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04章 不能错过的东西(下)

买活 第404章 不能错过的东西(下)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干季很快就过去了,在雨季里,人们检验着自己工作的成果,橡胶树苗在雨中欢快地抖动着树叶,买活军的田师傅蹲在棚子底下深沉地望着一行行的树苗,这个东西,按照六姐的开示,是知识教中的一种圣物,它在五年后就会长成可以割胶的大树了,‘橡胶’和‘石油’,能让买活军的生产力再上一个阶梯。

但是,这是一种新的树种,人们需要琢磨它在南洋的气候下该如何种植最好,鸡笼岛的气候和这里不同,田师傅身边蹲的是一样深沉的本地土人,他们现在已经都有了汉语名字——受到买活军的影响,他们的名字多数是两个字、三个字,不再是那么一长串的音节了。

榕帕用生硬的汉语对师傅说,“刮风的地方,树苗弱。”

“嗯,向阳的坡地上最好是种得密一些,下个干季我们开垦时就有经验了。”

田师傅是很和气的,但是,差使起人来不手软,他吩咐榕帕,“把这些话记下来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验要记下来才会传播得更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榕帕喃喃地念着新学到的‘谚语’,在占语中也有这样的东西,但是,之前他不知道这叫‘谚语’,这是买活军到来后,给占语带来的新定义。

他从怀里掏出了炭笔和小本子,又喜爱地抚了抚洁白的纸张,纸张也是买活军带来的好东西,这东西在村寨中原本是压根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最多用带有颜色的矿石,或者是木棍蘸了草木灰,在石头上乱画。纸张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将信息落在上头传递,对于习惯了传口信的占人村落来说,纸张也是圣物和神迹,只是华夏的百姓们生活在神迹中太久了,已经全然地习以为常了。

占人就不同了,他们几乎是虔诚地敬拜着纸张,凡是得到了小本子的占人,都无比呵护地对待它,珍惜着落在上头的每一个笔触,榕帕现在用木棍在地上写了几行字,第一行是拼音拼读的占语:受风处树苗要比现在更密集——

他取了一根铁尺,冒雨重新量了一下树苗的间距,同时示意田师傅选择新的距离区间,榕帕和大狗一样甩掉了身上的雨滴,用芭蕉叶擦拭着身子,咬着下唇写道,“树和树的距离可以从2.5米改为2米……”

这里的数字和距离概念都用的是汉语词,随后,他在这行下面划拉起了汉语的发音,也是用拼音进行标注,不断的对照占语,榕帕目前只会写很简单的汉字,但是,他学会拼音以后,学汉语的速度比以前快得多了,他发现一门新的语言,永远是听走在说前头,说走在写前头,尤其是汉语这样分了拼音和汉字的语言,要学会写汉字是比较难的,学会说汉语则相对简单得多。

等到他把汉语拼音完全捋正确了——田师傅也凑过头来帮忙,榕帕这才把拼音分为两行抄写到本子上,田师傅取过本子为他在汉语的那行拼音下增添了汉字,一个拼音对应着一个汉字,榕帕很珍惜地看着它们,思索着有空就拿出来翻看两眼,看多了,他感觉这些方块也越来越熟悉,似乎不再像是刚认识它们时,看起来一模一样,完全没有区别。

“走吧,明天再来林子里看看。”

田师傅带着榕帕回到了他们的住处,巫女榕特走了过来,她的脚上带着泥巴,榕帕问,“你们去水稻田了吗?”

按照道理来说,第一个季节,水稻田的收获是不会太大的,不过,山里的占人们也可算是开了眼界了,他们看到了海边的同族们是怎么种田的——旱稻一般一年一熟,雨季播种,干季成熟,在干季如果再种一次,不会有什么收成,因为天气干热,稻子没有足够的水源,而占人们也没有挑水浇田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每年都换耕地,谁能修那么多路呢?通往田地的路往往是很崎岖的。

但是,水稻就不同了,通过水渠、水塘、河流的调节,种在河边的水稻田一年可以收成三次,等于是这轮收割了那轮长,根本就不需要休息。水一直有,水多了,排到水塘里去,水少了,从水塘里引入进来。海边的同族们还会堆肥——技术不太好,买活军的田师傅们,教导他们怎么做肥堆,怎么抓蚯蚓,怎么用粪土里滋养出的昆虫去养鸡。

这些被烧荒出来的田地,在这些劳动中变成了肥沃的黑色,又变成了黏糊糊的水田,每一次下田,脚上都带着泥巴,有时还有咬在脚上的水蛭,但是,水稻的长势是神迹,占人们已经被知识教完全征服了,他们迫不及待地上山带话,将整个部族都从村落里叫了下来,只要做活,买活军都给他们一口饭吃。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要尽快地投入到新的宗教中去。

没有住的地方,这不要紧,在村子里也不是大家都住在吊脚楼上,总有出去狩猎的时候,人们可以住在树上,住在绳床上,只要人足够多,温度足够高,又有火,蛇和昆虫也会知道退却。

已经是雨季了,但活依然是很多的,占人们自然地按性别分成了两组——男人做整修水利的活,女人们去水田里干活,山上的占人们重新学习着被他们忘却的传承,望着一天比一天沉甸的稻穗惊叹连连,水田里的稻子收成是旱稻的几倍,即使还没有成熟,这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情。

不是没有抵触的人,有些情愿躺在家中等待火田成熟的懒汉,他们和自己的妻子一起逃走了,有些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他们不愿意接受买活军严格的管理,他们也一声不吭的离开了——有些人很快就后悔,想要回来,但是他们被拒之门外。留下来的占人们对这个决定非常赞成,他们觉得自己的忍耐因为别人受到的惩罚而有了意义。

变化正在剧烈地发生,聚居地的迁移不算什么,村落们往往数十年就迁移一次——开辟的田如果距离村寨太远,他们就会搬迁,因为刀耕火种是无法永远持续的,十年周期不够树木生长得很好,大概经过几个循环,土地会耗尽力气,这时候就要搬迁到别的未经开垦的地方去,重新开始选址和新的刀耕火种的轮回——

其余的变化,那才叫大呢,占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姓氏,像是榕帕,他们村子的人都姓榕,因为他们是‘山里高榕树下的寨子’,所以,巫女选择了榕作为姓氏。

别的村落有些人姓三(三寨村),有些人姓河(住在河边),还有些人姓诗——这个姓氏来源于那些海边的占人,他们中许多信奉天竺教,信仰大神湿婆,于是选择了第一个音节作为对旧信仰的纪念。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姓谢,这是为了表达对新信仰的感念。他们中大多数人每天都虔诚地学习,学到头昏脑胀才敢安睡,哪怕第二天醒来,这些知识有一多半会从脑海里飞走,但是他们还是拼命的学,认为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水稻的丰产程度是相关联的——海边的占人一向是很会种田的,但是他们的水稻也没有买活军的收成好,有些人或许会说,唉,这是因为汉人会堆肥,但占人们把什么都和神的眷顾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汉人会学习,谢六姐喜欢会学习的人。

谢六姐喜欢会学习的人,这句话是再不假的,所有汉人都这么说——一开始,占人只能通过阿孟和汉人们交流,但是现在,他们和汉人们已经很熟悉了,这些汉人们很喜欢炫耀他们在故乡的生活,“水泥路!你们想都想不到,大馒头,雪白雪白的,比南洋驸马——就是你们说的白玉仙人的皮肤还要白!”

他们在故乡已经过着极好的生活了,来到南洋这里,是为了将谢六姐的恩德向外传递——也因为在南洋这里做活‘补贴很高’,这些汉子们在家乡很难找到女人,他们来南洋,跟着田师傅们一起种橡胶,赚到钱可以回故乡买房,或者,他们也可以在本地娶一门亲事——本地信仰星月教的占人们,也有些跟着前来做活,他们很乐意把家里的女儿嫁给汉人,就是山里的占人,也有些姐妹愿意脱离村子,到汉人的营地里一起生活。

这对于村子的势力,是一种削弱,不过祖母们还可以忍受,因为知识教和其余别的信仰不一样,并不干涉婚姻的形式,也不干涉占人村子内部的规矩,他们只管他们重视的事情——工作、学习、注意卫生,千万不能饮用没有烧开过的水。

“痢疾就是对不重视卫生的愚民最大的惩罚。”田师傅们很严肃地说,“排泄物污染了饮用水,造成痢疾的流行,所以一定要养成去厕所的习惯。”

去厕所、刷牙、理发、洗澡、烧水,这些都是从前没有的规矩,但占人们抱持着对谢六姐的虔心一丝不苟地学习着,从中得到了神的恩赐——他们的皮肤病减轻了,他们的牙齿不疼了,他们的脑子比从前清醒灵活了(这其实是摄入热量变高的结果),他们中有许多人,除了下一个季节的事之外,还能看得更远,除了十以内的加减之外,还学会了乘除。

第一批水稻在三个月后就成熟了,南洋的天气太适合种水稻了,它们蹭蹭地长着,结出了细长的稻粒,人们在欢呼声中庆祝着雨季的离开,翻晒稻谷,卖力地踩着脚踏板将稻谷脱壳,一边踩着踏板,一边大声背诵着数学口诀,“三三得九,三四一十二——”他们中比较聪明的人已经开始学百位以上的加减乘除了。

他们看世界的眼睛,变得更加清明了,像是榕帕这样比较聪明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活死人和山民们寿数的不同,活死人们要二十五岁才能结婚——来到南洋后才放宽到二十岁,而在山里,二十五岁已经是寨子里偏大的年纪了,在山里能活到四十岁的老人都被当作是智者对待,他们看起来往往也非常的老——很奇怪,活死人们看起来都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不知为什么,他们老得很慢。

一定是因为他们对神非常虔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榕帕和榕特选择相信莫教士的说法:那是因为活死人们吃得比较好,吃得好的人,干活消耗的是吃食,而不是自己的身体,他们就老得比较慢。

没有谁不想多年轻几年,没有谁愿意在二十五岁死去,这是个不需要去考虑的问题,真的有人会愿意活在寨子里,活在每天出门都不知道能否回来的情绪中吗?榕帕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如果有谁断言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比较快活,那榕帕就要把他和一条毒蛇捆在一起,看看他随时被咬一口的情况下还怎么能快乐得起来。每次出门干活的男人们回家时,女人们当然也开心——但那种开心是不好的开心,那种开心是因为外界有过多的危险,是因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的开心,但这种开心的本质是悲哀,是太多的不幸。

榕帕更喜欢——当然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水稻丰收时的开心——这种开心,是好的开心,榕帕认为老师们说得对,这种开心代表着人们征服了自然,人们的劳动有了结果,这是一种自豪的开心。

现在摆在面前的路就非常清晰了,压根没有必要去选择,榕帕和榕特的意见非常一致,他们的看法在自己的氏族里也立刻蔓延了开来——得想个办法,把自己变成谢六姐的活死人。

观点是一致的,但动机各有不同,有许多人的想法不像是榕帕这样清楚,他们只是觉得,活死人是最虔诚的,最强壮的,最英勇的,最博学的,他们一定得到了神最多的赐福(尽管教义明确表达了神不在乎),所以,如果他们也成为活死人,那么他们也会有一样的改变。而榕特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村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传承,他们需要新的传承,知识教,完全就是最佳的选择。

她是个巫女,虽然懂得不多,但人们敬畏巫女,因为这就是村落的规矩,榕帕在村中的地位也很高,因为他是第一批下山做活的占人,受到了买活军的看重。所以,榕村的意见是最早统一的,老祖母和榕帕、榕特一起,找到莫教士,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他们不想仅仅只做受到知识教恩惠的占人了,他们想要做活死人,如果莫教士肯给予他们这份殊荣的话,村落将会把自己的性命献给知识教,从此做他们忠诚的仆人。

莫教士立刻露出了非常好看的笑容,他晒得有些发红了,看上去不再那样白净,但是,他显得精神奕奕,总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你们的想法是好的,会得到六姐的赞许。”他先赞赏了占人的忠诚,又说,“但是,活死人是有条件的——”

当然是有条件的,这样好的人群怎么可能人人都能当呢?首先,活死人要服从谢六姐的管理,遵守谢六姐的规矩——不再像是现在这样,只是做活期间守有限的规矩,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繁多的规矩,其中有许多规矩或许是和现有的村规抵触的。

这在意料之中,占人们已经用几个月的时间熟悉了活死人的规矩,其中没有太多不可接受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村规本也很简单。

还有一点,就是活死人只在华夏国的国民之中招募。这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榕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有些责难地说,“但是,教士,也不是,汉人——”

她磕磕巴巴的汉语让莫教士的笑声更欢快了,他改口说起了占语,夹杂着汉语的单词——莫教士的占语已经说得很好了!他不愧是教士!学语言也比占人要快得多。

他说,“华夏国和占城港不一样——占城港是占人的王国,只允许占人居住,但是,你们也不觉得你们是占城港的百姓,是吗?”

确实如此,榕村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一支独立的势力,他们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占城港的失败不代表他们的失败,占城港的强大不代表他们的强大——反而倒可能代表着力度更高的勒索。不过,如果要他们选择的话,他们会想要选择占城港来依附,因为他们说一样的话语,而且彼此间有遥远的亲戚关系,被欺负的可能更小一些。占人们感到迷惑的是,他们不知道说不一样语言的人也能组成一个国家,譬如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越人的安南正压迫着占人的占城港,但即便如此,占城港也不属于安南,他们只是向安南纳贡而已,如同村落对占城港做的一样。

“你们说的这叫做民族,你们都是占人——占族人,”莫教士说,“华夏也有很多民族,有汉族——他们人数最多,也有很多人数少的民族,比如我,我是欧罗巴族人,这是我的种族,我是欧族人——”

“欧族人!”大家都念诵起了新的知识。

“但是,我同时也是华夏人,这是我的国家。”莫教士说,他还想再解释一下其中的区别。但被急切的占人们打断了。

“民族不同的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吗!”

“可以的——”

榕帕又一次打断了莫教士的话,“那我们愿意加入华夏国!”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榕帕对族人们说,“是谁把送来了贵重的礼物?是谁教我们读书认字?”

“是谁为我们整理历史,谁为我们起了姓氏?谁教我们兴修水利,谁给我们充足的大米饭吃?”

“除了要求肉干、果酒、矿石的奉献之外,谁来管理过我们?是占城港吗?”

“不!”

“从来没有人来管我们,是华夏的买活军管了我们!”

榕村的占人们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谁对我们好,我们就是哪国的人!”

“谁来管我们,我们就接受谁的管理!”

占人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的同族攻打他们,驱赶他们,勒索他们,是买活军,买活军带来了这所有的一切,这让人离不开的一切,理所当然的——

“我们当然是华夏国的人!”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只是占人了——”

“我们是信仰知识教的人,是六姐菩萨的活死人,我们——是华夏国的占族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