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197章 谢五哥怠工

买活 第197章 谢五哥怠工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如今你们的老家泉州,已经是六姐的地盘,你们以后就是活死人了,从今以后,生死都由六姐做主!谁不服气想走,倒也简单,交钱买活就行了,你们要付的买活钱——三千两一个人!”

“老乡们,咱们虽然是来做活的,但落地就欠了债,先欠着从东江岛到鸡笼岛的船费,这些田地的开垦费,还有牛钱,种子钱,这段日子以来吃喝拉撒的钱,都得算个清清楚楚,这还没给你算兵爷开拔的使费,没算因为运了你们,别人来不了的‘机会成本’……”

“交不出买活钱/赎身钱,那便要听六姐的话,六姐让你们做活就做活,让你们上课就上课,守六姐的规矩,六姐让你们怎么种地就怎么种地,有不服闹事,又不能买活走人的,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砍刀伺候!谁要是不想种地,那也可以,扫盲班毕业之后,可以上报了官府,依照官府的分配,到各处做杂活去,但也依旧要守规矩——”

南腔北调,带了些训斥味道的声音同时在海边响着,从泉州来的南人普遍地较矮小,较黑一些,而打东江岛远道而来的辽民,身量上普遍要更高大,但神色也更萎靡,多少透了一些寄人篱下的味道,驯服地听着一个貌寝女娘在她们面前走来走去,大声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将来若想参军,想做买卖的,便要注意了,要格外地留神上课,格外地遵守六姐的规矩,不能给咱们东江女娘丢人!”

“下面开始上课!今天上三堂课,第一堂认字,第二堂学算数,晚上再上一节课,讲一讲买活军这里的规矩!”

大约二十个人围成一圈,膝盖上都放着沙盘,握着树枝当笔,这群衣衫褴褛的汉子、女娘们,便都伸长了脖子,急切地看向了涂了黑漆的木板,老师们拿起粉笔,在上头写了起来,“先读拼音,bo-po-mo-fo——”

“这一批培训师的素质都不错。”

谢双瑶解下了手上的拳套,透过低矮的草篱,远远看了看海滩上一摊一摊的识字班,满意地点了点头,“至少嗓门是很大的。”

“是,效果也不错,辽民的表现尤其好。”谢大哥也在摘护具,“都是没饭吃才来的,一般都听话,如果没饭吃的同时,又还有没命的危险,地也没有了,那么配合度就更高了。”

这些泉州来的百姓,很多还是有地的,只是不多,在旱灾中不够养活自己,又有一点雄心,也信任十八芝的招揽,这才愿意来鸡笼岛垦荒。和真正一无所有,还要面临战争的辽东流民,在心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由于谢双瑶的天妃信仰,在过去一年多里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而且十八芝对于谢六姐可以说是五体投地,目前鸡笼岛上的气氛还算是不错,并不会让买活军感到紧张。

“还是要注意官话教育,两地百姓抱团短期内是很难避免的,交流越顺畅,管理越严格,就越不容易闹出乡党矛盾。”

谢双瑶既然把谢大哥从彬山调到这里,就是准备把内政移交过去了,谢大哥目前来说,算是谢家在仕途上走得最好的一个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不但有亲缘身份背书,而且是买活军中的管理学专家,本土化了好几本管理学著作,这是很多吏目进修时的必读课本。这样一个人坐镇鸡笼岛管内务,陆大红在鸡笼岛操练水师,可以保证鸡笼岛的安稳,而谢双瑶本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准备频繁来往于鸡笼岛和鹭岛之间,两地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决策了。

“是,也要注意资源调配,要尽量公平。”谢大哥在管理上是很老道的。“你这边垦荒的安排出来了吗?”

“时间表是大致做出来了,下午还要上会捋一下环节。”

福建那里,战事虽然也不很激烈,但并没有完全结束。鸡笼岛上如今已经没有外国势力了——原本鸡笼岛本岛有一处荷兰人的要塞,十八芝没有对其下手。这并不是说打不过那几十个水军,而是要倚仗荷兰人的面子在南海立足做生意。自从勒石合约之后,郑天龙也知道为人不能反复的道理,既然投靠了买活军,便没必要再给荷兰人留面子,再说有红衣小炮乃至谢六姐的神威做后盾,也并不惧怕荷兰人的船只,因此便传话将荷兰人逐走。

那些荷兰水兵,虽然并不情愿放弃鸡笼岛这样的好据点,但他们也并非是傻子,亲眼目睹了买活军的船只来来去去,也从通晓荷兰话的海盗那里,听过了买活军的传说,那艘大船——还有红衣小炮,这些都让他们忌惮不已,在买活军来访之后,这些荷兰人便在要塞内闭门不出了,郑天龙派人去警告过两次,第三次直接上了红衣小炮,轰烂了要塞的大门,荷兰人便举了白旗,扬帆退去,把整个鸡笼岛完全还给了华夏人。这之后还会不会有后续的摩擦,很难说,估计得等买活军的船往南行驶,才能看出端倪来。

此时的鸡笼岛上,有前一百多年间,陆续移居过来的华夏村民,也有在深山老林中捕猎为生,很少下到平原地带的原住民,当然还有十八芝和买活军陆续搬运来的数千流民——事实上,考虑到辽东的局势和这几年中西部的旱灾,只要运力能跟得上,分分钟一两百万日子过得很苦的流民都是能凑得出来的。即便是现在,也还有源源不绝的流民正在路上,这也已经是买活军拿下泉州后,立刻组织抢种土豆,阻断过一波流民潮的结果了。

既然如此,那么开荒垦殖便当然是鸡笼岛的头等大事了,福建道的战事虽然还没完全结束,谢双瑶却依然亲自来鸡笼岛这里查看形势,就是要抓紧每分每秒,安排已经到岛上的流民们去开荒。这非得由这时代的农业大专家——谢双瑶本人来规划才行。

“这里的地力很强盛。”

一直以来,在彬山享有最高安保等级的谢五哥,早起就去已经粗垦过一遍的田里看了,回来和晨练后的大哥、六妹一起吃早饭,“必须是只能烧荒了,拔草肯定是拔不完的,几十个人都开不出一亩地来。”

“得烧。”谢双瑶也赞成五哥的说法,“我的想法,烧完了,先种一季土豆和玉米,明年春天种水稻,一年三熟的话,可以一季水稻,一季大豆,一季土豆、玉米,套种、轮种,进行土地肥力平衡,另外大豆可以榨油,豆粕喂猪,也是很好的农副作物。”

土豆、玉米、红薯,都是吃口不太好,但产量很高的东西,谢大哥一听就明白了,“本地先实现自给自足,大量开垦荒地,用多余的口粮来养活后续的流民,不必从福建道运粮,之后再把荒地分配到户,实现精细化耕种,再种水稻?”

“是。”这年头,要当官的人不懂农事是不行的,粮食是一切的基础。谢双瑶对农事的重视身边人是可以看得到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数学问题,规划农业恰恰是最依赖于数学的。要算得出接下来每年会来到鸡笼岛的人口数字,才能根据这个安排生产计划,包括造房子、开矿,建城镇等等等等,十八芝对本岛的地理勘测做得不是很好,今年我们先开靠要塞这里的农田,还有半年时间,要把附近能开垦的农田,可以规划城镇的地点都勘察清楚。大哥你觉得能做到吗?”

这需要谢大哥和谢五哥搭班子,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对也是老搭档了。谢五哥常年在彬山搞育种,工作上离不开谢大哥的支持,此时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谢大哥才说,“问题不大,不过,你最好把冯丰收也调来。”

冯丰收是谢大哥原本的副手,现在担正成了彬山的驻地主官,谢双瑶一语否决,“不行,他要坐镇彬山,除非咱们在鸡笼岛的育种基地开辟出来,否则他不能走。管彬山的必须是我熟悉的人。”

现代农业对于育种的重视,是此时的敏人难以想象的,主要是谢双瑶的高产作物几乎都无法自留种,这给他们带来了战略上极大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育种上的压力。不管发生了什么大事,育种工作都不能停,就算育出的良种一时用不完,那也要好好储存起来,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譬如现在的鸡笼岛,一开荒就有种子能种,这种子就得靠日常的培育,不能从天上掉下来。

谢双瑶把谢五哥调到鸡笼岛上,就是为了让他建立买活军的二号育种基地,将来当然还有三号、四号……她在这件事上非常有华夏族的传统喜好,高筑墙、广积粮——积的不但是入口的粮食,还有落地的粮种。“五哥你也别打郑财气的主意了,他那帮人必须在福建道指导生产,那里的人更多。”

“好吧。”两个谢家哥哥只能沮丧地接受工作量无法分摊的事实。“伐木——准备阴干造船,还要先平整出晾晒场来,烧荒、种地、堆肥,开班、造房子,防备土人来找事,还有什么?”“还有修路啊。”谢五哥叹了口气,不由抱怨道,“一天怎么这么多事呢?还得管他们吃喝拉撒,还要防疫病,这要没有公式谁能算得出人手分配啊?”

的确,只要是抓过军队后勤的人都知道,上千人的移动和调配,首先就意味着要造出足够他们使用的厕所,烧饭的灶台那都是其次了,之后还有组织生产,防止斗殴,要在一片几乎是无人区的荒野中进行大规模的开荒,没有老道的官吏居中协调,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失去秩序之后,整个开荒队伍陷入内乱都不稀奇。谢大哥一边吃早饭一边在看账,他吃完饭准备带人去盘库,至少在完全接收此地之前,要对几个重要的战略物资心里有数:铁农具、牛、粮种,这三样东西要是不能对上账,那有人的脑袋可就要落地了。

“怎么感觉虽然土地扩张了,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得啊!”

谢五哥不像是老大,在彬山每天也都忙着组织生产,应付这些千头万绪、婆婆妈妈的琐碎事,他基本上就是专心育种,上课搞研究,现在突然换了个环境,来到这么艰苦的鸡笼岛,下半年的工作量还加得让人头疼,很难不抱怨,“钱也没有加,吃得还变差了,这是图啥啊。”

谢双瑶看了他一会儿,但死亡凝视对谢五哥来说不管用,他满脸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公然地嘀嘀咕咕,“要是没有个手机玩玩,我是没劲头的。”

“老五,你真是……”谢大哥很无语,转头对谢双瑶说,“六妹你别管他,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说到辛苦,谢老五能和她比?谢双瑶只说了一句话,“看来是平时对你们太好了,得给你们制造一点需求。”

她板起脸来的样子还是有些吓人的,谢五哥不由抗议,“说好了不因言获罪呢?再说,我们育种组的贡献不比十八芝大啊?为什么郑天龙就可以老玩手机啊!”

原来是郑天龙惹来的麻烦,谢双瑶也很无语,但仍坚持道,“不行,功劳大的人多了去了,给了你,太多人会来要,不能再生的消耗品不能这样用,郑天龙手里的过几天我也要收回来。”

这还只是手机内置的俄罗斯方块、贪吃蛇这样的小游戏而已,还没玩过仙剑奇侠传呢,手机的魅力就已经大成这样了。谢双瑶毫不怀疑老五拿了手机会黑天白夜的抽时间玩,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从而不能更好地为她搬砖。“郑天龙人家给了我多大的土地啊,这是没认识我之前自己打下来的,你呢?你会的什么不是我教的,还好意思跟我摆烂。”

“我摆烂?我要摆烂我就不来了,你不能因为你自己可以随便玩手机就觉得我们无聊是摆烂,无聊就是无聊。”

“我随便玩手机?你要不要体验一下我的工作量啊,我只有比你更忙一百倍好不好!”

“那这么说你打福建干嘛呢?小日子原来过得不也挺好的吗,你这就是给自己找事!”

“你这个人一点同理心都没有的!”

兄妹两个唇枪舌剑,斗了一顿饭的嘴,谢五拈轻怕重的思想被谢双瑶无情镇压,吃完饭又去搬砖了。谢双瑶在他走后一个劲地按太阳穴,“还是得重视,领土扩张了,要让百姓看到其中的好处,如果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反而因此变差了,肯定会有抵触情绪。”

“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这种消息还是挺鼓舞人心的。老五他们主要是平时的确生活得太好了,没有盼头。”谢大哥说几句公道话,“已经什么都有了,还能再得到什么呢?”

“他有这种感觉,其实一半还是靠血缘的,别的育种员会好很多,不过,不能光靠觉悟,还是要让他们有提升感,否则难免抱怨。”

如果说是买活军,拿下福建道之后,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满,别的不说,光是泉州、榕城两地,那些达官贵人的家产田亩,就够滋补的了,贵金属资产一下多了一大笔。账上是宽裕了不少的,而且那些重资产,譬如说矿山、耕地、人口,对买活军来说都是大补,吃了这一口,足够消化几年的了。

但,买活军的好日子,并不代表买活军治下百姓的好日子,从谢五哥的抱怨里,谢双瑶也注意到,有一部分买活军的吏目,还是没能从扩张中得到很直接的好处。

譬如说谢五哥,育种人才在彬山的日子肯定比在鸡笼岛好过,来这里什么都没有,工作还很艰难。除了单纯的育种之外,还要四处去勘察土质、规划田地、教育农户,这些工作对于大多数育种师来说都是新的工作内容,即便有些人喜欢,也必然会有些人不能适应,而且岛上的生活水平和彬山实在无法相比。鸡笼岛如今最高级的建筑物就是荷兰人留下的要塞——这也相当的不好住,都是些低矮狭小的石头房子,别说洗澡了,上厕所都相当的不方便。

哪怕是谢双瑶,也觉得领土扩张后的工作很繁重,更别说这些育种师们了。别的吏目呢,调任后虽然工作比之前难做,但至少职级上是有上涨,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的,吏目还有管人的快乐。但对于育种师来说,也不存在什么待遇再度上涨的空间,因为本来就相当的高了,虽然尽管他们对于谢双瑶的忠心无可置疑,但这解决不了生活质量的下降,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还是比较容易滋生出怨言,甚至影响到工作效率。

想要再提高他们的待遇,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了,由于育种师掌握了高敏感性知识,谢双瑶对他们的待遇一直是顶格的,用以蓄养忠心,同时也在育种原材料供应上卡脖子,一些育种要用的溶液,育种组不掌握配比知识,交由化学组来做。这样才能保证一人的叛逃不会让育种能力完全外泄——哪怕是在彬山,人才缺口最大的时候,她都保证化学组和育种组的相对独立,如果有人在育种组上班,那么化学组就不会把他的亲眷列入聘用考虑中。

“再提升物质待遇,效果还是不大——也是现在的商品还是不够丰富,还有我们的小年轻的确太多了,如果有家庭,他们的需求会更旺盛,工作干劲也就更足了。”

很简单的道理,小年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彬山家里人口齐全的相当少,谢双瑶培育人才的时候,考虑到寿命问题肯定也是从半大孩子开始抓起,这就造成现在育种组都是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大姑娘,还没到婚育年龄,很多人都是孤儿。平时吃住都是官府全包了的,什么水泥小楼、采暖房、蜂窝煤、毛衣秋衣……什么都是官府发的,谢大哥和谢五哥都说物质待遇没法再提,这是有道理的,除非是把谢双瑶这里的一些超时代娱乐品拿出来,否则他们的享受在这个年代基本算是物质顶格了,要想再提升的确不容易。

但,如果育种师都成家了,有了孩子,那就不一样了,官府的补贴并不包孩子的份,有了孩子、配偶,花销可就大了,给孩子的房子得买吧?孩子的衣服、零嘴、医疗,这全都是开销,等到筹子越来越少,上班的动力可不就越来越足了吗?到时候,抱怨的可就不是能提升的地方不多,而是给他们发力的绩效点太少了。

怪不得官府都喜欢鼓励婚育……谢双瑶一边犯着嘀咕一边给自己记待办事项,“尽快丰富消费品的生产——还有就是精神上要给予积极分子一定的满足感。”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们更好的搬砖。

“今年的春节联欢操办得大一点?”谢大哥建议,但很快自己否决了,“不行,那得年底,还好几个月呢。”

“除了老五以外,其他人应该情绪暂时还好,毕竟老五身份比较特别,脾气也大一点。其他人肯定和他想得不一样,”谢双瑶说着就扭脸叫新秘书小马——这个是新提拔上来的,专门跑腿传话,随着地盘的扩大,谢双瑶现在秘书班子都有十几个人,几乎都是彬山、云县和临城县里冒出头来,忠诚而又机灵,政审分很高的小年轻。“小马,去把张宗子找来——我有活交代给他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