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338章 自古以来

买活 第338章 自古以来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这年头,和国内堪舆图比,万国堪舆图实际上流传得更为广泛一些,海图的获取那就更加简单了——私藏地图虽然按理来说都是大罪,但是你藏了边区堡垒分布图,南北直隶的换防图卫所图,这肯定比藏了海图性质要更严重得多。

岭南、南海一带的海图,项老爷和傅老爷也是曾看到过的,毕竟羊城港这里生意繁盛,弗朗机人和大食商人都有自己的海图,而且并不看得很重,花点小钱就能买到简略版本的无航线海图——那种密密麻麻做了标注,附带了船长笔记的航线图,那就是另外的价钱了,而且商人们并不是很情愿卖出。

买活军这里,他们用的海图,肯定是要比二人之前在别处看的海图更雅洁美观了,纸张又大又厚,触手滑韧,色泽也非常鲜明,拿起来细看,先看到的是羊城港在最上角,随后便是新安岛、壕镜、再往下是琼州岛,还能看到一些地块的标识,如南越、真腊、暹罗、苏禄等等,这些国家的名字是让人很熟悉的,大多都曾在一百多年前来进行过朝贡贸易。

“自古以来,我们华夏子民就在南海活动。”郑地虎一听便是上过课的,张嘴全是教材的味儿,“就是在百年前,南越真腊暹罗这中南半岛,也有一多半还在咱们三宣六慰的体系之下。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确实如此,所谓的三宣六慰,是敏朝对待边政的特殊羁縻制度,说白了,那些地方穷山恶水,交通不便,汉人很少,而且识字的,讲道理能打交道的人更少,衙门是懒于去管理的,便以金字红牌的制度,确认某一土司在该处的管辖权。

傅老爷是饱读诗书的人,自然也用心看过买活军的政治书,哪怕是死记硬背,也学懂了大半,知道这是集权制与封建制并行的社会特征,他会心笑道,“正是如此,此地岂非我华夏故土耶?连鸡笼、壕镜、新安三岛,都有重申主权,夯实占领的必要,中南半岛重归华夏,那也是大势所趋。”

又低声笑道,“说白了,也是这些地方有人抢了,若不然,荒僻地方,穷得厉害,实在也没什么人惦记。”

郑地虎一向和他谈得投机,也是拍手笑道,“这是说着了!红毛番、弗朗机他们为何惦记鸡笼岛这三座岛屿?便是因为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海权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越来越重要。”

他又取来了一份移鼠教的《坤舆万国全图》——这个东西,在内陆或许只有达官贵人可以一览,但在壕镜肯定是存有副本的,这份手稿上密密麻麻写的都是拉丁语,郑地虎指点着上头的绘画,对二人说道,“两位请看,弗朗机人在这些地图上做的圈点、附注,这里写的是巴达维亚,这里是红毛番占领的地方,这里是果阿,弗朗机人的老巢,弗朗机商船从壕镜离开,都是前往果阿补给,他们会有船只从欧罗巴一站一站的到果阿来,把我们华夏的货物运到世界各地去进行贸易。”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圈划着,“这些所有的地方,从地理上看,都是处于交通要道,将来我们的船只倘若要走出东海、南海,走向世界去,一样要在这些海域,这些航线上经过,两位老兄可明白,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的船只走到哪里,都要有本地的政权支持,否则,船只无法获得补给,那就是在找死。”

“海权的扩张,其实就伴随着领土的扩张,弗朗机人和红毛番是为了做生意才来的这里不假,或许他们是没有存了将华夏搅乱的心思,但是,在海权时代,我要常常来和你做生意,这也就意味着,我要在你家边上有一块属于我自己的地盘。”

郑地虎认为这个道理是很显然的,“——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想来就来,在我们华夏周围全是据点,那我们华夏人是不是也要有随时随地航行去欧罗巴老巢看一看的能力?否则,时间久了,消涨之势已成,恐怕这些老老实实的商人,也要生出异心来,想要像他们对付这些据点所在之处的土著一样的来对付我们。”

虽然此时南洋有许多荒僻无人烟之处,但若真是完全没有城邦,下南洋的货物卖给谁去?南洋诸国虽然都是小国,但一样有官吏百工,可想而知弗朗机人在他们本地玩弄的把戏,项老爷不由自主便点起头来了,他的思路很开阔,主动说道,“如此一来,往南洋开拓确权,也是必然——我们华夏百姓,尤其是东南沿海这些,多年来徙往南洋的人数实在不少,他们在当地讨生活,并不容易,现在又要应付这些洋番,既然我们买……呃,既然我们——”

“既然我们华夏政权行有余力!”郑地虎声音洪亮地说,“那么就要主动重申三宣六慰的说法,三宣六慰,有金字红牌,有本地土司,本就是正当的统治,买活军下一步的战略是光复中兴,抚慰华夏苗裔,哪里是这些老鼠一样的洋番可比的?”

他伸手在一片群岛上点了一下,“譬如吕宋,曾是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亲自设立的总督府,怎么不算是我们的地方呢?还有旧港宣慰司,爪哇、旧港、满刺甲,这些地方实打实被我们华夏百姓治理了几百年,迄今仍有无数华夏苗裔在其中生活垦殖,既然我们华夏政权如今有了海船,如何能不前去光复这些地方呢?前人留下的‘自古以来’,都是我们如今宝贵的政治遗产,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既然如今,买活军的船好了,也有了别人无法力敌的船炮,而这些海港的所在,对洋番来说又是如此重要,令人垂涎欲滴,那么——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把它们全都占据下来,分润贸易之利,泽被华夏血脉!”

他在满刺甲、爪哇、吕宋、三佛齐等地,都点了一点,连成了一条直通地图上方的虚线,“二位请看,这些岛屿,是否全是航线上的交通要道,从欧罗巴到亚洲,能绕开上头的哪一个?这些港口,哪个不是连接了一年三熟的富饶之地,惹得我两广、福建子民争相南下?现如今北方陷入小冰河时期,这些地方,我们怎么能让它们白白地被洋番占了去,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让我们华夏苗裔陷入被奴役、被剥削的惨状之中啊?”

本是为了做说客来的,谈论海疆,不过是找个话头而已,却不料听了郑地虎这一席话,两个老爷都有些热血激扬了,‘华夏’这两个字,在牵扯到海外大局时,似乎更有了别样的意义。

郑地虎这个曾经的海盗头子,如今的买活中坚,几岁就来了壕镜,之后又去长崎,始终游离于敏朝统治之外,但现在,他如此自然地继承了三宣六慰、旧港宣慰司、吕宋总督……而傅老爷和项老爷也没有觉得丝毫的不自然,他们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听了让人心里畅快的事情。正如同谢六姐所言,对内分政权,对外则一华夏,华夏的军舰,继承了华夏的统治,前去抚慰华夏的百姓,这难道不是天公地道的事情吗?

“好!说得好!”

现在,广府道的百姓们接二连三地前去新安岛助阵,这行为似乎也不那样难以理解了,这些走船的百姓,家里多少都有下南洋的亲戚,他们难道不渴望在海外能有华夏的船只来探望他们,难道不渴望有华夏的军队来保护他们吗?

“不瞒两位老兄,我和我大哥都是在壕镜长大的,”郑地虎也是感慨万千,“壕镜的总督府,大教堂,我眼睛一睁就能看得见。那时我总在想,我这辈子能不能见到大教堂封顶呢?那时候,我心中是很喜欢壕镜,很向往壕镜此处繁华自在的生活的,我只愿一辈子在壕镜做生意。”

“弗朗机话、红毛番的话,我都能说得很好,在我心中,这些西洋人的确要比我们敏国人厉害得多,茫茫大海,他们可以驶来驶去,我们便硬是没有这个念头,最远也不过是下到吕宋去做生意,但是,我们在壕镜的这些年来,见到太多敏朝商船有去无回,最后,慢慢的,大家更省力了,都在壕镜、鸡笼岛直接卖给弗朗机人。”

傅老爷面露黯然,郑地虎说得不假,商船通航的萎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还敢于下南洋的商户要比以前少得多了。大家都觉得在壕镜和鸡笼岛交易更加省力,便逐渐地减少了向外的开拓,虽然商贸繁盛,但是,航行是逐渐萎缩的。

“离开壕镜去长崎的时候,我心里是十分不舍的,在我心里,西洋传教士什么都会,待人又慈善,难怪大哥受洗了,我们这边的兄弟也有很多都对移鼠教抱有好感,离开壕镜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希望等教堂封顶的时候,我能回来看一看。”

但是,最后正是郑地虎带兵毁灭了大教堂封顶的希望,这个年轻的老海盗脸上却写满了自豪,“但是,当我冲上海岸,攻向总督府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活。”

“大教堂再也不会封顶了,因为我们买活军——我们华夏子民不会在宗教上抛掷这样的钱财,因为,壕镜是华夏地方,不容外番染指。因为比起西洋人厉害,我更喜欢我们华夏人厉害!比起我们只能在壕镜,在鸡笼岛买卖,我更喜欢让我们的船只去吕宋、去爪哇,去满刺甲,把守这些战略要冲,守住华夏商船外航的保障!”

“难道,我们华夏船只就天生胆怯,不敢远航么?难道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后,国内的胆大船主就都死绝了吗?有了军舰护航,难道,他们还不敢去南洋,去西洋,去欧罗巴吗?”

“怎会如此!”项老爷再忍不住,高声叫起来了,“若得航路靖平,哪有不敢出海道理!”

“正是如此!”郑地虎的手指在一个又一个海岛上重重点下,“要靖平航路,壕镜,就只是个开始,背井离乡,劳师远征——硬仗还在前头呢!”

两个说客沉默了,他们怀抱着重任而来,但还没有开口,就碰了个软钉子,傅老爷久经商海,人情世故历练得滑不留手,知道今日这礼还能送,请托是说不出口的了,再看看项老爷,见他已是双目迷离,完全陷入了想象之中,开口就道,“若然拿下了吕宋,我们敏朝的船只,是否也能往吕宋交易?”

“这是自然!”郑地虎毫不犹豫,“华夏船只在华夏港口,哪有不自由停靠的道理?!”

别说项老爷,就连傅老爷都是怦然心动——若是如此,绕开了壕镜、新安岛去吕宋贸易的话,岂不是就可减免了二岛的关税,将这令人头疼至极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一晚,虽然没有美酒相佐,但三人也是谈得尽兴至极,直到天色放亮,两个客人方才带着挑夫告辞而去,要赶着开关墙的时间回羊城港去,郑地虎亲热至极地送走了两位老友,回身查看了一下两个挑担里的礼物。

他轻蔑地撇嘴一笑,回到桌边坐下,借着曦光开始写报告,【华夏历1846年5月7日,羊城港人氏傅xx,项xx来访,带来贵重礼品若干(见附表),本意应为贿赂请托我为其说项,秉持统战方针,没有给他们开口的机会,进行了一晚的爱国统战教育工作,为明年的吕宋远征打下了一定的民意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