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392章 庄子奇遇(中)

买活 第392章 庄子奇遇(中)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还写小说?我看他就是小说!”

占城港码头上,头戴斗笠的张宗子捧腹畅笑了起来,“被公主看上掳走,老徐,这件事我们可得商量一下,分给谁写,是我写还是你写——让给你,让给你!毕竟是你带上船的,这篇笔记该你写!”

徐侠客到底是有年纪的人了,闻言稳重一笑,“都写都写——我写轶闻,你再阐发些别的话,提提后续对船东的处罚便是了,出门在外,风俗不同之处太多,衙门立下的规矩还是有道理的,在宣讲注意事项之前,确实不该随意下船乱走。”

原来约束船员不得随意上岸,是买活军自己的船只一向的规矩,只要是在他们船上走过的乘客,不论是兵丁、流民还是商户,都晓得船上是‘准军事化管理’,凭你什么身份,上船以后都要跟着受训、上课,尤其是去往统治疆域之外的船只,靠港以后,也是得令了方能下船,必须在时限内赶回舱房,否则,船长是有权力将你驱逐下船的。

因此,平时的船队,压根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只是这一次下南洋时,招募了社会上的不少船只,这些船只有些是初次蚁附买活军航行,对规矩并不熟悉,又仗着自己从前也多次来过南洋,有所托大,便悄然外出,也没有做好对船员的管理,于是便惹来了这番笑话。

“谁知道本地的土人,竟是蛮夷至此呢?男女杂处不说了,女眷在僻静处洗澡,也不派个人看着!”

笑完了,张宗子也是说了句公道话,“既然是在个湖边,又没个人看守,那便是被冲撞了也不该治罪,湖里什么人都有,这本也是应该想到的事情。”

“什么呀!”

于小月没好气地牵着一匹矮脚马走了过来,“人家公主根本也不是因为被冲撞了洗澡而生气!更不是因为被看了几眼,就觉得自己坏了贞操,非君不嫁了,这毕竟又不是话本子!”

“啊,那她带走庄小弟是为什么呢?”

“是见色起意,看上了庄文书细皮嫩肉,肤色白净,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美男子,要把他掳回自己的村寨里做奴夫!”

见到‘庄文书拯救活动’的首领来了,大家都纷纷翻身上马,此行人员繁多,约有十余人,有买活军方面派出的使者五人:于小月、张宗子、徐侠客,负责保护后两人的一男一女两个兵丁,都是身材精瘦的南方兵,还有两个本地商户派出的华人通译,占城国的宗室,同时也是公主的亲戚二人,另外还有马夫、挑夫四人,负责喂马、运送补给。他们要走两天的路,到这公主——或者说是女土司的寨子里,去把庄文书接回来。

“奴夫?”张宗子来劲了,他已经知道了本地是母系血缘,正是啧啧称奇,兴致勃勃的时候,“难道本地的女子都是如此,见到了什么中意的男丁,就把他抢回家中成亲?”

“怎么可能!”于小月怼张宗子是很习惯的,毕竟这是她‘捕获’的第一个俘虏,两人是有些交情的,见了面于船长总忍不住要把张俘虏‘管理管理’,她说,“按通译的说法,本地多数村寨都和主城一样,都是母系夫权制,还是正常婚嫁的,只是男子出嫁到女子家里去,或者双方不嫁不娶。但也有些村寨,是结合了奴隶制的母系舅权制。”

“如那个觐见了占城国主之后,在富仁湖沐浴的公主,他们家世代统治那几个村寨,村寨由舅舅当家,姐妹或者是走婚,或者是把男丁掳掠至自己身边,在奴隶中挑选一些出来做自己的奴夫——这些奴夫地位很低,如牲畜牛马一般,可以任意买卖,平时要受到舅舅的管理,和奴隶一起做活,而且死得比一般的奴隶还早些。”

于小月吐槽道,“被异族公主掳走,有什么可香艳的?还真以为是福分了?那个土司就统治三个村子,村民加起来两百多人,一半是奴隶,我问过了,人均寿命三十五不到——注意啊,不含夭折的孩子,十岁以上算是成年人了,成年人里的人均寿命。如果算上孩子,人均寿命可能只有二十岁。首领自然能活得长一些,一般的村民和奴隶差不多也就二十五六就死了。”

物产这么富饶,天气这么暖和,还死得这样早,可见平日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了,众人各自咋舌,于小月说,“庄长寿要不是我们华夏人,是很难逃出来的,也活不了几年,洗个澡把自己命都给洗丢了!”

确实,大国恩惠,泽被广袤,即便是在千里之外的南洋,也一样救下了倒霉的庄长寿。那些水手们发觉同伴不见时,庄长寿已经被捆扎起来,用树叶塞了嘴巴,被装在背篓里要运走了,这公主有十几个男奴隶护卫,都是寨子里的奴兵,身上多处疤痕,看着凶悍怕人,再加上又是语言不通,水手们便不敢力敌,连忙派人进城找了通译,去禀报给国王,国王一听,大惊失色,立刻派人骑马追赶公主一行人,晓以利害,公主这才知道害怕,愿意把庄长寿放回。

要不是华夏威名远播,只是一般的商船,一般的文书呢?国王会出头吗?答案是不问可知的。徐侠客也不由得感慨了起来,“我们承受的是三宝太监的遗泽啊!”

“——若不是数百年前,他派船队不断在沿岸炫耀武功,恐怕小庄是回不来的了。正是当时敏朝海军天威赫赫的样子,铭刻在了占人心中,那所谓公主才晓得敬畏,否则,真当是要等到天兵压境,事态不可收拾时,她才晓得悔悟,只是那时为时已晚,小庄的性命恐怕是保不住了的。”

这话是有道理的。于小月笑道,“不错,所以这一次我们下南洋,自然也要展示一番自己的肌肉,这样,将来我们华夏的商船,才能在南洋畅行无阻。华夏的子民才不会被这样随意掳掠。”

也是因为买活军的扩张战略,买活军对占城国王提出,他们想要带上礼品去访问村落,接回庄长寿,同时为他的莽撞赔礼道歉。庄长寿被掳案,虽然是他个人的不幸,但却是买活军的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到占城腹地,勘探周围的地理,知晓人情,这对于他们确定南洋开拓的政策是很有利的。

自然了,此案本身也很有噱头,因此张宗子、徐侠客这两个文宣干将才会汇聚在此,徐侠客是来勘探地理的,张宗子要发稿子给买活军下南洋的百姓灌输‘入乡随俗、谨慎小心、听从指挥、保守行事’的规矩,当然他也对南洋的村寨兴趣非常浓厚。

“就像是知道上古时代还有一种叫做恐龙的奇兽一样,这些知识,什么母系制、父系制,什么萨蒂、婆罗门,似乎和工科相比都是很无用的,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他对徐侠客说,“但是,真的非常有趣,令人极是着迷,想要去钻研,去形成文字,记叙下来,哪怕是没什么用,光是知道这些知识本身,似乎就是极有意思的事情了。”

说到这种无用而有趣的事情,徐侠客自然是专家了,因为旅游和地理、植物,似乎都是很无用的东西,但他却完全为其着迷,这会儿,他就一边行路,一边和华人通译搭话,“本地天气这么热,马一定也不常见吧?”

“在北部安南、暹罗那里还好,有一些矮脚马,我们这里确实不多。”通译回答,“像是我们要去的村落,只有一匹矮脚马,这已经是富裕的证明了。因为他们有两三个村落,还有一条河,算是个大寨子,只有一个村落的小头人,一般是不会有马的。”这种村落都没有汉语名字,是一长串复杂的音节,意译过来的话,意思是某某神眷顾的某某家的村落,某某神,一般是占人信仰的本地女神,占人的权贵许多是信仰天竺教派的,但平民信仰本地神灵的居多。

如今还有些占人信奉了星月教,他们的日子过得是比较好的——因为星月教的传教者知识丰富,会造房子,而且讲究公平,鼓励劳动,又是父系血缘,所以那些懒惰的奴隶一旦入教,立刻就勤快起来,农作物收获丰盛了,又比较讲究卫生,寿命就长得多了,他们多数住在满剌甲一带,但会时常乘船过来,占城这里的华人商户也都更喜欢和他们这一支占人交易,因为他们比较讲道理。

“信奉本地神的占人最野蛮。”通译向他们介绍,“多数都住在腹地,甚至不住在河边,他们又不怎么会种田,还是刀耕火种——有时候会引起很大的火灾,十几个村子全被烧死在山林里。看中了什么就直接抢,因为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交易。这样的人是不怎么来王城的,只是在自己的村落里过自己的日子,他们最多用芭蕉干、肉干来换一点盐。”

“信奉天竺教的占人会好一些,多数是河边村落的寨主,他们是可以交易的,但要小心,因为他们很狡猾,天竺教并不强调诚实,所以他们觉得在交易中骗人是什么不对的事情。”

满剌甲来的星月教占人就不同了,是讲究信用的,而且他们有渔船,可以捕鱼,有香料,有宝石、金银和木材,所以受到华人商户的欢迎。张宗子对通译说,“我发现,在南洋,宗教是很重要的——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差别很大,可以这么说,选择了宗教,就等于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他和通译说的虽然都是敏朝的南方官话,但彼此沟通是不容易的,通译要理解张宗子的话很难,他思索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恍然大悟,点头连声说,“是的,是的,宗教就像是……名刺!就像是我们敏朝的名刺,我们做生意的,要接待的陌生人很多,只要说是什么教徒,就等于是先多了一些了解,不至于一无所知。”

他也是华人的几代子孙了,对于故乡,就像是张宗子对于本地一样好奇,“就像是我们华人,我们信奉儒教、佛教、道教,勤劳、勇敢、诚实就是我们的名刺。南洋各族都愿意和华人做生意,因为我们讲信用,有情谊——你们……你们活死人呢?你们和敏国一样,也信仰儒教吗?”

张宗子立刻说,“首先,你这话就不对,因为华夏人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虔诚信仰,而且儒教不能算是完全的宗教——”

于小月从矮脚马上扭过身子,非常威严地瞪了张宗子一眼,张宗子就止住了自己的夸夸其谈,简单地说,“不,我们信仰……我们信仰华夏的历史!我们信仰人本身的力量——说起来,你识字吗?”

通译短暂的迷惑便消失了,他自豪地点头,“我是我们家唯一一个能看懂华文书的人!”

“那太好了,我有一套我们的教材,可以赠送给你们两个……”

徐侠客听着张宗子和通译滔滔不绝的谈话声,含笑微微摇了摇头——这个小张呀,总是这么热闹!

不过,他的话的确也是有道理的,徐侠客认为,华夏的宗教,从来没有拥有通译所说的这么大的能量,选择了宗教就似乎完全地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在华夏,一个普通人信佛还是信道,对于生活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不影响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是信坏了脑子,这样的人也不太会被赞赏,反而会被嘲笑。

不过,要徐侠客说的话,他觉得小张刚才有点敷衍了,还是没和通译把话说清楚,因为买活军和敏朝的信仰确实不同,敏朝的华夏人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宗,也就是宗族,但买活军这里,人们的信仰似乎还没浮现,但徐侠客觉得,他们信仰的是科学,这一点上,买活军的信仰的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许多宗教都不曾做到的事情。

占城的城门已经很远了,人们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前走去,路是夯土路,但很窄,路况也不太好,马在上头走得很吃力,徐侠客问另一名寡言的通译,“现在南洋的雨季已经过去了吧,但路还是很软烂,那么,雨季时这路岂不是就不能走了?”

“雨季时几乎所有贸易都断绝。”通译介绍道,“路会变成沼泽,河流也非常湍急,山洪爆发,内河无法航行,在南洋,干季是忙碌些的,头人们会在干季到王城来觐见,贸易。贵客们在好时间来了,这三个月凉快些,再往南,天竺那一带把这三个月叫做凉季。”

“凉季之后,有三个月的热季,那三个月的确是最难熬的。我们这里还好,天竺那一带的热季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非常酷热,我们这里,基本就把凉季和热季放在一起叫做干季,干季干活,雨季时敲敲打打修补屋顶,很快一年就又过去了。”

“什么!这会儿还是凉快的时候?!”

张宗子听到了一耳朵,立刻又吃惊地大叫了起来,通译便连忙殷勤地往前催马去和他介绍了起来,徐侠客勒了勒温顺的矮脚马,让了一下,让通译插到自己前面,这条路很窄,两匹马并行就很局促了。

他暂且驻足,沉思地打量着四周紧凑的浓绿——和他所见过的所有其余地方不同,南洋的绿是非常急迫的,它蔓延了视线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没有一丝孔隙。

这样的密林……这样的气候……

“我算是知道了,为何汉唐时只是在这里遥遥置郡,压根连统帅的兴趣都没有了……”

在他身后,负责保护他们的兵丁小郑也嘀咕了一句,“汉唐时气温比现在还要高,那得多热啊……热得压根没法住人了都……只有最没本事的人才只能在这安家,稍有些本事的还不都赶着往北走啊……”

徐侠客赞成他的见解,他有些凝重的说,“小郑,想过这里为什么还普遍存在奴隶,而少平民吗?”

“天气这么热,物产又这么丰饶,随意都可以吃饱,不把人变成奴隶去强迫他们,谁愿意整日劳动呢?”

“若是不考虑奴隶制,恐怕,土地虽然肥沃,但本地的农业开发,会是很大的问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