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22章 请道友留步

买活 第422章 请道友留步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又一个!这次是徐州……就这还只是运河沿岸,我们部署了对讲机的地方,内陆那些县府有没有闹起来我们压根就不知道!”

在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谢双瑶生气地把报告扔到桌上,“这就是为什么要扫盲——救命啊!谁能想得到?一次简单的事故而已!这些邪魔外道就突然跳出来急着给自己加戏了,他们是想要起义吗?我看相反!这是想赶在买活军入城之前抢一把,还要把锅给我们背!”

没有参与南洋开拓,而是镇守云县、鸡笼岛的水陆将领汇聚一堂,陆大红捡起谢双瑶丢下的报告翻阅了起来——这是几天中,总台收到的请示、汇报对讲的总结。“或许组织者的心思是单纯的,但是,他们根本无法保证组织性。”

“无组织、无纲领、无诉求,三无。事成了荣华富贵,事不成转身就跑,从头再来,北面那些老白莲教徒,很多都有这样的气质,他们的利益就在于造反。”

吴老八也有幸列席了这次会议,作为多次带领私盐队北上,和当地白莲教接触的专员,为大家提供着他的一些看法,事态很急,来不及写成报告了,只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会后再进行整理。

“白莲教南北差异很大,彼此虽然友好,但互不统领,南面的白莲教,还有类似的道门组织,主要是团行的延伸,多是同一行业的兄弟加入,为的是能够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难时互帮互助,香主由本行业的头脑兼任,譬如说,丰饶县的情况,这个是陆将军也亲眼见到的,本地的白莲教香主就是最大的私盐贩子。”

“这些教徒,虽然骁勇善战,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生计而战,主要的冲突就是和别的同行抢地盘,他们不会随意招收外人,战斗时组织性也很强,毕竟平时就在一起工作。这次丰饶县起兵,我可以断定结果一定就比北方好,因为他们的人员都是惯于听从指挥的,而且也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要拿下县衙,之后立刻归化到我们买活军旗下来,为的是让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不要再受衙门的盘剥。这就是我总结的,有纲领、有组织、有诉求……”

谢双瑶看了陆大红一眼,陆大红立刻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容色稍微缓和下来了,示意吴老八继续往下说,“可以,看得出来,平时是有总结有思考的。”

“北面的白莲教呢,除了我们在三姑六婆中新发展出的,以人口贸易、扫盲教育为核心结构的新香坛之外,老的香坛并不是以同业为结构,海纳百川,来者不拒,因为他们的香坛,坛主、干事,都没有营生,专业传教,那自然是要不断扩大香坛,收取供奉了。”

“而且,也是因此,他们就必须不断地去煽动造反,只有通过造反来收敛钱财,才能养活总坛,否则,就靠那些三瓜两枣的供奉,也就是比饿死好一点罢,白莲教又不是正经寺庙,还能鼓吹灵应,卖护身符……他们钱财的来路就只有造反。”

“这些老白莲教徒个个都是造反的行家里手,他们精通造反——但却不精通统治,更无法约束手下的教徒,毕竟,又不像南面这里,平时大家要一起干活,默契是一直有的,这些教徒平日里各有各的营生,自行其是、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入教,其实也只是给自己找一层虎皮罢了,这样的乌合之众,造起反来,可不就是济州府那个样子了?”

“衙门、大户人家,那都是辣手的货色,去攻打是要死人的,又不是灾年活不下去了,打不下衙门就进不了粮库,这太平年景,会被鼓动起来造反的,说难听点,能是什么好东西?这事儿从开始商定在城中点火就变味了,点火那就摆明了是要趁乱抢一把……”

吴老八说到这里,也不由摇了摇头,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此事一出,北面各地的白莲教徒,只怕都要闻风而动了,最可恨者,遇事恐怕还要扯着六姐做大旗,若不尽早分明,将来史书之上,只怕还真栽派给我们买活军了!”

“我们的品味怎么可能这么差啊!”

“这要真是我们鼓舞的,早已拿下城池了,百姓更是秋毫无犯!”

不少将官都深感被冒犯,纷纷抗议了起来——这些将官们,对于报告中提到的百姓惨状,反应都是很大的,毕竟,大家鼓吹谢双瑶是无生老母在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那些以白莲教的形式被组织起来的三姑六婆,在买活军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白莲教,多少总有几分亲近感,乍一看到北面这些借机生事蹂.躏百姓,发泄兽.欲的行为,自然而然生出一股义愤来,认为这样的事情根本不能叫做起义,只能叫做暴.乱。

“起义和暴.乱的区别,吴队长说得特别好,有没有纲领,有没有计划,有没有严密的组织,同时在行动中有没有明确的目标,这都很重要啊,这些作乱,我认为我们应该定义为暴.乱,甚至不能承认这就是白莲教的作为,或者要把南北流派分开,申明这样做的教徒是不会被我们赞成的。”

“要仔细报道济州府里我们私盐队的做法,剃头为证——只要剃头了,声称自己是活死人的,我们在暴.乱中都先不分辨来源,一概予以庇护。哪怕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地主,那他家里也大有多少人是无罪的,那些暴民攻进去了,几个是找罪魁祸首,几个是找那些婢女呀,妇孺呀,去发泄自己的兽.欲?”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更何况在座的将官们早已不是昔日刚被提拔起来的新嫩了,在买活军这样变化剧烈的衙门里做事,真是一个月抵得上敏朝的一年,个个都早已累积了一身的本领。

此时你一言我一语,要做的事已经明确了不少:在运河沿岸,要沿用济州府的经验,先送走女童,留下经过简单军训的天足和裹长足的女娘,由私盐队员指挥分派,或者运货,或者组织起来到处去喊叫,去鼓舞百姓灭火,宣讲买活军的政策,戳穿这些暴.乱者的伪装——用六姐天威说事?那就要看六姐认不认你们这帮龟孙了!

剃头为证,这就是很好的做法,只要是剃了头的死人,那就都是暴徒的罪孽,事后要做好记录,归责,随后尽快撤退——这也就是每个办事处那几十人,所能做到的全部了。就这些,还是仗着他们都有对讲机,都有威慑用的红外线发射器,当然还有先进的火铳,对于暴徒都是震慑,否则办事处众人的人身安全都成问题。

“我们在济州府的办事处就损失了一个兄弟——毕竟是去组织救火,去喊话,黑夜里街巷中火场里行走,总有伤亡。”

谢双瑶没法不心疼,她说,“还是自保第一——唉,但我知道说这话也没用。”

确实没用,因为办事处里的活死人,都是颇有助人精神的,否则他们自有更理想的去处,对这些人来说,让他们为了躲避一点风险,就这样看着城市陷于血肉地狱,那是完全和自己的性格相悖的。吴老八说道,“马革裹尸,虽死犹生,若是我在济州府,也一定会做一样的事,风险都是自知的,六姐还请勿过于伤怀。”

事实上,他接下来就提出请战令,愿意率队北上,沿运河查看州府的舆情,同时仔细培训沿岸港口的办事处。毫无疑问,这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沿途的州府只要有一座出事,吴老八一行人就得陷在里面,但这个老私盐贩子此刻没有丝毫动摇,“我是第一批走出买地的盐贩子,这些年来,最北去过京畿,最西去过鞑靼,我的经验最老到,兄弟姐妹们总有用得上我吴老八的时候。”这个申请谢双瑶先暂且搁置,让他们继续讨论别的办法,第二个共识就是要尽快刊发报纸,指出暴动和起义的不同,撇清各地动乱和买活军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别被‘蹭热度’了。至于第三点,是陆大红提出来的,那就是对于一些暴.乱性质不浓,还真是起义为主的州县,要派人前去查看,同时明确买活军对这些州县的态度。

“丰饶县的报告,我刚看了一眼,没有提到烧杀掳掠,就是去把县衙控制住了,可能都没有杀人,是本地县令的姨娘做了内应,偷了印出来……丰饶县和我们就是翻一座山的距离,这种接壤的地方,我们管不管,若管,对外怎么解释这与和议的冲突,若不管,会不会寒了这些真正在起义的人心呢?”

这也是必须要讨论出一个章程来的,这个章程会成为买活军应对这类事件的标准,毕竟谢双瑶不可能因为治外的事情一次次深夜赶到总台去发号施令。她点了点头,欣赏地看了陆大红一眼,“这个问题很重要,大家可以先酝酿一下,我们下午来讨论,现在我查缺补漏一下——你们的思维都成惯性了,实际上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要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我们收到消息,有造反生乱行为的州县名字统计一下,用对讲机联系谢向上,让他把名单送到皇帝那里去——济州府也只是五天前的事情,估计消息是刚送到京城,其余六城他们目前应该还不知道呢!”

啊,这,一方面,民间自发打着六姐的名义到处造反,另一方面谢六姐给皇帝送消息……

这种荒谬的感觉让不少与会者都如坐针毡,不适地扭动了起来,固然,他们也明白,这些造反的家伙,和买活军未必是一路人,但一直以来,买活军的假想敌都是敏朝朝廷,而这些自发造反要依附买活军的人,实际上在做的是‘陈桥驿黄袍加身’的事情,现在买活军要把这样的人给卖了,难免给人以一种背叛了拥护者,背叛了朋友的感觉。

毕竟,虽然这些暴徒在济州府烧杀抢掠,但却还是很给买活军面子,确实没有再敢糟践剃头的所谓活死人,让济州府内的损失大大降低了。这样的暴徒,如果加以组织训练,再加上熟悉当地民情,把战火烧遍北方,来个百城易帜,似乎都不是问题。

“六姐,这……会不会寒了天下人心啊?”

有人不由就嗫嚅着问道,“如此一来,日后民间的教徒们,对我们或许就不会像是从前那样友好了,我们做事也不会和从前一样方便……”

“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舍不得方便,济州府那一夜的惨状就是要付出的代价——这代价不是你付,不是我付,是敏朝的百姓们付!”

谢双瑶冷冰冰地说,“好,就算愿意付这个代价,现在我们能消化得了这些城市吗?你怎么去管?派多少人去接收?怎么运输物资,怎么有效管理?那些城市是姓谢,还是姓白?到底是属于拿下这座城市的白莲教徒,还是属于我谢双瑶?”

“就算他们都服管,不用杯酒释兵权了,直接全自杀好了,留一个权力真空给我们,我问你,光一个南洋,就抽调走多少干部去,新的干部还在培养,你从哪抽调?”

“自古以来,农民军起义犹如野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是因为大多统帅都没有战略定力,咽不下去的东西,还总是吞进嘴里,噎死都舍不得吐出来。”

“但,大家要记住一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是由局势决定,不是由所谓的朋友决定,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丰饶县那样成功的,有组织的情况先放在一边,运河沿岸的暴.乱必须制止,我谢双瑶还不至于要靠一个瞎扯淡的谣言来攻取城池,有些地方,我不去取那是因为我还不想要,轮得到别人给我做主吗?”

没有人敢反驳了,马脸小吴飞快地起草了一封文书,递给谢双瑶签字,谢双瑶签字后交给通讯员小夏,小夏立刻起身,“我现在去总台!”

总台是专门设在一间屋子里,由太阳能发电和柴油发电机同时供电的一个大机器,它日夜不熄的运转,每时每刻都有两个通讯员值守,不过十五分钟,云县的决定,已经原滋原味的传递到了京城使团这里。谢向上等人也是直到此刻,才知道原来运河两岸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京城还沉浸在灾后慌乱的气氛中,没有完全解脱出来呢。

他立刻拿着文书,带着对讲机,去别宫求见——紫禁城在灾害中受损得比较厉害,现在皇帝更是搬不回去了。谢向上也不求和皇帝面谈,而是直接给王至孝递了公文,慎重道,“王兄弟,如今看来,这谣言灾害甚广,不可不慎重处置,如今,仅仅是顺着《国朝旬报》,以及运河商船,散播到运河两岸,就激起了这般民变。消息总会扩散到内陆去的,到得那时,只怕刚宁定下来的州府,又要陷入动乱之中啊……”

王至孝草草浏览了那札子一眼,也是陡然色变,请谢向上在花厅稍坐,转身匆匆而去,谢向上这里,也是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他特意带来对讲机,就是预备着皇帝可能要求和云县通话,或者和济州府的办事处通话,不过,事是真的,并不怕查问。谢向上只是在乘着这个机会,仔细揣摩军主的战略意图:

吃不下的地盘,维持稳定比乱着好,这道理谢向上是非常明白的,尤其是出使京城之后,他的眼界更开阔了不少,此刻他可以理解军主的意愿,与其各地割据,养着自己的土皇帝,不如全归在敏朝治下,将来转化、统治也更方便,所以,这件事军主会如此处置,并不奇怪。

但是,是不是在这件事里,买活军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呢?这也未必,关键是要看此事到底有多严重,而敏朝还有多少手段能够用出,还有当权者的思考逻辑——最后这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谢向上再一次发觉,活死人和敏朝人,虽然都是华夏百姓,但是思考方式有极大差异,他确实无法理解,为何一个简单的,原因无法明确的灾害,能引起这样大的动静,不但朝廷非常当一回事,就连民间的反应,也在在证实了这一点——连百姓们都认为,这灾害是足以动摇敏朝统治的不祥之事。

不就是爆炸吗……药火库不炸才怪呢……

他是这样想的,但谢向上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当‘别人’的数目足够多时,他倒反而成异类了,谢向上预估了不少朝廷的反应,但是,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进展——王至孝消失了小半个时辰,再出现时也没有质疑买活军消息的真伪,而是小心翼翼地问他。

“使者,对于王恭厂一事,买活军那里,可有什么见解吗?”

实际上,买活军并没有什么见解,除了救灾那天之外,他们根本没去事发地——毕竟要避嫌么,这一点,王至孝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很快又继续问。“倘若……倘若我朝廷邀请买活军派出干员使团,前来京城,调查此案始末,并在《国朝旬报》、《买活周报》上联合刊明……贵使认为,这样的做法,六姐能答应吗?其、其中,存在困难吗?”

竟是要借买活军的权威,来安敏朝百姓之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