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492章 棉裤新风尚

买活 第492章 棉裤新风尚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黄谢生送来的年礼,是一双很体面的短帮棉皮靴——大概是到脚踝上方,鞋帮里头有系袢,可以把带了绑带或纽扣的裤子,塞到鞋子里后系上固定,这个设计在鸡笼岛十分罕见,因为鸡笼岛众人都穿凉鞋居多,即便穿布鞋,也不会带帮,遇到雨天甚至很多人乃是干脆赤脚的。

因此,在小腿上有系带、纽扣的裤子,在鸡笼岛只是作为一种流行,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反而是王小芸这些在临城县生活的女娘,她们的厚裤子多数都带了这样的设计。“这样不冻腿,风不会顺着裤腿往上钻,又比绑腿要方便些。”

现在,绑腿、足衣这东西,也随着老式袜子一起逐渐退出人们日常的生活了,除了要离开买地的商人,走远路时依然习惯把小腿和双足缠绕起来之外,买地的活死人已不太会做如此打扮,他们现在去野地的机会变少了,在城镇间流动也有了便宜的交通工具。

当一个人一日最少也是二十文收入时,花十文钱做车费,去附近的城镇,便是可以接受的。就算是最舍不得钱的人也算得明白这笔帐——走一整天,又累又渴,饿得要命,也不过省十文钱,到目的地去,省了半日的功夫,去扛个包都能赚回来。

城里的吃食还丰富便宜,因此还是坐车更上算,既然如此,那就不必老打着绑腿了,这东西主要是为了走远路时防止下肢肿胀,再一个预防山间蚊虫叮咬、枝叶刮擦,如果从一地去另一地,大多人都坐车的话,日常生活中需要打绑腿的机会确实并不多。

至于脚上的袜子,买活军的棉袜,因为实在是胜过老式足衣太多太多,普及的速度比秋衣裤、毛衣裤都快,也成为了农户家庭对外购买最频繁的小商品,因为这棉袜实在是很舒服的,但也是农家无论如何不能自产的东西——都是针织的,必须是厂子里的大机器才能造,包括秋衣裤、圆领衫也是如此。

针织的衣物袜子,那种轻微的弹性,是老式梭织无法比拟的优点,包括买地推的背心、里裤,都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老式的心衣和亵裤,根本无须任何花头推广,绝大多数人只要尝试过一次,哪怕是别的地方省一点,都愿意买这些贴身小物。

久而久之,买地这里也就形成了特殊的习俗——外衣还是很多人自己裁布去裁缝铺做,或者自个儿在家飞针走线,松江的棉布也还是有些销路,因为买地这里的皮棉,多数都做成圆领衫、里衣、袜子、秋衣裤这些针织的衣物,行销天下,这已经耗尽了本地纺织厂的产能。

正常的袄子、罩衫什么的,厂里的产量相当的有限,而且更多的卖去北面京城那里,作为特殊的买物出售,就像是衬衫,买地的活死人穿的反而是自己缝制的多,厂里的出产,都是卖到京城去,那里价高,本地人要是能托关系买到一两件衬衫,可是相当得意的事情。

“是吗,可我们鸡笼岛上的衬衫倒是好买的。”

金娥颇有些诧异,却不想这句话捅了马蜂窝了,不单单小雷、王小芸,便连其余同事也都看了过来,惊道,“当真?可是厂子里出的衬衫,不是裁缝师傅摸索着仿制的那种——

你可不知道,铺子里的衬衫,说是用的是平面剪裁,因师父不会做立体剪裁的衣服,做出来便是不如厂子里的那样衬身好看!总觉得捆手捆脚的,只有那等追苏样——哦,不,追买样的风流精要穿,若要穿着做事,可是不舒坦。”

“真的啊,我们的衬衫,去超市就能买到了,不过价格颇昂贵,大多人都不买呢。一件有时候要一千文,料子又是真丝,不耐晒不耐洗,鸡笼岛那样的地方,穿两水就斑驳了,便是棉布衬衫,也还要特意去开锅煮米汤浆洗它,太麻烦,我们也只是走走看看,多无人买的。”

这便是各地民情的不同了,鸡笼岛上开火做饭的人少,米汤是不易得的,而洗衣厂又并不发达,使得浆洗变成了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不像是内陆各县府,还是各家做饭多,只要是做饭就有米汤,他们还保留了给床褥用品上浆的习惯,有时还嫌洗衣房上浆的手艺不好,从洗衣房里取回来的床褥,会自己再浆一遍。

因此各人都踊跃道,“我们竟没有太多在鸡笼岛的亲友呢——金娥,你地址留个给我们,等回了鸡笼岛,我们给你写信,你便受累帮我们买几件衬衫回来呗——棉布的就够了!”

也有要绸缎的,若是有彩绸的便更好,“我要结婚了,婚礼那天穿着,岂不是时新得很?却又比那老式的凤冠霞帔新潮多了。”

南人爱追新潮,这是数百年来的老习惯,要说衬衫胜过敏地的裙衫,那倒也未必,不过是新东西,故而格外受到追捧罢了。要金娥趁便寻访彩绸衬衫的,是来自许县一个姓周的女吏目,笑道,“等我未婚夫明年满了年龄,我们便打算过礼,我都想好了,上身若有红绸衬衫,下头一条绿底马面裙,便扯了松江的布料来做!最是时新不过的!”

“好呀,红配绿,听着便精神!”

“你让新郎官穿什么配?新郎官也来个绿衬衫,红裤子如何?如此还要请金娥留意去寻绿衣呢!”

新婚红绿配,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在敏地,是红女绿男,新郎官着绿色公服的十分常见,买地这里,也有一色大红的,也有红绿配色的,小周的设想虽新奇却并不过分,众人纷纷出谋划策道,“裙子可去成衣铺租用呢,来条织金的马面裙都不过分的,我们临城县专有做这个生意的,一条裙子虽昂贵,但如今各家婚庆都去租用,不多时倒也回本了!”

就衣服来说,买地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因为谢六姐崇尚朴素,而且平时大家都要做工,自然而然形成了平时以棉布为主,较朴素的风格。但即便如此,几年后的今日,大家在棉布颜色上多少也都有了挑拣,婚庆喜事时更是会追求要穿得较体面些——

这和十数年前南方这里极流行的‘服妖’之风,似乎有些类似,不乏有些警惕的夫子,在报纸上刊文呼吁,不要重演以前,全副身家都在一身衣服上的风气。但百姓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喜好,哪怕是吏目亦是如此,吃饱穿暖之后,下一步自然是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不但在民间有许多新生意应运而生,便是此刻,本来还有些生疏的团员们,在闲谈中也逐渐熟稔起来了。

只有金娥,因为来自鸡笼岛,平白无故地就承担了不少跑腿的重任,不过她亦是不以为意——此时被人请托办事跑腿,为此费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交情便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只是听着女吏目们盘算婚庆,也不由忖道,“翩翩和赵大成婚时,倒是简单,我们这些花娘,夜夜盛装做新娘,对这些事情看得淡了,不像是贫家女子,自幼少装扮,婚庆这个机会,自然要利用起来,充分地讲究一番了。”

想到自己这辈子或许也没有结婚的一日了,不免又有些黯然,只含笑听团员们议论起各地婚嫁现在的行情、习俗,并不做声,一边王小芸碰了碰她,她手里恰好还拿了吴老八的那双鞋,指点着对金娥解释道,“因不打绑腿了,棉袜大多又不到小腿,最多只是把秋裤扎好。冬日里,自己扯布做的棉裤,裤腿都是散着的,若不处理,容易从下往上倒灌冷风,冻得膝盖疼,裤子支棱在皮靴外,又是绊手绊脚的,所以还是要把裤脚收起来为好。”

“现在也有门路广的,能弄来针织的裤脚,缝在裤脚下方,多做一重,里头针织的塞进皮靴里,外头的棉裤脚照旧在皮靴外,这是最保暖的,那些散裤腿的别忙着笑话,说不准就是富在里头呢?不过也有些爱炫耀的,还要刻意把裤腿做短,把针织裤脚接在外头。”

“另外的,便是裤腿自己带了飘带的,可以捆扎起来,但这样捆着容易散开,今年便又时新起这个办法来,在皮靴里缝系绊,裤腿上或者带纽扣,或者带飘带,塞进去以后系好,如此裤腿就翻不出来了。

这个黄谢生小姑娘也是颇为有心呢。你看,她这双鞋的底多厚实,一看就知道是特意买的机器千层底,人力纳不了这么高,什么针都穿不过去的,只有机器有这个力量——这双鞋不便宜,若不是去年起,有口外的便宜羊皮过来,一双卖个三五两都是要的。便是现在,没有二两银子也下不来。”

事实上,以黄谢生的年纪,根本做不了这双鞋,这一定是她母亲做来送孩子干爹的,不过怕吴老八尴尬,众人都只夸黄谢生孝心可嘉。吴老八点菜进来,听说了也颇为受用,将靴子收下了,笑道,“这孩子也可谓是我看着长大的,她是他们家的福星!”

“原本家里穷得饭都吃不上,生的孩子,不论男女都难养活,可自我们私盐队来了,将她卖给我们买活军,从此一家人的日子,倒是渐渐好过起来了——她是我们的人了,对家人自然也略加照顾,先是叫她父母都抽空来上扫盲班,后又给她父亲寻了个挑夫的活计,为我们来回翻山运盐。”

“这人往咱们买地走动得多了,眼界自然开阔,叫谢生的娘亲跟着接生的老娘去学着做产婆,回头又把她姐姐送到买地来上学,她姐姐如今十岁,已经足足上了四年学,也是个懂事的,虽说家里渐渐好了,却也知道挣钱。

下了学便在许县卖报,贴补家用,养活自己足够,一肚子卖报的小故事,回家时都给弟妹讲呢,黄谢生去年开始就想在丰饶县里卖报,在这里卖报,一年下来足可以赚三两。她这是把头年卖报的钱,都给我做鞋了——难道我还能让她空手回去不成?”

说着,便大笑起来,众人也都是会意畅笑,谢生给干爹送礼,那是绝对做不了亏本生意的,小姑娘一点算计也显得可爱,因都道,“怪道说刚才看她一身齐整,原来父亲跟着买地做事,母亲又做了接生老娘,不过几年,家里果然也就兴旺起来了。难怪能凑足盐钱,把她给赎回来——原五六年前,这五十斤盐五十斤糖,可是不小的数目,但在此刻,又的确说不上贵了。”

“嗐,难道还真图着他们的利钱不成,我们倒是盼着户户人家都来还盐!说实话,这盐还来了,也就是挑着去产婆那里,让她们再收买些人命回来的,便是亏损,我们也舒心啊。”吴老八发自肺腑道,“好在丰饶县这些年逐渐富裕,又普及了节育知识,婴儿塔终究是越来越少见了,我们的人口买卖,逐年走低——只盼着有一日,天下间无人和我们做这门买卖了,那才是好呢。”

此时酒菜已经上了大半,吴老八便举杯敬各人,“只为了天下间再无婴儿塔,便暂辛苦我等冬月奔波,来,我代六姐,敬诸位一杯!”

他是私盐队的传奇队长,曾亲自得到谢六姐接见、夸奖,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数日前相见时,也觉得此人官威甚重,颇有些说一不二的味道,这几日不断分派任务课程,虽然不敢反抗,但团员们心中,不免也略感委屈,没想到吴老八此时又把话说得这样和软,众人都是受宠若惊,忙起身道,“团长客气!”

“团长这话说得我们惭愧了,何来的辛苦!”

“说得好,我等只为了叙州府再无婴儿塔——愿天下婴儿,都可安稳长大,不被抛掷荒野,溺于溷厕!”

这样豪情万丈的话语,说话者并不尴尬,因为她确实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这正是她参加叙州府考察团的目的,听者有人感佩,有人受到鼓舞,王小芸也抿嘴笑了,双眼亮晶晶的,金娥闻言点头,深以为然,只有小雷,局促地红了脸,过了一会才大声应道,“不错,不错,能有一个地方好过,便是无数生灵活命,我们受点苦又算什么!”

吴老八将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底,心下对这个调查团的成色,接下来该如何管理,什么人可依赖,什么人要敲打,多少已是有数了,只不过他这些年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实在和太多团队合作过,城府早已深沉,旁人难以窥探他的想法罢了。敬了这杯酒,又坐下举筷道,“折腾了几日,不说这些了,大家吃饭,自在些,多夹菜,没那么多规矩——只酒别多喝了,一人三杯的量!”

买活军不喜饮酒,吏目公干按例是滴酒不沾的,也就是腊月里赶上过年,一人才能喝个三杯罢了,这一点众人都能理解,慌忙应诺下来,笑道,“吃菜已够了,这丰饶县的物产果真丰饶,菜色不比我们买地差多少呢!”

确实,考察团二十多人,分做两个大桌,桌上扎扎实实都是十二道菜,正在逐一上菜,有本地的名产三杯鸡,有炸年糕,有新灌的排骨香肠,风吹肉熬的山珍锅子,还有红烧野猪肉、泥鳅炖豆腐大量加香叶、辣椒,都是这几年来,随着辣椒普及而在民间自发兴起的新菜色,受到团员们十分的喜欢。

炒青菜、雪里红,在这桌里都是傍边的菜色了,甚至连鸡蛋都不算正经一道菜,只是做了虎皮鸡蛋算是一道小食,今日这年夜饭的菜色是真够硬的,这也是吴老八从陆大红那里学到的招数——要折服手下,必定恩威并施,旅途中艰苦数日,这样饱餐一顿,顿时便可收拢不少人心,工作也就更好做了。其实要说起来,团员出门在外,餐标每日都是有数的,在旅途中那是没有办法,有钱也无处花销,今日的美餐,便是前几日节省下来的钱凑在一起支付的——也可以把餐标省下来的钱,发到众人手里,不过,以吴老八的经验,发钱虽然个人得实惠,但却不会让他的工作更好做,只适合熟悉的团队,对于陌生的调查团来说,还是要吃掉吃光,才能更好的收拢人心。

连日来旅途疲劳,又扎扎实实的大吃一顿,再加上不能喝酒,这顿饭吃得虽然尽兴,却也很快,才入夜不久,席便散了,一个个盘子都是光溜溜的,只余下一些菜汤、香料——这也是买地的习惯,谢六姐不喜浪费,为了不被扣分,吏目们都是不剩菜的,因此吴老八也没敢多点。

他打发众人都回办事处去休息,自己这里出来会钞,正打量着一会去黄谢生家里看看,给她发点压岁钱,送些教材,却听那店家说道,“大官人,已经有人结过账了!”

吴老八诧异道,“何人?我不是嘱咐过你,这是公干,只能由我来会钞,还要写明菜单、菜价,给我一张收条吗?”

说到这里,他也明白过来——这里是买地私盐队常吃饭的餐铺,店东是很明白规矩的,必定是在本地极有脸面的人家,让他不好拒绝,如此,这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楚兄!”

果然,出餐馆不几步,便见到一个小厮儿打着灯笼,伴在做买地打扮的楚香主身边,吴老八快走几步,刚要作揖见礼,便被楚香主一把扶住,“吴兄!唉,吴兄见谅,我这也是心里难受,病急乱投医啊——请千万到我家里坐一坐,治一治我这心病!”

不由分说,便把吴老八裹挟上了一旁的马车,车轮辘辘,往他的豪宅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