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14章 贼开课则怀恨就读

买活 第214章 贼开课则怀恨就读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哦?谢六姐竟亲自写了回文?”

虽然百姓们未必知道张天如此人,但这个年轻的书生,无疑已经在云县的小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气——现在就连使团成员都收到了风声,并且期待起了下一期的《买活周报》来:买活军的诚意,从勒令张天如更换名字,便可见一斑了,这至少是给朝廷留了一些体面,算是次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张天如给捉拿起来,但买活军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这样做等于自绝于江南文士。至于说驳回这篇稿子,对于深悉本朝名士做派的使团成员来说,却也都知道,当真是驳回稿子的话,反而是给张天如扬名,其不论是到处辩论演讲,还是自行发放揭帖,总有办法逼得买活军正视他的言论,而且因为的确有一些道理在其中,反而会显得强行镇压的买活军有些理亏了——这是本朝的读书人卖直邀名的惯用手段,便连年轻的信王,都对这种套路很熟悉了。

“不知道报纸什么时候发呢,谢六姐又是何时返回——听说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使团的确在云县驻留了有一段时间,连信王入学都快一个月了,王肖乾甚至还登船去榕城看望叶氏家眷,直到收到谢六姐从鸡笼岛返回的消息,这才匆匆赶回云县。他带来了不少坏消息,但更多的还是好消息——

不论是叶首辅的家人,又或者是泉州晋江一带那些阁臣耆老家的族人,九成以上都是平安无事,便连延平郡王也保住了性命,死的多数都是边缘族人,而且均有明确的劣迹,这便是最好的消息了,也说明朝廷和买活军的矛盾,还远未到要立刻开战的程度,使团的使命是有望达成的,这的确是让人精神一振的好消息,毕竟,虽然使团中的成员或许大多数都能接受把战争作为政治的延伸……但也没有人喜欢打一场必输的战争。

至于坏消息,以朝廷的立场来看,是不值一提的,就不知道叶首辅、李督抚等人心情如何了,王肖乾这一次设法看望了五姓族人,分别是当朝首辅榕城叶氏;刚致仕没多久,本人还未返回老家晋江的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本家晋江史氏;礼部侍郎、当代书法大家,也是九千岁一党的笔杆子晋江张氏;榕城名门,有三代五尚书之称的望族林氏;自然,还有依旧住在榕城的延平郡王一家,作为宗室的代表。虽然是蜻蜓点水,但这五家人中对买活军切齿痛恨者相当的多,因为他们几乎都在变故中失掉了自己全部的财产,损失最小的延平郡王也没什么好高兴的,他的家产早一两年就几乎全没有了。

在朝廷来说,反正这些财产也不会纳税,这些族人的哀痛,对朝廷来说压根无关紧要,只要能保住命就很不错了,这样在官面上就不用为官员们讨回公道,只需要设法营救这些名教之家的族人,把他们接到京城,便可以收获他们的感激,对使团成员来说也是现成的人情。至于说财产上的问题,能保住命就不错了,何必贪心?更何况,这其中有许多的损失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若是哀哭得太大声,很可能会被田任丘所指使的御史盯上,让官声受损。

这么一来,和买活军和谈的阻力便更小了,相信即使张天如这篇文章的流言传到京城,也不会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使团众人的心情因此都相当不错,并很能体谅谈判的推迟——大家都能感觉得到,买活军还在重整各地的官吏,各处都相当缺人,的确凑不出能代表谢六姐的班子来和使团谈判,与其每日磨洋工,倒不如各自消闲,或者美其名曰养精蓄锐,等谢六姐回来了,再和能做主的人谈。

当然,课还是要上的,虽然只有信王去正经上课了,但使团全体成员还是通过了扫盲班的‘同等学力考试’,并开始在云县内外活跃了起来,除了得到特许,去了榕城、泉州一趟的王肖乾之外,孙初阳、王知礼、黄谨都是四处乱转。

王知礼喜欢去医院,看的什么毛病那就不得而知了,孙初阳很想去看造炮,又想去看造船,但船厂进不去,造炮的工厂也不在云县,他不好和老师徐子先过从甚密,只能泡到交易所去,不出半个月便用一笔小钱玩起现货交易来,不过三数日,获利竟超过两成!

如此一来,使团里许多人都想凑钱由他去操作,只孙初阳怕亏钱了情面上不好看,吞吞吐吐的一直没有答应。为了躲避热情的同事,成日里往外跑,今日也是因为王肖乾回来了,才呆在小院里,听他说着自己在榕城、泉州的见闻。

“……许多人在上课!”

这是最显著的特点,买活军实在是好为人师,就连那四族的族人也都在上课,“尤其是女眷,要通过扫盲班的考试,还得凑钱去放脚——情绪都十分低沉,很多人逐日啼哭,也有要寻死的,买活军并不阻止。”

“难道就没有要和买活军同归于尽的吗?”

“有,而且不少,但凡是想抵抗的都被抓起来了,视情节严重——几个人赤手空拳想和他们对骂对打的,送去做矿奴,那种拿了刀剑,甚至是不知从哪里寻了火铳来的,一经发现,全家男丁即刻处斩,所有街坊围观,女眷知情不报者一样是发去做矿奴,若是主使的首脑,一并处死不饶。”

王肖乾顿了一下,补充道,“抵抗得厉害的多非书香门第,以架势之家为多。”

众人便立刻心领神会了,只信王不懂,曹如便为他轻声解释:如榕城这样的首府之地,权势人家多数分为几种,一是如首辅叶家、尚书林家这样的名教书香世族,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田产、孝敬和商铺,田产是自身田庄的孳息,其中少不了收佣私奴、隐户,而孝敬则是投献田地的亲友,每年给予的好处费,比朝廷的赋税折银要少,商铺不必多说,本地的粮油盐等生意背后少不了他们的生意,但大概地说,这些收入可以说是半合法的,或者说违法得并不严重,起码不是买活军介意的那些。

第二种架势人家,出的官就不太大了,一般都是七品、八品的本地小官,也有做武官的,但在本地的关系,盘根错节、黑白通吃,若说名教世族是依靠族人在外做高官,来维持自己在家乡的影响力,那么这些架势人家便专门奉承外地来的父母官,打通关系,奉上孝敬,以便他们继续做那些青楼楚馆、销金赌坊类的生意,至于什么拍花子、唱堂会、扎火囤、印子钱,这些三教九流下三滥的生意,便是架势人家的专擅。

这些架势人家,也只有府城这样的富庶地方供养得起,乡村县城一带是很少有的,试想如今一个县城一般就住个数千上万人,有余钱去赌去嫖的能有多少?二三百个顾客,实在是不值当专门经营个什么青楼。无非就是茶馆酒楼里时常会有些挂单的唱女,码头、城门口边上有些点红灯的半掩门等等,正经有鸨母、茶壶、龟公的场所,至少都是要挂个府字。

而这些府中的架势人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踩着买活军的敏感点,买活军一到,丧命钟敲响,此刻不死,将来也是死,因此他们对买活军,畏之如虎、厌之如毒,买活军入城后严防死守在自己宅邸里,要玉石俱焚的多是这样的人家。

至于书香门第……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的,哪来的勇气去抵抗如狼似虎的买活军?按王肖乾的说法,无非是‘贼未至忧心忡忡,贼已至无头苍蝇,贼访后如丧考妣,贼开课则怀恨就读’,这里的精髓不只在于怀恨,还在于就读——一边怀恨,一边也还是要去读的。

“叶家人也一样上课,因不知道能否北上,除非吊死,否则总是要吃饭的,又没有银子了——全都被买活军夺走了,各房还强令分家,听说这已是买活军留了情面了,本来按他们原本的规矩,叶家是有人放印子钱的,而且是没有分家出去的一支,于是整族都要被送去做苦役,只是因为朝廷要来使谈判,暂且没送。”

王肖乾有些沉重地说道,“若是谈判不成,该怎么样还不好说呢,因此叶家现在自己吓得不行,赶紧的全都分了,若不幸没有谈成,无法脱身,至少还可以打个马虎眼——便看在已经分家的份上,只把放印子钱那一家拿去填了罢了。”

使团中众人都是一片沉默,不知是否在转着一个念头,那就是写信回家,勒令族人永不许开青楼、放印子钱,若有的生意也要即行收歇。只有信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特别好奇地看看黄谨——他似乎觉得黄谨的沉重有些造作,但又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至于林家、史家、张家,大致上都相差无几罢,林家算来还是好的,他们家已多次分家,财产各房倒都不多,只有一些地,一些生意,不知买活军如何处置,既然开始没有风声,之后便是赎买,好歹也能有个对价,倒是比叶家略好些。史家、张家多的都是田,生意上没有什么,这田反正肯定是保不住的,现在各家都在忙着上课。”

王肖乾略去了延平郡王不提,信王也没有问,因为之前的锦衣卫密奏也有说起,延平郡王自从到了榕城,心绪便没有安宁过,他一开始认定了自己要被谢六姐剥取龙脉,不管多少人反复解释,是误信手下、落入套中,郡王也不愿相信,后来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又染上了借酒浇愁的习惯,现如今已是糊涂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但凡醒来便大骂买活军,也骂朝廷无能……如今府中主事的是郡王世子,也一样是无能之辈,虽然的确要去看望,但也实在是没什么好提的。

“如不是王兄去了一次榕城,几乎要以为买活军人见人爱,治下一片祥和,未有丝毫不满……如今看来,榕城这样的大府城,他们消化起来只怕也觉得吃力。”孙初阳便用一种客观的语气评价,“之后数月,怕是要闹出些事情来的,此或为我等破局契机。”

“不错,我等或可借机接人——又或是诱以册封文书,谢六姐若难以镇抚榕城,便必然需要名分大义,那便是我等开价的时机了。”

“若她大开杀戒,那治下必定民心动摇,民怨难平,便又是朝廷的机会!”

“榕城如此,泉州何如?繁华之地必然是名教所在,不是此前她所占据的穷乡僻壤可比,再者泉州大族往往和海上豪商有千丝万缕之联系,或可营造更大声势,甚至突袭鸡笼岛也不无可能。”

王肖乾在榕城的所见,大体来讲还是让使团对谈判前景趋于乐观,众人这个小会开下来心情都不错,恰好听到街头传来卖报声,知道是新一期《买活周报》出炉,忙差人出去,一发买了数十份回来,将那报童带出来的份都包圆了,人手一份,全都在哗啦啦地翻版面,到底信王年轻手快,先道,“那篇《协议书疏漏》与《答疑》放在第七版——居然版面这么后吗!”

他不由有些疑惑,屋内顿时又响起一阵海潮般的翻报声,众人或先或后,都翻到第七版,先匆匆浏览了张天如的原文——除了孙初阳的复述之外,他们谁也没看过这篇文章,实则对使团来说,张天如的身份和行为比他的言论更重要。

“倒是有些歪才。”

“刁钻刻薄。”

在座众人,除了信王以外,几乎个个都是聪明绝顶,王知礼都是內进士出身,对这篇文章各有各的看法,或冷笑或赞同,不过也并不抒发感想,又紧接着去看谢六姐长长的答疑——答疑的字数竟几乎是原文的几倍!看来,她确然是十分看重张天如的这篇文。

“向大家介绍辩论中常见的二十四种逻辑谬误……嗯?”

最先读出声的也是王知礼,他迷惑的语气完全显示了众人的心声,“这……二十四种谬误?这短短的数百字文章里,谬误竟有二十四种之多?”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理解的,就连起复后一向极力低调,只以伺候信王为要的曹如,都忍不住说道,“这……虽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但谢六姐也未免太看得起这个小小的张天如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