很成问题的,介于听得懂和听不懂之间。

而买活军这里,他们的官话更接近于北方官话,辽东女娘们即便从来不说官话也能听懂一些,只是不怎么敢讲,毛荷花鼓励她们,“怕什么,只说去便是了,未必他们的官话比你说得就好。”

又说,“那些零嘴儿,省省钱,想吃就买一个尝尝,别叫人小瞧了咱们去,都大大方方的,该吃吃,该喝喝,卖得也不贵,怕什么呢?”

怕什么,新来的女娘们说不清,这环境处处都太陌生了,虽然在船上已经打了个底,但来到这里她们仍觉得晕晕乎乎的,从气候、发型到衣着,不同的地方太多太多,在老家,金钱鼠尾的建贼顶着大光头上的小细辫子,到处地抓‘包衣阿哈’,在这里人人都是短发,新来的人为了防跳蚤也要剃光头,在老家此时已是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在此处仿佛还是深秋般只有一点凉意。

在老家她们忍饥挨饿,四处流窜,今日望不到明日,人们脸上的笑容就和粮食一样宝贵——在这里,粮食是尽有的,百姓们就没谁饿着肚子,而笑容也随处可见,和她们同一天上岸的川蜀船工们,和她们在扫盲学校相遇时,也能听得到他们的议论,“郝老六都能给他吃饱,买活军是多阔气!”

郝老六在船厂做活,毛荷花对他有印象,是真能吃,她现在也在船厂做事,两人常在食堂相遇,郝六吃饭是用盆装——真一点也不夸张,他来了两次,食堂的便认得他了,一见他来,便给他盛一大盆饭,那饭盆有小孩儿双手环抱大小,虽说浅,但也能装五六个人的饭量。每餐的配菜在盆里真少得可怜——菜是有数的,饭可以尽量吃饱,此外还有些小咸菜、腐乳倒是可以随意加,毛荷花就亲眼看着郝六把一整排小咸菜碟子拿起来,左一碟右一碟,全倒进饭盆里,坐下来稍微搅和一下,抄起筷子便如狼似虎地往下干,一大盆饭不到十分钟全部吃完,他打个饱嗝还有些意犹未尽,慢慢的喝杯水,临走时还又拿了个白面馒头!

川蜀船工们说得不错,买活军是阔气的,只要不浪费,粮食造多少都不吭气,郝六这样的吃,他们也照样的供给,甚至还放出话去,说是要看郝六能这般吃到什么时候,吃多久他们就供多久——甚至还有买活军的兵爷来看,夸郝六能吃力大,是好汉子,从自己的份额里给他买鸡蛋吃。

不过是半个月,郝六眼见着至少胖了十斤,他的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他精瘦,又高又驼,肋骨仿佛都能数得清,皮肉紧紧地盘在骨头上,像是一条癞皮狗,半个月光景,郝六脸盘有点肉了,能站得直了,脸色有了一丝红润,他的食量居然也就变小了——哪怕他夸口,若是买活军舍得供,这样吃一辈子都行,但大家都看得出来,有了荤腥之后,他一顿从冒尖一盆饭,已变成平平的一小盆。郝六的这些同乡啧啧赞叹着,用还有一丝乡音的官话生疏地取笑着,“多少粮食喂出来这么几两肉,亏本生意!”

确实,毛荷花自己有时候都想着,买活军实在是财大气粗——他们这些苦命人,哪里配享这样的福,能够顿顿吃得饱呢!她算是能吃的了,来了买活军这里,一开始她一样诧异——做工的那顿包饭,这个可以想得到,但包饭的伙食竟如此精美,能吃白米饭,这就是想不到的了,而且配菜的油水竟也很足,一顿饭至少能见着一些蛋花,米饭更可以随意吃饱——哪怕就是建贼没来以前,这样的好日子怕也只有地主家的小姐能想一想,自然是轮不到她这个佃户家的丫鬟。

包餐都这样好,买活军这里的日子的确是太好过了,毛荷花被叫去和义父通信的时候,便着重地说了自己的吃食,她希望义父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吃得这样的好,哪怕别处有什么不好,那也完全能敌得过了,是应该多多地派了女娘们来这里,至少能吃得饱饭啊!

更何况,别处也没什么不好,毛荷花这一个多月以来,已经从坚定的义父追随者变成了更坚定的六姐信仰者,她们东江女娘到云县,在水泥宿舍里点着蜂窝煤炉子,枕着全新的,厚实的棉褥子睡了一夜,起来又吃了买活军免费招待的一顿早饭,第二天晚上就到处在问哪里能请六姐的牌位——便是毛帅自己也都没法过上这样的日子,买活军能招待她们这样的一晚……哪怕就是要她们的命,东江女娘们难道还好意思不给吗?若是在这时候,买活军对她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就算再过分毛荷花也是一定会答应的,但办到了之后,她心里多少也会有一些已经偿还足够的感觉。可买活军对她们就偏偏没有任何的要求,似乎就像是他们所说的一样,他们真的只是缺少一些人手来做工——毛荷花她们安顿下来以后,被分配去做农活的也有,扫大街的也有,甚至买活军也在女工中招聘码头搬货的苦力,连毛荷花都是从苦力做起,只是在扫盲班毕业之后,靠着自己的成绩,在报纸上找了船厂的工作,现在船厂在大量招人,像她这样学习速度快,水性好又有远航经验的女娘,很容易便在船舱里找到了一个学徒的工作。

学徒一天是三十五文,包一餐,虽然是糙米饭,但真能吃饱,宿舍一天是五六文,东江女娘还是习惯一天两餐,毛荷花一天再吃个五文的早饭——多是粽子,最顶饱,这便有二十五文的积蓄,到这时候,她心里对谢六姐的忠诚,几乎已经和对毛帅的忠诚齐平了。虽然她从前也是毛帅信用的婢女,但小荷花做婢女的时候也没有自己的房间,她实在连梦里都不敢想象天下还有这样好的日子,而给她带来这一切的谢六姐,毫无疑问当然应该得到她次高等级的忠诚——由于她被毛帅救了命且养大到现在,所以毛帅还是最高效忠对象。

该如何回报自己的两个恩人呢?答案是很显然的,毛荷花虽然还没见过谢六姐的面,但已坚定地认为自己应当早日促进东江岛归于买活军麾下,更有甚者,应当推动买活军对辽东的吞并,原因非常的简单——她希望东江岛的百姓都能过上和她一般的日子,而比起靠她们这些女娘存钱接人,请毛帅倒戈当然是更加省力的办法,而且这样一来,她两个恩人的利益将极大程度地趋于一致,这也就方便了毛荷花的报恩。

不过,像毛荷花这样大胆,还敢于思考天下大事的女娘并不多见,大部分女娘都还是从小处开始,重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思考着自己的回报——毛荷花是不太去澡堂的,多是自己烧一壶热水每晚擦身,这样不至于浪费了蜂窝煤的火力,而且还能省了一文钱。她们东江女娘几乎都这么做,因为大部分东江女娘想得都一样:她们要多存钱,早早地把自己赎身出来,余下的钱便能存起来,到时候做了运费,托买活军多走几趟,回东江去接更多同胞过来。

第一批女娘几乎个个都这样想,而第二批的女娘们,虽然才来了没几天,但逐渐熟悉了云县的她们,也都认可了同乡们的判断:是该要多存钱,先早日存够赎身钱——不能叫买活军觉得她们这批东江女娘还账太慢,买得亏了,随后还要更勤勉、更节俭地做事,要让买活军感到东江人是最好、最忠诚的百姓,那么她们在云县才能得到广泛的好评和接纳,之后最好连去东江接人的船都能由她们包了费用,这样才能鼓动买活军多开一些班次,把更多的同乡从建贼的铁蹄下解救出来。

这是最朴素的同乡情谊,似乎也成了一种真理,东江女娘们虽然各自从事不同的工作,但联系依然频繁,人离乡贱,这是此时普遍的认识,而凡是成群结队到外乡来讨生活的百姓,在不太会说当地语言的时候,抱团也是很紧密的,辽东女娘们逐渐养成了利用学校来彼此联络的习惯——上早班的,便帮扶上早班的姐妹,上晚班的,便帮扶上晚班的姐妹,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路途也成为了她们彼此交流的场所。而毛荷花也成了公认的首脑人物,虽然她还没有发号施令,但毫无疑问,她具备着一言能定生死的权威:倘若她下令将某人逐出这个群体,那么这个东江女娘在云县顿时便没了靠山,没了娘家,这在这些女娘们如今的念头里,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春妮咋就嫁人了呢?荷花姐,她满岁数了吗?在老家有婆家吗?”

也有些脑子较为灵活的女娘在问春妮的婚事,或许是因为好奇,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盘算,因此便又有些心虚——倘若她们嫁了人,那对东江同乡会的依赖也会就此减少,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个女娘很快就会成为本地人了,同乡会的力量或许会因此削弱。

不过,毛荷花也并没有阻止同乡们物色婚事的意思,而是和气地回答道,“买活军这里,有本事又想说亲的汉子很多,春妮带了个孩子过来,年纪也够了,她想嫁人,这事咱们不能不支持,过来安顿下来以后,就去婚介所登记了——就前几天刚成的亲,她相公是本地人,家里在云县自有两间房的,莫看只摆了个吃食摊子,收入不低呢!待春妮也挺不错的,婚书写得很公平。”

“婚书?”问话的人显然在东江的时候从未真正接触过这个概念,更不知道这和公平有什么关系。

她们边走边说,毛荷花介绍了一下买活军这里的婚姻规矩,又强调说,“若是年岁不到,可不要谎报岁数成亲,被查出来,要去做苦役不说,还丢了我们东江人的脸。若是年岁到了,也不必太着急,在这婚书上别太吃亏了,依我看,买活军这里成婚也还是容易的,多得是想结亲的男儿郎。”

这是实在话,其实第一批东江女娘受到了买活军各界的好评——身量高、力气大、能吃苦、上进、眼里有活儿、机灵、学得快,而且年纪恰好——东江女娘年纪都不小,孩子和少女多数都被送到高丽去了,留在东江岛的多是二十出头能做重活的健妇,正是婚配的年纪,她们的婚配意愿普遍也都比较高,都经历过战乱,许多女娘都很渴望能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而在她们的愿景里,安稳的生活当然也包括了一个懂事而勤快的男人,甚至对于很多失去了自己孩子的女娘来说,再生几个孩子也是心中非常急切的渴望。

既然毛荷花并没有阻碍她们成亲的意思,这几个女娘便立刻活泼了起来,细问着婚介所的规矩,又彼此讨论着去登记的时机——自然还是要等扫盲班毕业了才好,现在她们还不是很会说官话,也看不懂报纸,很难给自己物色什么更好的工作,只能在洗衣房打杂,又或是扫大街拾牛粪,便是有一手好厨艺,也不敢学春妮相公去摆摊,毕竟还没有本钱。

“等工作定下来再看。”毛荷花帮她们决定了,“至少也过个三四个月的——男人多得是,还怕跑了不成?也免得人家说我们东江女娘馋男人,一来就急乎乎地找人家,名声可不好听!”

“那是了。”

“可不是,那驴多得,还有只能拉帮套的呢,男人还怕少了去?”

辽东的女娘,在这方面同时兼具了保守和开放,格外地有一种爽朗——她们很赞成毛荷花的观点,女娘要有自己的矜持,但对拉帮套这样的共妻现象也能坦然谈论。这几个女娘几乎都有过几段婚姻,在辽东本土时的第一段,家破人亡后,流落到东江岛上的第二段,此刻她们的第二任丈夫都还没有死,但也没有人有什么守贞的概念,在东江岛时全心全意地一起过日子,心意不是假的,现在既然来到了云县,此生相见的希望不太大了,那么展开一段新的婚姻也非常的自然——就如同找拉帮套的一样坦然,都是为了生活么!

北地天气严酷,孕育出的便是这样善于变通的达观,矫情的人是不容易活下来的,因此众人便很活跃地谈论起了择偶的策略,还有些人反过来惋惜春妮子太着急,或许吃了亏的,毛荷花说,“她那又不一样,她想开个小摊子,和她男人一见面就投缘了,很说得来,而且她娃儿来了以后水土不服,一直生病,也得要有人看娃。”

“哦哦!”春妮子立刻就被大家谅解了,女人们纷纷说,“那等扫盲班毕业了,手头宽裕些便去照顾她们家的生意。”

“自然的。”毛荷花叮嘱着,“扫盲班还是要用心读,不识字吃亏呢,报纸都看不得,也不好往回写信。”

“那是。”

“还有,婚书可不能自己私自定了去,我们东江女娘有一条是约好了一定要保证的——婚后得出来工作,若不然,岂不是遭人笑话,说我们东江女娘好吃懒做,结亲后便在家里躺着享福了?说句难听的,这儿的活也不怎么沉重,便是在老家,怀孕了谁不是做到生?可不能拈轻怕重,败坏了东江的名声。”

“那还用说!”

一边走一边说,设在关口附近的洗衣房很快就到了,毛荷花和几个女娘挥手作别,看着她们进去,洗衣房的工作其实也并不累人,因为买活军是不太用人手洗的,他们的棉衣料子厚实,可以用一种大的机器,叫做洗衣机,也由畜力带动,几个桨叶在底下搅和着,带动水流,洒下胰子液,过两道水就很干净了。女娘们并不用常年跪在石板上捣衣上浆,只是进去做些绞衣、晾晒的工作。

洗衣房设在关口附近,是因为这里有河,关口的澡堂子也在这里,也因为有河好取水,船厂就在附近,毛荷花送走了同乡——她现在对这几个同乡大概也有些了解了,晓得她们都不是太有能力的人,只一心过日子的那种,便在心底将她们放出了夹袋。算了算时间,距离下午开工还宽绰得很,她便放慢了脚步,寻思着要不要拐到岔路上,去找个皇榜看看今天新出的报纸——她是不愿花钱买的,但好在皇榜也会张贴报纸,有耐心的话,可以站在那伸长脖子看免费的。

就这么慢了几步,便正好看到川蜀的那帮船工也走了过来,队伍稀稀拉拉地拖得很长,几个女娘没入了洗衣房中——她们这批新来的很多都在洗衣房,那郝六的妹子走之前还在教他,“ri,le,不是ni、ne——”

川人怎么nlr不分啊?

毛荷花心里有些好笑,只装着平淡,冲他们微微点点头,算是示好:码头上各省人抱团,彼此寻衅打架的事情,毛荷花是听说过的,这帮川蜀佬也抱团,她自然不愿和他们冲突。

船工们大约也是一个主意,都点头笑笑,唯独那郝六却走上前来,和毛荷花几乎并肩,只落后了半步,搭腔道,“毛嬢嬢,倒是有件事想和你打商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