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233章 由大同而至大同云县.张天如 张天如……

买活 第233章 由大同而至大同云县.张天如 张天如……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由大同而至大同吗……”

张天如放了手中的课本,若有所地笑了笑,“这倒是有些道家的味儿,圆得还不错。不过这和眼世关系实在是不大。”

他搓了搓巴,显得有些兴致勃勃,用炭笔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标注着他觉得需要做注解的词语,“怕不是真到了大同世,前方又有了无穷缺憾,无穷征程,个人也好,社会也好,总要有个目标在前方,不然,何以朋,何以党?这大同世,我看和三代治也没什么不同。”

凡是饼,大多都画得又大又圆,但也多是一生都难以实现,这就像是儒教对三代治的追求,代代儒生都有一样的梦想,但是谁都知道有生实现不了——若是实现了,又该如何呢?

张天如以,重点不是目标,而是在追求目标中所产生的‘凝聚’,因此这种最终目标,宜大,宜远,宜尽善尽美,反正绝不能太贴近实际。就譬如饼,不往大了画,大家都尴尬,这所谓的大同社会,和三代治一样,并不能真正地说服他。

“倘若什么也不缺,那就是什么也不求了——那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应有尽有,也就意味着无欲无求,这人活着和死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区了,反正他做什么都是大圆满,什么都不做也是大圆满,无穷大加无穷大还是无穷大。”他不由得用上了己刚学到的算学概念:无穷大。想了想,又失一笑,“不过,这和三代治还是不同,起码儒圣当时可找不到三代的遗老圣贤,而大同社会居然还真有可能是真的……毕竟,来大同社会的活例子可就站在眼前呢……”

居然还有另一重天,能发展到大同社会,顶如是实现了三代治,又或是道家、法家、名家等共同的向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张天如在不可置信中隐藏了少许向往,但在向往中又有一点儿庆幸和恐惧:还好,在他有生,大同社会肯定是实现不了的。他觉得己肯定非常不适合那个社会,张天如知道,己对于大同治来说实在是过于功利而丑恶了一点。

还好,此时此刻,那所谓以机器主要生产代表的社会都还没影儿呢,张天如且不必考虑得那么远,那么全面,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现实的。

“比起这个所谓大同世,不如还是多关注剥削的定义,或说,剥削的博弈和有限的剥削,到底都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用什么来做衡量的标准……这才是重中重。地主算是剥削——当然算剥削了,那投资呢?经商呢?不知道谢六姐准备把这条线画在哪里……盈利率多少算剥削,多少算正常的劳动所得。”

张天如家中虽然也是吴江有名的大地主,但他却丝毫不似沈曼君一般,对于地主剥削的概念如此抵触,恰恰相反,他觉得教科书里说得有道理——凡是家有资产的大地主,反而能客观看待剥削的本质,要比小地主的眼界更开阔一些。或许是因他明确地知道己过的是人上人的生活,不像是沈曼君,以书香世家居,并无人上人的觉,因此才破防得厉害。

张天如小便知道家中兄弟都如蠢猪笨狗一般,这样的人,仅仅是因出身的缘故,便可以继承良田,一辈子不事生产,只要派人去收租,租户便会乖乖地将身的剩余价值几乎全盘奉上,这不是剥削是什么?完全就是最典型的剥削!这种无用的剥削阶级,个个该死,活在世上也只是浪费粮食——能养活他的粮食,足够养活几百个农户了,这些农户在买活军这里,可以读书识字,买活军创造出多少劳动成呢?

虽然任何一种道统,对张天如来说,都是他接触权的工具而已,他本人对于儒教又或是这社会论没有什么太强烈的好恶,但他不得不承认,买活军的观点,更加严密新奇,而且有一点特好,那就是没有讲仁义道德,至少一册中只谈了利弊。

对于剥削这个概念,张天如闭着眼都可以想到,多少人会佯装这是个多么肮脏的事情,完全不愿接受己也是剥削阶级的一员,依旧在故道德完人的模样——他觉得沈编辑就肯定是不会接受的,越是以道德命的人就越难接受剥削这个概念。

而张天如就非常欣赏教材中的态度——剥削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也是一种客观的现象,就像是天灾一般,对此赋予更多的意义,或投注以身的好恶,完全就是一种滥情,这东西存在了就存在了,考虑的该是如何去利用,或如何去消灭,如何去遏制,而不是如何去憎恨,如何去否认。

不知道这是买活军的道统,还是谢六姐己的认识,想想看,大同社会的人对剥削是这样认识的,其实还蛮奇妙的,如能去大同社会看一眼的话,一定会好玩……

张天如也忍不住小小地出了出神,便打断了这无益的遐想,他是不会把精过多地花在幻想上头的。他看完了一册的教材,开始填写调查问卷,是否觉得难以理解——不,好理解;是否具有趣味『性』——趣味『性』当真十足;是否认可文中阐述的观点——不怎么认可,除非给我更多的论据,譬如三代更多的史料细节。

话说回来,不知道即将颁布的《华夏万历》里,会不会提到三代的历史,以及在此时的地理对应,譬如夏京对应的是如今的何处,如谢六姐吃不住激将法,真的把论据写进去了,张天如就想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提前赶往夏京所在地,造了青铜器什么的深埋做局,定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然了,夏京绝不可能在福建道和江道的,怎么想也该在中原一带,那处的吏治然不能和买活军这里相比,买通了本地的吏目,做个天衣无缝的局,赚个几万两银子,回来换成钞票,张天如一辈子都不必担心缺钱花了,如能入仕途,他两袖清风的程度能让所有人都吃惊。张天如实在是个不贪财不好『色』的人,他一心只想着怎么能获取更多的权。这个计划比对大同治的幻想更有吸引,让他花了好一会功夫在幻想中安排着那些蠢笨的肥羊入局,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始仔细地撰写最一个问题的回答。

认这本教科书会接收到怎样的反响?这是调查问卷的最一个问题,看来谢六姐对这本书的回音也相当好奇,她把一稿发给了云县这里所有的教师,吏目当然也是人手一册,张天如想朝廷使团可能也有,这么广泛的散播,至少他是容易搞到抄本的。

会有如何的反应呢?他咧嘴一笑,拿了尺子来开始做表格,谢六姐喜欢表格,他便也喜欢做表格。

张天如把人群分了几个种类,这也是他在读完课本,试着在云县这里做出的阶级划分,一类是被剥削的无产,耕农、雇工和雇,他大多都没有空余的房子,或说压根就没有房子,在买活军到来以前,有许多还没有拥有人身由——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看不懂教材,因他多数才刚开始接触系统教育,根本就没有政治意识。如他看得懂,或经人教育明白了教材的意,毫无疑问,他绝对会赞成关于剥削的观点,并且相信消除剥削是最正义也最应当的目标。因他完全无人可以剥削,凡是不能剥削人的人,都愿意去消除剥削。而对于哪怕只是将剥削程度稍微降低了一点的领袖,他的忠诚也是无条件的,不可动摇的。不论买活军的道统是什么,他都会狂热的支持,因此他的反应反而可以忽略不计了。

二类则是主要由旧时的读书人所形成的教师和小吏目,他或许可以读懂一些教材,但并不是真正的懂得,因他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权,因此对于教材中提到的观点,他是一种懵懂的态度,应该会放任流,并不真正相信,但也不会真正反对。

三类,是遍布在福建道各地的商贾,他会积极地去理解课本,因商人对于政策总是非常的敏感——这是张天如从前发现的,令人讶异的事实,商贾对政策甚至比书生还敏感得多,敏朝的书生多数都只注重时文八股,商人反而爱看邸报,邸报上的一封奏折有时是商机,有时则意味着生意的危机。

这些商贾多数都是从地主转型而来,有些还是被迫转型,不过因生活品质普遍获得了提升,因此他对于地主是剥削的观点,应该并不太反对,真正的关注点集中在商贾的所得是不是剥削上,而且会希望衙门给出明确的答复——是不是剥削,如是,那是不是不合理的剥削?怎么样的利润才算是有限的剥削?

一旦得到了答案,商贾便会立刻放弃对于教材的关注,他在政治观点上压根就没有喜好,和张天如像,完全的唯利是图。

类,是教材所遇到的反应最多的一类,便是来域外各地的大地主、中型地主家族的代表,教材会让他对家族的未来抱有深深的恐惧,从而对买活军的一切都感到抗拒——这已经不是配合不配合的事了,即便大献媚,地主仍是要被完全消灭的阶层,那么他或许便会反过来,完全投入到朝廷那里去,如朝廷能够做出一点新气象来,那么在政令的通畅度上,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买活军的政治课本,反而会帮助到朝廷,这是个有趣也难堪的推论,但张天如相信己的逻辑是站得住脚的,这课本中的理念,所能团结到的,都是已经被他团结到了的人,域外那些会支持他的人根本就看不到教材,看到了也读不懂,而读得懂的人,有哪个不是剥削阶级,又有哪个愿意限制己的权,变法从己变起?

就算有,一万个人里有一个也了不起了。但张天如也不是说这本教材就没有用了,恰恰相反,他认这本教材写得好,就该这么写,这么发——它能在那些本就支持买活军的阶级中,筛选出能看得懂教材的人才,并帮助已经冒头的人才,更坚定己的信念。他在做的事,除了效忠六姐,向六姐报恩外,又多了一重意义,那就是帮助社会往消灭剥削的方向走出一步。

哪怕只是一步,只是一小步——那也是落在史书中的一小步,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天的一小步。

会有人被这样的想法吸引的,就如同张天如被权吸引一样,即便是少数,但,治理天所需求的将帅才,其实也不是多呀。

张天如不觉得这种人傻,相反,倘若一个人同时拥有被剥削的出身、办理实务的能、关注政治的气度、读懂课本的能以及对改变天的强烈渴望,张天如是佩服的,这样的人虽然不会多,但只要时机合适,个个都是青史留名的栋梁材。

他会被这样的教材吸引,从面八方,来到谢六姐这里——或不如说,这教材就是他发的,将这教材印传天,还要派出更多人去讲解,的是让这概念印入众人的脑海不错,但更多的还是了筛选出这样的人才。只要能源源不绝地引来这样的人才,这教育就绝不算亏。

就像是生物、物理、化学……这些科目所传授的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过于深奥,大多无用,但它也都是了真正的人才而设,将这些学科遍布天,的,就是找出能学懂它的人。

不像是朝廷的教育,只是了……唉,张天如也说不清朝廷的教育到底是了什么了,或许只是了给天的人才找点事做,叫他沉『迷』在科举游戏中,变着法子造反封建吧。但教育在买活军这里,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新意义呢……

张天如喜欢这一点,买活军这里的效率的确比朝廷要高得多,因此他不但直白地在问卷中表达了己的赞美,而且还把己伪装成同时拥有被剥削的出身、办理实务的能等等一大串前提条件的人才,婉转地暗示己强烈地想要改变天,已经不计个人得失,正是买活军要通过政治课本寻找的人才。

调查问卷只有两页,但他足足写了五大页纸张的回答,剩三张都附在了调查问卷,张天如写完问卷,对己满意,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觉得己的高级马屁一定能让谢六姐一笑。把问卷封好,投入信封中,他又开始研读今天新发的报纸:“哦,福建道全境都已经完成了土地确权……动还挺快的。”

报纸上记载的多数都是十余天以前的消息,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新’闻了,而且有多消息是有用的,譬如朝廷派了顾阁老来参与谈判,而张天如一看到这个消息,就知道和议多数是要成了,而且必定有让人瞠目结舌的条款,以至于使团成员压根没法做主,这个本就投靠了阉党的顾阁老,是特意来签合约和‘背锅’的,他既然已经完全被阉党握在手心,当然也就只能顺应田任丘的意,过来暂且结束己的政治生命。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条款,能够引起物议,不过不论如何,和议告一段落,买活军这里,又正了名义,又推出了道统,又得了完整一道,气象必然更上一个台阶,此时正是风云荟聚,方英豪来投际。”

“我辈岂是池中物……如今风云已聚,我辈万不可错过寸尺光阴。”张天如不由又拿起了那封信函,咧嘴一笑,“我前程,便系于身了。不就是大同治吗?六姐要我信,我就信,我且能信得比任何人都执着,都痴『迷』——”

“此书一出,朝野间,定会有人急文反驳,从今日起,我便是六姐麾的笔墨战将……我倒要看看,朝中才子,还有谁能辩得过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