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523章 一些新规

买活 第523章 一些新规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吏目张小红案,拟做如下最终判决:张小红的行为,按《大敏律》,罪过有婚外通.奸(和奸)、笔录不实,按律当判杖九十下,一切职位全都开革。

按最新修订的《买地刑法暂行条例》,罪过为1笔录严重不实,2诬陷他人(华良),3卖.淫,1者,罪过按律当开革,不再录用进吏目系统,2者追究其诬告华良责任,送往矿山苦役一年,3者卖.淫,以营业额而论,情节轻微,系初犯,量刑为苦役半年,合计苦役一年半。

按照两判相较取其轻的原则,经过询问,张小红愿意以《大敏律》受处置,因此判刑杖九十下(按大敏律允许以钱赎杖),开革职位。同时,其与前夫财产分割,因离婚时前夫未能查清原委,结案不改,不予改判。张小红是否自愿按老式婚俗重新划分财产属于个人自由。】

【华良的行为,按《大敏律》不涉罪,按《买地刑法暂行条例》处理,笔录不实,向办案人员隐瞒他和张小红的真实关系,妨碍办案,考虑到当时其处于不利口供状态,有减轻情节,酌情扣除政审分20分】

【宋莹的行为,按《大敏律》,罪过有亲属□□,笔录不实,由于其通奸对象是华良养兄,按照大敏律当绞。

按《买地刑法暂行条例》,宋莹罪过为笔录不实,妨碍断案,由于其并非吏目,无法开革,因有道德显著不良处,扣除政审分40分。

牵涉敏地统治时期的案情,按照两判相较取其轻的原则,经过询问,宋莹愿意以《买地刑法暂行条例》受处置,因此判扣除政审分40分。和前夫华良的财产分割,因离婚时前夫未能查清原委,结案不改,不予改判。宋莹是否自愿按老式婚俗重新划分财产属于个人自由。】

【华雨的行为,按《大敏律》,罪过有严重亲属□□,笔录不实,按律的当处斩刑。

按《买地刑法暂行条例》,华雨罪过为笔录不实,妨碍断案,由于其并非吏目,无法开革,因有道德显著不良处,扣除全部政审分,并因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判断阖家家教低劣,扣除户口内全部亲属20分政审分。并对供述中提到的通.奸者予以同等处置。】

【张小红前夫巫大力,按《大敏律》无罪,按《买地刑法暂行条例》无罪,因有道德不良行为,扣除政审分20分】

【张小红、巫大力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变更案,经由双方合意、法庭判决,张小红长女某茵,自愿变更抚养权随父亲生活。华良、宋莹协商离婚时,华良对宋莹通.奸行为已有感知,维持原判不变。华雨一家侵吞华良家产行为,另案办理。】

【因此案广泛影响,在《买地刑法暂行条例》的司法解释中,添加对卖.淫行为的认定,某男或某女同时或短时间(一个月内),与不同对象发生关系或密切交往者,若收受钱财、礼物,可推断为卖.淫。同时某男/某女与两名或以上对象展开交际,发生关系,在双方合意的情况下固然并不违法,但倘若因这一层关系赠予对方钱财,可推断为买.春。】

【收紧对女子单身生育的处罚力度,女子单身生育须缴纳罚款,并扣除政审分20-40分,并需要服从衙门安排强制迁移居住地,后续再婚时,后夫须为单身生育子女补休产假。女子单身生育不支持向任何男性单独主张抚养费,除非在强.奸案中一并处理。罚款基数为本地人均月收入的六倍,再婚时后夫收入若高于月均收入,在补休产假的同时,要补缴差额。】

【新推出《买地婚姻法》,立法指导思想如下:要对买地婚姻婚俗做出指引,提倡婚书平等,以权、利相等的原则,对婚姻做出指导,将敏地婚姻‘两姓之好’的本质,转化为买地婚姻‘两个能在社会立足的成年人基于利益、繁衍、生活、感情需要进行的平等结合’……】

“唔,这个立法会,几个月的架吵下来,还是有一点成果的,这个‘两个能在社会立足的成年人’,表述得就相当不错。”

一上午都在埋头看公文的谢双瑶,也禁不住赞赏地点了点头,“这几年,教育的成果表现出来了,法治建设上可以明显感觉到,有新法治意识的人才正在不断涌现。旧人才的转化工作真的做得不错,这波民事刑法案件的处理也好,新法规法条的撰写也好,最终呈现的结果都很符合我的心意。”

这种有能干手下可以差遣,甚至于说是钻到了谢双瑶脑子里的感觉,可以说比最高级的马屁都让她舒服,说实话,到谢双瑶这个地位,肩上挑着这么沉重的担子时,马屁固然是能让她解一时的气闷,但真正能取悦到她的,还是为她把活干成她喜欢,她想要的样子。如果什么事都要谢双瑶自己去做——比如说这个张女华男案,如果还要谢双瑶自己来判,才能判得周全的话,那毫无疑问她做为一个领导人,就有点失败了。

这个案子判下来的结果,是符合谢双瑶的心意的,细节上当然不会完全吻合,但谢双瑶不要求这是完全合乎她粗浅判断的结果,她希望看到的是本案判决思路中体现的指导精神和判决逻辑,如果能对她有一定的启发性,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同样的道理,《刑法暂行条例》和《婚姻法》,一部还在不断修订的条例,和一部成文的法律,对谢双瑶来说,她也不认为一定要尽善尽美,让她本人舒服,她希望能找到的是在《大敏律》和原世界《婚姻法》中的一个平衡点,这部法律要适合买地眼下乃至十几年、几十年间的民情,又要脱离《大敏律》三纲五常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在两个参照物基础上进行的简单修订,不得不说,立法小组提交的草案,包括条例的讨论节要,明确地领会了谢双瑶的意图,让她感到自己有望在一两个领域,摆脱一种无奈的将就状态了。

新《婚姻法》,和《大敏律》里含糊的规定不同,彻底地贯彻了平等博弈的精神,同时也规定了平等博弈的界限——博弈是自由的,但也必须受到公序良俗的限制。譬如说甲乙一人成亲时,甲方可以完全放弃对人身权的主张,但这并不是说甲所承受的所有人身侵犯,都不能追责。当甲承受的伤害达到轻伤标准时,衙门必须立案对待。

同样的,甲乙一人的婚书中哪怕没有对忠贞权有任何的约束,这也不能越过公序良俗的限制,和其余的法规发生抵触,譬如乙方如果长期在外和某人发生关系,并且有金钱往来,那么,乙方便可被认定为买.春,而第三者是否被认定为卖.淫,就要看她是否长期和一人以上维持有收售金钱的身体关系了。忠贞权的约定,只影响婚姻结束时双方的财产分配,却不影响买地的衙门对这种行为做出自己的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纳妾也就等于是正式退出了买地百姓的生活,并且实现了对有权有势者多吃多占最大的约束,民风反而要比敏地更保守得多,以张女华男案为例,牵扯到其中的所有男女,都因为婚外关系而被扣除了政审分,只有华男算是例外。

这在敏地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大多数时候,敏地对这种案件的处理,无罪者不过是花钱消灾而已,后续生活不太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些原本还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刹那间便失去了很多事情的主动权,考吏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政审分的巨大劣势将使他们失去竞争力,就算是要自己开铺子,或者后续找工作,好工作、好生意也是要查档查分的,这个劣势会跟着他们一辈子,想要填上这个坑,恐怕没那么简单。

谢双瑶对此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或者不如说,这正是她有意引导的结果,她并不是什么卫道士,也觉得有些人天生就喜欢谈恋爱,喜欢乱搞男女关系很正常,不过喜欢这么做的人最好是专心地乱搞,就不要挤占事业咖搬砖的空间了,她要找的吏目既然吃她的饭,那就必须予以筛选,留下理性较强,不会被欲.望支配的人来为她干活,这才能放心地投入各种资源去培养。

很奇怪的是,张天如对于她的这个见解是非常能够领会的,而且几乎是发自内心地赞成,在他舌战群儒的滔滔雄辩之下,《婚姻法》和原本《大敏律》版本相比最大的调整,对公序良俗的解释,便这样诞生了——在法律文书中,明确规定了公序良俗的范围,并规定所有婚书必须以此为基准,和公序良俗抵触者无效。

这样一来,在买地的旧式婚姻中,有许多默认的条款便完全不受衙门的保护了。也免去了所有人都去更改婚书造成的巨大行政成本,在施政上有效地节约了买地的行政资源。同时,《婚姻法》中再度明确了婚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买地的婚姻和一切所有社会行为,如赡养、扶养、债务、继承等等,在法理上都不产生任何默认的关联。

谢双瑶认为,这种理念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尽管目前或许百姓们还不太能领会得出来。目前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是一种在性自由方面受到挤压的窒息感——因为传统的婚姻,和性的满足是完全不挂钩的,纯粹是一种利益的联盟,百姓们都已经完全习惯了在婚外寻求性的满足,但买地的律令明确严格地限制了交易行为,并且让男女双方都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不再能一举兼得,同时拥有性满足、好工作和省心的家庭之后,他们难免会有一种利益受到侵犯的恼羞成怒。

“应该可以借此洗刷一批老吏目吧……挺好的,这批人中还有心上进的,可以安排去边远地区,这都属于内卷失败的人,建设边疆是不错的归宿。”

在谢双瑶这个地位上,一言一行都会有人得益,有人倾家荡产甚至是惹来杀身之祸,她早已习惯了用一种宏观的视野来衡量政策的结果,就像是张女华男案,她对于当事人没有丝毫的好恶,也觉得把海王海后判为唱伎,其实挺夸张的,按照后世的标准,这属于混淆了道德瑕疵和法律罪名。

不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要,就如同收紧单身生育一样,一切政策只能从实际出发,既然买地的执法远没有后世那么容易,而百姓们钻空子的热情又是如此之高,那么,就只能通过法规的严峻来规范百姓的破坏行为了。横竖严刑峻法只要搭配高福利,就还能维持住居民满意度,而买地的福利目前来说,应该算是全球最高的了,谢双瑶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挤压呢。

甚至于,现在的这种收紧,在主流舆论上反而能赢得一片赞颂,因为不管官民的私生活是多么的放荡稀奇,但华夏一向有个特点,那就是嘴里的高调是绝不肯少喊的,于情于理,他们都必须在公开场所支持真正收紧行为范畴的‘道德’之举,至于私下里会不会惴惴不安,并且对谢双瑶暗自怀恨……她也一点都不在乎,哪有主人听狗叫的道理。“不论夫妻均不得在婚姻中安排对方与婚外人员发生关系——这条也算是公序良俗吗?倒是考虑得挺周全的。”

读法条一向是很枯燥的事,不过,婚姻法因为有公序良俗附录,相对要有趣一些——这种附录的形式,也是很讨巧的,衙门可以通过修订附录,来放松或收紧对婚书条例的规范,并对社会现象做出一定的约束。

譬如这条规定,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了,仿佛买地的百姓们多么混乱似的,但只要仔细寻思,便明白这是对于卖.淫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否则夫妻之间利用这条约定展开经营行为,便有可能利用婚书条款来脱罪了——同时这也避免了共妻现象侵染婚书。至少在法律文书的角度,保证了买地的婚姻必须是一夫一妻排他性的结合。通过一个规定能规范两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立法的角度来说就是比较省力合格的表现了。

“做得不错,予以刊发,组织各地法院学习,同时做好宣传普法工作。”

她仔细把底稿看了三遍,随后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份底稿能到她这里,说明法院系统这边已经是予以通过了,谢双瑶充当最终决策者即可。她是不可能一个个法条去细抠的,她的时间现在实在是太宝贵了,尤其是最近,除了买地境内的各种事项,包括南洋方面庞大的工作量之外,她还要把目光转向敏地境内的各个州府,去掂量各地的义军、官府,对买地产生的一种逐渐合流,令她也不敢忽视的迫力。

“女特科的去向已经定下来了吗……利用女特科和初步工业化,加强政府对基层的渗透啊,拉起新一批社会阶级,获取他们的忠心,促成既得利益者向新利益阶级的转化,残酷消灭不愿转化的旧阶级……”

审阅完法条之后,她又看了一大堆进度报告,谢双瑶现在一天有大量的时间在看报告,剩余的时间到处巡视,抓人事,抓科技攻关,抓粮食生产,外部的情报对她来说都算是比较休闲的工作内容了——如果是看考察团的工作报告,那还有点看游记的味道,其中对于当地民情的调查是谢双瑶很喜欢看的点,至少这样在思想上她感觉自己还没那么悬浮。

她先看了使团的京城采风和这一届特科的调查,大致结果和谢双瑶预料得差不多——和皇帝的来信对照着看,还能推断出敏地决策执行的变形程度:轻微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谢双瑶觉得,大概率第一届女特科生的下场可以分为几种,名利双收的最终赢家,很大概率还是出自大地主大官僚家庭。

至于其余的考生,那就得看运气了,运气好的可以出头,差一点的没什么成就,但可以平安落地,至于其余的嘛……改革一定会遇阻,遇阻就要有牺牲,牺牲者当然就是一线的执行者了。有时候,决策层甚至还会有意地推动这种牺牲,营造出他们需要的舆论局面,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都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没什么太惊喜或者惊吓的地方,若有的话,也就是女科考卷的简易程度,还有王良妃的成绩了,王顺儿应该是这一次特科考试最大的赢家,谢双瑶认为她考榜眼是整个故事最精妙的地方,如果她考状元,所有人都会觉得是考官透题,就是因为她以很小的分差落在第一,围绕成绩这个细节的争论,会模糊掉焦点,舆论会从‘宫妃能不能考科举’,‘女人做吏目会不会太疯狂’,转变到‘成绩到底有没有问题’。这种巧妙的手段,虽然是小道,但很多时候却可以润滑着事态往策划者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要注意对王顺儿的专业教育和思想转换,但不要急着招揽她,可以在她的管理学专业知识获取方面尽量地给予帮助。”她给情报部门做了批示——现在招揽,是招揽不动的,也没必要招揽,让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反而更好。

谢双瑶对于社会科学和卫生知识的传播是不遗余力的,如果王顺儿能摸索出当前生产力条件下的先进工业生产流程设计——只要比买地先进了一点点,那买地也可以跟着学习啊,信息的传播肯定是双向的,而且买地有对讲机,信息传播太有优势了,有时候,培养对手就相当于在培养自己,好处要比坏处多得多。

看这份报告时,她也有些小小的惊讶点,但大体情绪很平静,阅读的速度也很快,等到开始看叙州考察团、丰饶县考察团递交的报告时,谢双瑶就看得要仔细得多了,她不断在几份文本中切换翻阅,从不同的视角,拼凑出万州危机的前因后果,各方反应,留下的伏笔,百姓的诉求。看完了之后,又找出了丰饶县口岸的船运统计报表,对比了过去几个月的客运数据,和去年同期的对比,同时有几分诧异地得出了最终结论。

“从买地回流的百姓变多了……我们不再是人口净流入地了。”

“看来,事情和我预料的有了出入,现在敏地各处的主要矛盾,从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逐渐转化为本地百姓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买活军扩张速度的缓慢,产生的激烈矛盾……”

原本,按照谢双瑶所设计的思想实验,买地拥有来自四百年后最先进的生产力,人民群众向先进生产力靠拢的欲.望将是非常强烈而自发性的,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不论阶级、秉性,所有人都会本能地去往能让他们过向好日子的地方。

这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感觉,买活军这里,主要矛盾将一直是不断前来的百姓和缓慢扩张的领土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同时也把在如今的气候条件下,更加不易治理的高难度国土暂时放到后面再处理,现阶段留给敏朝财政去解决,她开拓南洋,就是为了给这些源源不绝的人口,找一个在将来一一百年内,都相当宜人的去处。

这是一个简单的模型——谢双瑶通过开拓南洋得到的巨额利润,不断进行南洋基建,容纳更多的北方人口,同时用关税分润北方朝廷,让北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北方残留人口可以不断的生产新人口,其中的一部分,继续补充谢双瑶开拓南洋需要的人口空缺,另一部分则留在当地,持续华夏对当地的统治——

大多数疆土的开拓,都是这么实现的,最后这种模式能复制到什么时候停下还不好说,但至少把东南亚重新夯实为自古以来的一部分,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谢双瑶在当时想不到有什么力量能阻碍这种模式的执行。但现在,曾经被上过无数次的那一课,又一次回到了她眼前:土著不是NPC,经过教育的土著尤其不是NPC,他们并不会完全地依照谢双瑶的支配行动,王朝不会坐以待毙,被买活军一轮轮的收割,彻底沦为人口工厂和采矿地,人民也不是鼠标右键点一点,就能完全按她的引导行动。

他们发觉,比起长途奔赴买地,背井离乡前往南洋,似乎还有更符合他们喜好的选择,那就是通过种种办法,汲取买地的新思想,学习买地的新知识,不再等待买地缓慢的扩张步伐,而是利用买地对于家乡那点可怜的援助,率先推翻敏朝官府那摇摇欲坠、聊胜于无的统治,不管掺了多少杂质也好,不管多么似是而非也罢,在他们的家乡,建立起全新的,效仿买地的制度——哪怕最终无法获得买地的承认,哪怕这期间要有多少的牺牲,但只要最终的结果,能让家乡的日子比从前好过上一星半点,那么,这一切就全然是值得的!

女特科,并非只是一个孤例,反而更像是过去这一年内,天下涌起的风云的一个总结,当买地使团还在担忧,女进士会否集体南下,让朝廷面上蒙羞,加剧和买地关系的紧张时,谢双瑶却似乎已经透过了重重的山峦,看到了那一张张或是稚嫩或是老成,或是开朗或是忧虑的面孔。

买地对于女子来说,诚然的确是一处乐土,但是……

她在杂乱的办公桌上,翻出了一份已经读过的报告——范佩瑶,千金堂的女东家,在南洋也承包了一座矿山,这个小姑娘是让谢双瑶有些印象的,很机灵也很聪明,总能抓住一切机会做‘最正确的事’,她递送了一份详尽的工作报告,尽力地再现了山阴的局势,山阴煤矿对于买地的意义……她已经迫不及待地先动身去敏了,这是一个最标准的买式女娘,也是买地迸发出的火星,她回去,是为了在买地获得更好的前程,她要用家乡的煤矿铺垫起自己在买地步步高企的青云路,积累起雄厚的底蕴,她的野心,谢双瑶看得清清楚楚,她也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很快就会再回来的,还有很多人,她们或许是本该来的,但现在却没有来,或许是已经解脱了的,但现在却又回去,买地似乎失去了一小股应有的火苗,但是,星星之火却随着它的燃烧不断地飞溅出来,在天下的土壤间,把神州大地逐渐染上了烽烟。让天下的局势,首次脱离了谢双瑶的预料,似乎往着更复杂,更混乱,更多重的博弈混沌中飞速地演化而去。

有些失控了……

谢双瑶想,她望着一个个应该汇聚在她麾下,却漫天飞舞,不再那样拥有规律的人名,好像望见了无穷无尽的野心、私欲、理想和算计,这些火星背后,跟着一条长长的丝线,是他们从买地拉出的脐带,牵连着买地源源不绝提供的养分,他们正急于将这脐带接到敏地的国土之上——这固然是最纯粹的家国情怀,但或许,毫不讳言地,他们也能从中汲取到在买地所不能得到的好处。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或许此刻他们还不敢想得这么远,或许现在,他们只是个小小的,毫无根基的,只是撞了大运的女特进士,只是一个在叙州府,在万州,在巴州在夷陵,刚刚走下客舟的买地留学生,他们目前只想着把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一些,更像是云县、临城县一些,只有这么一点儿卑微的希望。

但,久而久之……

他们会不会也兴起逐鹿中原之志呢?

谢双瑶又该如何应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