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02章 不能错过的东西(上)

买活 第402章 不能错过的东西(上)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滚滚浓烟从山的另一头升起,染黑了淡蓝色的天空,光是看着这股烟,仿佛就闻到了浓浓的焦糊味,这股浓烟气势汹汹,和这个季节常见的烟柱不太一样,也让驻足查看烟雾的帕有些不安起来了,他对自己的连襟说,“是那帮汉人引起的火灾吗?”

他说到汉人时,用的发音就是一模一样的汉语拼音,hanren——这是因为在这个村落的方言中,没有对这个种族的词语,于是他们就直接沿用汉人对自己的称呼。这个村落,还有附近的十几个村落,说的都是口音很重的占语,而且因为他们不去国都朝觐已经很久了,一百多年下来,双方的交流也变得有些困难,只是勉强能够听懂。

这些汉人们,是百年来这里罕见的新访客,一般来说,村落里一年也就来上两次客人,带来少量的盐巴,换取很多的粮食和肉干,村里人要用十斤肉换一斤盐,这个价格是昂贵的,但是,很少有商队愿意冒险来村子里,而村子也不是很情愿组织人手去国都——很多人走出村落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到底是死在路上还是去了别的村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答案。

虽然村子距离王都也就是五天的路程,大概一百多li——里也是个新鲜的概念,村人不用这个说法,他们没有长度概念,而是用脚步、日程来丈量距离。但是,这个村落和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他们过着封闭的生活,主要和临近的四个村落通婚。

在耕种上,他们采取的也是南洋最传统的刀耕火种:先用石刀把草木砍伐下来,堆在相中的空地上,随后将这些燃料全都烧掉,被烧过的土地很松软,就不必再翻地了,直接在这上头撒种子。

撒完种子之后,就不必再管了,大丈夫在等待成熟期间,要出面组织男人们去寻找下一块耕地,剥掉大树的树皮,等上一年半载,等到大树枯萎,同时也收获了上一批的作物,这时候再开始新一轮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相当简单的耕种办法,不需要施肥,一般来说,一块地种一年就抛荒十年以上,所以这里一个村落要占据小半个山头,山头里适宜耕种的土地是不多的,只有这么大的领土,才能保证每年都有耕地可以烧。

也因为如此,这里的村落和村落之间都隔得不近,过于接近的话是要打仗的,就算已经划分了各自的领土,战争也不时要发生,尤其是好的年景——连续几年的好年景,生下了过多的孩子,也都养活了,这就意味着十年后不可避免地要和临近的村落发生战争。

粮食不够吃了,亩产量又不高——刀耕火种是种一得二,五十斤种粮,得到一百斤粮食。当人多到野果和野兽也养不活的时候,战争就完全是一触即发了,临近的村落或者联合起来去抢掠更远处的敌人,要么就彼此寻仇,互相攻打,最后的目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消耗掉多余的人口,吃饭的嘴巴变少了,男人、女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和平也就重新降临了。

但是,今年以来,生活不再像是从前那样了,首先,帕这个村落交好的大城寨‘大榕树下的三寨人’,得到了上神的垂青,收到了足足一大口袋的盐巴!还有更珍贵的,一大口袋雪花一样轻盈又甜美的砂糖——帕这个村落的人当然也喜欢甜味,不过,甜味也意味着危险,每一次去采野蜂蜜都会有人交代性命,野蜂是很毒的东西,而且蜂窝往往很高,采蜂蜜是很危险的活计。

他们偶尔也会用一些有甜味的作物熬糖浆,但不可能太多,耕地是很宝贵的,而且种甘蔗相对比较麻烦,帕他们只是用野甘蔗来熬糖,得到大块大块的褐色糖块,这是村子里很珍贵的商品。

三寨人得到了这样的恩赐之后,立刻派出她们的奴夫回夫家走动,分出一小袋糖和盐巴,馈赠给相邻的村落,表达友好,同时也是炫耀他们的奇遇,三寨人是唯一一个会偶尔去占城港朝觐的村落,他们一向是见多识广的,每一次奴夫们回家都能说上许多三寨那里的新故事。

这些故事真假难辨,往往从‘一个公主带着男奴出门去见国王’开始,结束于神神怪怪的恶魔和本地神的战斗。公主和奴夫的每一个决策,都有本地神智慧的指引,他们遇到的帮手也有异教的神明——这可能就是公主本人在路上和天竺教、星月教的商人做了买卖。

这一次,伴随着盐巴和糖到来的,是全新的神明故事,有白玉一样的仙人,被公主捕获带回了村寨,随后,其余仙人们下降到了凡间,用礼物换回了白玉男人,又留下了珍贵的礼物,并且,他们还带走了两个寨子里的土人,要教导他们仙语。于是这些奴夫回来时,都带来了新的词语:汉、华夏、买活军。

三寨在周围村落的威望更加高了,大丈夫——族长的丈夫送去了回礼,同时也瞻仰了仙人留下的馈赠,亮晶晶、轻飘飘的铁盘子,怎么摔打都不会坏,也不会在潮湿的天气中锈蚀,毫无疑问,从这种铁盘子里取食,会让人延年益寿!而这些村落也着急地从三寨那里得到了新的神明:谢六姐,是个少女,所以现在这些寨子里也多了象征六姐信仰的铁盘子了,还有些村落用一袋盐和一袋糖的画面来指代她。

变化就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干季快结束的时候,三寨派人带来了新消息:买活军得到了国王的许可,占领了从港口到三寨沿路的土地,汉人会在那里烧荒开辟,对于帕这个村落来说,也就是在山的那一头,从此有了汉人的行踪了。

这对于村子来说,不算好也不算坏,当然,那片地盘本来也不属于任何人,因为那里距离占城港很近,一直以来都是安南和占城的战场,在那里耕种并不安全。

实在的说,那片土地到底属于谁呢?这是件很模糊的事情,因为土地是没有主人的,只有暂时住在上头的人,如果别的人有意见,那么就打上一场,活下来的人就可以继续住在上头——这就是这片土地上通行的一种认识。既然帕这个村落没有人住过去,那么别人来住他们似乎也不该反对。

再说,村子的意见也无关紧要,三寨的意思是很明白的:汉人有国王和三寨撑腰,如果有谁不答应的话,那就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硬,还是士兵们的铁片刀硬了。

这样,村子们便接受了从此多了个新邻居的现实,那些有巫的村落,已经有了和这件事有关的歌谣正在流传了,但帕这个村落的情况有些复杂,他们的巫去年被毒蛇咬死了,而且死得很年轻——村落里的巫女多数都由族长的姐妹兼任,有时族长自己就是巫女,巫会讲故事,会唱歌,会告诉村子里的人们他们从哪里来,这个世界是怎么诞生的,有什么植物是好的,什么植物是坏的,被蛇咬了该怎么做,为什么同样被蛇咬了,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活了下来,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巫可以告诉大家这些事情背后的道理。

总的说来,如果有烦恼,带上一些礼物去找巫是没有错的,巫在姐妹中代代传承,身边总是跟着下一代的巫女,但是,帕这个村落比较倒霉,两年前,村里人吃了不好的肉,引发了一场疾病,巫就死在了那场疾病之中:发高烧,拉稀,然后很快就死了。

下一代的巫女刚上任没有多久,就被蛇咬死了,她的徒弟什么都不懂,遇到事情只会结结巴巴的,于是,现在村落里的故事便残缺不全了,也没有人来解释汉人入住背后的故事——一般这些故事都和天神有关,大概是本地的女神和汉人的神明谢六姐交了朋友,于是准许汉人过来种地。

但是,天神或许也做了错事,这股烟不但让帕忧心忡忡,也让寨子里的大家议论纷纷,帕结束了砍伐,回到村子里时,大家都在山崖上的一片空地聚集着,眺望着滚滚浓烟。

“这股烟太大了。”

“希望不要烧到我们这里来。”

“他们可能引起火灾了!”

这是烧田时最让人害怕的事情——引起山林火灾,所以有经验的农民会在干季快结束时烧荒播种,在这个时候,空气已经比较湿润了,火势不会毫无预兆的扩大,而且很快就会降下雨水,帮助作物生长。如果在气候还没转变时贸然烧田,便很可能引起大灾,人们都认为,汉人很可能冒失地提早烧田,引发了一场灾害,他们立刻决定派出几个机灵的男人翻山去查看情况,确认火势是否已经不可控制,同时做好撤退的准备。

山火最后没有烧过来,浓烟在几天后逐渐熄灭了,但是,那几个男人也没有回来,大家都以为他们在翻山时遇难了。这让帕和妻子很失落——这其中就有他们的儿子,他才十一岁,再过两年才能出嫁呢,他们已经为他找好了一门亲事,嫁给帕的姐姐的女儿,就在山脚下生活。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活要干,没有时间去寻找儿子的尸体,人们急着烧自己的田,赶在雨季来临前播种,已经下了几场小雨了,空气也湿润了起来,如果不在暴雨季节来临之前,让作物发芽,雨水会把泥土冲走,今年的收成将会很差。

这一天结束时,他们又累又热,浑身上下都是烧火的黑灰,但是,这一天是吉祥的日子,好消息来了。

“帕!”回寨子的时候,帕的妻子冲到村口叫他,“牟回来了!他们都回来了!”

她显得非常喜悦,“他们还带回了汉人的使者——还有他们的礼物!”

汉人的使者是个肤色很白,高鼻深目的年轻男人,他还带了一个肤色发褐的短发女人,当然,还有三寨派出的使者阿孟——孟非常骄傲地介绍着自己的经历,干季开始时,他们跟随买活军学习汉语,在过去的干季里,他们跟着船队,在占城港、满剌甲之间来回贸易,现在,汉人的船队从占城港去旧港了,或许已经从旧港往爪哇方向而去,而这个使者的汉语已经说得很不错了,他们特意来跟着汉人的使者做翻译。

阿孟是自己人,村落里的老人去三寨拜访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村口抓蚂蚁,可以说是看着阿孟长大的,于是,帕这个村子的住民们一下就对汉人的使者,以及他们的善意确信无疑了,他们欣喜若狂,倾尽全力要举办盛大的宴席招待使者们——使者们又带来了一口袋盐和一口袋糖,这为他们省下了多少肉干啊!

但好消息不止这些,阿孟解释了那股浓烟的缘由:汉人在进行大规模的烧田,或者叫做烧荒,这个是村落历史上也有的事情,只是帕的村子没有巫女了,历史也就完全丢失,在谈论这些话题时,没有人出来讲祖宗的故事了。

三寨的老人还在,他们还记得祖先们是如何来到这里,从山林间烧出自己的容身地的,烧田和烧荒不太一样——烧田是先把大树砍伐倒,堆在田上烧掉,而烧荒是不砍伐,挖出防火沟之后,把那块区域全部烧光。

“他们只砍倒了一些名贵的木柴——香樟、黄花梨、红木!”陌生的音节从阿孟口中一个个吐出,“其余的都烧掉了,现在汉人有一块很大的荒田,他们要在上头种一种新的有用的树。”

“这种树叫做橡胶!”

只种树,不种粮食吗?这是令人迷惑的事情,但阿孟马上就继续往下说了起来。

“余下的地,他们打算种水稻——这和我们的习俗不同。”

确实,刀耕火种肯定是种旱稻的,很少听说这一带的村落有种水稻的习惯,阿孟还要解释水稻是什么——三寨的使者去占城港时,在城外见到过他们种的水稻。现在,汉人也打算在河边种上这种东西。

“但他们的人手不足,需要帮手。”

人们迷惑的沉默着——需要帮手,可是,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在他们这里,一个村就是一家人,他们理所当然的互帮互助,但是,这种帮助是不会给到外人的。

“他们会给报酬!”阿孟进一步说明。

报酬是什么?更加迷惑了,这里没有这个词,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东西。

“就像是做生意一样……”阿孟不说话了,他转头向汉人的使者解释了起来——的确,村落也不做生意,他们通过和商人互相赠送礼物来完成交易,他们的生意是没有讲价这个环节的,只有礼貌和不礼貌。送出的盐和得到的肉干价值相等,那么是礼貌的,如果不相等,那就是没有诚心交朋友的,不礼貌的奸诈的人。

“就像是互相赠送礼物一样!”

使者沉思了一下,说了一长串话,阿孟不断点头,他的眼睛开始放光了,转身自信地说,“我们来帮忙种地,劳动时,大米饭随便吃!”

人们立刻小小地轰动起来了:即便不愁吃的,即便占城稻非常的有名,但在山林里,米依然是珍贵的,他们不会用肉干去换米,而旱稻的产量不高,不是能常吃的主食。

这就已经足够好了,反正播种之后,村寨里就用不了太多人做活了,看在礼物的份上,族长立刻就要答应下来,但这还不算完,阿孟站了起来大声地说,“回家时,汉人会回送给我们宝贵的礼物——盐、糖——汉人不欺负我们!他给我们的礼物不会比给别人的少!”

在一片哗然的欢呼声中,阿孟郑重其事地说,“还有——最宝贵的礼物——汉人会把他们的神明,他们的知识赠送给我们!”

他说,“这是比盐、比糖、比酒都更珍贵的东西!姨母们,祖母们,你们以后就会明白了,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要流血流泪——这是我们这些人极其缺少的东西,也是那些西洋人决计不会轻易赠送给我们的东西!”

“这是天下间,除了买活军以外,我们没有地方去取得的东西!”

“是我们占人不能错过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