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78. 橡胶业初具规模(3) 鸡笼岛.谢双瑶…

买活 678. 橡胶业初具规模(3) 鸡笼岛.谢双瑶…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能不能去南洋,确实是个很难下决断的问题,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南洋和云县的距离要比鸡笼岛更远得多,尤其是占城港,现在只能靠水路来交通,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谢双瑶如果要下占城港巡视,如果不想走两个月的路巡逻五天的话,至少要规划出三个月到小半年的时间——来都来了,没有一点斩获好像有点亏,但如果动了收服占王,正式定下藩国名分的念头,那就不是几天时间能解决的了。

三个月的时间远离本土,且还要面临可能的台风威胁,和本土会有失联的风险……这和谢双瑶抽时间去灭吕宋不同,巡视占城港就需要她确定下一个一号人物来代替她监国,否则她离开的日子里,政事停摆,没人能做决策,那就太耽误事情了。

而一旦确定了监国人选……这个人基本就是接班人了,就像是皇帝亲征一般都要太子监国一样,像买活军这样组织形式很新的政权,很多事都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比如说监国,如果是敏朝,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皇帝亲征,那就是太子,或者宗室中威望最高、血缘最亲近者在名义上监国,实际上则由内阁来主持工作,双方互相制衡,维持后方的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阁自知自家是绝没有可能做皇帝的,所以即便是离京日久,也不用担心内阁滋生过大的野心,造成后方的不稳定。

但在买活军这里呢,由于买活军的道统是完全公开的,再加上她本人多次说过,为了避免家天下,连孩子都不准备生,其余谢家亲戚也完全没有执掌大权的样子,所以大多数官僚都能感觉到,买活军的下一任统领很可能是要在非血亲之中指定——不管如何选拔,总之,事实就是人人都有机会。

当然在谢双瑶还年富力强的时刻,相信不会有人发梦般想要造反,但这终究会带来野心的滋生,谢双瑶就不得不考虑,会不会有人希望她就此一去不回呢?如果这一次她指定了谁来主持工作,这个人会不会就以接班人自居了呢?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她本人在占城港的威望了,谢双瑶不是什么自恋的人,她对自己在罪民中的吃香程度心里是有数的,实际上这些人仇恨买活军也是人之常情——像是大溪坳残余的范家等人,反而倒是还好了,毕竟是成军试图抵抗,余子多少也有愿赌服输的心理,甚至还有余民向委员会报告,说是罪民中暗自流传着对买活军的仇恨言论,他们将功赎罪的心思还是蛮热切的。

更恨她的,还大有人在呢——买活军在闽西是一路清理过去的,很多土楼,劝降不下,直接炸楼,那必定有人会死在爆.炸之中啊,这些土楼里的罪民,自感自家只是想要保住祖宅而已,为此就付出了人命,岂非冤枉?接下来还要被迫分家,迁徙千里,如果在路上有亲人去世了,他们不恨买活军,不恨她才有鬼了。

自然了,谢双瑶也不怕被人恨就是了,只是她如今也明白,为何有些时候封建王朝施政上会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性了,比如说江南,先后被两大王朝歧视,赋税过苛不说,且当地人做官还难。因为这么做实在是很省力,把这些阻碍施政的敌人送到边远地区,从此不让他们返回,也不给重新崛起的机会,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就好了——既然施政不断继续,敌人也会不断产生,那么就需要一个从一开始就被歧视和防范的地区,来容纳这一类人就对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谢双瑶既然选择把罪民中最不服从,理论上也可能最恨她的人迁徙到占城港,那她短期内最好就别去那里巡视,免得反而提醒仇恨,激化了矛盾,就算要去,也得在事前考虑好怎么展露神仙手段,震慑这些桀骜罪民。但这偏偏又和她本人的三观不符合,而且会在客观上促进知识教的传播——她现在已经察觉到了知识教传播速度的不受控制,当然更不想亲自出场来推进迷信氛围了。

怎么说呢,这又是很两难的事情,占城港距离华夏本土不远不近,说近吧,现在交通又不方便,必须要迷信来收买土人的忠诚,说远吧,谢双瑶是预备恢复秦汉旧观,再造三宣六慰辉煌,把南海郡、旧港宣慰司什么的都圈进来进行有效统治的,那届时这些地区就和现有的华夏本土接壤了,毫无疑问南洋的知识教不会懂事地只在南洋发展,会随着接壤的土地反渗入华夏本土,这又让她很不乐见。

在拿下广府道之前,这些顾虑虽然已经隐隐存在,但还不足以阻碍谢双瑶的决策,只是最近这一年,也算是谢双瑶起家以来比较低潮的一段时间了,多方面因素相加之下,也让她对占城港之旅有些犹豫——说实话,自从谢双瑶打出活字旗,立下买活军这个名号,虽然也有艰难时刻,总是捉襟见肘,但战略战术上,其实她一直是很从容的,过去这一年,算是很罕见的遇到了瓶颈:问题存在,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彻底缓解,经过一年她也还是没有找到太好的思路,替代方案虽然也在推进,但,怎么说呢,效果却也不能说是有多大的惊喜。

这一点,才是她犹豫不决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谢双瑶抽出宝贵时间来割胶的一个动机:买活军发展到现在,陷入了一个很隐蔽的瓶颈期,虽然在外人看来,依旧是欣欣向荣、势不可挡,举目无敌,但只有谢双瑶自己知道,意料之外的广府道,让买活军的人手一下短缺得不能再短缺了,经过一年的发展都没有补上来,这种短缺还不止广府道治理方面需要的官僚缺口,还包括了买活军对外事务所需要的大量吏目。虽然广府道、福建道都是一省之地,但双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买活军扩张之后,在消化上当真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这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广北山区的县城,因为客户人家的存在,对官府的反抗比福建道要有力太多了,而且广府道的崩解就始于买活军对刺杀事件的追查,这一行动最开始定调就非常强硬,为的是彰显买活军对魔教的反感,调子一定,中途就不好更改了。

因此,买活军对广府道的占据有很强的征服意味,各地的动荡也比逐步消化福建道时要大得多,买活军占据福建是分了好几步走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缓冲,都能确保下个区域内有一部分依附于买活军的利益团体可以带路,但在广府道,很多地方是生啃下来的。

非但如此,为了执行谢双瑶的政策,每个州县都有大量人口要进行迁徙……总的说来,过去一年内,广府道的基层秩序就四个字可以形容:乱象丛生。虽然不至于像是黄德冰所描述的江南那样,已经进入无政府状态了,但每个州县都要加派守军,而且守军是经常要出动的——当地的百姓也是倔强,时常和守军发生摩擦,甚至还有奔走联络迁居宗亲,想要造反杀兵的。

这一年里,不说四处起火吧,很显然施政也没有原本在福建道那样顺遂,原来的三板斧,在这里没那么有用了,买活军很难找到可以收拢的佃户和底层农户,也鉴别不了原来的地主,因为大部分能留在本地的百姓,都经过种种准备,使得自己在买活军的标尺下完全属于良民,田地和家产、宗族规模都没有超标,还可以健康且仇恨、富裕地活跃在本地,他们的家产既然还有剩余,对于高产稻的垂涎就没有那样直接了,仇恨不会被好处冲淡,还有充足的能量来给衙门找事情。除此以外,黄德冰所反应的情况,也引起了谢双瑶的重视:现阶段,江南道、江右道等地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希望买活军入主而买活军暂时不能入主的矛盾,这种矛盾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对谁都没有好处。她给出的回应,是往各地加派人手,联络敏朝衙门一起维系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尤其是要管束迁徙流民——能管住流民,矛盾就缓解了一半。而这就又有几个字要画重点了——加派人手,是的,这也需要人手,但她哪来这么多的人手?!

不论是广府道、南洋,还是江南道这些地方的问题,她都并不陌生,也都有想过该如何解决,只要人手足够,谢双瑶早就把一切理顺了,可她没有人手,真没有人手了,因为没有人手,她甚至都没法斥责南洋委员会,因为南洋委员会想要实现她的预期就需要人,而谢双瑶没有人——不给人的话,就给点权柄吧,给点便宜行事的指示,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吧……那这不就等于是在南洋制造节度使了吗?

到节度使这地步,已经不能说是封疆大吏了,而是有点半自制的地方藩王的味道……谢双瑶已经调整预期,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等衙门腾出手来去往虾夷地、黄金地扩张,真不知道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她倒是可以接受先把李魁芝这样的桀骜海狼派过去,先在这些地方钉下钉子,也是承认了他们会是事实上的藩属国——没办法,算是适应当代生产力吧,既然事实不如想象得那么简单,统治难度不是加法也不是乘法,而是指数扩张,那就只能实事求是了。

现阶段的生产力,一个衙门精细统治的区域,能把亚洲囊括大部分就很不错了,跨大洲的精细统治完全是做梦。既然如此,那就要派人先出去圈地,先把名分占住,多给后世子孙留点遗产,多点‘自古以来’,这也是落袋为安的实惠。

但是,这是跨大洲、大洋的地方,可以承认藩国,像是南洋这种接壤的土地,谢双瑶是无法接受南洋节度使这种地方藩镇的出现的,所以她不会放权,那就又回到老路上来了:给不了人,放不了权,还能叫委员会怎么做事?就说刚才那个南洋林工吧,为何没接受过职场教育?答案也很简单,没人来上课呗,教师就是不够用,只能先可着港口新城,对于乡下林场,目前还是鞭长莫及那。

如果说,从前的统治,多少也算是得心应手的话,现在的顾此失彼,其实还是因为区域扩大到了她曾有的阅历之外了……之前管大农场,方方面面的事情其实是不亚于管理古代小州县的,有内政也有外交,有时还要组织‘战争’,和当地政府中的种族歧视者、敌对武装、盗猎分子甚至是发狂的动物群斗,所以谢双瑶积累了很丰富的管理经验。

再加上又有金手指加持,这让她起步很顺,也抱有了一些现在看颇天真的幻想,但地盘大了之后,她就有点吃力了,对于局势的发展,失去了先见——现在的天下,被买活军搅和得乱七八糟,她也很难拿平行世界的历史认知来对标,对之后天下的走势,问题的爆发点,也完全失去了预测之能,不再从容,只能随机应变,随时考验自己的管理能力……

过去的一年,走得很艰难,也积累了一些疲倦,这消磨了她的些许轻狂,却也多增了许多沉稳,谢双瑶现在更加善于忍耐了——对于这种‘敢不敢’的问题,从前,她会毫不犹豫地说一声‘敢!’——有能力不就是要狂一点吗?她又不是没有任性的资本!但是,现在她却学会了忍:不敢就不敢,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条件还不成熟,那就等成熟了再去。

这不是认怂,她默默地想,而是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上位者的确有任性的资本,甚至也有许多失败的余地,谢双瑶可以失败无数次,都有从头再来的可能,因为在如今世上所有的政权中,买活军的确没有对手。

但是,这并不代表失败没有代价,甚至,哪怕是成功,也一样有无数人要付出成功的代价——闽西广北的客户人家,江南道的留守百姓,甚至是川蜀、漠北等地,无时无刻,都有许多或有故,或无辜的生命,正在为买活军的成功,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时代的车轮隆隆驶过的声音!

谢双瑶作为驾车者,不会因此停止鞭策,她的雄心犹在,只是现在更加谨慎了——条件成熟时,波及的人再广,也是在所不惜,但既然只是个人的意气,那还是要戒急用忍——她不会用这四个字做借口,来对一些老势力进行绥靖,她要忍的不是一个利益团体,一个阶级,而是一个事实:落后生产力和政治体系之间的不协调,牵绊住了买活军车轮的现实。

也正因此,她会出现在林场客串割胶工,谢双瑶要把问题暂且搁置,反过来耐着性子厘清这个新兴行业的脉络,从源头来解决她认定的主要矛盾:人为什么不够?因为教育效率还是太低,不能生产出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大量收过基础教育的百姓。教育效率为什么低?还不是因为生产力太低,工业化水平不够,导致交通成本、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吗?

不要怀疑,大量受过教育的人口,也是工业化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一个标志。谢双瑶盘点她这十几年间的工厂建设,认为解决如今这个局面的手段,不是施政体系的调整和妥协,也不是施政手段的进步和圆熟,而是最简单粗暴的生产力提升……就以力破巧,碾过去就行了!?正好,橡胶树行业的布局,也到了收获的时候,谢双瑶现在,不免也滋生出了一点小小的期待——

买活军,或者说是敏朝末期的华夏,是不是也到了进入电气时代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