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10. 四大贝勒出人意表的选择 盛京.众人 …

买活 710. 四大贝勒出人意表的选择 盛京.众人 …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去虾夷地,去黄金地?

老汗手下的这四大贝勒里,为什么从没有人认为三贝勒有能力继承大统,除了大贝勒之外,其余人最多是对黄贝勒另眼相待?原因差不多就在这里了,这话一出,别说黄贝勒瞥过一眼,眼里藏满了深深的不屑,就连童奴儿也瞪了儿子一眼。

“别裹乱!”

他呵斥着,“一边呆着去,你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现在的智慧还不如三岁的孩童!没法留在盛京城,你就不甘心,还想着和买活军作对!”

这番话,可算是把三贝勒的心思给说透了:三贝勒并不真的愚蠢,否则他打不了胜仗,四大贝勒中,大贝勒、黄贝勒能文能武,二贝勒和三贝勒脱颖而出,靠的则是显赫的战功。这会儿他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留在盛京抗买抗敏,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想法,是得不到什么支持了。这满屋子的人,对大汗的安排都没有太大的抵触,反而个个沉思几个选择的利弊,就足够说明一切,连主子们都是如此,他们底下的士兵,只会更不堪。

没人来相帮,兵丁们四处逃逸,留在盛京,就不是拼出血性,而是留下来送死。三贝勒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但却还是难以放下对买活军的芥蒂,依旧想着对抗,这才会想插手买地已经瞄上了的虾夷地,甚至是黄金地。这种仇恨,已经让他完全看不明白事实了——建州的将士要是能打水仗,敢坐船,还会对东江岛束手无策吗?

高丽的两大汉人道,在建州全盛时期,其实就是和他们隔海相望的,而且高丽人效忠汉人,敌对建州的态度非常坚决,建州想不想搞一下高丽?做梦都想,但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是乘着冬季海水上冻,渡海奔袭!靠将士的吃苦耐寒的精神,还有骑兵的高机动性,给高丽军事上的压力!

就连高丽尚且如此了,怎么去更远的虾夷地?不先解决这个问题,谁会跟着三贝勒走?虾夷地若是不好,买地也不会有人想过去,但没有船,说什么都是白扯,就算有船了,运过马吗?要是到了虾夷地,连马都没有,那和没有武器盔甲有什么区别?

眼看三贝勒还有些不服气,但童奴儿根本不再给他发言的机会了,而是直接了当地借着这个例子,告诫子侄们,“不要想着留在漠南漠北,距离买活军太近了……安身下来没有多久,又要和他们打交道,那苦也就全都白吃了,要么,就去通古斯,要想去欧罗巴,也得先往南边走一趟,谈好了再走……”

很艰难,去欧罗巴这条路,满是变数,前提还要得到买活军的许可,伏低做小甚至大表忠心也是必然,这自然不是什么好滋味,去通古斯那一带呢?更不必说了,虽然拔脚就能走,但建州祖上,就是从那一带迁徙到如今这白山黑水之间的老家,如果通古斯的日子好过,何必还迁徙过来做汉人的藩属?当然,现在会比从前好,至少可以采矿,有一个潜在的大买家,但那说到底,建州在通古斯立足也还是要靠买活军啊,买活军要是不买矿,不支持建州,那谁会甘心在这样的苦寒之地,过着一辈子能看得到头的艰难日子?

不论去欧罗巴、通古斯还是南下,甚至是异想天开地赌上一切去虾夷地,都离不开三个字:买活军,无非是自主权是大还是小而已,这说法让人很不是滋味,但又的确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这一晚,盛京城内太多人无眠了,消息灵通的牛录,聚在了自己的恩主、旗主或者是家中长辈身边,听着他们分析着老汗指明白的几条出路,很多年轻人的情绪很有几分激动,甚至痛哭流涕:这才多久?建州人盼了几百年的王权霸业,一块属于自己的基业,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原本战无不胜、算无遗策,简直是神明一样的老汗,不但不能一扫颓唐,反而……反而就要死了?

但是,事已至此,除了眼泪以外,他们也无法用任何实际行动来抗衡局势了,甚至就连眼泪也都流得不久——早在过去几年内,他们其实已经慢慢逐渐地接受这一点了。现在最紧要的,是围绕着自己认定的首脑,商议出一个道道来:未来到底去哪里,到底走哪条路。

至于说,到底去谁那里求问,决定跟着谁干呢?那就看自己的选择了,建州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谁和谁都能攀得上亲戚,又用旗份来进行行政区分,按道理来说,旗主就是所有旗下人的主子,这也使得旗人并非只有一个上层可以跟随,一家人各有各的选择都很正常。这也意味着,旗主往往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一旗——五大臣也各有旗份,但旗主对他们就敢呼来喝去,视为自己的包衣阿哈了吗?

就算是身份显贵的旗主贝勒,也不能说自己对一旗就完全捏在手心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身边能聚拢多少人,靠的不是身份、职位,而是更实际的东西:能力,平时折服了多少人,多少人愿意跟着他们干,信服他们的决定,又展现出了多少魄力、决断,让人觉得跟着他们不亏,遇事有人拉扯一把,不会被人带到沟里去。

大贝勒的府邸宾客满堂,黄贝勒那里也不遑多让,二贝勒、三贝勒府上的场面就逊色许多了,但也绝不会无人问津,秦桧都有三个生死之交呢,总有些人的前程已经完全和他们绑在一起了,也觉得他们值得自己追随。五大臣那里,也是门庭若市,就连守城的小队长,手底下只管五个人的,这会儿也想尽办法托问到他们门前。

除了这些显贵大臣之外,还有一些中层将领府上,也非常热闹,这些兴旺的姓氏大族,别看或许没有太多高官,但因为人口多,谁都不敢小看,自主性也很强,这和汉人村寨中,人丁稠密,壮年男丁多,即战力强的人家,总是让人高看一眼一样。就算是老汗,也很注意笼络他们的民心,一姓之中,兄弟反叛误事,被斩了之后,叔伯继续被重用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老艾家绝不会和一个姓氏完全翻脸,就说大妃吧,亲哥哥反复善变,终于和老汗翻脸,阖家被杀了,那也不妨碍大妃继续受到恩宠,其余同姓的远亲被提拔上来重用。

这样的大姓,进入建州,那是加盟,随时都能从旗份、从建州这里脱离出去,撤资自寻生路,自然也就更有自己的心思了,这些人家的宅院中,也是人影憧憧,明显出入人丁,脸上的失落要更少,满是一种精明的算计,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兴奋……

“一样都是当奴才,当买活军的奴才有什么不好?”

这样的观点,在不少宅邸中,被不约而同地提了出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难道还真回老家去,在乌拉草毡里过冬?”

“就是,还去通古斯呢,我们叶赫家祖上就是从通古斯那旮旯来的,那地儿要是好,还能来这?现在还有老亲嫁到那旮旯去,八月里就下雪了,一年能有半年大雪封门,吃不上一口菜!他们还想来盛京呢!去通古斯开矿?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们不去!”

尤其是中层军官家中,不少大格格、老姑奶奶也叼着烟锅子,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人只有步步挪好的,哪有越搬越穷的?从老家搬来盛京,下一步就得从盛京去更好的地方,反正我就认这老理了,谁让我从盛京出去,谁就得让我去比盛京更好的地方——往南面去!”

这些姑太太、姑奶奶,和男丁一样,都把原来的发际线还要剃得更加往后,甚至有的露出小半头皮,最次也要营造出额头宽广的感觉,余下的长发。编成辫子,在头顶盘着,一个个高声大气,声势半点不输给男丁,建州这里,没有什么女人不当家的说法,大姓的女儿,出嫁以前在家里就是格外高待几分的,出嫁后在娘家地位更高,很重视姑奶奶,结婚后夫妻不和的,直接把孩子带回家中,跟着娘家子侄一起长大的都有。因此,对于这样的大事,她们也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什么血海深仇?杀亲戚的是辽东的汉人,又不是买活军,再说了,大汗杀了你亲叔叔伯伯一百多人,你不也跟着他干?去买活军那里,留个头发改个姓,不出五年,谁还知道咱们是哪的人?就不信在南边还挣不来一口吃的了!反正我要去南边,不能过去做主子,那就过去干活,南边的日子好过!人这一辈子不就活个步步高的心气?”

能把这话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或许也是一种天赋,但在她身边,一屋子人却都是低眉顺眼,没有和姑太太争辩的意思:姑太太这是把多数人心里的话都说出口来了,随着买地和建州交流的增多,而且建州迫于买地压力,教导民人学汉语,一家里多少都有些聪慧的孩子,学会了看报纸,了解到了南边的生活……这要是盛京这边蒸蒸日上,那也没啥说头,看看就罢了,可盛京这里如此,叫人心里怎么没有想法呢?

“在建州,担着奴才的名,当着大臣的实,见了姓艾的嘴上都得叫主子,得请跪安,可手里有权啊。到了买地,现在也没什么人说买活军的活死人是六姐的奴才了,只嘴上说着,都是华夏人,六姐以下,人人平等……可实际上呢?必定处处都是低人一等,只有被提防的份,苦活累活都得你去,领赏记功没你的份,一辈子最多也就是个温饱小富,想要建功立业,万没有可能……”

在建州本就没有很受到重用的中低人家,看到的都是南下的好处,显贵门第则是看得更透一些,分析得也更客观,“想做些事情的,去通古斯,就算将来还要归买,那至少也是作为重臣过去的,就像是栋鄂部,他们不投降,大汗还更看重,如果早就在作战中归降,不勇敢的人也不会被重用。如果能把野人女金说服,让东海苦叶岛和通古斯再往北的土地连成一线,说不准还真能混个不王而王的藩主做做!”

不想做事只想混日子的呢?那就不必说了,南下去吧,甚至可以现在就走——现在就走,还能装成汉人的流民,直接被送去买地,把出身都改了,就不会受到歧视了吧?对于想南下的人家来说,胆子够大的话,分别动身利益更大,有些主意更正的,听到这里,转身就走,立刻就回家去收拾行囊了。不过,大多人汉语只会磕磕巴巴的几个词,要让他们就这样闯荡千里,实在没有这个胆量,还是要有人带着才行。

如此一来,四大贝勒的动向,也就成为了众人关心的焦点了:都是要成群走,那就最好是抱个大团,如此,在路上才不会出事。当然,这是去通古斯才能这么说走就走,如果想南下,那也需要有一帮能干的贵人出面斡旋,否则敏军打进来之后,直接十日不封刀,把城里留下的所有人都杀了,还谈什么后话呢!

“二贝勒发话了,去通古斯只要壮丁和成年女人,小女孩,小男孩都不带,回老家去,等他们安顿下来回来接!”

不断有人奔走传话,传递着城里最新的动向,“想跟他走的就过去,也不分旗份了,各随心意!人收满了就不再招侍卫了!”

这是二贝勒已经定下了,开始为自己招兵买马!别看二贝勒到了通古斯肯定也是听从大贝勒的吩咐,但自己名下的人口,还是决定了说话的份量。听着胡同里那两个戈什哈的喊叫,一屋子人不由得也是面面相觑,又过了一会,三贝勒府上也来招人——三贝勒也去通古斯,不过要先回老家去整顿。

“大贝勒也肯定是要去通古斯的!”

“毕竟是太子,哪能没有一点心气?这么一来,三个贝勒都要去通古斯,就剩黄贝勒了……”

去欧罗巴,这实在是太虚无缥缈,过于艰难了,有如此狂想的平民百姓还是不多,随着重要人物逐一表态,现在想南下的民人不由有点儿骚动慌乱起来,就怕最后无人出面做主,很多一家都想要南下的民人,也是计算着托着关系,想要去黄贝勒府上探探口风,却也存了顾虑。

“黄贝勒心高,恐怕也未必想南下……毕竟都是我们建州的好男儿……”

“那怎么办?”

毕竟这些年来,在大汗的率领下才发家到这一步,将各部女金捏合,民人也习惯了跟随艾家人的指领,一时无人来带头了,他们心中也是发慌。真没计较时,又有人小声在传递消息,“叶赫家要南下,和栋鄂部说好了,派使者去和敏人交涉,若想跟着一起的,留个信,明日动身前也来招呼一声。”

叶赫家!栋鄂氏!都是素来桀骜不驯的大族!栋鄂部还是归顺没多久的海西女金!

果然,这会儿大汗一示弱,他们就开始冒头了!很多老兵心里都是了然,甚至还有些不屑,不过,这会儿也顾不得这些了,正因为是大族,人数多也好互相照应,于是纷纷都留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夜在暮色之中叽叽喳喳,议论到这会儿,天都要放亮了,虽然还有些重要人物没表态,但好歹自家的前途有了一点保证,于是也就松了口气,准备抓紧休息一下,就要起来收拾细软行囊了。

“四贝勒去欧罗巴!”

突然,又有一队戈什哈飞马而过,口中拿着买地流传来的铁皮喇叭,不断地喊叫着通报,“大贝勒和大妃一起南下,愿跟随者,各去投奔,老人孩子都能带上,城中事现在由四贝勒做主,还想建功立业的,去找四贝勒!”

四贝勒去欧罗巴?!!

这个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还没来得及惊讶呢,大家又都被后话给镇住了:大妃南下,这不稀奇,大妃的儿子不就在南面吗?可大贝勒……建州太子大贝勒……

他也要南下去做买活军的奴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