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506章 小芸心病

买活 第506章 小芸心病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王小芸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遮掩了数年的来历,竟被谢金娥一语揭穿,甚至连自己那一点阴私心事,都被洞察,一时间既有被揭短的羞恼,也有些儿说不出的心虚:她以过往的经历为耻,这一点在如今的买地官场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很容易得罪人——不少吏目曾经都是风尘女子,她们的来历也是一目了然、人尽皆知的,甚至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本,经常有人谈及这一点,用来展示自己所受的恩德有多么的深厚,因此对谢六姐又有多么的中心。

这样的一段过去,人家不觉得羞耻,你反而觉得羞耻,那么,谈不上什么互帮互助,这些自觉被轻视了的吏目们,反而会变本加厉地讥讽讳莫如深的那批人,‘本该是姐妹的人,倘若不是姐妹,哪怕并不反对她们,也便成了最可恨的敌人’,这样的心态当然并不成熟,也不正确,但却是人之常情,真正能做到包容宽和的,那是极少。

尤其是这些吏目,她们自小便是在一个斗争剧烈的环境下长大,见多了生离死别的惨事,自有一股狠劲,又多是靠着这股子狠劲,才能拼搏出一条生路,逃到买地来,因此,她们做事的风格很明显,特别有拼劲,尤其是考入衙门做吏目的,都是卯足了劲儿要把工作做好,对旁人的竞争意识也强,总想着压人一头。

同时,这性格也爱走极端,特别喜欢拉帮结派、排除异己——虽然官府还没有明说,但私下议论起来,许多人都是有这个印象,认为这些风尘女,都是刺头,敬而远之、公事公办,这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像是吴老八这样直言批评谢金娥的情况,还是相当少见的,毕竟他是上级,而且,按他自己所说,从姑苏经手运来的表子都不知道有几千人了,实在是这帮女娘的大恩人,便连谢金娥也是他亲自救回来的(只是他不记得了而已),这多少也属于功德护体的,训谢金娥那是名正言顺,金娥性格又还算好,否则,便是上级批评下级,对到这些刺头儿的时候,少不得也还得收着些呢。

在考察团里,只有谢金娥和王小芸,还有邻船另一个女吏目是这个出身,王小芸也是深知谢金娥脾气好,否则她决计不敢承认,就怕反被这些同命的人狠踩进泥里,也是这会儿金娥说得如此明白,她实在是蒙混不过去了,方才垂头嗫嚅道,“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弱了自己的气势,只是……只是……”

金娥细查她的神色,叹道,“想来你原也是个体面的人家,只是途中遭了难,自小也是四书五经读起来的。廉耻原比我们这些从小被卖进去的要强些——你别多心,我这话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我们都是不记事的时候就进了门子的,如此反而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我猜,你是家道中落,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因此自卖自身,入行的?今日听了那黄老的说法,特别有感受吧?”

她一字一句,全都说在了王小芸的心坎上,不由得也是触动情肠,又垂下泪来,道,“他说得其实也不错,我……我便是被那姑子引诱坏了,唉,我心中总是难以放下这些事儿。”

原来这王小芸,本也是江南繁华之地,中等人家的女儿,只是她自小体弱些,听登门的道婆说,这是命里和父母有妨害,要去寺庙里静修才好,父母对此也是深信不疑,便访了个尼姑庵,将她送去修养,王小芸在庵里果然渐渐地好起来了,还跟着住持学了些字好抄经——却不料,这住持之所以出家,也不是什么好因果,她原是江陵的瘦马,因此知书达礼,要知道此时的尼姑庵里,一多半都是全庵不识字的,只有她会抄经,缘由却是在此。

这师太刚进门时,也是洋洋得意,和徽商做了个‘两头大’,倒也生儿育女,又霸占徽商,不许他回家探亲,摆出了大房太太的款。却不料,大太太在家侍奉公婆,十分孝顺,公婆一封信写过来,这徽商也是无奈,只得买下地皮,建了一座尼姑庵,把她送来此处修行,自己又娶了个正经小户人家的女儿做外头太太,起先几年,还和这边有来往,后来生意迁移,音信也是渐渐稀少,至于她的儿女,早被送回老家去,再没有消息了。

少了这个大施主,这住持又是过惯了富贵日子的,见王小芸生得还算貌美,也是有心撩拨,三不五时,便送些名贵玩器给她,又做些绫罗绸缎的好衣裳送来,这王小芸本也是年少不知事,在庵中什么粗活不做,享福惯了,又见这花花绿绿的好衣裳,再想到家中的棉布衣裳,便有些贪恋富贵的意思。住持又夸口男人的好处,无非是把王婆劝潘金莲的那些话说出来,灌了一肚子的迷汤,又勾搭城中的风流恶少,软硬兼施,到底把王小芸给勾住了,迷迷糊糊舍了身子。

头一二年,确实是春风得意,那恶少迷恋王小芸,出手十分大方,住持也要笼络她,王小芸只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是不错,家里人听了风声来带她回家时,她还不愿回呢,还说了些嫌贫爱富,不好听的话,母亲气得回家病了一场,从此便不认她这个女儿,王小芸打发人往家里送节礼,都是不收。没过几年,听说他们是阖家离开本地,想来是脸面全无,无颜再住在此地,为了别的儿女婚事着想,只能去个新地方了。

王小芸这里听说消息,也是年岁渐长,到底比从前懂事了些,仔细寻思一番,也觉得这庵里并非久留之地,原本惯往来的几个少爷,如今来得也少,态度也不如从前热络,偶发口角,也不和从前一样又是送礼,又是赔好话地来哄,住持又收留了一个貌美的小义女做姑子,眼看着是要走自己的老路。一颗心也逐渐冷却下来,恰好此时,因原来的施主少来了,住持又撮合她和一个外地客商,王小芸应酬他几日以后,虽然也得了些银钱,但却因此染了下红淋漓的病,请大夫吃药,一点积蓄花用得也差不多了,好不容易有起色,却偏偏此时又有了身孕。

这孩子,便是她想生下来,也无人愿意认,王小芸只能咬牙用最后一点积蓄请大夫来开药,她到现在都还记得大夫那摇头长叹的样子,那天晚上,王小芸捧着肚子,嘴里咬着手巾,在禅房里翻来覆去,心头又是愧悔又是怨恨,从此便立下了要离开此处的愿望。

有了这个愿望,接下来的动作也就顺理成章了,买地的招贤令她是看到过的,也知道女子去买地不要什么本钱,王小芸略修养了几日,又仔细做了筹划,正好时逢深秋,庵里为了过冬,储存了不少柴火,这一日住持又在招待多年的老香客‘吃斋饭’时,她便在马棚里放了一把火,乘着众人赶着救火,潜入住持房中,将她留意多时的金银细软,一发打包带走,用污泥涂了脸,乘船南下来了买活军这里,从此痛改前非,换了一种活法。

以她原本的教育水平,要考吏目的确比一般女娘容易,王小芸自也是有能力,有心机的,因此得到不少机会,不过,她素来是形单影只,很少和人说起自己的老家,更不去任何同乡会,便是因为这段过去实在是不堪。她和那些自小被卖进去的苦命人还不一样,如今既然已经清醒过来,便深以自己的经历为耻,更怕住持或者自己的家人也来了买地,到时候相见,也实在是难堪。

在买地时,还算是好的,买地的女娘多,她不算太显眼,并没发现自己有这毛病,谁知道出了买地,一路走来,凡是有人骂表子,王小芸便不由得感到抬不起头来,仿佛只能低头听人数落,自己并无一语可以回应,甚至是一离开买地那熟悉的水泥建筑环境,见到从小长大的码头模样,她便感到心里发怵。

这种情绪一路困扰,她却偏偏不能和旁人说起,心中其实很是煎熬,因此她又想和金娥近一些,在遇到旁人嬉笑时又恨不得立刻和她拉开距离——金娥的身份,大家从脚就能看出来,是无可隐瞒的,王小芸一路和她同行,也分不清大家是只认出金娥,还是火眼金睛地把她也分辨出来了,又觉得自己做过的事情,仿佛都在脸上写着,任何人看了都要摇头,都看不上她,包括此时的工作,也都是蒙骗得来的,倘若同事都知道了她的过去,便连工作都保不住了云云,一路上寝食难安,面上还要佯装无事,确实是难熬得厉害。

便是心中一再宽慰自己,收效也是甚微,今日听那黄老说了一番高论,固然也有些地方是让她觉得荒谬的,但万州府女子,被人引诱去卖身的经历,恰又和她个人合上了,王小芸心中说不出为什么,又是羞愧又是难过,回到房中掌不住便哭了起来。

又吃金娥这么一问,便抽噎着将自己的身世略微说了,只是隐去了自己放火偷钱的一段,抹泪道,“其实这骂人的事,真是谁应了就骂谁,我也知道,这些狡童,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伎子,只是看到一个抛头露面的女娘都这么唱,只是我心中确实是过不去,只觉得……唉,只觉得眼下虽然到了买地,但从前的事情,一辈子都过不去,心中的阴霾,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全驱散,怕是一辈子都要因为从前年少不懂事受了连累。”她这话其实也不算是自怨自艾,这些风尘出身的女吏目,看似小雷这样的同僚平起平坐不差什么,但在人际交往上,完全是两个阶层。小雷虽然也有缺点,但在同事中很容易结交到朋友,将来到了年纪,自然也有许多人要争着和她说亲,便是同僚的吏目,也很乐意结下这一门亲事。

但王小芸和金娥呢?若是要找,那也只能往下,别说上嫁,就是在职级相同的人家中也是难找,如今买地说亲有句俗话,‘白纸找白纸,报纸找报纸’,人家清清白白的儿郎,又做的是吏目,找个一样清白的女儿家不好吗?就算男吏目对她们发生好感,但家中父老稍一打探情况,又怎会同意呢?

在同事这个圈子里,她们婚配上的弱势,人际交往上普遍感受到的障碍,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即便买地已经为她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无形的拒绝,就像是这些孩童拍手唱的民谣,就像是黄老的反对,和周围民众的附和一样,依然在她们周围形成了一道厚厚的障碍,让她们感到焦灼的绝望:过去的事,是不是永远就过不去了?是不是一辈子都要为自己的过去付出代价,即便是身体逃脱了,心灵却始终被困在原地,不能真正解放?

到底是好人家的孩子,不过是染了个妇科病,又掉了个孩子,王小芸便这样受创了,金娥虽然能够体谅她的心理,但却也觉得她见识短浅了些,金娥自己都掉过两次孩子,只是时日还短浅,动静不是太大罢了。其实这也是期望值的不同,她和翩翩逃脱时,最大的期望,除了摆脱小脚以外,其实就是自食其力,从此可以换个行业,买地既然实现她们的两个愿望,余下的一切发展,都是锦上添花,因此就算遇到困难,她们心里也还是很满足的。

而王小芸这里,她原本的人生自然是按部就班说亲出嫁,因自己一时轻佻,人生完全错位,她心里虽然不能自明,但其实逃离庵堂之后,潜在的期望还是要回归‘正轨’,回到自己原本一家和乐的生活中,抬头挺胸,重新做回清白姑娘,因此,虽然她也工作得有声有色,但心中的想望没有实现,却还是十分失落痛苦,对于他人的言论极敏感。再加上很少和别的前伎女往来,旁人多不知她的身份,就算在考察团里,也只有吴老八事前知道她是个尼伎,是以对这种攻讦也比较陌生,今日的反应也就更大。

金娥思忖了一番,道,“其实黄老这话,根本就是荒谬不堪的事情,像他这样食古不化的人,压根无法甄别出城内的主要矛盾,只能抓着主要矛盾所反应的现象,进行有限的主张,你若是要为了他的谬论而难过,那便是被他绕进去了,万州府现在最大的矛盾根本不是女吏目勾引女娘去卖身——当然这件事也不是很对,但这根本上是对万州府现在畸形的经济结构的反应,现在的万州府贫富分化太严重了,一般百姓吃饭都难,富人却仍有钱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正要再往下说,对黄老进行分析时,忽然小雷回来了,带回了几个蜜饼,张罗着让几人烤热了吃,又道,“现在门口好热闹,叙州帮不少人都来了——刚才我们入城时,他们没得到风声,叫人把我们拦住,叙州帮认为是奇耻大辱,现在城中各地的兄弟,都赶过来了,小张说,‘今日事,今日毕’,不留隔日仇,现在就要去找黄老讨个公道呢!”

非但王小芸,便连金娥听了,都是大惊失色,忙道,“这也太冲动了吧?这里还是万州府的地头,你看民情已是如此激愤,难道叙州帮还要火上浇油不成?”

当下也顾不得许多,因吴老八还没回来,便忙到楼下去,找了考察团的众人回来商议对策,忙把才打开的包袱都收拾起来,做好撤离的准备,却见此时,客栈外也纠结了数百人,全都是叙州帮,或者是万州这里靠叙州帮吃饭的兄弟。气势亦是十足,那小张挽着袖子,满脸冷笑,站在人群面前高声道,“刚才好汉不吃眼前亏,现在咱们的人来了,难道还能任他们欺负去了不成?”

众人大声应和道,“不能,不能!”

“咱们叙州帮的人,在万州府停靠,才有了码头的生意,万州人不知感激,还对咱们说三道四,不能让这件事平白过去!”

只见这民心轻而易举,就被鼓噪了起来,考察团众人也不好上去相劝,只能任由他们出门去,金娥拉着王小芸,自告奋勇去看叙州帮作为,小雷和她们一组,也是极想看热闹,便也跟来了,说道,“我身手好,若是有事我能护着你们。”

考察团本来也是要跟上查看情况的,还有三个兵士组成的小组,也在附近,金娥对于自己的安全顾虑不大,这会儿周围也热闹起来,叙州帮敲锣打鼓,在小张的带领下已经喊起了号子。

“没有买,哪有卖!”

这小张倒也的确是有几分才学,不过是一个多时辰,便把顺口溜都编好了。

“谁买.春,谁负责,买.春客,交出来!”

“黄老儿,假道学,只骂卖,不骂买!柿子挑,软的捏,卵.蛋还比柿子软!”

她这里拿着铁皮喇叭喊一句,叙州帮的人便跟着帮喊一句,刹那间看热闹的街坊已经足有上千人,把一条街挤得满满当当,跟着他们往黄老的居处方向去了。

金娥和王小芸裹挟在人群里,再看看小雷,三人都有些心惊肉跳,金娥低声道,“倘若叙州帮的人不都是傻子,那……他们就是想要杀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