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57章 栽培

买活 第457章 栽培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紫山,怎么样,云县的饭菜还算是合胃口吧?几个月不见,怎么感觉又长高了?”

“世叔!”

云县城郊小山,一座能望得到海景的大宅院里,一名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郎,正有些羞涩地起身向长辈问好,“承蒙世叔挂怀,小侄在学校中一切都好,只是学业上进步得有些慢,让世叔见笑了。”

“欸,这是哪里说来?三个月便能在初级班里读到第七段,已是少有人及了,你若是见到有人比你进步得更快,那多是些家学渊源的子弟,你起步得晚些,只和自己比,无须和人比,那进步得就算是快的了——只是我听你们的宿管老师说,你总是点灯费蜡的看书,这不好,眼睛不要熬坏了,小小年纪戴起眼镜,倒是得不偿失,又叫我如何与你父母交代呢?”

“世叔也太客气了,只是我在此处读书,一饭一食都不能自己供给,花的全是父母多年来的积蓄,云县万物腾贵,不免也有些着急……”

“年轻人只是太心急,”徐骜大笑道,“难道我们家还少了你几餐饭不成?你且先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读书,初级班毕业之后,考入专门学校,情况便有极大改观,到时候有了结余,做什么不能?现在先把根基打牢了,可勿要将身子熬坏,若是眼睛看坏了,从此看东西都要眯着眼,伸着脖子,那多不雅相!”

说着,又摊开书册,“来,这几个月在学校里,积攒下了什么疑难,尽可以问来,若是能问倒了我,我便赠你一瓶上等墨水如何?”

这少年紫山闻言,双目也亮了起来,有些迫不及待地道,“世叔,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你尽管放手施为!”徐骜也是一笑,又把一旁放的一碟小饼干挪到范紫山身边,“来吧,边吃边谈,看你学到哪一步了。”

半个多时辰后,焦黄夹葱的小饼干,不知不觉已快吃完了,少年紫山端坐桌前,念念有词地对抄写着刚才徐骜写下的解题思路,时不时流露略有所得的表情,又哗啦啦地去翻看之前的卷子,俨然已经进入了专注的学习状态,徐骜起身退出时,竟没有回神道别。

徐骜见了,反而欣慰,微微点了点头,这才回到自己一家住的小院里,略微洗漱休憩了片刻,见墙角的自鸣钟打了半点,便往父亲住的院子里过去,一进屋,先看了看父亲屋里的圆盘墙钟,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下了时间。

“怎么,你屋子里那钟又慢了?”徐子先也是刚洗漱过,换了居家的衣服,从里间出来。老太太走过来亲自捧了两钟茶,徐骜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接了,口称,“谢太太赏茶。”

徐子先因为信仰移鼠的关系,一生只有一房妻室,所生的徐大公子,自小体弱,有夭折可能,因此便从贫苦偏房中收养了徐骜,大公子性格十分恬淡,身子也不太好,一向不管家中诸事,多是徐骜操持,老太太对徐骜点头笑了笑,问了几句寒暖,知道他们父子二人有正事要谈,便退了出去。徐子先这时候恰好也闭目用了半盏茶,睁眼问道,“怎么样,紫山这孩子如何?”

“性子纯正,也十分聪颖。”徐骜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份文书,放在桌上推给养父,“三次月考的成绩单,考得是越来越好——三个月不见,又长高了,几乎能比我高出一个头来。”

徐子先本人并不算太高,大概165的样子,这是这个年代江南人正常的身高,此时南人能有165以上算是普通,170以上便算是比较高挑的了,似张天如、张宗子那般的身材,不但说明其祖上或许有北人血统,还说明他们是世家大族,已经有几代人都能吃得很饱了。

如徐子先,家道只算是殷实,还要供他科举,所以他只有165,亲生的大公子身子骨孱弱些,但自幼饮食质量不错,就有170,而徐骜过继时年纪很小,自小在徐家饮食,身子骨又壮实,一下又长到了175左右,大公子的几个孩子,看起来也有望和叔叔看齐。这范紫山家境普通,十六七岁却能比徐骜高一个头,成年后长到185以上希望是很大的。徐子先也点了点头,道,“不错,老范一家是北人南迁去湖广的,他生得高也不算稀奇。”

“就是实心眼,范家家风应当十分简朴,他自幼随父母箪食瓢饮的,真不知道家底如何,只是一心惦记着要快些学成归去,不在此处花钱了,我说让他留下来上专门学校——若不是专门学校不花钱,他恐怕还不干呢。”

说到这里,徐骜也不由露出笑意——这范紫山,说来和徐家的亲戚关系是隔了几层的,但还不算疏远。范紫山的伯祖父,是徐子先的连襟,也就是说,范紫山爷爷的哥哥的妻子,是徐子先妻子的妹妹。但因为范紫山爷爷去得早,几兄弟年幼无依,是在伯父家里长大的,犹如亲子,所以这层亲戚关系也可以说是比较近了。

在此时,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少不得有各式各样的亲戚故旧,遇事互相帮衬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徐家在云县落脚之后,这些亲戚投奔而来几乎是天经地义——徐子先受谢六姐重用,有半师名分的传言,早已不胫而走,就连敏朝使团都给徐子先送礼,遑论别人?

“徐先生我一向是叫叔父的,如今既得了意,我这个儿子想来云县上学,能不能托您照应一二”——这类型的请托,徐家一年不知要收到多少,当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招引人才是可以加分的,政审分可以兑换仙器,这就让徐家人攒分的动力也很足了。

以徐子先现在的地位和工作成果,他们并不缺钱——买活军给钱是给得很大方的,只要有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就有高额的奖金和专利费,而徐子先编纂的可是教学课本啊,他们收的酬劳那还能少了吗?

再加上也的确连续不断的有投亲的需求,所以,虽然徐子先还是时常宿在学校,但徐家还是在云县筹建了一套宅院,尤其是设了宽敞的客房,这样也就不必老把来投亲的客人们到处塞客栈安置了,先在宅院里住几天,扫盲班考过了之后,便送到学校去寄宿,逢年过节,几个月接回来一次,关怀一下,考查一下学业的进度,督促一下学习的热情,讨论一下毕业之后的出路……这一系列迎来送往的举动,可以说是人情上的必须,也可以说是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从根本来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至于说其中的利弊,那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去看待了。

从花费来说,必定是很大的,但关系网的好处也不可或缺,如这范紫山,数月前到云县时,徐家也一样殷勤周到地待他,此刻态度亦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范紫山的出现,他和徐家的善缘,便为将来埋伏了一些更多的可能:范紫山聪颖仁厚、略无机心、一片赤诚、家世清白、形容俊美、身材高大,虽然并不能说现在就吻合了谢六姐择婿的全部要求,但身高、长相、性格、天资能够过关,一些体能和学识上的不足,还是很好弥补的。

徐家在买活军这里,应该来说走的是技术流,徐子先并不过问具体政务,只是作为谢双瑶智囊团的重要一员,时而顾问一下,以备参考。徐骜也没有参政的野心,但是,他们也不会特意去回避一些送上门来的机会。不过这里的一些打算,父子之间也无须说穿——终究还有个七八年呢,没影子的事,只能说是多了一种可能而已,不必太过心急。

“听说,近卫营有意在军中进行一次仪仗队的选拔。”徐骜也说起了他和友人谈话中得到的消息——如徐子先这般,直接受到谢六姐重用的大臣,他在买地的家庭交游又和张宗子、宋玉亭等人完全不同了。徐骜作为父亲的副手,是可以直接和买活军很多高层对话的。“是二郎君提议,陆将军附议……由大郎君、二郎君联手主持选拔。男女皆有,男兵身高都在183以上,年岁么,规定是15至22。”

这两个硬性条件一出来,这仪仗队的选拔是为何而设,也就一目了然了。徐子先点了点头,道,“悌妹之情可感——这也是应该的,总比选秀要好得多。”

这没什么好说的,敏朝的选秀,那才叫劳民伤财、兴师动众,每次朝廷选秀,都不知给官吏多少鱼肉百姓的借口,甚至还有新君登基、民间定亲的说法,就是怕选秀之年耽误了自家的儿女婚事。

买活军这里,条件明确,而且可以说是竞聘制,就说这选仪仗队,你没多余的想法,完全可以不来,甚至只是想找一份好工作那也没问题,反正选上了就是大好的前途,外加有另外一种犹如扔个满堂红骰子一般,几率微小的机会,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便是没有成真,也根本不亏损什么。敏朝的选秀,自然是无法和买活军这里的选婿相比的。

徐骜也没有异议,甚至于对于谢六姐废除‘家天下’这件事,他和父亲、长兄也早已多次猜测、讨论过了,都没有太大的波动:这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型的决定,早就有铺垫了,谢六姐每次出巡时,留下的理政官僚就是她指定的储君,备用方案每次也都做了她出事后的安排——基本就没有一次是血亲继位的,武为几个将领联合商议,文为几个高级官员联合商议。

从这些点滴看来,买活军将来要从家天下进行转换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如今的问题,只是谢六姐打算在何时正式修改章程而已,不过,此事实在是过于遥远,在女君身强体健的现在,忧虑继承问题,还不如去忧虑未来十年间的旱涝灾异呢。倒是有一点耐人寻味:在文书中,六姐提到了十年内有望成为华夏大宗宗主,这是否暗示了她已经在酝酿着,部署对华夏领土的进一步吞并了?

这些事,对于徐家来说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徐家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家族在政权中能达到的最高峰,而考量到买活军这里前所未有的民风,接下来他们也不能广置田地,要说倚仗着手里的权势去垄断生意,更是自寻死路,再加上开枝散叶也有了很大的限制——徐骜跟随父亲,也只有一个妻子,他已经有了一儿一女,自从到买活军这里以后还没有再生育,因为一次生育就意味着他要离开职场半年时间,期间累积如山的工作他暂时还没找到别人来分担完成。

钱够花了,权也基本到顶峰了,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在韬晦中栽培后进了,在徐家现在这个地位上,除了主业之外,‘讲政治’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对报纸上六姐的圣训进行解读,也成了徐氏父子的必修课。徐骜对于谢六姐的这篇招亲文书,是有不少看法的,刚看完报纸就品出了一些,过几天回味之余,又品出了一些,今日恰好乘着范紫山之事,又和徐子先谈起。

“以小子所见,只怕之后,世面上对于女娘单身生育,会更加收紧,整体婚姻风气将更趋于保守。父亲以为如何呢?”

“哦,怎么招亲文书,又联系到女娘单身生育上去了?”

徐子先并不是反对徐骜的看法,只是在用询问帮着他梳理思绪,徐骜整理了一下想法,徐徐道,“虽说婚书自由,但六姐既然已经打出了样子,对于官吏而言,从此婚书就不存在自由了。正所谓上行下效,但凡坏事,从上到下流动的速度就是极快的,六姐若图一点特权,则特权必将以百倍的速度扩散,六姐若遵守博弈中的底线,则天下人敢于突破底线的——虽然依旧会有,但也会比从前要少得多了。”

徐子先点头道,“这话说得有点意思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非都是这个道理。六姐之贤,便在于她洞悉了人心中这点‘彼可至,我亦可至’的阴私。往昔君主,未必是看不破,只是多数难以克服人心软弱,再者,对地方上的控制力也没有这样强,便只能坐视一男多女制自上而下,广泛流传,根源在于此者。”

正所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许多大聪明都认为一个政权的首脑,不得来个美人后宫团,享尽这世上所有的福分才行,甚至认为谢六姐可以用频繁结婚离婚,或者保持单身,不断换男伴的方法,来绕过买活军一夫一妻制的规定,实现实际中的一对多。有这种念头的人很可能没有接触过哪怕一丁点权力,徐骜和徐子先都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他们非常深刻地明白特权的流动和滥用是多么的轻易——

就说谢六姐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会有谁来指责她吗?那自然是不会有的,但是,比如说陆大红吧,她做为谢六姐最亲近的部下,她也不结婚,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男伴,或者同时在两三个男伴中周旋,谢六姐能指责她吗?她的男伴,谢六姐的男伴,他们还敢和别的女人牵扯不清吗?

如此,从结果来说,谢六姐和陆大红就同时占有了多个男人,那么,谢大哥……谢二哥……连豪生……黄谨……谢向上……特权的扩散就是这样,飞快的从一个人身上泛滥到了一群人身上,又从这些人身上泛滥到他们身边的心腹身上,到最后依然会形成如此的结果:一个绝对强势的高层占据了一大批弱势的底层,从身份和权利的极为不对等来看,不论双方是否你情我愿,这就是高层对于底层赤.裸.裸的剥削。

想要避免这样的剥削,唯独的办法,就是从最高层开始,用最严格的自我约束,对抗特权的诞生和泛滥——这个道理,不需要很聪明都可以明白,但能贯彻的又有几人?甚至就是现在,徐骜都不敢断言谢六姐能不能贯彻始终,她已经流露了她的喜好,还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已经有了范紫山,有了筹建中的仪仗队……这些人全都是出自一片好意,但是,这种一句话便引来琳琅满目的供给,对于人性又怎么不是很大的冲击?

几年后的事,先不去说它,现在只能先分析这篇报道对于吏治风气的影响。“六姐对于一夫一妻制的决心,是早在十几年前阻止老太爷纳妾时就有的。”

徐骜对于买活军的一些轶事也是有见识的,徐徐说道,“而如今,关于婚姻制度的许多约束也都逐渐趋于严密,婚书一出,更是堵死了最后的路子。此后,买活军的高级吏目,不论是婚配还是生育,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生得多了,想要受到提拔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买活军的吏目不论男女,剩余都是强制半年产假的,想要‘夺情’需要谢六姐特批,可以想见他们生育的次数也不会太多,毕竟生一个孩子就荒废半年,生上五六次,进步速度那就比别人要慢得多了。这就像是婚书一样,你也可以不依从六姐的打样,自己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不会影响到你做自己的工作,但是,众所周知,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能让你在现有的职位上干得愉快,想要晋升,那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得会来事、讲政治,你不讲政治,那就说明你不够靠近六姐,在六姐为尊的体系内,你就没机会晋升,这其实也很公平。

“如此,便形成了旧观念和新规定的冲突——”徐骜对于这种冲突是深有体会的,他的聪明才智,也能找到规定的漏洞,那就是买活军对成年女子单身生育的放纵,这种执政上的偷懒,一定会被有心人利用,“甚至这个人可以只和正室生一个,私下和多个成年单身女子多次生育,以该女子后裔的身份,令其进入政坛,甚至从商,开厂,没有高官三代血亲的限制,其行径将可更加公然大胆,在事实上,这种放任也将会成为高官的一个极大缺口,为男子的婚外情行为提供极大的方便。给衙门断案带来很大的困难呢。”

当然,如果要抬杠到底,那高官的情人即便结婚了,也不耽误办事,但有没有这一层皮有时候是非常要紧的,牵扯到了法理上的一个问题,即一个单身成年女子,和其余成年男子发生关系,到底是否涉罪,更进一步说,是两个成年人发生关系——在无婚书担保时,是否涉罪的问题。

法理又将反过来影响民风,也会成为吏治的试金石:如果成年女子可以单身生育,那么,在婚内生育影响事业,婚外生育似乎更有利可图时,现有的吏治约束制度,能否管束住吏目们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广泛地进行婚外生育呢?

很显然,徐骜的观点是非常悲观的,他认为对于婚内生育、出轨的限制,将会直接作用到婚外生育上,使得衙门必须通过收紧成年女子单身生育的限制,来避免官吏婚外生育行为的泛滥。

“吏治之难,便难在此处了,政策的想法都是好的,可按下葫芦起了瓢,怎么去执行呢?”

说到这里,徐骜也用了一口茶,提起了这一阵子云县很有名的另一个案子——这案子被按下来了,并没见报,但云县的老人们也多少都收到了消息。“您可听说了华、张二人通.奸案的详细始末了么?情报局亲自查的,说是结论已经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