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68章 宵衣旰食(拖课)

买活 第168章 宵衣旰食(拖课)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思想的禁锢,脑子里的布……

就算是被问起放足的事情时,沈曼君也没有这样地感到被羞辱过,如果她再年轻几岁,或许眼泪就要落下来了。她用力地咬着下唇,垂下头一言不发、并不争辩,谢六姐说话时是不容打断的。她还在继续分析着沈曼君,或者说是沈曼君所代表的这个阶层。

“来到买活军这里的百姓,凡是自己主动来的,几乎都没有想走的意思,哪怕是一般的小地主,进入我们的统治之后,即使被我们赎买了田产,有了很大的损失,但也很少主动离开买活军。从我们的统计来说,最想走的是什么样的人呢?便是沈娘子一家这样,因为治病、种痘的需要,来到了我们这里的读书人。一般的说来,他们留下安家的意愿都不大——但这些读书人又是我们需要的,不管是做吏目也好,教书也罢,我们都很能用得上他们。那么,这里便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了,为什么沈娘子们总是想着要回家呢?”

“以我的看法,且不论男丁——只说我们更急需的女眷,沈娘子为何从未想着留下来呢?是因为太懒惰,不愿出去做事吗?”

这个原因似乎让张少爷很赞成,但沈曼君便很想为自己辩解了,不过谢六姐先否定了自己,“似乎不是的,这些女娘一般事情都还做得不错,包括我们治下一些已经安家的官宦女眷,她们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本领,而且普遍是喜爱工作的——不追求报酬的话,也不会很难、很累,每天还能出门走走,有什么不好呢?”

“是嫌报酬太少吗?或许,这里是个很大的矛盾点——这些读书的女娘,她们在家乡几乎都是稀少的才女,毕竟在外头,女子只要识字,便不可多得了,若能读懂一些经典,再吟诗作对,俨然便是难得的才女,但这样的素质在买活军这里俯拾皆是,我们这里对低阶知识的报价是较低的,这会形成一个心理上的落差。”

徐先生也赞成道,“识字的女娘,往往家里的条件较优越,是不会看上日薪三十文那些较低端的工作的,如会计、文员、书办等等,这些在她们的心里,多少有些贱业的味道,因此这些女娘宁愿来做老师,哪怕报酬一样,但这是她们较能接受的工作。”

“是,但教师的晋升空间是相当有限的,她们也教不了初级班,只能教扫盲班,那么一日三十五文的收入确实很低,便是之后升到了高级班,最多一日七十文而已,许多女娘是不看在眼里的,有些大户人家的女孩,她们每个月的脂粉钱都不比这些少。这多方面原因使得这些女娘留下继续就业的意愿的确相当的低。”

谢六姐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但为何她们不愿做教师以外的岗位呢?是不敢吗?是不愿吗?我也有许多猜测,不过今晚见了沈娘子之后,似乎找到了答案——多数还是要为家乡留下的亲人们考虑,是吗?”

这句话,是真的说到了沈曼君心里——不论她对买活军是什么好恶,这份担忧的确是真实的,沈曼君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回去,这意味着要将全家人接来,他们的确没有这个能力,而且如何能强迫家人做这个决定呢?便是吴家人都来了,娘家沈家的姐妹呢?为了他们一家奔走的大姐夫呢?

大姐夫是将要考进士的人,头顶也还有双亲,因为上一科没有中,家中的气氛已有些低沉了,沈曼君离开老家以前,大姐夫闭门苦读,连姐姐都不再吟诗作对。若是此时,有新闻传到家乡,说沈曼君做了买活军的女吏目——又或者是《买活周报》的编辑,又会如何呢?即便大姐夫并不介怀,但世伯母呢?大姐在婆婆面前会不会更难做人?

两家声望,系于一身,这不是她自己一个人不回去就够了,沈曼君要考虑的是她那数十个女性亲人,做教师几乎是她唯一的一条路,因为这是一个在哪里都很能说得出口的职业,女夫子——虽然也难免让人皱眉,但却足以让家人自辩了。而吴先生为商人做文员,便是更要低调处理的一件事,因为这非常地拿不出手,而吴家一样也是有做高官的亲戚,也是清贫自高的体面人家,若不是吴先生不像是沈曼君这种才女这样惹人注意,这文员他也是不敢做的,只能和沈曼君一起做教师。

谢六姐能看出这一点,已算是很会设身处地了——以她的作风,沈曼君原本根本不指望她能理解自己的顾虑,但谢六姐不但想到了,而且还进一步地分析,“除了对女性亲人的影响之外,还有对男性亲人的体谅,我这里所说的禁锢,并非是自视过低,觉得自己无能,觉得自己不能够进行复杂的劳动,而是……我把它形容为一种‘分寸感’。”

“这种分寸感是什么样的呢?是一种家人之间的默契,沈娘子以及她的亲友,这些出名的才女们,由于男性亲友的爱护和容让,无形间获取了一些特权——身为女娘,而能读书识字、吟诗作对,并且家里人还允许她们的文字向外流传,形成了才女的美名。这些美名本应该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无法享有的,实际上违反了如今显学中对女子妇德的要求。”

“于是女娘们也形成了默契,正因为男性亲人做出了让步,让她们拥有了原本没有的东西,所以她们一定要在其余的地方更突出地表现自己的美德,如此才能证明,她们享有的这些特权,是应得的,并没有被赋错人,她们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势必将更为苛刻,这是交往中存在的分寸感——而我将它看成是传统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鸡贼。”

张少爷已经有些跟不上了,李先生默默听着,流露深思,徐先生看了沈曼君一眼,苦笑中带了一丝长辈的关怀,这些话自然是很不中听的——而沈曼君呢,她骤然抬起头来,眼中冒着火光,似乎是终于按捺不住,要和谢六姐争辩起来了:不论谢六姐如何贬低她,她都可以忍受,但对家人的侮辱是无法容忍的。

“你现在似乎很生气,但内心深处,你知道我说得没有什么错。”谢六姐却依旧相当的冷静,她的声音似乎没有一丝提高——尽管她说出口的话语是那样的刻薄和冷酷,“儒者,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修读圣贤之书,秉持圣贤之道,为何寄情戏曲诗词,远离朝廷纷争?为何又接受诡寄、投献,诈脱朝廷赋税?虽说沧浪之水,有清浊之分,但即便如此,也该独善其身,而不是随波逐流,寄予田亩之上,只做与国无用的所谓才子佳人?”

这句话的调子极高,而沈曼君不由亦抗声道,“家父一生清廉、俯仰无愧——”

“那你家收没收亲戚的投献?”

沈曼君便紧紧地抿着唇,无法反驳了——沈家的确是收投献的,那便是帮助偷税,要再辩解这是因为朝廷赋税过重,这就没完了,毕竟这也不是违法徇私的理由。谢六姐端详着她,仿佛宣判般冷然说,“像你们这样以君子自命,工于诗书的小地主,脑子是被框得最死的,也是最鸡贼的,采取的完全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利用国家优待儒生的政策,寄居于田产上,从出生到死亡,从未想过自己劳作得食,因为这是极不体面的。却又不能完成和国家的交易——国家优待儒生,免去田亩的赋税,并不是要奖励儒生会考试,是因为儒生不管有没有功名,如果能如圣贤典籍一般为人处世,为国为民,国家万不至于堕落至此。你们家个个儒生,都做到了么?”

“既享受了国家的恩惠,却什么都不做,这就等于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倘若对自己的违约有认识,也就罢了,却又没有认识,还以君子自诩。为了得到道德上的满足,便以‘安贫乐道’自诩,仿佛贫穷便是这种违约的遮羞布,一个人若能安于局促的生活,而继续着文艺创作,便是拥有远大的志向和高洁的品德。”

“这就又混淆了自我娱乐和奔走治国的区别,为了粉饰自己,甚至还进行了种种道德上的美化,完全局限在君子的框架里,将所有为了改善生活而奔走的行为,打为‘蝇营狗苟’,斥为‘钻营’。而有一日倘若国家倾颓了,便一死了之,又或者弃世不出,沦为遗老隐民,似乎以这样廉价而无用的死亡,成全了一生名节,从此便成了合格的君子。享受了一辈子的好处,挖了一辈子的墙角,自我感觉却始终很良好——这就是小地主阶级的局限与虚伪。”

“仔细想想,这和才女的逻辑似乎很像啊,你们分明在享受着外头社会不允许的特权,却以自身的美德对此进行装点,仿佛这是你们应当享有的,而越是如此,便越要对自己的名声和美德紧抓不放,因为你知道,一旦在道德上有一丝瑕疵,便很可能会影响一家其余女眷享有的特权——我觉得这种行为的确挺鸡贼,不但是诡辩地将美德和特权联系在一起,进行诡证,而且还有点自私,有点又当又立。”

又当又立是什么,沈曼君万幸是听不懂的,即便是这些能听懂的,杀伤力也足够强了,不论是沈家还是吴家,在政治身份上,没有能和谢六姐媲美的,这使得她丧失了所有能反驳的立场——谢六姐当然是个无可辩驳的实干派,这是她亲眼见证的,沈曼君不得不承认,谢六姐就属于自己看不过眼就直接上了的那种人,虽然她完全是风雅的反面,但谢六姐对百姓生活的改变的确比沈、吴几家要大得多。这就使得她有身份对才女们发出质问,如果你们的美德真的如此高洁,以至于越出了社会对女子的普遍认识和限制,那么……你们为何没有给身边人的生活带来一点好的改变呢?齐家治国,这不正是儒学美德的核心吗?

“这种自我感觉良好,逻辑自洽闭环的禁锢,也让你们在改朝换代时,下场往往最惨。大地主、大官僚,结局往往要比你们好得多了,因为他们只是把儒学当做了装点门面的工具,他们是你们这些不得志的君子最看不上的小人,但他们的心理负担更小,精于利益交换、两头下注……张家少爷来了这里就不走了,他还要做编辑呢,我看他家里人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而沈娘子你呢,却盼着回到从前的生活里去,在那里完成你心中应有的轨迹——不会引起任何非议,没有任何变化,不会影响到给予你这些特权的家人,对于周围丝毫都没有改变的轨迹。”

“……不可以吗?”

沈曼君抬起头,用尽这辈子所有的勇气直视谢六姐,慢慢地问,“这……也是妾身自己的想法,六姐,这是要勉强妾身吗?妾身,不可以选择这条路吗?”

这似乎是她被逼到了绝境,最后的反击——你是这样地看不起我,那又为何要用我呢?这些话……这些话即便是真的,那又如何?难道买活军说话不算话,说好了可以赎身,但现在却要出尔反尔吗?就算回去只有死路一条……她愿意自家取死,不可以吗?

徐先生在一旁似乎要出言缓颊,张少爷则已经无法呼吸了,谢六姐举起手,很威严地止住了徐先生未出口的话,她慢慢地倾身,紧盯着沈曼君说。

“不可以——或许你可以,但你这个阶层,不可以。沈娘子,你有女儿、侄女,她们现在还很小,她们会在买活军的统治下长大,接受买活军的教育,你所享有的这些得来不易的特权——这些让你感恩,让你心甘情愿地自我禁锢的特权,将会是她们最基本的权力。”

“我并不是非你们不可,但你们的后代,她们还很小,在她们长大到能为我所用以前,我需要你们来帮她们占住位置。”

“你对我有反感,我半点不吃惊,这恰恰说明你是个聪明人,买活军的崛起,对你们这些只依赖田地,又不愿做政治投机的知识家庭是极坏的消息,买活军不允许地主,不允许土地食利阶级,这是你们的灭顶之灾,我们这里的知识还相当的廉价,教育也非常的普及,你们将失去所有优势,如果没有意外,你们会完全湮灭在改朝换代的余波中,再没有一点声音。”

“沈娘子,我看在你分数这样高的份上,把刚才的那句话再说一遍——你不是只有自己,也要为亲人们考虑,你想回去,当然可以了,但你还有姐姐妹妹,还有侄女外甥女……难道你要擅自为她们也做了决定,让她们的将来,再没有一点优势么?”

沈曼君无法回答,自从她踏入会议室以来,她从未感觉自己如此赤.裸,谢六姐的言语一层一层地剥去了她所有的盔甲,就连一点私心似乎都无法隐藏,她的软弱与自私公然展示,即便没有任何人针砭,已觉无地自容,她几乎想要站起来抬头挺胸地走出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骨气——她也并非如此一无是处、沽名钓誉,她至少还有她的骨气。

但她不能,她的脚像是在地上扎了根,她甚至站都站不起来,对于一个母亲,一个女性长辈来说,能够战胜骨气的永远是现实的考量:外甥女昭齐今年十三,于儿女中素来最慧,诗书已成,而蕙绸、瑶期诸外甥女皆灵慧异常,还有内侄女蕙思,她自己的小善儿……

她可以死于贫穷,死于战火,死于执拗的尊严,但她怎能让她的姐妹,她的子女,她的后辈,在起步上有一丝一毫的折损?如果买活军取了天下——

沈曼君发现,最终她还是要面对一直以来逃避着的问题:买活军会取得天下吗?

这似乎不该由一个女子来判断,所以沈曼君从不让自己去深思,但此时此刻,她必须以自身的智慧来做最重要的思考——

买活军,会赢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