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第614章 玩个游戏,谁是叛徒(3)

买活 第614章 玩个游戏,谁是叛徒(3)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不管是出于什么心思想要投效,现在既然已经立下了‘反正’的决心,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事情做好了——马千户倒不奢望做个草头王,又或者直接进买军当统领,这个之前曹蛟龙已经说了,买军的将领,至少都要考过初级班,像他这样的情况,也会有统一的培训班‘帮助转化’,但想要继续做兵头难度也高。

也正是因为曹蛟龙没有虚言哄骗,给马千户画大饼,这一出劝降才唱了好几日,同理可得,曹蛟龙是绝对不会用高官厚禄来诱惑城里其余流官的,说穿了,敬州还不配有这样特殊的待遇,“如果敬州是因为抵抗意志坚决,里头的官员反而封官许愿的话,那汕州、潮州那些早早报效的官吏,岂不是反而吃亏了?这是在鼓励各地的官吏挟兵自重,积极反抗啊。”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在执行中如此一板一眼,也可见买活军的军纪了,马千户稍微试探了几句,看看能否做个圆融——譬如说先封官许愿,等事情办完之后,脸一抹若无其事,也就不予兑现,谁要是有胆子要买活军履约,那就好生收拾一番,来一出‘黑吃黑’……

但,这个提议还是被曹蛟龙回绝了,“事不密、失其身,此事若是能办得机密还好,只要有第人知道,往上举报,侄儿这里一点微末的功绩,还不够抵罪的。敬州此处的城防,若动用药火坚持不了两日,我等入城,无非是为了尽量减少百姓的伤亡而已,以买军的立场来说,买军言出必行,天下知名,为了这样的小城,不可败坏了买军的信用,倘若此时出尔反尔,好处不过是一时的,消息总会流传到别的州县去,到那时后患无穷,因此我等出行以前,上官都是严格警告,这样的绝户计不能用。买军的信誉,比一城一地的得失还要更要紧得多。”

从来都只听说兵不厌诈,哪有做军的还讲信用?这又不是什么春秋义战……马千户心里也是犯起了嘀咕,有点儿烦——但奇怪的是,在腻味的同时,他心底却又不禁也对买军乃至曹蛟龙多了几分信任:如此坚守承诺,虽然让人无法理解甚至冒傻气,但这不也让他对曹蛟龙的承诺更加的信服了吗,既然他说了会尽力周全,又如此守信,那看来,只要把敬州尽量完好地交到买活军手上,自己的前程还是能指望一二的。

虽然流露了投诚的意思,但兵者,诡道也,一个将领号称要投诚到最终真正投诚,还有很远的一段路,有时一顶军帐内,双方使者轮流出入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马千户也是在不断地衡量着敬州局势的变化,与自己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一开始想着全师退去广州,之后认为倒向买活军较划算一些,便想着让曹蛟龙挑头收复敬州,把他也往上捧一捧——都是辽将出身,曹蛟龙年少有为,有胆有谋,马千户年纪也大了,想要自立山头不太现实,如此不妨把大功让给曹蛟龙,自己也好在他的荫庇之下藏身,顺理成章的进入曹蛟龙的人脉网。

自古以来,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马千户的想法倒也很自然,而且,不管是有意无意吧,如果是曹蛟龙出面封官许愿——翻脸不认人,敬州之功落在曹蛟龙身上时,马千户也还是保留了退往广州的余地——事情不是他挑头,他只要说自己早已看出不对,但知府一意孤行,马千户只能保重自身,等到时机成熟——即买活军不如他们自我吹嘘得那样战无不胜,敏军重新占到上风,买活军败局已定时——他便抓紧机会,反正回敏朝这里来。

每逢乱世,手里只要有一支兵,摇摆不定,两面逢源这都是基本的操作了,马千户自然本能地也想要保留一丝主动,但,他的暗示很快被曹蛟龙扑灭,曹蛟龙既然明确表示,他是买活军的人,买军的信誉比什么都珍贵,那么马千户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马千户想立功,曹蛟龙明白也愿意配合,但这种事只能由马千户这个还没加入买活军的将领来做,马千户会收获骂名,买活军的名声得以保全,同时,他自然也能得到很大的实惠。

既然曹蛟龙看得如此清楚,而马千户的确还是想要加入买活军,那么继续耍滑头也就没有意义了,他便顺着曹蛟龙的话,不再提封官许愿的思路了,而是重新开始划分了城内的人群,“知府娄氏,一样也是流官,到此不足年,威信不足,于本地话语不通,只是招聘了一个本地的师爷,为他打理文书,开堂审案,其余时间也不生事,只是躲在后宅读书养生,此人当无坚守之志,也是随波逐流之辈,可以争取一二。”

敬州这里,虽然不像是各地县治那样,人手极度不全,但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被发配到此地的官员,多数都是官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有能力的人,来不了这里,或者说来了这里也会把自己的能力主要用在摆脱此地困境上,没有能力的人,挣扎不出去了,也没心气去鱼肉地方,安贫乐道努力过着自己的日子罢了。

敬州这一带做官几乎没有油水,官员也都很平易近人,从人不多,更很少外聘幕僚,使唤的全都是衙门吏目,而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后果,那就是本地的流官几乎是毫无权力可言的,权力多集中在衙门吏目手上,你想,若是主官连一个对自己唯命是从的办事班子都没有,甚至和本地百姓言语都不通,他怎么去触动本地的利益分配链条?除了读书养生以外,还能有什么作为?

像是马千户,已是很少见的外来实权派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不喝兵血,自己开销简朴,而且是辽将派系的老资历,又不打算往上升了——他是辽将派系,以如今朝廷武将的势力分派来说,是得势的一方,老关系、老人脉一大堆,若是不足额拨给军饷,马千户有充足的能量往上去闹。

这样不打算继续进步的中层干部,那是公认的刺头,钱是不能少给的,所以他才能搞到充足的军饷,再加上他不贪图享受,也有练兵之法,这才在敬州城内形成了一支堪称精锐的武装力量,说话也有份量,因此才有了被招降的资格——倘若他手里无兵,那敬州府除了家丁和城门卒之外,都没有丝毫能力能阻拦买活军东进,恐怕曹蛟龙压根都不会入城。

这样盘算下来,外来流官中,特别需要去招揽的,只有分管库房的州判官周氏,其余流官大多不是养病就是混日子,还有积极在敬州这里置地,又和本地的大姓通婚的,这已有一半算是本地的土著了,属于要打击的对象,要划到一边去。马千户又屈指历数了十几个姓氏出来,道,“这些都是本地的著姓,且在衙门中为吏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消息又灵通,不过他们本支已经不再住围屋了,多是在城中坊市聚居,只要不立刻逼迫他们迁徙,这毁屋分家之策,对他们的伤害倒是不大。”

这就是可以争取的部分了——别看客户人家的标志是围屋,那其实是在荒野之中,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能够住在敬州城里的客户人家,发展轨迹和一般的城中大族没什么两样,都是族人住在坊市附近,随着发展,或者迁居,或者分家,逐渐败落、兴旺的都有,凝聚力也就比普通大族强上一丝而已,各房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那些族人泰半都脱离了农业,经商做吏的,对分家就更不敏感了,因为分家根本不会阻碍他们的生产发展。曹蛟龙飞快地记着马千户提到的姓名,一边点头应承,马千户说完了可争取的,又说起对买活军最为敌对反感的,“罗某某氏,张某某氏……他们都是州城附近附郭的地主,他们发达之后,便在本家附近分出去种田,建立田庄招聘佃户,又聘请附近围屋的族人去做管事,如此笼络人心,这样的人家,当真可以说得上是财雄势大,而家资多在土地上,自然是绝不愿意分家迁徙的,而且他们的人手也是最多。”

“自己田庄里的佃户,都是有二百名的,还有族人也在附近,多受恩惠,凑在一起,一千多壮丁是有的,虽然不说上阵厮杀,但都有充任辅兵的能力。这样的人家在荆州城里有五户,算一算,只怕有五六千人是可以凑出来的,若是都入城把守的话,足以坚守一段日子——至少要坚守到大军到来吧,且不说药火的事了,药火便是炸开了城墙,也要有足够多的人能冲入城中么。”

因为从未接触过,他已是尽量从宽地去估算药火的威力了,但战争总是有一些底层逻辑是不变的,这一点曹蛟龙无法否认,神色也凝重了起来,“五千多人……如今都暂未被县治的混乱波及?”

“有两个地主的田庄在州城东面,敬州、潮州之间,自然暂且还没被波及到,”马千户道,“但他们去潮州甚远,肯定是不会弃土而走,局势危急时应当会入城保护敬州——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在收集武器,分派给子弟们了,孩儿们来报,这五户地主频频会面,只怕也是在商议着出力守城之事,不过客户人家,习惯在见官之前彼此就达成一致,是以还没遣人来见我或者去见知府。不过,买活军东进的消息再传个几次过来的话,那也是迟早的事。”

守城出力,无非就是出钱、出粮、出人了,这自然是要协调的,因为州粮库的底子大家都清楚,五六千壮丁入城,吃喝拉撒不可能由粮库供给,到时候还不是摊派到各家头上,作为大户,事前肯定想要签订攻守同盟,划分出一条自家能忍受的底线——别一场守城战打下来,城守住了,肥了知府、守军,自家倾家荡产,那这仗还不如不打,自己把家分一分,还能留点浮财去别处重新开始。在县治中的动乱,以及买活军的政策,肯定都已经是传到府城的,马千户毫不怀疑这些地主会积极打听买活军的政策,同时衡量自己守城的得失。

他原本的想法,是由他来出面,在商议时给大户施压,让大户们意识到守城极有可能得不偿失,而同时曹蛟龙出面封官许愿,让众人看到献城的好处,只要献城的好处比守城更大,那么便有希望上下一心,开门献城。等到献城之后,是否兑现这些许愿,那就完全是买活军说了算了,但这条万全之策既然被曹蛟龙否决,马千户便知道他施压也没有用了——

如果买活军入城后,最好的结果也是要失去所有土地,留一些浮财被强制迁徙,和现在的清白寨子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不论他怎么施压,对大户来说抵抗仍比献城要好,他们还是会奔走串联,用种种手段来鼓舞敬州的百姓,把敬州变成一座宁和买活军抵抗拼杀到底,玉石俱焚的坚城!

而于马千户来说,这也意味着他能从敬州得到的好处会变得越来越少,主导献城,和率兵出城投降,只是削减敬州的守城力量,这二者之功岂能相提并论?和曹蛟龙一起,把城中的力量略盘点了一遍,他心中便不可遏制地升起了一个念头:“不把这五千人尽数杀了,只怕敬州之局,势难善了!”

再看曹蛟龙侃侃而谈、落笔如飞的样子,又涌起一阵羡慕,暗想道,“听我这侄儿所说,他入买活军也不过就是四个月而已,已经被委以重任,固然说明他本人出类拔萃,却也可见买活军的确唯才是举,说来我也还不是很老,黄汉升花甲之年得遇明主,还脱胎换骨呢,我才十多岁,若能立下这一功,改换门庭之后,说不得将来如何……无论怎么样,也比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投闲置散来得好!”

被贬谪到此处,还能练出一支精兵的人,要说全无一点做事的心思,那是不能的。马千户是无后的人,年轻时作战受伤,因此也无什么妻妾,和老家的子侄之间,关系疏远,平时能琢磨的无非是自己的前程罢了,这样的人,偏偏却因为得罪了如今袁帅身边炙手可热的谋士,被一竿子打发到岭南来了,再怎么赔罪都是无济于事,心中哪能没有一股郁气辗转?今日一有机会,心口真是如有一团火一般,越烧越是滚热,一张嘴,几乎就要喷出一团火来!

雄心既起,便是无可遏制,匆匆将得失想了一转,便道,“这帮人生死荣辱,系于敬州一地,他们是肯定不会投降的——若把他们搬开,敬州献城,也不过是反掌之间,我看,非得把他们全骗杀了不可!”

见曹蛟龙眼神一亮,却又很快欲言又止,马千户暗骂了一声‘滑头’,面上却仍是慷慨激昂,劝服道,“世侄,此时不可有丝毫心软,要知道兵不厌诈!若是你顾虑重重,那我总还没有入买活军吧?此间干系,我一身担之,天下人骂的是我,不是买活军——要想活敬州这几万十几万的老百姓,这五千人便不能留!”

曹蛟龙只得勉强被劝服了,“如此,便依世叔所言,世叔为苍生计,不惧骂名,蛟龙佩服!”

当下,两人又是肉麻地互相吹捧了好一阵子,才凑在一起密语起来,“世侄你且看我手段,依计行事便可,我等这般这般,那般那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