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695. 买地居,大不易! 船上.方仲贤 方居…

买活 695. 买地居,大不易! 船上.方仲贤 方居…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方密之提出要方仲贤出去做事赚钱,方仲贤能说什么?他说的这话再对也不过,买地的花销的确是贵,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一路东来,随着江面越来越繁华,物价也是肉眼可见的越发高企,虽然米价还能维持稳定,甚至比在川西更便宜些,但每逢停靠时,码头前来兜售物品的小贩,嘴里喊叫着的价钱明显是逐渐上涨的,贩卖的货物也是逐渐珍贵起来:

在川西码头,小贩多是兜售‘蛮头’的,还有发黄的炊饼,作为旅客沿江而下时的主食,那蛮头的馅料往往也乏善可陈,多是咸菜,不是斩的腌菜,就是盐酸菜——酸菜在快要腐坏之前,拿来加一点盐蒸熟了,拿去风干,更加萎缩干燥,卖相不佳,但也能给蛮头提供咸味,很受江边苦力汉子的欢迎。

若是想吃点荤食,又不愿吃普遍卖的卤蛋,那就要上岸离开,去江边的摊子吃牛油朝天锅,荤菜的来源是牛下水,用牛油加大量的辣椒以及其余香料炒制锅底,掩盖了下水的腥臊味道,这是码头上较为奢侈的吃食了,若是想吃点烧鸡、烧鸭什么的,不可能在码头边上及时获取,需要拿钱打发船夫,请他们跑腿去城内买,或者自己进城游逛一番,到城里较为上游的地段,找食肆去买。

当然了,随时有铺子、食肆出售烧鸡这种大荤的,也是大城镇了,至少也是浔州这样级别的繁华州府,如果是小县城,想吃这种东西,还得去找了食肆,说好了以后先给了钱,食肆才会去杀鸡制作——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很多小县城,虽然沿江,但码头不大,停靠的船只也不是很多,他们对于市场是无法预料的,在这种混乱的时势中,有钱人不断迁徙,便是不迁徙的,也多数转为低调生活,谁会天天拿钱出来买烧鸡?

包括原本的老客户风月女,现在也在急剧变动,不再像从前一样,每晚都会有女娘小倌带生意过来,如此,食肆的备料也就更谨慎了,蔬食还好,一些能久存的荤菜原料,如腊肉什么的,也还能囤积,但鲜肉大菜,就不敢每日备着,多是要得了人带话才会备料。方仲贤一开始尚不知道这其中的讲究,也是方密之和同行人闲聊时,才明白原委,由此也开始观察码头小贩叫卖的货物,知道这俨然便是本地经济的晴雨表。

自从船过夷陵开始,小贩叫卖的货物就开始丰富起来了,一些新鲜的食物,也逐渐出现在了他们的吆喝中,有许多都是姑侄西去时没有听说的东西。譬如说“新鲜的爆米花,不甜不要钱!一包不过两文”!“炸红薯要不要?炸年糕炸团子!甜糯糯爱死个人来”!

炸糕这样的东西也能在码头叫卖了,就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油是真不缺了,爆米花则是又一样新奇的东西,是伴着玉米流行起来的——大米也能爆米花这不假,不过那要二道磨的好白米,一般百姓是舍不得把这样的东西当做零嘴花销的,而且玉米花要比大米花大得多,哪怕不放白糖,吃在嘴里也有一股粮食本身的甜味,很受到大家的欢迎,现在走街串巷的‘米花客’,犹如私盐队一般,已经顺着大江,往上游逐渐枝枝蔓蔓地散开了去,就算是大江周边更深的州县,也偶尔有米花客的身影,更不必说沿岸这一条线了。

不但米花客就在码头边,客人还能用便宜的价格买白糖,米花爆出来之后,用白糖调水,熬成焦糖之后,再裹在米花之上,就是焦糖爆米花了,这要比普通的爆米花贵得多,一包要六文钱,但糖也放得足,很多带了小孩儿的旅客,都会买一包来哄孩子甜甜嘴。方密之也买了一包来孝敬方仲贤——这东西价格也不算太贵,因此方仲贤便没有数落他,至于更贵的特产,她不说方密之也不会买,这也是这些年来新养成的节俭习惯,进项越发少了,还要供方密之读书,只能在衣食住行上尽量俭省,不像是从前在老家时,固然也不奢侈,但仍旧有些官宦人家应有的开销。

这是在夷陵到浔州一带,新发生的变化,等到船过了浔州之后呢?花样就更多了,码头上叫卖的有‘香喷喷的烧鸡’、‘炸鸡腿鸡翅鸡架’、‘炸烧饼’、‘炸墩子’、‘炸米果’、‘纯肉的大抄手’、‘鸡汤米果’、‘炸白糖糕’,至于咸甜粽子这些,更不消说,一应口味俱全,任君挑选——而且生意都是极好,烧鸡都是小童子鸡做的,一只不过是一两斤而已,竟要三十文钱,若是两人喝酒佐餐,一只还不够哩,再要个炸鸡架鸡腿下酒,炒一盘小菜,最后来个鸡汤米果、鸡汤粉收尾,两人少要一壶酒,这就是一百多文了。

一顿饭就要一百多文了,这还只是便饭,若是到州县里去吃大菜,多喝些酒,哪怕是素酒,没有人陪唱取乐,四五百文也是轻易便划拉出去了。饶是如此,按方密之上岸游逛回来的说法,饭馆生意仍是门庭若市,一条街上十几个饭馆,到了晚间均是客满。还有岸上的客栈,住一日的价钱可不便宜,若是水泥房的客栈,一间房一日便要十文钱,这要还带了独立的浴室厕所,厕所有上下水的,一日三十文也还是供不应求!

方密之和方仲贤离开叙州的时候,身上当然是有钱的,就方仲贤手里,便有侄子交来让她保管的六十多两银子,如果在夷陵找到方季淮的话,按道理应该是足够支付药费,并且带她一起返回叙州的。但夷陵寻人不果,被迫跟着东来之后,银钱显见得就要紧张多了,两人虽然已经尽力俭省,但出门在外有些钱是不能不花的。

比如船票,从夷陵到丰饶县,航程很长,包船走一趟的花销至少要二百两银子,他们为了节俭,是买的船舱票,饶是如此,两人也要二十两银子的路费——这实在不能算贵,毕竟船况好,而且不用换船,是长程的船,这一点很重要,意味着不必不断接触新船夫,担忧这些船夫会不会是水匪客串,到了少人的地方便直接杀人夺财……

这样的事情,他们上一回旅程可是见得不少了,码头上船船皆哭,有许多是和方家一样,被迫背井离乡的富人在哭,有很多也是路上遇到了意外,折损了亲人,自己侥幸逃脱出来,却是人财两失,前路茫茫的哭泣。

而且,这艘船是打的活字旗,说明在买地登记造册了,品德是有保证的,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财物被船夫偷走,因此,船票要更贵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方仲贤也知道这是花小钱买平安,俭省不得。但一路下来,有太多俭省不得的地方要花钱了——就说洗澡吧,船夫沿路就有强调,靠岸时有条件的话,鼓励船客都去洗澡,否则,就怕船舱里的味道不好闻,“惹来买地那些大官人的不喜,便要扣我们的分了”。他们是打活字旗的船家,听说有些活字旗的大船上,落锚之后,还会义务组织客人上扫盲班的,这都是买地官府的要求,也因此,活字旗的船,船家说话要更有权威一些,船客不得不听取船家的意见,而如方仲贤一样的女子,怎能承受别人嫌弃体味的屈辱?所以靠港过夜时,必定是要找地方洗浴的——从前那是没有办法,沿岸根本没有女子能去的澡堂,现在大江沿岸,码头边都开澡堂,而且澡堂都有女汤,这笔钱不能不花,方仲贤就是再想省钱也不能拒绝,否则她成什么了?藏污纳垢、邋里邋遢的脏女人?

可是,澡堂之中,妇人们袒胸露乳、裸裎相对,这样的景象,她也无法轻易接受,虽然没有人格外注意,但总觉得格外羞耻,于是方密之总是提出为她买个单间——在大堂子里洗,价格不算贵,一次五文十文,越是往东走就越便宜,甚至还有一文钱的,但单间洗澡,自来水的笼头,这就贵了,洗一次总要十五二十文,两三日洗一次,积攒起来就是不小的开销。

可这也是方仲贤无法拒绝的支出,她哪怕只吃白饭,也不能接受和一群陌生人共处浴间之中,像这样不可避免的开销,又何止洗澡?他们偶尔也有必须上岸住宿的时候——码头水位低,实在是太臭了,停泊过夜的话实在受不了,船家要修葺一下船身,用滚水浇一下船中的床板,再找人来拆洗被褥等等,都是为了除虫,船身的卫生条件太差,活字旗可能会保不住的。

那么,既然必须上岸居住,方仲贤能住大通铺吗?有抽水马桶的房子,她能坚持用便盆吗?她没有侍女随身,是自己去茅厕倒便盆,还是多花些银钱,住那新奇而又清洁方便的新式卫浴房间?

这些花销,不能说是奢侈,几乎是维持尊严而必须的开支,于是只能无可奈何地不断把银子兑出了,眼见积蓄渐少,便是方密之不提,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方季淮不需要付医药费还好,若是要付医药费,以及东来的路费,那么钱一定是不够的,即便足够支付这些,余下的银两也绝对不够姑侄三人西返,他们滞留在买地筹措路费(以及可能的医药费),已成定局。

既然如此,那焉能把担子全压在方密之一人肩上?方仲贤心中其实也早接受了自己必须出去工作的事实了,她没有说的是,其实在侄子开口之前,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因为这点觉悟,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仔细观察着沿途上船的、码头上擦肩而过的买地女工,在长达大半个月的观察之后,哪怕再挑剔,她也是不得不下这个定论:在买地,女子外出做工,实为平常,并无半点辱没家门的顾虑——甚至还可以这么说,在买地,外出做工反而光荣,在家不肯工作,没有进项,反而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哩!

这样的风气,且不说和桐城老家截然相反,便是在万州、叙州也是没有的,在万州要求女子出门做工时,实际上方仲贤还是能感受到那些女工心中的羞愤和抵触,只有风月女才需要抛头露面,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和桐城老家一样,这还是万州当时的普遍认识……那么,方仲贤当然不能出门工作了,她也打从心底抵触这样忍辱含羞地出门,被人指指点点地做工的情况,方季淮被迫留在万州工作,一直是她的一大遗憾,如果有余力的话,肯定是要设法把她营救到叙州来的。

但是,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大江下游,却是认为,女子在外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打理家务的话,是能力有缺失的表现,别说在本地外出做事了,就是出外差,能够顺当走一趟外差回来,还要被人高看一眼,证明她们能干爽利,有足够的本事保护自己,甚至在陌生的地方开展工作……

“既然买地也有那样的要求,出外做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共度时艰,尽早攒钱,这才是第一要务。”

方仲贤便轻轻长出一口气,举重若轻般的下了这个决定,很奇怪的是,她在做决定之前极为挣扎,但话说出口时,却并无半点痛苦,反而心中有些隐隐的轻松和兴奋,好像自己一潭死水、四面楚歌的生活,总算有了一点新的改变,说不定此后还能挣扎出小小的生机来,把这几年逐渐走低的颓势,稍微挽回一二。

“只是……如我这般境况,能寻什么工作呢?现在的买地,还缺扫盲班的教师吗?”

当然了,下决心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问题依然接踵而至,职业的选择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方仲贤大概比较能接受的就是做教师了,可现在买地还缺教师吗?她是有些怀疑的,买地的百姓,似乎已经完成了扫盲教育,不再需要这么多的教师了!

“这几日我也是在寻思此事……”方密之也是忧虑地皱紧了眉头,片刻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忙从行囊中取出了一本‘中学物理一’,递给方仲贤道,“姑母,买地本就奇缺理科人才,而我们方家血脉,似乎对这一道又有专长,您年轻时也曾师从传教士,学习西洋学问。

不如双管齐下,一面先自学理科,一面试着温习一下洋文,到时,不论是做通译还是做理科教师,收入应当都不算太低,我们三人合力,在买地租一间有上下水、抽水马桶的小院,或许也不是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