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85章 阉党反而很冷静

买活 第185章 阉党反而很冷静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现在那帮子西林党恐怕也正琢磨着要怎么出招呢,这一次,买活军动了叶老奴的命门,连首辅老家尚且落入贼手,西林党人恼羞成怒,必定万众一心,营造声势,群起攻讦。这一次的动静,肯定是小不了的,只怕若不出兵,实在是说不过去。”

老对手有时便是老知己,西林党对阉党的了解半点不错,此时,靠近紫禁城玄武门附近的一处大宅院里,阉党的几个中坚人物也正凑在一起喝着闷酒,议论着此时这错综复杂的局势。“等到建贼的信一到,更加便要乱了,那帮臭穷酸的哪怕主张和建贼议和,甚至是引建贼出海对付买活军,老子也是半点都不会惊奇。”

九千岁这几年来,从原本在东华门附近的宅子搬到了这里起居,主要是因为原本的宅邸献给了皇帝的缘故,那处现在造起了好几间水泥小楼,甚至连新式的莲蓬头浴室都有,皇帝在冬日几乎都住在这个新建的小别宫中,到了夏日,贪图凉快高敞,这才回宫中去,如今那别宫几经扩大,里头已是塞满了买活军送来的奇物,已经不再适合九千岁日常起居处理政务,因此他便把宅子搬到了玄武门外这套里里外外十几进的宅子里。

如今这宅子里常年居住的,除了奉圣夫人和九千岁之外,还有他亲兄弟家的一些族人,还有常年进京候见拜访的大小官儿,也依旧是满满当当,门外车马如龙,九千岁自己时常住在西偏院的小书房里,这书房里陈设倒不见得豪奢,只是墙壁上挂了一个大圆盘钟,上头用幽绿色的字体显示着此刻的时间:19:43,这是十分让人羡慕的,这么大这么薄的电子钟,那是真有钱也没地儿买去,肯定是买活军透过黄谨进献上来的宝物。

“建贼若真敢出海,那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说话的是田任丘,这个锦衣卫头子眼下青黑,一边说话一边打呵欠,显得极为疲倦,这也不怪他,每有战事,肯定是锦衣卫最出力的时候,厂卫之中,东厂主要是监督百官,锦衣卫才是收集民间以及敌军情报的衙门。阉党这里收到报纸的速度要比西林党那里快得多,而且对辽东的动向也更为了解。“他们不习水性,上了船就是旱鸭子,若是真肯上船去打青头贼,上船多少个,那都是有去无回,这般再来几趟,自己人都要死光了,什么金汉八旗,恐怕以后都要以汉八旗为主喽!”

“建贼真的在编列汉八旗了?”最开始断言西林党动态的崔蓟州不由就问了一句。

“不止,还有鞑靼八旗——都是最新传出的风声,估计也是看到报纸了,他们今年来境况本来就不好,再不安抚治下民心,给汉民一条功名之路,辽东哪可能真正安稳下来呢?”

若说消息灵通,天下间谁能和田任丘这个锦衣卫头子相比?很显然,这是锦衣卫埋伏在辽东的探子线人收到了消息,其实,有时并不需要戏剧性的什么窃听、贿赂、美人计,哪怕是收集到本地的一些政治信息并及时送达,也足够这些脑子一百八十个弯的大人们,分析出太多了。崔蓟州也冷笑了起来,“看来,彼辈也被买活军挤对得很局促啊!”

“局促这词儿用的好!”田任丘搓了搓脸,举杯敬崔蓟州,自己一仰脖‘啯’地咽了下去,哈出一口酒气,又捻起几粒酒鬼花生吃了,摇手说,“给我换果子露来,喝一杯提神,不能再多喝了——局促这词儿用的好啊,蓟州、犹三、继赓,其实用来形容咱们又何尝不可呢?买活军几个月来,接连走了好几步棋,依我看,普天之下,除了闯、西,还有川蜀那边的奢安两家之外,还有谁会欢喜呢?还不都是被挤对得局促不安?福建陷落,其实倒不是最坏的消息,那几份报纸却是最难以应付的。”

崔蓟州轻轻叹口气,显然也很赞成,一旁的吴犹三则还有些迷糊,他刚出了一趟公差,从关陇辅佐帝师孙大人赈济归来,才到京没两日,便被接连不断的消息砸得头晕脑胀,半日没回过神来,此时便以求教的态度,笑道,“任丘兄,小弟不才,愿闻其详。”

田任丘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面对如今这错综复杂的局势,首先阉党内部要保持统一,才有余力去应付西林党的攻势。他用手指轻敲着桌面,徐徐说道,“买活军是从来不说假话的,因此分析他们将来的动向,就要从谢六姐一向的口径着手。我们手下那位黄锦衣,便曾经上报过她的判断——往后数十年,天候会越来越冷,南边才是买活军经略的重点——你瞧买活军的动向,南下吞并泉、榕、鹭,兼并鸡笼岛,刊发《勒石合约》,广告天下,锦衣卫这里收到消息,买活军的船队已经大量驶入鸡笼岛,显然是要烧荒垦殖。”

“据说,鸡笼岛可以一年三熟,有了鸡笼岛在手,买活军便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粮食不够吃了,下一步,他们应该要沉寂一段时间——这也是谢氏一向的习惯,一旦领土扩张,一次战事结束,接下来绝不轻启边衅,而是潜心消化新地,不过个一年半载的,是不会再有动静的。”

“下一步,他们要取哪里呢?是之江道,还是广府道,又或者是顺着大江,去江右道?都不是,我以为他们会去取琼州。”

“琼州?!”

非但吴犹三,连崔蓟州都有几分诧异——倒不是说他们不知道琼州岛,只是此处一向是过于荒凉,实在说不上有什么让人垂涎的地方,因此习惯地还是认为买活军会喜爱人口稠密富饶的江南而已。

“不错,正是琼州。”田任丘面上泛起一丝红晕,刚才那杯酒似乎已经开始发挥效力了,他有些激动地说道,“这几年来,买活军的报纸我是一期都没有落下,每一版,我田某人都潜心研究,再加之黄谨对我复述的不少谢六姐言行,今日才有胆如此断言——此女最为重视的,其实并不是陆地,而是海权!”

“海权?”

“《买活周报》上似乎提到过这个词儿,只是当时并无编辑备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说来,他们倒也是能做事的,如今报纸上颇有一些备注,写得很有用。”

“不错,海权,这海权可以如此解——将大海视为疆土,大量造船,由此获取对我诸海疆的统御力。”田任丘点着桌子道,“诸位,想必都看过周报上那关于巨舟的描绘了吧?自谢六姐降世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公然展露神威至此,而且还让所有云县百姓都可自由前往观望。试想,有这样的大舟在手,谁敢和她作对?事实上,买活军已经获得了我们敏朝疆界之外,这片海疆的海权。”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这说法让几人都有些不舒服,但也无能为力,崔蓟州沉声道,“所以,她会更喜爱岛屿?毕竟我朝水师羸弱,若是拿下鸡笼岛、琼州岛,她可凭借海权来去自如,我等却很难前去攻打,她在那处的经营便更加便利了,也少了战乱的忧虑?”

“也是,也不是,除了崔兄所说以外,以我所见,谢六姐看重海权,又判断天气将会变冷,欲往南布局,那么琼州岛,以及现在被弗朗机人取走的壕镜,便都是她必要取走的战略要地。”

田任丘起身取来了一向摆放在书房里的《万国坤舆图鉴》,在桌上展开,“诸位请看,从鸡笼岛往上,琉球、那霸、东江岛、东瀛,往下,琼州、壕镜,这些小岛,既然善于航海的西洋人想要,那么看重海权的谢六姐一定也想要,她此前也和黄谨说过,有意前往安南、吕宋经营,现在又从辽东大量吸纳流民……”

“是了,是了,所以她是为了取鸡笼岛,而取了福建道,而不是为了福建道,去取鸡笼岛。”吴犹三看着舆图,也是恍然大悟,喃喃道,“鸡笼岛和福建道距离极近,如果不取福建道,则鸡笼岛始终有被偷袭之虞,取走福建道以后,此道四周多山,大军难以攻伐,又相当的穷,军事上的压力实在不是太大,便可从容作养势力,生息人口。”

“不错了,福建道八山二水一分田,实在是很鸡肋的地方,彼处溺婴成风,不是没有缘由。”崔蓟州也道,“那处为何海盗多,渔民多,种田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的——而如今有了鸡笼岛和琼州岛这自古以来人烟稀少的地方,便可把多余人口往两个大岛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南下去占领吕宋。”

“是了,买活军的思维,和所有争霸天下的草头王都是不同,便在于此,她对于熟地、城镇,是看得不重的,她会种田,有高产稻,而且有水泥,还有火器,建城根本不在话下,人烟稠密的江南道,能给她的无非就是这些,而她需要的东西,便是现在也要从外界运来,都是些矿石、皮棉什么的,现在的福建道难道有什么东西是自产的么?既然要运,运到鸡笼岛和运到云县又有何不同?”

分析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肯定一点,那便是买活军对于传统陆地的渴望不像是别的义军那样急切,并不会目标明确地直取京城,重心的确依旧偏南,虽然买活军的确一直是这样说的,但如果众人连分析都没有便完全信实了,那才真是傻子。而一旦确立了这一点,那么局势就很明朗了:买活军、建贼、闯贼、西贼,这四贼之中,如今对天下威胁最大,长远来看潜力最大的无疑是买活军,没人会愚蠢到视而不见,但朝廷要优先处理的却依然还是建贼,这里的先后关系依旧没有变化。原因么,也极为简单,那就是地理位置。买活军在福建……那是个快马都要跑十几天的地方,路上稍微出点差错,就是二三十天的延宕,而建贼,可就在三百里外的宁远一线……就算买活军强到无可匹敌了,那人家也是在福建,朝廷还是得先收拾建贼。更何况,买活军要发展,是往南去,往敏朝的疆土之外去,套用他们报纸上的逻辑,这还是为华夏开疆辟土呢,但建贼呢?他们往北去有何意义?那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养不活人,天气会越来越冷,他们想活命就只能南下,那么敏朝和他们就根本没有彻底谈和的可能。

不知不觉间,常看报纸的这些大人们,都接受了买活军‘天气会越来越冷、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的说法,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判断政局走势的依据,而且这种潜移默化,当事人是不自知的。吴犹三注视着万国坤舆图,目光在关陇一带反复流连,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突地说道,“其实,若能让买活军的盐贩子深入内陆,接走关陇流民也不失为好事。那处已经大旱多年,连人畜饮水都只能勉强保证,今年眼看着又没下几滴雨,若土豆的收成不像是买活军说得那样好,秋后是一定又要大闹起来的。”

“这就要看朝廷的局势如何发展了。”田任丘冷冷地说。“买活军若不发后头的文章,屁事都没有,只要把榕城、泉州那几户人家送到之江道,难道他叶台山还真能说要打不成?哪来的银子哪来的兵?福建道没了就没了,萨尔浒没了不也没怎么样么?只要买活军还给送辽饷,之江道、广府道的夏税秋税还能解得上来,不过是打打嘴仗!”

“千不该,万不该,谢六姐发了这篇所谓《政权、国家、文明》的雄文——也不知她哪来这么多怪词儿。”

田任丘又拿起报纸,轻轻地掸了掸——他如今虽然是锦衣卫,但也是正经的进士门第,对这样的文章咂摸得很深,见地或许更胜过九千岁。“这篇文章,让建贼心里不安了,也让那帮西林党心里难受得很——这文章里的传承,说了历史,说了语言,说了文字,可就没说这千秋万代的圣贤学问,这可比要他们的命更诛心啊。”

“如此一来,其人必定要围绕福建道一事大做文章了,但真的能打吗?让他们打,他们也不会去的,去打就是送死,西林党夹袋里本就没几个武将,现在更是寻摸不出来的。但这不过是幌子而已,真正的用意,我猜……应该还是要朝廷许他们开办学报!”

“不错,学报——不错,任丘,你这话,点醒我了!”吴犹三一下站了起来,负手踱步,有些兴奋地道,“过去这一年,西林党几番上阵,要请圣上令匠作司研发合金活字,他们也要发报,和《买活周报》打对台,话说得好听,什么正本清源、弘扬正气,呵斥邪异……其实那点子主意谁不知道?”

他有些不屑,“这报纸办了,那些无知的迂人更易为他们蛊惑裹挟,到时候,那些人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是为了攻讦远在千里之外的买活军么?他们的报纸,买活军根本就不会买——他们为的,还是构陷我们这些忠心做事,敢于担责的能吏!”

崔蓟州的眉头也皱紧了,他叹了口气,“不好办,确实是不好办——这篇文是发坏了,她若不发,只取了福建,实在算不上多大的事儿,但此文一发,朝野上下,必定哗然,这我们也不得不给个交代,否则,群情汹涌,连皇上都不好坐视。恐怕这朝廷的报纸,也是非办不可的了。”

的确,贼寇哗变、土司作乱,一两省深陷战火,甚至干脆就是完全陷入敌人的统治中,这在敏朝根本就不是什么天大的事,这关键是距离,譬如说奢安之乱,陆续纠缠了好几年,也是有很大一片地盘被打的糜烂,但那是西南的事情,因此朝廷便并不是非常紧张。福建道这里也是如此,说实话,买活军威势如此,到现在才全去一道,这速度已比很多人预估得要慢了。

至于说泉州的战况……朝中的大人们根本就不关心,结果还能有什么不同吗?这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的,区别只在于怎么输而已,说实话,如果福建水师能逃出个三成、五成的船,水师统领也是不会被治罪的,大家都能体谅这仗的难度。其实不止阉党,连西林党的大臣,能坐到高位的也都不是傻子,必要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务实的,并不会因为这预料之中的失败而暴跳如雷,又或者是明知打不赢也要去打——明知打不赢,就该尽量的回避战斗,拖下去看看有没有转机。即便嘴里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那都是做做样子,其真实目的,必然是借力打力,还是要取得一些别的政治利益。

在此时,政治利益便落实为朝廷办报一事了——贼寇占一省,问题不大,但当贼寇的报纸天下传阅,而他们突然开始定义‘家国’、‘传承’、‘正统’,或者说涉足其中的讨论,开始论证自己的正统性时,天下的官吏乡绅都会升起警觉,意识到这伙贼寇的抱负不小。这就好像童奴儿一开始也只是被当成贼酋看待,直到他自立为帝后才开始引起普遍重视,并且让非辽东区域的百姓也开始厌恶建贼一样。在此之前,建贼和鞑靼,西南百族一样,都是边境时叛时降的外族,百姓们也很习惯和这样的外族打交道了,几乎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而且,连童奴儿都装模作样地招揽读书人呢,谢六姐却完全没在文章里提到圣贤传承,那么有心人自然可以解读出一点,便是谢六姐根本没打算继续沿用儒教那一套来治国了。

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可能发生的?聪明人看完报纸,便会立刻意识到,几乎是有抱负——或者说对圣贤之学有真正信仰,而不是只视为进身之阶的儒生,都会成为谢双瑶最坚定的反对者。其次便是那些已经读了很多年圣贤书却还没有功名的人,他们是决不能接受自己多年的苦读一朝成空的,必然是渴望看到有本朝的大儒,或者是本朝的官府出面,也利用舆论的武器,不论是揭帖也好、报纸也罢,总要发声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谢六姐的歪论给驳一驳!

这样的呼声,如同崔蓟州所说,是任何人都无法搪塞的,民情粥粥,必须要给出一点行动,而西林党肯定会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利用阉党此时的低弱形势,全力猛攻,必定要把办报权握在手心。

在田任丘看来,阉党想要争夺办报权的难度相当高,因为他们这里正经的读书人并不多,有些如他田任丘,对圣贤之学嗤之以鼻,甚至深心里感到这就是朝廷积弱的根源,还有些如崔蓟州这种,办事是有一定的长才,八股文也曾做得漂亮,但要说著书立说,压根没这个底蕴。要和谢六姐的那篇文章对抗,至少也要请出文坛大手,一派宗师才行——她那篇文章不管多白话,至少是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学说,要是没有一点自己的学派积累,怎么去和谢六姐争辩?

这样的人,如今十成里九成都是西林党,便不是西林党,也爱惜羽毛,不会和阉党往来。失去福建道,对阉党来说固然是有些难堪,落了个被买活军反叛背刺的话柄,但只要合作仍在继续,奢品和大宗商品交易还在做,盈利继续化为辽饷运去狮子口、葫芦岛,那其实九千岁的地位便仍是稳如泰山,并不算是什么重伤。可若是失去了办报权,阉党那才是真正失了半壁江山,田任丘几日来一直都在寻思此事,却仍旧未找到什么破局的办法。

“不如,让犹三来揽总此事?”崔蓟州显然也在思考对策,“此事显然不宜由叶台山他亲自出面,而要说苦主,犹三也是泉州人,一样可以挟悲上位!我等大可趁热打铁,以快打快,在建贼来信之前,定下犹三的主编之位。”

吴犹三这个人很爱钻营,而少了一点自知之明,闻言虽然连连谦让,但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动——买活军的报纸影响力有多大,他们是最清楚的,朝廷的报纸,不可能落后太多,毕竟仍是天下的正朔,若真能担任主编,对吴犹三来说,便等于是青史留名了,他将一跃成为朝廷的舆论领袖,如此巨大的诱惑,甚至不亚于金山银山,完全能让一个人失去理智。

田任丘冷眼旁观并不说话,待崔蓟州看来,方才摆手道,“难。”

“何解?”

田任丘其实不打算再说下去,因之前的分析,都在分析对手,而要继续往下说,便得分析阉党了,只他看着穿堂珠帘下,不知何时多了一双凉鞋,心中也是一动,便改口说道,“难在圣心。”

“圣心?”吴犹三也是一阵愕然,正要细问时,帘后已传来了九千岁低沉的呵斥。

“大胆!”

帘子一撩,里间中九千岁沉着一张脸,扶着一位年轻男子徐徐走出,“怎可妄议圣心,任丘你还不请罪?!”

“皇上!”众人顿时纷纷起身下跪,“微臣失仪,请皇上恕罪!”

“起来吧。”年轻的皇帝打扮得非常简单清爽,短袖圆领衫、麻质长裤、通草凉鞋,竟是全然一番买活军的打扮,他在上首坐下,颇为轻松地说道,“今日来看看大伴府里的库存,倒是撞见了一场好热闹——田任丘,你见事很明白,继续往下说,我的圣心怎么就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