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76. 橡胶业初成气候(1) 鸡笼岛.徐长虹…

买活 676. 橡胶业初成气候(1) 鸡笼岛.徐长虹…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那,用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刀不能太深了,也不能太浅,太深就割到水囊了,这棵树要长不好的,出来的胶乳也太稀,收购站要给你讲价钱。若是太浅,一天出不了多少斤胶乳。”

“货来咯!大家让开,来称重了!”

午后两点多,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不过鸡笼岛的天气,大概比南洋要略微凉快少许,便是在七月里,只要太阳没有直晒,至少人还能做一点事情,不像是南洋,午后两个多小时,大部分人都只能躺着躲凉,哪怕一动不动都有可能中暑。

此时,在鸡笼岛橡胶林场前方,人声马声、机器声那是一片热闹,各种人乱哄哄地都挤在门口,有来收购胶乳的商人,也有林场自己的工人——这里又分了临时工和老工人,还有从南洋各地林场来学习割胶的学员,此时都是一边听着林师傅的讲解,一边望着眼前的热闹——吆喝声中,一个个马口铁打造的大水桶,被工人们挂在挑担两头,小心地维持着平衡,不让一滴胶乳洒出来,仔细地送到了大台秤前头。

“我看看!”

收购站的干事,居高临下站在台秤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眼神锐利如鹰,望着被逐渐归拢过来的那一个个铁桶,专注地观察着在其中微微荡漾的胶乳,时不时拿木棍在桶中搅动一下,“可以,浓稠合适,色泽洁白,上等品,称重!”

他回到秤头,开始仔细地调整砝码,将其归零,“第一桶,毛重30斤!第二桶,毛重29斤!”

如此大约称重十次之后,众人再把桶中的胶乳,刮到拖拉机后方车斗里的大翁之中,随后进行桶重称量,到最后,十桶胶乳是二百五十多斤,这时候五六个工人又去挑了担子回来,还好台秤有四台,如此反复称量,也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林场一天的出产清楚地计算了出来:“这一次是三千六百五十四斤,给,这是收条,月底凭条,带厂长印信去收购站结支票!”

“结出支票来,还要去银行结账。收购站那边是没有什么现钱的。”

和橡胶林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是张阿定这样的南洋林场主要学习的东西,一个橡胶园的建立,植树、养树只是开始而已,后续还有许多窍门是需要仔细学习的,就说割胶吧,时间、方法,都不是外行人随意揣摩就能掌握的:橡胶必须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割胶,胶液产出还多,因此,割胶工人是两两结伴,在凌晨出发,交替照明——一人手持火把,一人下刀,下刀的分寸也要掌握好,什么时候割得浅,什么时候割得深,该如何从树丛的情况来判断开割,什么时候停刀,又该如何判断一株橡胶树的出产量是否达到预期……

“按照衙门的说法,橡胶树头两年的产量都不会太高的,一棵树大概一天能产半斤胶乳,是以出胶是否符合预期,计算一下就明白了,首先要计算出林场中有多少橡胶树,然后对其进行分组,比如说我们林场,第一年是栽了两万株橡胶树——”

“两万株!”

这个数字对于习惯了小打小闹的百姓来说,是十足震撼的,而且两万株还只是第一年而已,可见这林场的范围有多么令人骇然了,而被推举出来做林师傅,同时也是林场东家之一的徐长虹,则面有得色地点了点头,道,“便是两万株,橡胶林以篱笆、地垅和棕榈、椰子树进行分隔划区,这一区是两万多株,以两人一组来计算,一组人一天能割900株,那就把这900株划分为一个树位,再把四个树位编为一个循环,这组人便分到这个循环,以四日为一循环,轮流在四个树位之间割胶。”

这样下来,很容易就能计算出,一个循环可以产出多少胶乳,而两万株的林区,在割胶期每日能有多少胶乳入账,东家不用身临其境,只需要看账本,就能明白产量是否符合预期,若是不符,又是哪个循环出了问题,再细查下去的话,还可以查到是哪个树位的树情出错,再来设法解决——通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割胶工人手艺不好,深浅不当所致,因此便可看出,对割胶工人进行培训,激励他们学习割胶技巧,也是林场管理很重要的一环。

“我们这里是有奖金的,若是一等品的产量多,那也是多劳多得。”徐师傅仔细地介绍,“这橡胶的行市价,对外都是公开的,甚至胶树的产量,也都写在教材上,我也就不瞒大家了,如今胶乳行市价是五文钱一斤,这是上等胶乳,若是杂胶——从地面上收集的落地胶,还有胶桶里的余胶凝固了的,要便宜些,大概是两文钱一斤,便暂且不计算。如此,便可计算出一个循环四日的产出——”

对大多数学员来说,算数还不是非常的擅长,在这时他们便更迫切地感受到了算数的好处,鼓起了学习的决心,他们只能抓耳挠腮地掰着手指,用艳羡的眼神看着别人讶异的低呼,“450斤,四日便是九两!这不是弯腰割胶,这是弯腰捡钱啊!”

徐师傅点头笑道,“不错,一个小组包干一个循环,四日九两,但倘若是割了这么多,我们林场就只收八两五,余下的五百块,作为工人的奖金!”

这样,一个月30日,休息六日,剩下的二十四日可以分为六个循环,一个工人一个循环多得250文的话,那每个月的奖金就高达1500!保底工资呢?徐师傅也给出了答案,“自然,这是上等胶乳产量达到450斤,若是不达350斤,那就只能拿底薪每日35文了,这个工钱可不算是高的。在350斤到450斤之间的话,一日的报酬便是50文,如此一个月下来,若是做得好,保底加奖金,收入能有三两呢!”

三两,这是绝对的高薪了,哪怕是衙门吏目只怕都没有这样的收入,很多过来学习的南洋割胶工,都是喜动颜色,东家更是满脸的火热——这些林场主都是有魄力的人,否则也不敢因为报纸上的一个号召,便舍了大本钱去异乡开种植园,他们虽然知道跟着谢六姐走,多数不会亏,却也没想到居然能这么赚钱——要知道,工人看到的是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高薪,东家看到的,却是每个循环林场能拿走的八两五!

当然了,林场也需要很大的本钱投入,买树苗、建房子、伐木、归化林地,在橡胶树出产胶液以前的五年、六年,这些投入完全都是要东家先行垫付,林业也和农业一样,比较看天吃饭,如果天气不好,大雨连绵那就只能减产(橡胶树雨天不割胶),还要不断的投入钱财去防治病害,但是,毫无疑问,承担了这么多的风险和支出之后,东家的所得依旧是非常丰厚的,一旦熬过前头的五年、七年,进入到了橡胶丰产期,橡胶园简直就是躺着赚钱啊!产量甚至还要比现在更高!就是金矿,都没有这么好赚的!

从教材中所说的知识来看,种一批树,能够稳定出产橡胶三十多年,这么看,橡胶园的利润,怎地不惹人垂涎?这些林场主,如今都是热心无比,只想着回南洋去还要尽量扩大林场规模,再进一批树种来。徐长虹见了也是一笑——他们这些初产的橡胶园,已经开始回本了,其中一个收入来源就是卖橡胶树苗,自然是乐得鼓吹前景,也算是为自家增加销路了。“这些胶乳,是只能卖给收购站吗?”

眼看着前方一片浓荫绿意,学员们虽然今日凌晨也高举着火把,进山割胶,个个都是腰酸背痛,但现在心中却也是火热,对于橡胶园的一切都是好奇,自然,东家们也关心销路,“眼下胶乳少,自然是高价,再过些年,鸡笼岛、南洋的橡胶都开始丰产时,收购站会不会反过来压价?”

这也是重要的一点,凡事做买卖,总不愿只和一家打交道,那太容易被压价了,只可惜,答案却是明确的,“收购站便是一家官营的,而且规矩很严格——这也是无法的事情,因为别家收了胶乳去,并没有什么用,只有衙门的官营工厂,才能把胶乳变成物件——你们别以为胶乳价格高,可知道如今一个橡胶球、一根胶管、一双雨鞋……价格又是多少!”

“现在,木轮自行车早已不似从前吃香了,之后我们进城去工厂参观时,你就看见了,现如今在鸡笼岛街头,若是能骑胶轮的自行车,乘胶轮的马车,那才叫一个不得了哩!生意要不是做到了海外去,当真是买不起这些,这胶轮自行车和橡胶轮胎,送到新安、壕镜去,等重的白银都是卖得的!就如同往昔的座钟一般,卖得极昂!只是这一次,倒不是西洋人贩来卖给我们,是我们贩给洋番了!”

说到这里,徐长虹面上也不禁现出了得色来,众人听了,虽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华夏为天下之中心,物华天宝之地,所有出产,令洋番赞叹稀奇,岂不是很正常吗?不过却也有种扬威海外的快活感,都是笑道,“如此,倒是叫人喜欢!倒不妄了我们在南洋一番辛苦。当时若不是报纸上说我们华夏缺橡胶,我们也不去开林场的!”

话自然都是拣好听的来说,实际上是为了什么去下南洋,就只有各自心里清楚了,徐长虹自然是顺水的人情,也说了一番好话,把他们捧了一番,便招呼他们去吃下午饭——割胶工每日凌晨起来,割完一圈胶,回到驻地吃个早饭,再睡个一个多小时的回笼觉,九点多去刮胶乳,刮完胶乳就是运来这里,给收购站收走之后,再吃午餐。

午餐之后,他们还要上课学习,这里的规矩和南洋就是不同了,经过这些年的经营,鸡笼岛人口已丰,学校不像是南洋那样罕见,如徐长虹经营的这个林场,工人到了一定的数量,其实也和小村落差不多了,就有先生过来开班,东家也都鼓励工人多认字,多学习,一个是学多了,人聪明,好交流好管理,另一个自然也是因为有政审分的激励了。

“政审分太重要了,若是想要再承包林地,审查资料时,除了看本钱,看价钱之外,政审分也是要列入考虑的,能不能管好手下的工人,为工人的福祉着想,衙门都要掂量……”

许是看在政审分的份上,徐长虹这个林师傅,虽然是学生的同行,但却也是知无不言,滔滔不绝地向学员们传授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此时东家们都是听得凝神,只有带来学割胶的骨干工人,有些便是左耳进、右耳出了,他们更关注眼前的食物:打饭时先从饭桶边上路过,一闻就知道,吃的是杂米饭,此时大家互相飞着眼色,都是暗自有些得意的。

可等到他们走到菜盆前头,望着那特制的木头长桌上,一盆盆菜肴时,这种优越感又刹那间消失不见了——虽然也不见大荤,但却是有熬好的炸鱼酱,这且不说,长桌上还有一盆西红柿炒蛋,其中那鸡蛋黄黄白白,一团团的很是嚣张,打饭时,那厨房师傅也是丝毫不吝啬,一大勺炒鸡蛋就加在饭上了,那油汤立刻浸透了米饭,让杂米也染上了一缕缕润泽诱人的油光!

这份量……怕是一个鸡子儿都打不住!

本来,只管饭和管饭供菜之间,其实就有差距了,不料鸡笼岛的林场,居然对鸡蛋都是这样豪奢的供应!虽说南洋的林工也不至于就吃不起鸡蛋了,但鸡笼岛的林工,可是可以在供餐内免费吃啊!这岂能一样?刹那间,南洋林工的肩膀都不由得往下沉了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有些酸涩,只是要撑着面子,不表现出来罢了。

甚而就是东家,都是有些被镇住了,斜眼看着大师傅打菜的份量,不禁酸溜溜的赞叹道,“毕竟是六姐驻兵的鸡笼岛……日子就硬是过得好!我们倒是跟着沾光了——吃得这样好,怕不是你们亏了?衙门给我们这些学员付的食宿费,怕是回不了本吧!”

他们学习班来林场,都是衙门安排的,南洋林场并不付钱,而是衙门和鸡笼岛林场结账,这也算是给开拓南洋,应和六姐急需开设橡胶园的这些积极分子,一个小小的福利了。据他们所知,衙门一日就付十五文的食宿,林场却是要包三餐的,还要出人来教导,如此说来当然是没什么赚头,甚至要蚀本,徐长虹却不在意,一挥手,畅笑道,“这点鸡蛋,也不值什么,总不能还分出个一二三四来——我们这里培训班几乎是不断的,大家也都习惯了!你们学到了,吃好了,写报告时为我们多美言几句,能给我们加政审分,就比什么都强了。”

原来是应在这里,大家也是恍然大悟,忙都是纷纷打包票——这也是顺水的人情,没必要损人不利己,正因为是同行,更应该互相照拂、同气连枝,尽快把这个新兴的行业扎下根来才对。尤其是这种单方收购的情况,哪怕是看在胶乳行情价份上,橡胶种植商也要紧密抱团,才能试着形成合力,和收购方博弈。

自然,这是东家们要想的事了,工人们难得回到华夏风土之地,也有人抓紧时间享受美食,也有人越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吃饭时也不忘珍重取出学习班特别印制的教材《橡胶园管理与生产入门》,一句句的研读背诵,也有人一双眼滴溜溜的转,只盯着食堂里常见的女工看——橡胶园里,女工不少的,因为这实在不算是什么重活,女人完全可以胜任,收入又高,因此吸引了不少女工人,这对在南洋做事的华夏男人来说,自然是不小的诱惑。

“这家种植园的饭味道居然还不错……”

正当一个似乎是来这里做临时工的壮实女子,正和女伴讨论着饭菜的味道时,有个年轻的南洋工人,便是按捺不住了,满是笑意地接了一句话,道,“这杂米饭,虽说任吃,但怎么也不算是味道不错——小娘子,我们占城港那里,是白米吃到饱的,还有白糖,价贱得也和不要钱一样——”

到底这里是鸡笼岛的地盘,他这话一说,众人都看了过来,那壮实姑娘也止住话语,扭过身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们这桌人,那工人有些不自在,却毕竟也是光棍,双肩一耸,还是笑嘻嘻地把话说完了:

“怎么样,要不要随我们去南洋,见识闯荡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