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满风小说哩 > 其他 > 买活 > 731. 迁都的林丹汗 草原.瓶子 大汗不信佛…

买活 731. 迁都的林丹汗 草原.瓶子 大汗不信佛…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14 12:52:33 来源:gegedan

要说到察罕浩特这座城市,那故事可就多了,就在十几年前,这个地方还完全不存在呢,它是林丹汗——自称为鞑靼诸部落共主的大汗,兴建的鞑靼新都城,同时也是红教信仰在鞑靼的中心,因为它的兴建,是伴随着林丹汗接受灌顶,并且改信红教而来的,所以,这个新城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金刚白城。

金刚白城之中,当然处处都是佛塔,对于信奉红教的科尔沁草原来说,这座城市肯定是颇有吸引力的,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决定依附建州这个好邻居,而不是跟随傲慢跋扈的林丹汗,林丹汗改信红教的做法,也会让他们兴起很强的好感——信奉同一种教派,也就意味着依附之后,可以享受草原和平的好处,同时却不用更改自己草场上的基本信仰体系,更换喇嘛、废弃佛寺,这也就意味着治下能够延续太平,给台吉们省了很多事儿。

但是,察罕浩特才兴建起来没有几年,佛塔刚修了几座,察哈尔的局势又有了新变化,这变化几乎是和建州由盛转衰同时开始的,而科尔沁的台吉们,更关心的当然是激烈交战的建州方向,对比较和平的察哈尔,也就少派了探子,等他们注意到的时候,土默特对林丹汗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了。

卫拉特、喀尔喀、土默特、察哈尔、科尔沁、布里亚特(小半个通古斯),这些还可以用漠西鞑靼、漠南鞑靼、漠北鞑靼来划分的草原部落,原本真正在林丹汗统辖之下的,只有察哈尔而已,其余各部,要么是只承认他是名义上的共主,要么干脆连共主的名分都不肯给,直接认为他只是察哈尔的大汗。

——可现在,土默特居然主动向林丹汗靠拢,甚至于台吉王爷们,和林丹汗会盟,让整个土默特都归于林丹汗的名下,接受他的直接管辖,林丹汗甚至直接把都城迁移到土默特境内去了,还叫察罕浩特,在旧都城的遗址上,只留下了几座还没建完的佛塔。

科尔沁的贵族们,只知道有这回事,但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没个定论,他们倒是也有亲戚跟随林丹汗迁移去新察罕浩特了,但是珍儿他们没有往娘家写信的习惯,而且林丹汗是往远处迁移,联系便更加不方便了,这几年科尔沁也没有派人去朝觐林丹汗,算起来,瓶子她们这一行人还算是朝觐使者,只怕在外人看来,是科尔沁对林丹汗示好的开始呢。

说到林丹汗迁徙的原因,就连喀尔喀的牧民都知道得比他们清楚,“其实就是因为开了边市,延绥镇和土默特毗邻,羊毛贸易做得非常好,那里的牧民都在养羊,还在种苜蓿——这还不算结束。”

说话的是男主人,萨日朗的大哥哥,他自豪地拉过小妹妹,在她脑袋上揉了一把,“只要是十四岁以上,会读写拼音的鞑靼人,买活军都接收他们做工,主要就是在边市做买卖,养马、运货,和延绥镇的汉人合伙……现在土默特的小伙子,再也不出家做喇嘛了,就连我们喀尔喀部落的牧民,他们也接收,在边市做活,吃得饱、穿得暖,虽然没有钱,但比放羊放牛舒服得多!当然也比做喇嘛要舒服!”

“要是学会说汉话了,他们还能去南面买活军的土地上做事,虽然要走很远,但到了那里,是真的享福啊——你们吃过蘸糖稀的糜子黏糕吗?真是……”

男主人闭上眼睛,陶醉地回味了好一会,“来换羊毛的商人,是我们的远房亲戚,喀尔喀右翼下旗台吉,和女奴生的孩子,他妈妈是老额涅格的妹妹,他来收羊毛时,给我们带了一盒黏糕,那个滋味,那个滋味……就算是长生天住在舌头上,也莫过于此了!”

糜子黏糕!

这个词立刻在很多人的嘴巴里激起了馋涎,鞑靼人爱吃黏食,当然也爱吃甜的,满珠习礼也对这户人家的富裕恍然大悟,“怪不得你们家的日子好过,但你们为什么在这儿放羊呢?——有这样一门亲戚,你们该在下旗附近才对!”

鞑靼人交谈,有时就是这样率直,主人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地说,“换羊毛的商人,虽然有好东西,可说话不如人口繁盛的家族好使,我们家活下来的男孩少,就把靠近边市以及汉人边境的草场让给了男孩多的人家——他们的孩子都要去边市,要是住得近,回来探亲能少走半个月的路呢。”

“原来是这样。”满珠习礼也认真地点头,“你们是大度的人家,让孩子们找到了出路,长生天保佑你们。”

瓶子跟着微微颔首,在心底,她对这户人家的好感增加了——这里的话,就牵扯到了鞑靼人的习俗了,鞑靼人为什么这么尊奉喇嘛教,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缘故,在瓶子想来,如果抛开修来世这些说头,最大的好处就是喇嘛教是接受僧人修行的,而且管他们一口饭吃。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萨满教可不要那么多萨满——但一户人家的男孩多了,舍不得分家的话,该怎么办呢?草场就只有这么多,能养活的人口是有定数的,多了大家都吃不饱,少了的话,活计又没人干。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尴尬的情况:在草原,孩子要平安长大不容易,所以能多生要尽量多生,这样运气不好,要是死了几个,那也还有盼头,别的孩子会长大的,草场和牛羊有人继承、照看,血脉能够延续,自己老病了也能指望后代们照顾一一。

可是,要是运气好,大家都没有死呢,饭就有点不够吃了。所以,凡是在草原讨生活的游牧民族,都习惯让幼子守灶,长子长大了,和父亲一起打下的土地就有一部分归他,让他分出去单过,还能生孩子的父亲,就还有余力为小儿子挣下新的家业——不管是去抢别人的,还是如何,反正成年的儿子分出去了,自己的血脉就有了保证,后头的儿子,自己能挣多少就是多少,也别埋怨。

因此,自古以来,草原上也是纷争不断,各部落之间彼此争抢,凝聚力不强。但后来,鞑靼人的大汗出现,从此草原上就有了秩序,斗争不像是原本那么频繁了,孩子们长大以后,就让人为难了:现在不许打仗,不许和同族抢地盘了,那么,要么是一部草原团结在一起,去抢另一部草原,要么就是让家里多余的丁口出家去。

只要真的虔诚,喇嘛教也会收留他们,给一口饭吃的,尤其是黄教,他们的僧侣虽然过得艰苦,但也是来者不拒,牧民家里多余的儿子,都可以舍给寺院,这要是机灵了,成了上师,家里还跟着沾光呢!便是成不了上师,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啊,要是家里的男丁出事了,还能把他叫回来,就像是——

瓶子还不知道什么叫保险,否则她也会这么形容这种出家现象的,总之,这种宽容的出家办法,让喇嘛教变得很有用,也让牧民们和他们很亲:供奉钱财,不也是用来养育自己家的孩子吗,很多穷苦的人家,把好多孩子都送进寺庙当沙弥和佛奴了,是布尔红白白地给他们吃着钱粮,养育着他们,他们有了一点积攒,怎么能不回报给寺庙呢?

在这一点上,萨满教是完全无法和喇嘛教相比的,就瓶子观察来看,黄教也无法和红教相比,所以,虽然科尔沁的贵族还是坚持信红教,但走到草原边境时,瓶子已经注意到了牧民有转向黄教的倾向。她没有想到的是,喀尔喀这里的牧民先走一步,连整个喇嘛教都抛弃了——直到现在,她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原来缘由在这呢!

家里养不活的人口,直接送到边市去做活,难道鞑靼的小伙子吃不了干活的苦吗?听起来,在边市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很好呢,光是这一点,就比喇嘛教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了,因为喇嘛教里的小喇嘛,生活很清苦,只能说是饿不死,要说吃饱吃好,也的确是办不到的事情。

那就难怪了……这么说的话,喇嘛教的优点就少了一大截,牧民从黄教转向‘科学’信仰,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大部分人也不是没那么虔诚,去磕长头、转山的,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这户人家又和买活军走得比较近……就连林丹汗,都放下金刚白城不建,去土默特建新的察罕浩特,号称这座新城将是羊羔之城了,更何况普通的牧民呢!

“听我们那个商人兄弟说,大汗一直想要做诸部共主,就是因为共主能和敏朝互市,他想要土默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敏朝关了和察哈尔的边市,让他很难受,土默特却有向敏朝互市朝贡的份额……自从延绥镇开起边市,这下可好了,边市的主子,是受到买活军布尔红谢六姐宠信的虎福寿巴图尔——林丹汗的侄子!他能不和大汗做生意吗?”

科尔沁同样也深受这种贸易禁令之苦,尤其是在晋商受到严重打击,没有商人敢于出关之后,科尔沁和建州要买到汉地的东西非常困难,这不是,牧民都拥有的马口铁器具,在科尔沁却异常珍稀。收羊毛的商人也不往科尔沁来,走到喀尔喀边境就折返了。

满珠习礼这会儿明白,科尔沁受到建州亲戚的连累有多重了,他从男主人的叙述里,想到了科尔沁现在的处境,好一阵没意思,撇着嘴没有说话,反倒是瓶子接口说,“大汗想和汉人做生意,是许久来的夙愿了,难怪他高兴得要把新察罕浩特建成羊毛之城,这么说来,鄂尔多斯的羊是有名的。”

“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一样,都已经归于大汗了,我们喀尔喀的台吉也已经动身去土默特觐见了好几次。”男主人又爆出了一个猛料,很显然都是亲戚告诉他的。“没有办法,喀尔喀右边是科尔沁和女金,下边是察哈尔和土默特,要去汉人的边市,总得借道,臣服大汗的好处比自主的多,那么效忠大汗也不丢脸——我们已经把佛龛都收起来啦。”

男主人居然主动挑破了这一点,满珠习礼、乌云其其格都很惊讶,瓶子则镇定如常,她留心之下,发现苏茉儿、赛因都没有表现诧异:和她一样,早就都看出来了吧……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这是——”大家在惊讶过后,自然又迫不及待地询问了起来,“这是什么意思?你们彻底不信佛了吗?”

满珠习礼并不特别虔诚,这一点从他的头发就能看出来了,作为台吉的小儿子,他没有进过寺庙——贫家的孩子,舍进寺庙就不太会要回来了,贵族的小儿子进寺庙修行就不同,有时只是为了吉利,进去受个戒,尤其是红教,很容易通融,只要血食供奉给足了,都能按施主的心思办事。很多台吉家的男丁头上都带有戒疤的痕迹,但满珠习礼的搭头上,露出的头皮干干净净,一点戒疤都没有。

因此,他的询问更多的是惊讶和好奇,却没有太多被触怒的意思,大概也是因为同行人都没有做过喇嘛,男主人才说出了真正的原委,多少也是对他们的提醒——

“是啊!我们追随台吉,台吉追随大汗,都不信佛了,你们再往西边走,看到牧民家里没有佛龛,可不要议论发火,这里很多人家都是如此,如果你们说道四,他们会集合起来和你们打架的!”

这是好意的提醒,也非常有用,瓶子立刻警醒起来,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之后见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装聋作哑,视如不见,决不能找这个茬,但满珠习礼一时还没想到这里,而是吃惊地抬高了声音,“大汗……大汗不信佛了?!”

“确实如此……”

帐篷里的喀尔喀牧民,都开始点头了,老额涅格的神色有些复杂,但却还是开口帮起腔,“我们的大汗,信仰转变得很快,自从开始和买活军做生意以后,他好像是又受了一次灌顶,他现在也不信红教了,改为信奉南面的谢六姐布尔红……”

“虽然还没有明说,但土默特、察哈尔的牧民百姓,现在很多都改在柜子上供奉日历和《嘎拉巴故事集》……既然我们喀尔喀很快也要尊奉大汗为主,那么,我们当然也要听大汗的话。”

“——连大汗都已经开始信奉科学了,我们还能例外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