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84. 十年布局 鸡笼岛.谢双瑶 电报、三峡…

买活 684. 十年布局 鸡笼岛.谢双瑶 电报、三峡…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橡胶业目前算是初步打通了……”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衡量秦紫素的‘鸡笼岛悟道’的话,由这个前宗教人士,现科学家,来踏出买地反神化思想的第一步,多少也有些必然性——正因为秦紫素曾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女冠,又有在民间显圣的经历,她对于宗教的本质,无形间已有了朴素的理解。一个曾经的同道中人,是永远不会真正的信仰什么神明,由她突破这一层无形的思想藩篱,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不过,现如今,这股思潮,还仅限于她在笔记本上随意涂写的几句话而已,其余人对于这一晚的意义依旧是一无所知。这场神化与反神化的战争,最大的战场谢双瑶本人,就在距离秦紫素不到一公里的橡胶厂招待所里,整理着自己这两天的视察所得呢。“边际产物先放到一边去,橡胶轮胎、胶管,这两个重点一解决,交通和医疗一下就有质的飞跃了。至于说雨鞋、雨披还有橡胶封口塞这些东西,重要性没那么高,可以等到南洋的橡胶园出产之后,再进行大量生产,这几年先维持眼下的产量,作为奢侈品出售……”

当然了,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即便是扩大了产量,这些东西也注定不会太便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是百姓生活中较为难得的日用品。不过,这也是谢双瑶比较乐见的现象——她既然到处给人发钱,那肯定也要想办法回收货币,用工业品来换货币,比百姓自发地将货币兑换为贵金属要划算得多,这里牵扯到不少经济学的道理,是谢双瑶这些年结合工作自学领悟的。在买地没有自产贵金属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银行和消费来回收货币,这样市面上才不会老闹钱荒。

在买地粮、布这些基本民生产品的价格都不高的情况下,想要回收货币,就得培养百姓们消费的习惯——不要以为消费是人的天性,事实上,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几乎是不消费的,除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维持生活必须,又无法自产的东西,他们愿意用粮食去交换之外,其余一切在维生线之上的消费,都被视为是不良的习惯。

譬如说——一年买一身新衣服,一个季度,或者说一个气温段里,有两到三套衣服换洗……这在谢双瑶那个时代,属于极度简朴的表现了,但在此时,只有村里最殷实的小地主,才会有这样的消费习惯。一般的百姓即便日子好过了,也多有一年到头就是一件衣服的——天气热,就穿单衣,天气冷了就把这件衣服塞些棉花进去,扎个裤腰就算是御寒了。当然这是南方,若是北方的话,冬日怎么也要多备一件里衣或是棉袄,说北方的日子不好过,也有这样的缘故。

从前的日子不好过,手里钱少,衣服又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手里钱多了,衣服也降价了,他们会不会改易自己的习惯呢?答案却未必是肯定的,固然有一些喜欢享乐,思想转变得快的农户,也学着城里人去置办四季衣裳,但害怕眼下的好日子难以持续,还是习惯性地为荒年储蓄,把日常生活中简朴克扣视为美德的百姓,其实仍然是占了大多数。

谢双瑶希望这些百姓能稍微地侵染一些晚敏江南的享乐主义风气,但要改动的,是对奢物的追求,或者说是改变对奢物的定义——比起单纯的追求华服美饰,把高科技产物视为最抬面子的奢侈品,其实是有助于培养整个社会追求科学进步的风气的。所以,就像是马口铁、玻璃眼镜、罐头一样,把胶轮马车、胶轮自行车收取高价,奢侈品化反而有助于其最后普及。

而且,这也等于是给买地新兴的富裕阶级指了一条明路——自古以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谢双瑶自己生活简朴,买地的富人也都小心注意,很少有人一掷千金的炫富,又或是蓄房置地奴仆如云……可如果说赚到钱了,还和没赚到一样生活,那努力赚钱的意义是什么?

必须得给赚到钱的人提供合法花钱,合法炫耀的途径,否则,必然有很多富豪去买地之外以在买地不合法的行为挥霍财富,这也是谢双瑶不乐见的现象,因此,她不但主持着,在早期把库存中的廉价工业品当奢物来处理,现在也还是少量出货,以高昂的价格卖着三合一沐浴露这种‘天仙玉露’来回收货币,而且,在本土制造业这一块,也不忌讳安排奢侈品的生产。

就比如说眼镜——就是回收货币极好的形式,现在一架经过验光磨制的眼镜,就好像后世一台手工定制的劳斯莱斯一样,能卖出骇人听闻的价格,而且谢双瑶认为这还是挺公道的,毕竟,劳斯莱斯和五菱宏光不都是车嘛,但眼镜可是买地的核心工艺,离开买地的验光手艺和玻璃工艺,可没有一个地方能如此大批量地产出眼镜,就算能找出天然水晶来墨镜,成本也绝对不低于买地的售价多少,而且视物效果绝对不会有这么好的。

眼镜、座钟、胶轮马车、自行车,这都是近些年买地自己的科技成果,正在不断地收割富人,回收着货币——这些东西,和建园林、蓄奴隶、讲排场等等相比,妙就妙在它并不会太妨碍正常经济秩序的运转,不像是买田地买屋舍,你买了就占了别人的地,座钟这东西,你买个一百台也不会影响到别人什么的,而把排场从出入时前呼后拥,奴婢迎候的气派,重新定义为‘佩买地墨(眼)镜,行七彩人生路’,无疑也能节省下宝贵的人力资源,现在的有钱人,只要一二马仔跟随,再戴副墨镜,脚下蹬个橡胶两轮车,依旧是人群中最靓的仔,可以满足虚荣心,但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浪费,就要比从前少得多了。

重新定义奢侈……嗯,现在胶轮出来了之后,是不是也可以推个人力车了呢?但人力车一出现,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现在这种以健康有力为美的风尚呢?这种审美刚开始不久,还没扎根,就怕人力车一出来,大家都开始顾盼自豪招摇过市,之前崇尚锻炼的风气也会受到影响……算了,下一步还是推玻璃罐头做奢品好了——和灰蒙蒙的铁罐头比,玻璃罐头配上马口铁的旋盖,里头是糖水泡着,黄橙橙红艳艳白生生的各种水果,这卖相就不知多诱人,而且玻璃罐还能做装东西的器皿,自然要比铁罐头实用得多。再加上罐头其本身在这个时代不可取替的作用,接下来还是要大力推广罐头业。

嗯,这几年抽真空的技术有所进步,对罐头业是重大利好……要记得对真空技术攻关人做个表彰。若是没有他们,灯泡压根就没法自造……

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受益者往往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尤其是抽真空机这样的技术,更是行行业业都能用上,谢双瑶写了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明天把表彰任务布置下去,又打开文档,检查着密密麻麻,简直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症的思维导图——导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散落在买地各处的科学攻关小组,代表着一项对于异世界的逆向工程,只要能有1%的项目在未来十年内落地,买地的生产力就能始终保持相对全世界骇人听闻的领先。

“大工业时代吗……才刚刚打了个基础呢,不过,已经能看出威力来了,如果能在五年内落地化肥厂的话,那将是对旧世界农业的绝杀……”

谢双瑶在制酸业上打了一个重重的符号,列为下一轮视察的重点——稀硫酸、草酸、乙酸对于制备磷肥的意义她是完全了然于胸的,此外,还有有机肥料厂——这就需要蒸汽机的进一步小型化了,哪怕是有机肥,产业化也比村社集体堆肥要更省事得多,只是有机肥料厂需要的翻抛机、搅拌机,如果要全面应用在全国乡村,而不仅仅局限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的话,那机器本身需要小型化不说,动力源的蒸汽机,造价要降、燃料利用率也要更高,才能把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的落实下来。

嗯……这就又需要再增产煤铁了啊……鸡笼岛、吕宋的煤铁资源,在南部沿海几道是足够用了,现在买地还不太需要为资源担心,但谢双瑶现在做的是工业规划,这是以五年、十年为单位进行布局的事情,就像是橡胶业,布局十年才进入收获期,如果她想在十年后能给那时候的新占之地归化出工业区,那就有必要在此刻就形成大概的思路,后期才能从容进行产业布局。

但是,一旦想到产业布局,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交通。目前为止,买活军可以说是个海权政府,或者说是一个极为依赖沿海水运的政府,真正用心打通了省内交通的,也只有福建道而已,但这是个不能逃避的问题,将来总有一天他们是要往内陆去拓展的,而一旦交通开始不便,政令的传达也注定会受到阻碍,到时候,施政的感受也会比现在更加滞涩,更加迟钝。要未雨绸缪地梳理内政,发展内陆,最大的难点就是交通——信息上,人员上的交通。交通通则一通百通!

“电力!”

谢双瑶沉吟着先在纸上落了一笔:电力真是个好东西啊,让人喜爱不禁,又可以收割富户,回收一大笔货币,又可以部署在全国各地,让大家先感受到电力的美妙,同时又因为橡胶产能而完全受制于买地……而且,有了电力,不就有了——

“电报!”

她快速在后方加了注解,“——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哪个条件更成熟,更有被逆向的可能?”

这就是个需要专门学校的专家组去论证的课题了,说实话,谢双瑶很害怕这些新生的专家被她给用得太过劲,用死了……不过既然现在没死,那就还得一边喂着粮草,一边往死里用。她写道,【电报解决的是信息的交通,而物资的流通的话……】

【三峡的航道,现在疏通得如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