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25章 科学态度(中)

买活 第425章 科学态度(中)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把灾难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居心非常叵测,多数为用心险恶的暴徒,是买活军和敏朝,以及天下所有想要进行有序生产,安稳生活的百姓共同的敌人……话说得这样重啊!”

江阴丰饶县,宽绰的县衙公堂内,十几个兄弟——又有四五个妇人都聚在一处,也正听站在堂前的小年轻大声读报,读到这一句时,众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了,因为他们就正是以京城灾变作为起事缘由,并且成功地推翻了县衙的统治,将丰饶县的大权掌握在手中的。

虽然,一旦夺权之后,便立刻派出了使者,前往接壤的许县、衢县,恳请谢六姐派人前来接收,本县堂口的所有兄弟,都愿服从六姐调派,但正所谓是当着和尚不好骂秃子,买活军的这一番话,依然让他们心里忐忑,哪怕不少人在拿到《买活周报》时,已经看过一遍联合公告了,这会儿也不由得还是反复地咬文嚼字起来。

“多数为用心险恶的暴徒——这不是也有少数吗?这句话重点在下一句,有序生产、安稳生活,这是啥意思,我看就是这个标准,那就是不管拿下衙门时有没有死人,关键是,能不能拿下衙门,还有,衙门打下来以后,生产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对不对?”

楚香主就是其中思想最为积极的一个人,他也不能不积极,毕竟此事是由他一手推动,现在楚香主也是丰饶县暂代县长——不像是一般的乱军,拿下一块根据地之后,就开始称王称霸,大封手下了,丰饶县的起义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因为紧靠着买活军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们最初的野心和诉求就很简单:归入买活军中,接受他们的管理。

所以,楚香主封官许愿时,许的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局长、主任之类,他自己的头衔也只是个暂代县长,能不能摘掉这个帽子转正,还得看买活军来使的考虑了。

“若是这样讲的话,那我们丰饶县的兄弟们,是怎么也不算暴徒的。”众位兄弟们心里立刻就安稳了不少,纷纷七嘴八舌地说道,“这个连买活军的兄弟姐妹们,都是可以作证的,我们可没有像济州府那些流氓无赖一样,到处去抢百姓——这半个月下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咱们县城的生意,是不是比以前更好做了嘛!”

“就是,要我说的话,咱们丰饶县的衙门、老爷们,那才是有序生产、安稳生活的百姓们的公敌呢!”

“买活军处事一向公道,定不会冤屈了咱们的!”

并不是对买活军就这么有信心,而是除了这么想,并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丰饶县的兄弟们再勇猛,也不可能比得过买活军的天兵天将啊,丰饶县这些人,对买活军是非常了解的,根本就无法兴起和买活军对抗的念头,在他看来,有些消息比较闭塞的内陆县城,在最近几期周报过后,应该也能明白,自己的那些土兵,和买活军的天兵天将,和他们的仙飞相比,是多么的孱弱了——

不错,《买活周报》上,关于南洋攻伐的新闻,在过去一个月内,已经刊行各地了——京城因为有对讲机,有自己的情报网络的关系,得到的消息有时候比买地内陆城市还快些,像是丰饶县这样,和买地接壤的内陆县府,大概报纸刊发七日之后,就可以拿到了。

这样的报纸,理所当然,在各地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若不是京城的灾变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这个月,各地的茶楼饭馆,讨论的肯定是买活军的头版报道上,那明显是仙人视角的京观山峰——那万人京观,从前只在传说中出现,真不知道它垒起来之后,会是多么的壮观!

从京观脚下的人来分辨,这京观的高度,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十米,当真是如高塔一般,而京观旁的条幅,又和买活军的出征长联一样,顷刻间就夺去了众人的眼神——买活军有仙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仙画毕竟只是当时看过,留不下什么痕迹,他们现在发展出的这种翻印版画:用仙画镌刻铜版,制作成的版画,虽然是画,但栩栩如生,非常写实,是所有从前的版画不曾有过的精细,刹那间也就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众多百姓争相收藏之物了。

在战事之前,这版画中,绘画人物的内容无非是岛船展览,又有一些新闻报道,比如南洋驸马庄长寿,就是因为有了版画的帮助,忽然间成了个大名人,但这些所有人像,都不如京观这一期令人震撼,这一期报纸在各地都是供不应求,很多人愿意出三百文、四百文,甚至是一两银子来购买原版,而不是买翻印版——

本地的翻印版虽然便宜,十文、二十文一份,但版画模糊,没有收藏价值。自从有了版画,本来卖五十文一份的原版,就已经抬价到一百文一份,而且销路还比从前更好,这一期京观版画,在丰饶县最后是叫到了七百文一份——就这样,楚香主也还是自留了一份,他时不时就掏出来看一看,望着那黑白版画中,烈烈飘动的条幅出神——‘犯华夏者下场如此’……太威风了!叫他这中年人的热血,也不由得沸腾了起来啊!

说不上是不是有这些版画,这些报纸潜移默化的影响,楚香主的胆量,无形间也逐渐变得有些大了起来,他也不再压制着手下兄弟们逐渐热切的呼声了——想要加入买活军!想要接受买活军的管理!

这不仅仅是为了私盐队行动的方便,说实话,作为本地最大的私盐头子,现在也是买物的总经销商,楚香主和堂口的兄弟们,在丰饶县过的肯定是最威势的日子,就连县里各位老爷,见了都要堆笑寒暄,谁都知道,他们是最‘有办法’的。

而丰饶县这几年的光景,托赖着买活军,也比从前要好得多了——丰饶县这里自己一直就有江运码头,又因为有信江,很适合走航运,货物或者走陆路从许县,经信江,到丰饶县中转到长江航运,又或者从云县出来,走海运到之江道沿海买活军的私港,又从私港上船,转河运到丰饶县这里,再走长江航线,往沿江的码头一路扩散过去。

不管怎么走,在丰饶县进行集散、中转,都是最恰当的选择,因此,这几年来丰饶县的商贸是非常繁盛的,人口的变动也极为剧烈,原本丰饶县的住户,很多都搬迁去买活军那里了,而内地的百姓也飞快地往丰饶县转移,这也造成了丰饶县这里特有的情况:生意好做,是非也多。

这里有白莲教的堂口,有盐贩子,有纤夫、挑夫和他们的罗教堂口,有各色各样的商人、商船,还有什么呢?还有胃口越来越大的衙门吏目,有各地被调遣过来的上官们,丰饶县是买地和长江之间卡着的那个口子,卡住了丰饶县,买活军的势力就无法直接进入长江!

这条线关系到敏朝的广大腹地,甚至比之江道还更让朝廷重视——说白了,之江道南面,穷山恶水,物产一向并不富饶,买活军要从陆路往北扩张,朝廷可以给他们,因为之江道沿海区域,是必然会受到买活军影响的,谁让买活军拥有华夏海权?

朝廷这里,哪怕是要造船,那也不是一时一日的功夫,因此,对买活军在之江道逐渐提升的影响力,可以忍耐也必须忍耐。但,丰饶县就不一样了,长江流域,是朝廷根本钱粮所在,也已经脱离了‘南蛮’范围,数千年来,都是华夏腹心、膏腴之地,这个口子,朝廷必须死死卡住,不能让买活军收下在江阴的这块飞地!

朝廷的决心,体现在丰饶县这里,那就是丰饶县的婆婆越来越多了,简直是什么衙门,都要往这里派人,厂卫要派人,织造衙门要派人,五军衙门也要派人——而这些所有的婆婆官们,都有能力给丰饶县的百姓找些麻烦……

因此,楚香主和他的堂口,也就日益感到疲倦了,要应酬的人多,要给出的好处多,而且,所见的不平事也更多,本地的百姓,堂口不能荫庇,按照朝廷自古以来默认的规矩,楚香主这样的江湖人,最多也就是和县衙里的吏目打打关系,那些三品、四品的大官,哪里是他们配打交道的呢?

这些大人物的管家们,侵占些田地、掳掠些女子、放些印子钱,楚香主怎么能管呢?可他若是不管,市面就很乱,市面乱了,生意就不好做——买活军会不会觉得是他能力不足?想着再扶起一个人来帮他的忙?

这些年来,楚香主钱也挣够了,也享过了从前不敢想象的福,见过了前二十年根本梦都梦不到的大世面,人活到这份上,争的就是一口气,看的报纸越多,学的政治课本越多,这口气也就越来越忍不下去了,有些从前不敢想的思绪,现在时时刻刻都萦绕在脑子里:凭什么仗着个狗官的身份,就能对百姓们敲诈勒索,凭什么有一旨钧命,就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泉州的官吏,就因为一朵花,上下震动,多少世家大族仓皇被发配南洋,难道泉州从前不是王土?难道只因为一纸和议,就在买地边上的丰饶县,始终都不能过上买活军的日子?若说五年前,他说要起兵呼应,只是刺探买活军的手段,那么此时此刻,楚香主的心思便是真真切切的热忱了,他想过上买活军治下的日子,堂堂正正,不必再媚上欺下,坐视不平而一言不发!

他想要让丰饶县也和衢县、许县一样,快速高效地运转起来,而不是如此刻一般,做一件事八方都要伸手,生意总差了一口气而不能真正繁荣,总有商人被上官盯上,丢了钱还要丢命……楚香主想的已经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了,他所渴望的东西,和他的手下一样,都是钱买不到的!

京城地动,与其说是他们起兵的原因,倒不如说是万事已俱备时,恰发的一个契机,原本,楚香主等人参照着买活军在取云县、许县等地的经验,已经做好了数个预案——这些年来,他们跟在买活军身边,耳濡目染,倒也学到了不少,他们所精通的,倒不是造反,而是买活军消化、统治的手段。

于是,恰好借着京城灾变的东风,在人心惶惶之时,一群人乘势而起,联合了码头上的苦工、各村里被买活军的扫盲班、田师傅们耳濡目染的佃户农民,再加上各要紧关口,都有本地兄弟在——那些外来户,终究根基不深,还是要使用本地人。又有白莲教女堂口的童姨娘,偷了县令大印,让内应调开了守兵……

一夜之间,‘斩首行动’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把那些骑在本地人脖子上作威作福的大老倌们,全都砍了脑袋,其余为虎作伥的管家、师爷们,一概关押,只等着买活军之后前来接收,开诉苦大会、公审大会。其余正经生意人,秋毫无犯!村里双抢刚结束,一般农户、佃户今年都免钱粮,还要开分家大会,把地主的田地分了——楚香主自忖,便是买活军自己入主丰饶县,大概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说实话,他问心无愧,经得起六姐的审视。

“刚才那句话,不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们的事已经做成了,而且做得相当好,我看,下面这句话才是说给我们听的——”他又强调了一遍,示意白羽扇继续往下念。

“对于那些已经发动了起义,并且高效、简洁地夺取了本地政权,开始统治的地方起义军,我也要给予诚恳的劝告:不要使用这种天人感应类的说法,把灾变和政权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会鼓动民间的暴徒,让你们难以分辨前来投靠的人到底是强盗还是起义军。你们要做的是赶紧组织生产,恢复秩序,阻止被你们当成借口的谣言在民间传播。”

“这样的谣言,是秩序的天敌,我们要再说一次,天人没有感应,祥瑞不代表天命所归——把异常现象归为祥瑞和妖孽,本身就是非常偷懒,非常反科学的思维,它会阻碍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解析,对自然定理的利用……”

“看到了吗!天人之间,真没有感应!什么真龙天子,那都是屁话!”

如果把江水看成是这个年代的互联网,那么,信息的流动是缓慢的,时效是模糊的,就连时间本身,都是错乱的,因为历法不同的缘故,京城的灾异到底发生在五月初还是五月末,外地的百姓始终都存在争议。这消息流传到内陆腹地,本来就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路上不是很恰好的话,甚至还可能几个消息一起到——刚知道京城灾异,听到了关于龙脉的谣言,就立刻收到了走长江航运往内陆扩散的新一期《买活周报》。

正当江阴的楚香主,为着自己和丰饶县的前程忐忑时,在叙州府,码头附近的一间屋子里,几个汉子也正凑在一处,激动地对着《买活周报》指指点点——“天人没有感应,可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噻?狗皇帝就是狗皇帝,你杀了他也遭不了报应!什么斩白蛇起义,那都是谣言!都是编的!皇帝也是人!”

“这……这不能吧!六姐不就是神仙吗?哪有神仙说这世上没神仙的?”

始终还有个把脑子不灵活的码头汉子,对这个说法转不过弯来,“世上俩神仙,真龙天子是在世神,六姐菩萨是降生神——我们不还听过仙姑的道会吗?三德,你也去了,那仙姑不就是那么说的吗?”

屋子的阴影里,坐着个身材精瘦,满面笑容的青年人,三德站起身,先扯了扯胳膊上戴的孝布——他在码头这一带,威望很高,因他是郝家六哥的结拜兄弟,本早可去买地投奔郝六哥,但他母亲病了,三德放着富贵不享,在叙州府奉养双亲,直到上个月母亲过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即便没去过买地,郝六哥等人也时常给他写信,三德的学问、见识都是极高的,这一点众人都非常服膺,哪怕是城里的老爷们,对三德也非常客气,因为三德正是如今叙州府买活军的‘总经销’,买活军的货物,除了叙州府本地商人自行前去进货之外,只要来到叙州府,都是三德联络包销。他早已不是四年前那个当铺小伙计了,如今着实是官面上的一号人物!

“老四,那个仙姑,就是个江湖骗子,打着买活军的旗号招摇撞骗,我已经叫人把她赶出叙州府了,她的话你不必往心里去。”

三德一开口,就把老四给干净利落地压服了下去,他环视众人,拿起手中的报纸,清晰明确地说道,“天人感应的说法,确然是骗局,这一点,报纸上说得是清清楚楚,大家若还有什么人不和龙斗的念头,趁早咱们收歇了,你再能想,还能比六姐更能耐?”

“今日请大家来,除了用这报纸来破一破心中的迷障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和大家议一议我们叙州府的局势——这几年来,叙州府的变化,大家也都瞧在眼里了,是比从前好,但,要说赶得上南面云县那样的地方,却还是痴心妄想。”

“为什么呢?大家心中也有数,那就是事情刚做起来,总有些富贵人家要插上一手,他们倒赚了些银子,却坏了我们这里的事情,叫我们这里的局面,总是无法真正繁荣起来——这样的日子,我是过得够了,我相信,兄弟们也都过得够了!”

“正是!好不叫人焦心!那帮龟孙,仙人板板!便是不愿见我们起势!”

众人顿时呼应了起来,有人焦灼地道,“只是六姐签了和议,买活军不往我们这里扩张,如何办?难道真抛下叙州府,咱们兄弟结伴到买活军那里闯荡,去投奔郝哥哥去?”

“要去的人,门路是早有的。”三德沉着地说,“叙州权益促进会的船,回回都是我来安排,只是我心里有个念头,今日说给诸兄弟们参详——人人都去买地了,谁来关照走不了的父老乡亲们?”

“三德,你是说——”

早有人察觉了三德的意思,一时间,也不由得抽紧了调子。

三德又扬了扬手里的报纸,笑容可掬,胸有成竹地说道,“兄弟们,有些话得反着听啊,不能夺权,只能妨碍百姓安居乐业的,那是作乱的暴徒,可若是夺权之后,还能把秩序维持好的……”

“是不是,就算是六姐的扈从,买活军的友军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